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特征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张玉莲
李辉
程伟
王晓阳
封莉
肖慧
-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第九〇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
-
出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7J01314)。
-
文摘
目的:分析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及MRI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ERMS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ERMS患者影像学资料,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5例ERMS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27岁,3例位于鼻部,5例位于腹盆腔,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道(1例原发于宫颈),1例位于肛门,1例位于下肢。病灶最大径11.0 cm,最小径3.3 cm,平均(6.77±10.53) cm。15例ERMS均为实性为主单发病灶,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7例。CT表现为与肌肉组织密度相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 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例因出血呈高信号;T_2WI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分隔及壁结节强化2例;葡萄样强化6例;环形线样强化5例。2例鼻腔ERMS发生骨转移;9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ERMS的MRI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强化特征、侵犯骨质及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分析助于术前影像诊断。
-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Keywords
Rhabdomyosarcoma,embry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Diagnosis
-
分类号
R738.7
[医药卫生—肿瘤]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