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证据图分析
1
作者 卢敏圆 陈祖清 +3 位作者 王菁 汪昭楚 刘慧敏 石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7-1981,共15页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临床RCT的质量评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完成质量评价,JBI质量评价工具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544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单一干预模式与联合干预模式;结局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创面基本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等;临床RCT、回顾性分析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整体质量较低,多数研究显示中药治疗眩晕疗效优势,尚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结论后续要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提高临床证据质量,充分挖掘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优势,为中医药完善创面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临床研究 证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42所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蚁少华 王美容 +3 位作者 陈碧贞 瞿美金 王安阳 贾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策。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问卷,2016年3—4月对福建省8个市42所二级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分...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策。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问卷,2016年3—4月对福建省8个市42所二级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数据情况。结果共调查全省42所医院,其中中医院占92.86%,中西医院结合医院占7.14%;被调查医院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共100名,其中专职66名,兼职34名,护理人员占63.00%,大专及本科人员占84.00%,中级和高级人员占79.00%。二级和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在学科专业、学历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医院均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仅2.38%实现医院感染信息化软件监测,83.33%的医院开展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手术部位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目标性监测分别占42.86%、71.43%、80.95%。结论福建省多数中医院环境明显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较合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及素质不均衡,医院感染监测尚停留在初期阶段,缺乏信息化管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不容乐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 医院感染 管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362
3
作者 葛继荣 +12 位作者 王和鸣 郑洪新 罗毅文 王金榜 赵咏芳 万小明 卢敏 何承建 董忠 周红军 李刚 孙善斌 林晓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7-1725,共9页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施治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系统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
4
作者 唐青 汤文政 +5 位作者 郭啸南 祝紫瑞 林淑惠 林丽丽 黄千涵 林丽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9-993,共5页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现从中医系统论的元整体原理、功能性原理、自主性原理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痧象”的辨证意义、循经刮痧的施治机制以及其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科学理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以帮助我们用现代科学理论更好地与传统医学对话交流,从而进一步探索循经刮痧疗法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刮痧 刮痧 中医学 体表干预 经络理论 中医系统论 系统科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中医院健康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敏翔 杨正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6,共4页
根据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公立中医院应积极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本文以福建省R医院为例,分析其运行发展的困境,提出公立中医院创新健康服务的路径:推广中医智慧家庭病床服务;构建中医医联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医药服... 根据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公立中医院应积极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本文以福建省R医院为例,分析其运行发展的困境,提出公立中医院创新健康服务的路径:推广中医智慧家庭病床服务;构建中医医联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医药服务;发展医养结合产业;突出中医诊疗理念,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同时,注重临床诊疗与科研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战略 公立中医院 健康服务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大义》象数模型节律下中医学体性与体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炜圣 周莹洁 +1 位作者 江晓灵 黄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1168,共8页
《五行大义》是我国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集大成者,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是其阐明世界及其存在意义的基本范式。体性与体用是古代用以描述本体之秉性与功用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五行大义》基于象数模型构筑的河洛天地五行观、九宫八风... 《五行大义》是我国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集大成者,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是其阐明世界及其存在意义的基本范式。体性与体用是古代用以描述本体之秉性与功用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五行大义》基于象数模型构筑的河洛天地五行观、九宫八风时空观两种时空节律,解释传统医学体性与体用的内涵与特点,以阐明体性与体用的病机演变过程、指导体性与体用的辨证思路,并灵活选择药物性味配伍以调和人体性用,从中管窥先秦至隋唐之际传统医学逐层变易思维方式,为中医学体性与体用的概念与内涵提供了独特的解释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大义 象数模型 体性 体用 时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凤云 陆芳 +29 位作者 肖英莲 王捷虹 穆恒 张志杰 丁少华 朱莹 徐寅 符佳 任顺平 李宝乐 李娜 贺涛 陈伟红 李延萍 杨小军 杨倩 白海燕 徐进康 张昕琰 钱陈洁 周正华 冀建斌 高会斌 王晓静 梁丹红 袁瑞兴 柯晓 黄铭涵 陈旻湖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模拟剂,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PDS症状改善率、FD其他单项症状评分、总体评价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采用全分析(full analysis set,FAS)集及符合方案(per protocol set,PPS)集分析,安全性指标以安全性(safety set,SS)集分析。