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在老年人运动康复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磊 柳维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9-941,959,共4页
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维护、慢病康复是中国老龄化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极拳在老年人运动康复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进行梳理后发现,太极拳在引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慢性病康复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但也发现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太... 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维护、慢病康复是中国老龄化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极拳在老年人运动康复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进行梳理后发现,太极拳在引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慢性病康复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但也发现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太极拳运动处方方案,以及太极拳练习评估缺乏客观标准等问题。未来需要不断完善相关问题,更好地发挥太极拳在老年人运动康复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老年人 运动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上下楼梯情景下认知任务介入对于下肢关节间协调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蓉梅 余枷枷 +3 位作者 谢蔓香 冯雪峰 侯美金 马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0-570,共1页
目的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认知任务的干扰会影响其楼梯行走能力,增加跌倒风险。下肢关节间协调性分析能够识别行走中可能导致跌倒的异常协调模式,对于评估跌倒风险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任务介入后老年人在楼梯行走中下... 目的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认知任务的干扰会影响其楼梯行走能力,增加跌倒风险。下肢关节间协调性分析能够识别行走中可能导致跌倒的异常协调模式,对于评估跌倒风险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任务介入后老年人在楼梯行走中下肢关节间协调性模式的变化。方法以“上下楼梯”“双任务”“stair walking”“dual task”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国内外数据库,共得到楼梯行走下肢关节协调性相关文献81篇。结果(1)当前研究主要为单一关节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双任务下老年人的下肢关节间协调性研究较少。(2)协调性量化评估方法有矢量编码技术、连续相对相位角、角角图等。(3)双任务介入会改变老年人上楼梯时的下肢协调模式,使老年人采用稳定谨慎的行走策略;且双任务的影响会随着楼梯的阶数改变;同时年轻人和老年人对于远端关节的控制存在显著差异。(4)过渡阶段的协调变异性大于楼梯行走阶段,下楼梯更具挑战性。结论认知任务的介入扰乱了老年人上下楼梯时的原始协调模式,涉及神经、运动系统、心理及环境因素。可以利用角-角图可视化来区分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下肢协调性模式,以简化临床评估和康复监测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关节 机能衰退 跌倒风险 上下楼梯 行走能力 临床评估 关键词检索 协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和年轻人单双任务下楼梯行走步态参数及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冯雪峰 余枷枷 +3 位作者 谢蔓香 吴蓉梅 侯美金 马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3-583,共1页
目的双任务楼梯行走涉及动态平衡、肌肉力量和注意力等要素,对老年人有较大的挑战,导致其跌倒风险增大。本研究旨在探究双任务对健康老年人和年轻人步态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关键词“stair walking”“dual task”... 目的双任务楼梯行走涉及动态平衡、肌肉力量和注意力等要素,对老年人有较大的挑战,导致其跌倒风险增大。本研究旨在探究双任务对健康老年人和年轻人步态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关键词“stair walking”“dual task”“secondary task”在Web of Science检索,获得160篇文献,最终纳入了29篇文献。结果(1)双任务状态下多项研究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步速均显著降低,同时部分研究发现步速无显著差异;老年人在双任务下表现出足部间隙增加、步宽增加。(2)老年人内外方向身体质量中心(Co M)与足底压力中心(Co P)距离增加,动态稳度(Mo S)降低;部分研究发现Co P位移无显著变化。(3)年轻人双任务时Mo S小于单任务,Co P位移增加;部分研究发现单双任务中Co P无显著差异。结论多任务楼梯行走时注意力资源分散受到影响。老年人和年轻人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其中老年人主要采取姿势优先策略,年轻人采取次要任务表现优先策略。当前研究结论结果差异可以归因于稳定性指标不同、次要任务类型和复杂性不同、楼梯高度及宽度不同、楼梯倾斜度不同、楼梯台阶数不同以及受试者年龄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注意力资源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资源 步速 肌肉力量 稳定性指标 优先策略 调节策略 足底压力中心 倾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初学太极云手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4
作者 林紫玲 熊凤 +4 位作者 侯美金 马晔 刘本科 陈博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7,共7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和健康人群在练习太极云手初学阶段的下肢动态稳定性和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招募30名太极初学者,包括15名KOA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在太极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2 h太极云手练习...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和健康人群在练习太极云手初学阶段的下肢动态稳定性和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招募30名太极初学者,包括15名KOA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在太极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2 h太极云手练习。采用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并计算云手运动过程中左侧下肢的动态稳定性指标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KOA患者在云手动作中表现出更小的内外侧倾斜角,踝关节背屈角度的均值和峰值均减少,髋关节内收角度峰值减少,而膝关节屈曲峰值力矩增大(P<0.05)。结论KOA患者采用了适应性的姿势策略以维持太极云手运动中的横向稳定性,但在运动初学阶段应建议采用综合训练方案以减少下肢屈曲时的关节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太极云手 动态稳定性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认知领域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挺 吴劲松 +4 位作者 韩梦宇 冯腾宇 尹莲花 黄佳 刘志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0-1475,共6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伴随认知功能下降,但各细分认知领域的显著改变具体出现在哪个阶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阶段的认知领域变化特征,为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4—6月在福建...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伴随认知功能下降,但各细分认知领域的显著改变具体出现在哪个阶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阶段的认知领域变化特征,为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4—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招募老年受试者参与认知功能筛查,共纳入34例认知正常老年人(NC组)、29例主观认知下降患者(SCD组)和34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福州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Lawton-IADLs)、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Boston命名测验(BNT)、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AVLT)、Stroop色词测验(SCWT)。结果三组Lawton-IADLs、GDS-15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oC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CI组MoCA得分低于NC组和SCD组(P<0.05)。三组BNT、RAVLT即时回忆、RAVLT延迟回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CI组BNT、RAVLT即时回忆、RAVLT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NC组和SCD组(P<0.05)。三组Stroop字正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troop颜色耗时数、字耗时数、色字耗时数、颜色正确数、色字正确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CI组Stroop颜色耗时数、字耗时数、色字耗时数均长于NC组,颜色正确数少于NC组(P<0.05);SCD组Stroop字耗时数长于NC组,色字正确数少于NC组(P<0.05);MCI组Stroop色字正确数少于NC组和SCD组(P<0.05)。