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一项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涂舒婷 林嘉滢 +4 位作者 庄金阳 乡靖楠 魏栋帅 谢勇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29-2837,共9页
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会极大限制脑卒中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并导致患者活动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通过调查PSCI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年龄及疾病时期下的PSCI差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 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会极大限制脑卒中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并导致患者活动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目的基于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通过调查PSCI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年龄及疾病时期下的PSCI差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全国不同地区27家医院的康复科住院抽取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分析。根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402例患者,根据我国统计局标准将患者分为青中年组(18~64岁,n=234)和老年组(≥65岁,n=168),根据国际卒中康复联盟定义的脑卒中恢复分期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组(1~7d,n=25)、亚急性期组(8~180d,n=338)、慢性期组(>180d,n=39)。通过访谈、评估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计算每个认知领域的得分和量表总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HADS-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HADS-D)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年龄与疾病时期下PSCI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PSCI患病率为76.4%(307/402),其中老年患者PSCI患病率为81.0%(136/168),青中年患者PSCI患病率为73.1%(171/234);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病率为56.0%(14/25),亚急性期患者78.4%(265/338),慢性期患者71.8%(28/39);不同年龄与疾病时期分组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延迟回忆得分及MoCA总分比青中年组更低(P<0.05);亚急性期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得分及MoCA总分低于急性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文化程度(rs=0.314)、脑卒中类型(rs=0.114)、FMA-UE(rs=0.245)、FMA-LE(rs=0.242)、BBS(rs=0.265)、MBI(rs=0.293)呈正相关(P<0.001),与性别(rs=-0.107)、年龄(rs=-0.103)、高血压史(rs=-0.112)、偏瘫侧(rs=-0.139)、病程(rs=-0.135)、NIHSS(rs=-0.107)、HADS-A(rs=-0.239)、HADS-D(rs=-0.280)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在文化程度、NIHSS以及FMA-UE、FMA-LE、BBS、MBI、HADS-A、HADS-D均与MoCA总分相关(P<0.05)。急性期患者中,病程、FMA-UE、HADS-A与MoCA总分相关(P<0.05);亚急性期患者中,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饮酒史、脑卒中类型、偏瘫侧、病程、NIHSS以及FMA-UE、FMA-LE、BBS、MBI、HADS-A、HADS-D与MoCA总分相关(P<0.05);慢性期患者中,文化程度、高血压、HADS-D与MoCA总分相关(P<0.05)。结论PSCI与脑卒中患者年龄、疾病发展时期、文化程度、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抑郁水平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分层认知潜在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案,并在疾病早期至康复后期提高对认知的筛查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 全周期 康复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相关性及全周期康复思考: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嘉滢 涂舒婷 +3 位作者 林嘉莉 周钰馨 贺新源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8-2845,共8页
背景躯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二者损伤均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受限,但仍缺乏研究证据从多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脑卒中后1年内不同年龄患者整体、上肢和下肢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 背景躯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二者损伤均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受限,但仍缺乏研究证据从多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脑卒中后1年内不同年龄患者整体、上肢和下肢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福建省内多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子量表(F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感觉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躯体感觉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子量表(FMA-M)、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NIHSS运动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18~64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康复评定指标的差异,分析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心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54例,平均年龄(61.0±12.3)岁;脑卒中中位病程30.0(17.0,65.5)d。老年组患者112例(44.1%),青中年组患者142例(55.9%)。两组FMA-S与FMA-M评分均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313和0.171,P<0.05),NIHSS感觉子项目与FMA-M评分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199和-0.177,P<0.05)。老年组FMA-S-上肢部分(UE)、FMA-S-UE轻触觉、FMA-S-U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与NIHSS上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青中年组患者FMA-S-UE及FMA-S-UE轻触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FMA-S-UE本体感觉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评分呈正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下肢部分(LE)、FMA-S-LE轻触觉、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及FMA-S-LE轻触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1);青中年组患者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轻触觉与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MBI评分呈正相关(r_(s)=0.270,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焦虑评分项目(HADS-A)、抑郁评分项目(HADS-D)评分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00、-0.374,P<0.01),NIHSS感觉子项目与HADS-D评分呈正相关(r_(s)=0.235,P<0.01)。结论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可能对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心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年龄因素 躯体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全周期康复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使用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46