结果237例患者进入FAS集(试验组118例,对照组119例);220例进入PPS集(试验组112例,对照组108例);239例进入SS集(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9例)。FAS和PPS分析均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总体评价量表(overall treatment evaluation scale,OTE)症状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A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反酸、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胃部烧灼感症状VAS评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PP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胃部疼痛、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改善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黄锦华 张文烨 +5 位作者 尤晓凤 肖静 郑柳榕 刘继来 王玫 向姝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522,共7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动力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耳穴压豆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动力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耳穴压豆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试验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耳穴压豆(脾、胃、交感)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假耳穴压豆(脾、胃、交感,不含王不留行籽)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临床疗效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0.31(17.52,22.38) h vs.21.51(18.53,28.15) h]、排便时间[35.32(31.47,39.17) h vs.38.12(33.44,42.7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的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L和GAS在术后呈上升趋势,SS和SP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术后24 h的MTL[(451.52±54.33) pg/mL vs.(476.24±56.35) pg/mL]、GAS[150.50(133.93,164.52) pg/mL vs.173.44(154.45,184.63) 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SS[38.34(33.24,40.23) pg/mL vs.33.36(29.13,38.76) 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算方程结果显示,MTL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和SS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明显,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胃动力相关激素水平,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腹胀 胃肠激素 耳穴压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吴许雄 徐丽美 +4 位作者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损伤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模型 诊断与定位 损伤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大鼠肠道菌群体外代谢产物及其抗肝癌活性研究
10
作者 罗花彩 刘冬雪 +3 位作者 陈琪 许文 郭素华 林珠灿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大鼠肠道菌群体外代谢产物及其抗肝癌活性。方法分析采用ODS C_(18)、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肝癌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苦...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大鼠肠道菌群体外代谢产物及其抗肝癌活性。方法分析采用ODS C_(18)、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肝癌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苦杏碱醇A(M1)、(2R,3S)-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M2)、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M3)、无色飞燕草素(M4)。总黄酮主成分二氢杨梅素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发生了异构化、去羟基化、还原等代谢转化。化合物M1、M2、M4培养24、48、72 h对HepG2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343.64、219.23、129.05μmol/L,496.42、374.85、221.22μmol/L,516.09、383.43、362.24μmol/L。结论化合物M1、M2为首次从藤茶总黄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M1、M2、M4具有体外抗肝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总黄酮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抗肝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人群膳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1
作者 戴燕铃 郑巧玲 +4 位作者 张甸甸 邱晨 张海荣 周晓霞 刘蔚楠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20种膳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以20种膳食习惯为暴露因素,T2DM为结局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 目的 探讨20种膳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以20种膳食习惯为暴露因素,T2DM为结局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选取与20种膳食习惯显著相关(P<5.0×10^(-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其中IVW为最主要的方法。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乙醇摄入频率(OR:1.30,95%CI:1.14~1.49,P<0.001)和咖啡摄入量(OR:1.48,95%CI:1.06~2.06,P=0.020)与T2DM发病风险增加有因果关系;而油性鱼摄入(OR:0.78,95%CI:0.62~0.98,P=0.029),奶酪摄入(OR:0.68,95%CI:0.56~0.82,P<0.001)与T2DM发病风险降低有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在欧洲人群中,基因预测的乙醇摄入频率,咖啡、油性鱼、奶酪摄入量与T2DM发病存在因果关系,其中乙醇摄入频率和咖啡摄入量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油性鱼和奶酪摄入量可能是预防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习惯 2型糖尿病 因果关联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詹静芬 陈捷 +2 位作者 沈淑琴 王小红 吴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 目的考察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胶艾汤,疗程3个月经周期。