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吴许雄 徐丽美 +4 位作者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损伤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模型 诊断与定位 损伤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许雄 黄娟 +4 位作者 吴晓静 陈祖清 王菁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9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肛门失禁症状,将CCFIS评分≥2分划为肛门失禁组(42... 目的: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9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肛门失禁症状,将CCFIS评分≥2分划为肛门失禁组(42例),CCFIS评分<2分划为功能正常组(153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瘘管性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手术方式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为21.54%,CCFIS平均分为(3.40±1.170)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瘘管类型为括约肌上瘘(OR=1.024,95%CI=0.405~2.585,P=0.025)、既往有1次以上的瘘管手术(OR=16.224,95%CI=3.291~29.977,P=0.001)、低静息压(OR=0.909,95%CI=0.869~0.952,P=0.000)、手术方式为切割挂线术(OR=1.389,95%CI=1.044~1.848,P=0.024)是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9(95%CI=0.818~0.939,P<0.001),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通过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肛门失禁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克罗恩病肛瘘活动性评价与随诊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米扬 戚婉 石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1-187,共7页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D,pfCD)作为CD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成人和儿童CD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辅助检查方法应运而生,如内镜、瘘管造影...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D,pfCD)作为CD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成人和儿童CD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辅助检查方法应运而生,如内镜、瘘管造影、麻醉下探查、腔内超声、MRI等皆可辅助诊断。其中MRI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特点,已经成为pfCD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就盆腔MRI在pfCD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与疗效评估进行综述。同时考虑到pfCD的复杂性,本文还探讨了CD的MRI炎症活动评分、影像学指标和基于MRI的新技术,以期为pfCD患者诊治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肛瘘 肛周疾病 磁共振成像 炎症活动指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