3
作者 陈善佳 周小炫 +2 位作者 方云华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我国脑卒中康复临床的应用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月—4月问卷调查国内几大省会城市设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从事脑卒中康复临床工作的66位康复医生和162位康复治疗师。结果:...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我国脑卒中康复临床的应用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月—4月问卷调查国内几大省会城市设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从事脑卒中康复临床工作的66位康复医生和162位康复治疗师。结果: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使用率分别是:改良Barthel指数>FIM>Lawton IADL>FAI。其中不同岗位调查对象的量表使用率分别为:PT治疗师>康复医师>ST治疗师>OT治疗师。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量表无论使用率还是总体认可度上都优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P<0.05)。量表临床使用与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对量表的认可度有关,其中量表自身各方面的优缺点是影响其在脑卒中康复临床推广应用的内在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尚未在脑卒中康复临床得到普遍应用,提示目前脑卒中临床更偏重于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而疏于患者工具性生活能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 康复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下垂助行仪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燕平 罗佳 +2 位作者 杨京辉 马启寿 符卫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佩戴足下垂助行仪。30 min/次,1次/d,5 d/周,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足印分析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步态。结果治疗前,两组FMA-LL评分、FAC分级、步态参数(步速、步宽、两侧步长差)均无显著性差异(t<0.765,Z=0,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FAC分级和步速均有提高,两侧步长差与步宽均减小(t>2.190,Z>3.630,P<0.05);观察组FMA评分、FAC分级、步速及两侧步长差均优于对照组(t>2.030,Z=-2.560,P<0.05),但两组间步宽无显著性差异(t=0.570,P>0.05)。结论足下垂助行仪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同步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足下垂助行仪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瑛玲 陈立典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痉挛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作者通过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痉挛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初学太极云手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6
作者 林紫玲 熊凤 +4 位作者 侯美金 马晔 刘本科 陈博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7,共7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和健康人群在练习太极云手初学阶段的下肢动态稳定性和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招募30名太极初学者,包括15名KOA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在太极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2 h太极云手练习...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和健康人群在练习太极云手初学阶段的下肢动态稳定性和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招募30名太极初学者,包括15名KOA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在太极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2 h太极云手练习。采用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并计算云手运动过程中左侧下肢的动态稳定性指标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KOA患者在云手动作中表现出更小的内外侧倾斜角,踝关节背屈角度的均值和峰值均减少,髋关节内收角度峰值减少,而膝关节屈曲峰值力矩增大(P<0.05)。结论KOA患者采用了适应性的姿势策略以维持太极云手运动中的横向稳定性,但在运动初学阶段应建议采用综合训练方案以减少下肢屈曲时的关节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太极云手 动态稳定性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乙酰泽泻醇A通过miR-98-5p/TRPM2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7
作者 魏伟 李惠红 +3 位作者 徐沛韬 陶大梅 邓云飞 詹增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h构建离体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iR-98-5p mimics转染后18.77μmol·L-124A干预24 h,分为对照、OGD/R、OGD/R+24A、OGD/R+24A+miR-98-5p mimics及OGD/R+miR-98-5p mimics组;qPCR检测miR-98-5p和TRPM2 mRNA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PM2、p-AKT、p-GSK3β、AKT、GSK3β、Bcl-2、Bax、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活性氧(ROS)水平;双荧光素酶验证miR-98-5p与TRPM2靶向关系。结果OGD/R组比对照组凋亡明显、Bcl-2/Bax降低,ZO-1、Occludin、Claudin-5减少,IL-1β、TNF-α和ROS增加,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降低但TRPM2增加;但与OGD/R组相比,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在以上方面表现出了相反趋势;与OGD/R+24A组相比,OGD/R+24A+miR-98-5p mimics组凋亡减轻,ZO-1、Occludin、Claudin-5降解减少,炎症和ROS减轻,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增加且TRPM2降低;但与OGD/R+24A+miR-98-5p mimics组相比,OGD/R+miR-98-5p mimics组则逆转了这种趋势。双荧光素酶证实miR-98-5p靶向调控TRPM2。结论24A通过miR-98-5p抑制BMECs内TRPM2表达,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减少OGD/R炎症及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阻止ZO-1、Occludin及Claudin-5降解,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乙酰泽泻醇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iR-98-5p TRP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电图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鑫磊 魏伟 +5 位作者 宋健 赵雨晴 孔维橙 蔡嘉玉 施浩然 薛偕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目的探讨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的静息态脑电图的电生理特征,并分析其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24年3月至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71例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同时招募63例... 