检测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VAS评分、PGE2、PGF2α)、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性激素(E2、FSH、LH)、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程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性激素、炎症因子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胶艾汤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调节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痛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胶艾汤 温针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 寒凝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素原理构建高危肺结节预测模型
13
作者 叶金连 高心宇 +2 位作者 苏泳鑫 谭钟 李灿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38,647,共7页
目的:构建高危肺结节的预测模型,为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CT发现的非高危肺结节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和6个月至1年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和影... 目的:构建高危肺结节的预测模型,为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CT发现的非高危肺结节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和6个月至1年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和影像CT复查,观察进展组和稳定组影响因素,建立结节进展的预测模型。结果:460例患者中进展组22例,稳定组438例,结节进展为高危结节的预测模型,Logit(P)=-5.992+2.113*(老年段)+1.430*(证素肺)+1.674*(证素阳虚)+1.871*(证素热)+2.127*(部分实性结节)+1.941*(肿瘤家族史)+1.609*(糖尿病)。结论:非高危肺结节是否进展成高危结节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老年段、肿瘤家族史、糖尿病、部分实性结节、肺、阳虚、热,可作为临床判定结节是否进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高危 证素辨证 预测模型 临床研究 进展 糖尿病 肿瘤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肺炎患者口咽标本代谢组学研究
14
作者 陈碧贞 李紫梦 +3 位作者 蒋雅昕 魏婷妤 贾锐 史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0,共9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胃癌术后肺炎(POP)与非POP患者口咽代谢物特征,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口咽拭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最终纳入胃癌POP组和非POP组各30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HPLC-MS/MS)技术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果POP组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POP组术前与术后、非POP组术前与术后的代谢物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分图上未显示出明显的分离趋势,但差异代谢物筛选发现,POP组术前抗坏血酸、硫辛酸相对丰度较非POP组术前低;POP组术前5’-腺嘌呤核苷酸等相对丰度较术后低,丁二酸、苯乙醛等相对丰度高;苯丙氨酸等代谢通路存在差异。结论胃癌POP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具体代谢通路异常所致的代谢物含量改变,可能与POP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肺炎 口咽代谢物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彦 王文荣 +11 位作者 林瑜 朱子奇 周文博 邱健 邓高振 柯晓 黄恒青 陈熹 骆云丰 叶凡 张东升 黄泽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81-2484,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6个临床中心144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轻症予口服美沙拉嗪和(或)灌肠治疗,中度U...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6个临床中心144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轻症予口服美沙拉嗪和(或)灌肠治疗,中度UC加用激素治疗。结果:中医治疗对UC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轻度UC的症状总积分改善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度UC组中西医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UC主要症状,对轻症UC的疗效较西医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方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
16
作者 王秋月 杨正宁 +2 位作者 黄晓峰 黄铭涵 王文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目的:探讨复方胃炎合剂(CGM)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联合分子对接分析和细胞实验验证其潜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CGM的药物活性成分,获取各... 目的:探讨复方胃炎合剂(CGM)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联合分子对接分析和细胞实验验证其潜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CGM的药物活性成分,获取各药物成分相应的靶点。采用GeneCards和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筛选CAG对应的靶点。于Venny2.1. 0网络平台中获取CGM与CAG的共同靶点,采用STRING在线平台对“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Cytoscape 3.9. 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筛选药物核心成分。采用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CGM与CAG的共同靶点,AutoDock分析软件对预测的药物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采用脂多糖(LPS)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构建CAG细胞模型。将GES-1细胞分为空白组(10%血清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g·L^(-1)LPS)和不同浓度CGM组(50、100、200、400、800和1 600 g·L^(-1)CGM+10 mg·L^(-1)LPS),共培育12、24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GES-1细胞增殖活性。将GES-1细胞分为空白组(10%血清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g·L^(-1)LPS)和CGM组(1 600 g·L^(-1)CGM+10 mg·L^(-1)LP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GES-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IL-1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筛选获得CGM成分198个,与CAG共有的靶点128个。