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卫华 彭婷 +4 位作者 陈凌舟 许敏敏 刘建华 庄永泽 谭建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AAV肾损害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提供线索。方法:收集AAV肾损害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证候判定,采空腹静脉血...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AAV肾损害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提供线索。方法:收集AAV肾损害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证候判定,采空腹静脉血查Hb、白蛋白(Alb)、补体C3、C-反应蛋白(CRP)、BUN、Scr、血浆D-二聚体(D-D)等指标,进行肾损害程度及BVAS活动性评分,探讨各中医证候与临床实验指标间的关系及规律。结果: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肾两虚型52例(41. 6%)、气阴两虚型38例(30. 4%)、湿热内蕴型19例(15. 2%)、肺脾气虚型16例(12. 8%)。冬、春季以脾肾两虚及气阴两虚型多见,夏季以气阴两虚型多见(P <0. 05)。各证型组的Hb、Alb、C3水平按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湿热内蕴型依次降低,D-D、Scr、BVAS评分值依次增高。与湿热内蕴证比较,气阴两虚、脾肾两虚Hb升高(P <0. 05)、Scr降低(P <0. 05),气阴两虚、脾肾两虚D-D、BVAS评分降低(P <0. 05)。结论: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型最多见,湿热内蕴型的肾损害更重、BVAS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肾损害 证候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等重症并发症的治疗护理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卫华 俞建芬 +7 位作者 李明 陈碧霞 陈建 庄永泽 王丽萍 俞国庆 李俊霞 张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常并发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血栓栓塞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如不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进一步严重的后果,如慢性肾衰竭、肺栓塞、败血症等,危重时甚...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常并发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血栓栓塞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如不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进一步严重的后果,如慢性肾衰竭、肺栓塞、败血症等,危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等;而随着人们对其严重后果的重视和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预后明显改善。现整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PNS患者,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总结其治疗和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重症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征合 治疗 血栓栓塞症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尿液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卫华 陈凌舟 +6 位作者 许敏敏 彭婷 庄永泽 王丽萍 俞国庆 李俊霞 张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在AASV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SV组及对照组尿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尿海藻糖酶(trehalase)...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在AASV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SV组及对照组尿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尿海藻糖酶(trehalase)、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血清ANCA及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β2-微球蛋白(β2-M)等临床指标比较,建立患者的ROC曲线来评价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对AASV的诊断及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1)AASV组患者尿液β-catenin(P<0.01)、trehalase(P<0.01)、NGAL(P<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尿液β-catenin、trehalase在AASV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相比,活动期治疗后尿液β-catenin、trehalase水平明显下降(P<0.05)。(3)AASV患者尿β-catenin水平与Scr、β2-MG、A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尿trehalase水平与β2-MG呈正相关(P<0.05);尿NGAL水平与BUN、Cys C、ACR呈正相关(P<0.05)。(4)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诊断AASV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P<0.001)、0.903(P<0.001)、0.752(P<0.05);尿β-catenin、trehalase判断AASV病情活动性的AUC均大于血清ANCA滴度(P<0.05)。结论: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可能是诊断AASV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Β连环蛋白 尿海藻糖酶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 尿液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近况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 彭卫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根据三碳键结构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环的链接位点等特点,可分为黄酮及类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根据三碳键结构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环的链接位点等特点,可分为黄酮及类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及异黄烷酮、查儿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植物的花、茎、叶、果实等部位中,大部分与糖结合形成糖苷,小部分以游离苷的形式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葵总黄酮、银杏黄酮苷、大豆异黄酮等多种黄酮具有降低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改变、保护肾功能等特殊功效,本文就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肾脏病理改变 应用 治疗 大豆异黄酮 二氢黄酮 银杏黄酮苷 黄酮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