目的探讨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的静息态脑电图的电生理特征,并分析其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24年3月至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71例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同时招募6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9导静息态脑电图采集受试者的脑电数据,计算同源电极对的脑对称性指数(pdBSI)和Delta/Alpha比值(DAR)。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水平,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相比对照组,卒中组在全局导联、额叶区域、中央区域和区域的Theta频段的pdBSI提高(|Z|>3.016,P<0.01);全局导联、额叶区域和后部区域的pdBSI Beta2提高(|Z|>3.222,P<0.01);全局导联、额叶区域、中央区域和后部区域的DAR均提高(|Z|>6.565,P<0.001)。卒中组全局导联(r=-0.280,P=0.018)和中央区域(r=-0.304,P=0.010)的pdBSI Delta与FMA-UE评分呈负相关;全局导联(r=-0.289,P=0.014)、中央区域(r=-0.244,P=0.040)和后部区域(r=-0.356,P=0.002)的pdBSI Beta1与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全局导联(r=-0.431,P<0.001)、额叶区域(r=-0.429,P<0.001)、中央区域(r=-0.491,P<0.001)和后部区域(r=-0.482,P<0.001)的DAR均与FMA-U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Delta频段(0.5~4 Hz)和Beta频段(13~20 Hz)的半球间频谱功率不对称性,以中央区域较为明显,并与上肢活动受限相关。pdBSI Delta、pdBSI Beta1和DAR是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潜在神经电生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电图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谢艺婷 柳维林 +1 位作者 吴劲松 陶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4-1298,共5页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策略,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准确度、平衡能力以及异常步态等。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如婕 尹鹭峰 +5 位作者 谢秋蓉 盛博 李镇辉 陈青 李楠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 目的 用Kinect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治疗组(针刺+康复训练)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用Kinec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前臂放桌面、伸肘、喝水3个动作的运动时间(motor time,MT)、运动单位数量(motor unit number,MUN)、曲率指数(index of curvature,IC)、肘关节屈曲角度(elbow flexion angle,EFA)、肩关节屈曲角度(shoulder flexion angle,SFA)与肩关节内收角度(shoulder adduction angle,SAA)的变化。结果 经过6周治疗,治疗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及伸肘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BI和FMA分数、WMFT总分数、前臂放桌面、伸肘及喝水分数组内比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3个动作的MT、MUN、IC、EFA、SFA、SAA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臂放桌面、伸肘动作的E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FA、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患者喝水动作的EFA、SF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T、MUN、IC、SAA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Kinect能精准反映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适合运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Wolf运动功能测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 KIN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环理论的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冲 涂舒婷 +2 位作者 林嘉滢 刘向云 田石榴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58-1064,共7页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脑机接口和头针等,本研究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不同外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证明,不同模式的“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方法均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中枢干预和外周干预联合的时间有效性、不同闭环模式的临床机制仍不明确,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去探索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理论 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露露 苏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2-1128,共7页
社区康复是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0rganization,WHO)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覆盖面广,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上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治疗发展较快,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社区康复的相关研... 社区康复是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0rganization,WHO)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覆盖面广,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上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治疗发展较快,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社区康复的相关研究。据调查,国内社区中50-70岁的中老年人约有一半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且具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发病趋势,KOA已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患,故该病的社区康复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社区康复治疗 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 中老年人 康复服务 发病趋势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介导的“运动-肌肉-脑”外周中枢网络-康复干预理论的卒中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因罹患卒中而受累[1]。在中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2]。目前我国40岁以上卒中人群有1318万,据推测,2030年我国卒中发生率要比2010年升高约50%[3-4]。肢体瘫痪是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因罹患卒中而受累[1]。在中国,总体卒中终身发病风险为39.9%[2]。目前我国40岁以上卒中人群有1318万,据推测,2030年我国卒中发生率要比2010年升高约50%[3-4]。肢体瘫痪是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约80%的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适能 运动 全周期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阴阳理论影响下的武夷肉桂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齐 陈泽楠 《福建茶叶》 2014年第2期53-55,共3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理的理论构想。上等武夷岩茶肉桂,其山场较好,且在其环境内有独特的小气候,肉桂生性喜阳,在茶园内种植一般取向阳面;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说,喝肉桂茶最好是在春季喝,为了适应春天阳气升发的需要,注...