CGM治疗CAG的药物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主要作用于IL-6、TNF、AKT1、IL-1β和EGFR等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排名前15位靶点主要集中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BP),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表面和大分子复合体等细胞组分(CC),主要发挥蛋白质、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等分子功能(MF)。KEGG信号通路富集共获得158条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的通路、TNF信号通路、病毒感染、程度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PD-L1)/程度性细胞死亡受体1 (PD-1)通路、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GFR和IL-17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IL-6、TNF、IL-1β、AKT1和EGFR与药物核心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的结合能均<-5 kcal·mol-1。CCK-8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培养24和48 h后,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且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更明显,因此选择LPS诱导48 h为造模时间;与模型组比较,800和1 600 g·L^(-1)GCM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1 600 g·L^(-1)GCM组细胞增殖活性促进作用更明显,故选该药物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RT-qPCR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IL-6、TNF、IL-1β、AKT1和EGF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GM组细胞中IL-6、IL-1β、AKT1和EGF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GCM可以通过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等多个药物成分,作用于IL-6、TNF、AKT1、IL-1β和EGFR等多个靶点蛋白,并涉及多种与“炎-癌”有关的通路,起到防治CA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复方胃炎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分析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医院Ⅱ型暴力的医护患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葛莉 谢秋林 +4 位作者 王冠东 郑清香 黄丽敏 黄萍萍 全蓉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5,50,共6页
目的构建预防医院n型暴力的医护患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医院Ⅱ型暴力的主要路径。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其所在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版医师信任患者... 目的构建预防医院n型暴力的医护患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医院Ⅱ型暴力的主要路径。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其所在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版医师信任患者量表、语言与社会交往问卷、语言与社会交往问卷-患者问卷、患者满意度问卷对其进行调査。结果患者信任医生(P<0.01)以及护士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p<0.05)影响患者满意度,路径系数分別为0.73和0.24;医生信任患者对患者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路径系数为0.06。结论预防医院Ⅱ型暴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患者信任医生以及护士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Ⅱ型暴力 医患关系 护患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BAFF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俞烜华 许小玲 +1 位作者 黄碧仙 邱磷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04-2307,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结果:1)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F 中医证型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孕妇妊娠中期中医体质辨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葛莉 张素英 +4 位作者 陈锦秀 杨雪梅 郑晓云 姚立群 Bjrn Albin 《中国全科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了解福州孕中期孕妇体质,为其孕期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以横断面分层抽样,调查1 000例孕中期孕妇。剔除逻辑错误量表,获有效量表989份。采用构成比描述孕中期孕妇体质分布。结果福州孕中期孕妇总体体质... 目的了解福州孕中期孕妇体质,为其孕期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以横断面分层抽样,调查1 000例孕中期孕妇。剔除逻辑错误量表,获有效量表989份。采用构成比描述孕中期孕妇体质分布。结果福州孕中期孕妇总体体质分布为:平和质200例(占20.2%),其余789例均为偏颇混杂体质(占79.8%),依次为:阳虚质28.5%(282/989),湿热质25.5%(252/989),阴虚质25.2%(249/989),气郁质23.1%(228/989),气虚质23.1%(228/989),血瘀质19.1%(189/989),痰湿质10.9%(108/989),特禀质7.0%(69/989)。20~岁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中专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组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孕妇孕中期体质特点为多虚、多湿热、多气郁。产前保健人员可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依据孕妇体质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孕期保健,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妊娠中期 中医体质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尹莲花 黄守清 许艺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与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和动脉硬化检测,观察不同体质类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与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和动脉硬化检测,观察不同体质类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的改变。结果: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与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前期组比正常血压组高(P<0.05),与高血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动脉硬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轻度硬化及动脉硬化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阴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Ba PWV明显升高,提示有早期动脉硬度改变;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阴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中医体质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