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理的理论构想。上等武夷岩茶肉桂,其山场较好,且在其环境内有独特的小气候,肉桂生性喜阳,在茶园内种植一般取向阳面;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说,喝肉桂茶最好是在春季喝,为了适应春天阳气升发的需要,注重养生的人大多会食用一些辛温发散之品,肉桂茶对于喜好养生的爱茶者不失为首选;若外感风寒,身体初不适,可以适当饮一些肉桂茶,即可自愈。肉桂茶辛散,过饮会造成人体腠理开泄过度,反而容易感染风寒外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肉桂 中医理论 阴阳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结构方程建模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翔 李超 +2 位作者 汤炳煌 张少伟 李天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信号、心理量表结论等,将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分析、建模,形成“多裂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特征模型,以期阐述易筋经“卧虎式”训练治疗NSLBP的作用机制。结果NSLBP患者腰部L5~S1多裂肌sEMG信号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步幅、步频、步速、髋屈曲最大角度、膝屈曲最大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支撑相、摆动相、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显著降低(P<0.05)。“卧虎式”训练前后患者SF-36评分生理、心理、精神、情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表明平均肌电(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均产生0.001水平的显著影响;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标准化载荷系数均大于0.6,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SEM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结果可靠,能够多层面有效阐述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作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非特异性腰背痛 结构方程模型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呼吸运动模型探讨太极拳搂膝拗步中的调形调息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佳琪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8-498,共1页
目的观察太极拳长期练习者和初学者在练习搂膝拗步动作时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太极拳调形和调息在呼吸和姿势控制方面的表现和联系,揭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健康效益。方法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结合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长期练习者和初... 目的观察太极拳长期练习者和初学者在练习搂膝拗步动作时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太极拳调形和调息在呼吸和姿势控制方面的表现和联系,揭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健康效益。方法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结合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长期练习者和初学者在练习搂膝拗步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数据以及胸腹运动学信息,并通过Visual 3D软件获取相关指标。结果本研究共采集长期练习者和初学者各21例,长期练习者组太极练习年限集中在16年,初学者组则在3年。长期练习者组练习动作时的呼吸量、呼吸时间以及下胸廓隔室贡献百分比大于初学者组(P<0.05)。长期练习者组踝关节在三个平面上的活动范围,以及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和内收外展范围大于初学者组(P<0.05),压力中心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初学者组(P<0.01),股内侧肌积分肌电值以及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高于初学者组(P<0.05),呼吸与重心信号的互相关系数小于初学者组(P<0.05)。结论长期练习者练习搂膝拗步动作时在深长的腹式呼吸方式配合下,表现出更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和更协调的肌肉激活,在应对内部呼吸和外部动作扰动时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更强,体现了太极拳中调形调息相互配合的理念,同时也为临床康复训练指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步 练习者 表面肌电 互相关系数 关节活动范围 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 调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及调控机制
17
作者 张珊苑 蔡巧燕 +5 位作者 祁江晗 殷恺馨 何晨晨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8-152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心解瘀颗粒(QXJY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药效学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QXJYG抗AS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高脂喂养合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式构建A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30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心解瘀颗粒(QXJY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药效学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QXJYG抗AS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高脂喂养合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式构建A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13.15 mg·kg^(-1)·d^(-1))、低剂量组(0.99 g·kg^(-1)·d^(-1))、中剂量组(1.98 g·kg^(-1)·d^(-1))、高剂量组(3.96 g·kg^(-1)·d^(-1)),每组6只;另外将6只SD大鼠给予正常饮食作为对照组。实验动物干预8周后,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形态,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每组大鼠的血脂水平,通过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AngⅡ、ET-1、TXA2、PGI2、ox-LD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中LOX-1、PPARγ、RXRα、p-P65、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升高(P<0.05),血管内径减小(P<0.05),且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TC、LDL-C、AngⅡ、ET-1、TXA2含量显著升高(P<0.05),HDL-C、PGI2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QXJYG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显著降低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脉冲波传播速度、搏动指数(P<0.05),增大血管内径(P<0.05),减轻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情况,显著降低TC、LDL-C,AngⅡ、ET-1、TXA2(P<0.05),显著升高HDL-C、PGI2含量(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QXJYG可能通过调控脂质,PPAR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S的作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ox-LDL含量、LOX-1、p-P65、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PARγ、RXR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QXJYG干预后,ox-LDL含量、LOX-1、p-P65、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PARγ、RXRα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QXJYG显著改善AS大鼠脂代谢紊乱,扩大腹主动脉血管内径,减小腹主动脉血管壁厚度,抑制腹主动脉血管病理损伤,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QXJYG发挥抗A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血脂中ox-LDL水平,降低LOX-1的表达,激活PPARγ、RXRα蛋白,抑制P65的磷酸化,从而降低VCAM-1、ICAM-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PPARγ/RXRα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传递熵的卒中患者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分析
18
作者 施正义 谢秋蓉 +1 位作者 王晓玲 李玉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控制运动功能的神经网络的损伤引起的。为了探讨卒中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本研究以皮层肌肉功能连接(FCMC)为工具,采集13例卒中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前伸动作时的脑电信号(EEG)及肱三...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控制运动功能的神经网络的损伤引起的。为了探讨卒中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本研究以皮层肌肉功能连接(FCMC)为工具,采集13例卒中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前伸动作时的脑电信号(EEG)及肱三头肌、前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肱二头肌、胸大肌、斜方肌的肌电信号(EMG)。通过脑源定位得到大脑皮层源信号,再聚类确定动作对应的活跃脑区,使用偏传递熵求取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卒中患者ICsF与AD、ICsB与BIC、ICsC与PD、PM、UT在上行通道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例如健康对照组为0.033±0.031,卒中患者为0.092±0.083,P<0.05);卒中患者BIC与ICsA、ICsB、ICsCTRI、UT与ICsC在下行通道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例如健康对照组为0.113±0.092,卒中患者为0.198±0.105,P<0.05);卒中患者存在同侧的皮层肌肉功能连接。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从新的角度探索脑卒中后皮层肌肉功能连接效应,证明了卒中患者存在同侧的皮层肌肉功能连接,进一步有效促进对卒中后神经肌肉耦合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传递熵 源定位 脑肌电功能连接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醇A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云飞 李惠红 +2 位作者 魏伟 周阳杰 薛偕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 探讨泽泻醇A(alisol A, A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改善皮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障碍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方法 构建小鼠... 目的 探讨泽泻醇A(alisol A, AA)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改善皮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障碍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方法 构建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GCI/R)体内动物模型,AA灌胃干预7 d(30 mg·kg^(-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旷场和Y迷宫实验检测神经功能,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检测皮层相关代谢物质水平,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观察皮层BBB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层MMP-9蛋白表达,分子对接分析AA与MMP-9结合的可能性。结果 相较于假手术组(Sham), GCI/R组小鼠mNSS评分升高、旷场总路程和中心路程占总路程比值均减少、Y迷宫交替率降低(P<0.01),而AA干预组(GCI/R+AA)较GCI/R组小鼠mNSS评分降低、旷场总路程和中心路程占总路程比值增加、Y迷宫交替率增加(P<0.01)。MRS检测发现GCI/R组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表达降低,胆碱、肌醇和牛磺酸表达升高(P<0.01);GCI/R+AA组小鼠γ-氨基丁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表达升高,胆碱、肌醇和牛磺酸表达降低(P<0.01)。TEM发现GCI/R组小鼠脑微血管基膜塌陷、管腔变窄;内皮细胞被激活、质膜褶皱且间隙变大,紧密连接破坏;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肿胀。GCI/R+AA组小鼠血管管腔充盈;内皮细胞质膜平整,紧密连接完好;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相对正常。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GCI/R组小鼠皮层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GCI/R+AA组明显降低(P<0.05)。分子对接发现AA与MMP-9可通过TYR-50和ARG-106两个基团结合,结合能为-6.24 kcal·mol^(-1)。结论 AA治疗可改善GCI/R小鼠皮层C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升高造成BBB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泽泻醇A 血脑屏障 神经保护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琳琳 郑晓清 +3 位作者 李惠红 陶大梅 魏伟 薛偕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成年ApoE^(-/-)小鼠和18月龄老年ApoE^(-/-)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成年组、正常饮食老年组、高热量饮食成年组、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每组... 目的探讨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成年ApoE^(-/-)小鼠和18月龄老年ApoE^(-/-)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成年组、正常饮食老年组、高热量饮食成年组、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每组5只。正常饮食成年组、正常饮食老年组小鼠喂食实验室标准饲料,高热量饮食成年组、高热量饮食老年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干预8周。用体质量监测和葡萄糖耐量实验测试小鼠体质量、血糖变化,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海马和下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含量,Y迷宫和旷场实验检测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突触素(synaptophysi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成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成年组海马NAA、下丘脑Cho和NAA、自发交替率、SNAP-25、synaptophysin、PSD-95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饮食成年组比较,正常饮食老年组海马NAA、下丘脑Cho、SNAP-25、synaptophysin、PSD-95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P<0.01);与正常饮食老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海马和下丘脑Cho和NAA、中心路程/总路程、SNAP-25、synaptophysin、PSD-95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P<0.01);与高热量饮食成年组比较,高热量饮食老年组海马NAA、中心路程/总路程、平均速度、synaptophysin表达降低(P<0.05,P<0.01),iNOS、IL-1β表达升高(1.61±0.10 vs 1.35±0.13,2.04±0.08 vs 1.54±0.11,P<0.05,P<0.01)。结论高热量饮食导致ApoE^(-/-)小鼠代谢障碍和神经炎症,抑制突触蛋白表达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长期高热量饮食和年龄增加促进ApoE^(-/-)小鼠脑功能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载脂蛋白E类 认知障碍 高热量饮食 代谢障碍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