结论在主观认知下降阶段,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出现明显下降;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则出现语言能力和记忆功能明显下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认知领域的下降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临床上应给予主观认知下降患者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必要的关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应当注意语言能力和记忆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 主观认知下降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前额叶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乐文 杨敏光 +4 位作者 戴雅玲 何肖君 贾微微 林华伟 柳维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3-930,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行为学、前额叶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8...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行为学、前额叶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2-VO(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但不结扎。电针组采用电针百会、神庭穴干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工作记忆能力,新物体识别测试干预后物体识别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1(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 1,AMP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1,NMD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NMDAR2B),以及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相关蛋白CBP(CREB-binding protein,CREB结合蛋白)、E1A结合蛋白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P300)、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Morris水迷宫工作记忆测试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后两组间逃避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Morris水迷宫工作记忆测试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电针组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NMDAR1和NMDAR2B表达上升(P<0.05),AMPAR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水平升高(P<0.05),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CBP(P<0.05)和P300(P<0.05)表达上升,而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DAC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干预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调控前额叶组蛋白H3K9乙酰化修饰,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突触可塑性 血管性痴呆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楼梯行走地面反作用力及压力中心预测
7
作者 马晔 刘东威 侯美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9-159,共1页
目的地面反作用力(GRFs)及足底压力中心(COPs)是生物力学动力学分析以及姿势控制研究的重要指标。在楼梯行走中需要使用配备至少两块测力台的特制楼梯采集完整的GRF和COP数据。该楼梯并非标准配置,且在实验室外场景也较难实现。因此,本... 目的地面反作用力(GRFs)及足底压力中心(COPs)是生物力学动力学分析以及姿势控制研究的重要指标。在楼梯行走中需要使用配备至少两块测力台的特制楼梯采集完整的GRF和COP数据。该楼梯并非标准配置,且在实验室外场景也较难实现。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发GRF和COP估算模型,使得在没有测力台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楼梯行走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构建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使用运动学数据作为输入来估算楼梯行走任务中的三维GRFs和二维COPs。构建了一个大型数据集训练该模型,包括从172名受试者中采集到的3782个楼梯行走实验数据。受试者包括健康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及中高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来评估模型的性能。通过比较测试集中整个步态周期估算的GRFs和COPs与测力台金标准数据得出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 RMSE)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所建模型在上下楼梯任务中达到了最先进的估计性能,其中三维GRFs和二维COPs的n RMSE分别为2.525%~7.518%和5.012%~19.434。结论所建模型基于运动学数据,在估计上下楼梯任务中的地面反作用力(GRFs)和压力中心(Co Ps)方面达到了最先进的准确性,可以满足临床使用或生物力学研究的要求。使用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可以在不配备测力台的楼梯行走场景中估计上下楼梯时的GRFs和Co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地面反作用力 生物力学研究 足底压力中心 深度学习 比较测试 十折交叉验证 步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洪翠苹 尹莲花 +2 位作者 黄佳 刘志臻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特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医院体检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6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平衡功能检测的139例SBI患者及330例同期正常对照者的体检资料... 目的:探讨中老年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特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医院体检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6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平衡功能检测的139例SBI患者及330例同期正常对照者的体检资料,按年龄对两组进行1∶1评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在匹配后比较两组静态平衡功能特征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平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匹配73对,其中≥60岁者46对,<60岁者27对。SBI患者在单足睁眼轨迹图面积(SSKG)及动摇总轨迹长(LNG)、单足闭眼LNG及双足睁眼SSK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差异主要表现在≥60岁组SBI患者。≥60岁组SBI患者在单足闭眼SSKG、LNG及双足睁眼SSKG均明显高于<60岁组SBI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脑萎缩及脑梗死部位与单足闭眼LNG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基底节区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灶与单足睁眼LNG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22),当SBI患者基底节区合并其他脑区损伤时,其单足睁眼下平衡功能较非基底节区损害者更弱;病灶大小与因变量之间均无显著线性关系(P>0.05)。结论:SBI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较正常人下降,且受到年龄、脑萎缩及脑梗死部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中老年人 静态平衡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丁妍怡 张胜行 +5 位作者 刘雨露 余燕 杨敏光 梁胜祥 柳维林 陶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脑区功能活动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18只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模,假手术组6只不结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电针组电针百会和神庭,共...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脑区功能活动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18只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模,假手术组6只不结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电针组电针百会和神庭,共4周。干预前后采用Y迷宫、Morris水迷宫进行评定;干预后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局部一致性(ReHo)。结果干预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Y迷宫交替率显著降低(P<0.001),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升高(P<0.05);干预后,电针组Y迷宫交替率较模型组增高(P<0.05),Morris水迷宫工作记忆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双侧海马、嗅觉皮质、感觉皮质、听觉皮质,左侧纹状体ReHo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双侧前额叶、海马、嗅觉皮质,左侧杏仁核ReHo升高。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改善VCI大鼠工作记忆,可能与调节前额叶、海马、杏仁核等脑区功能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电针 工作记忆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和腰痛患者的脑低频振幅影像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桂燕 陈瑞琳 +2 位作者 徐姝蕊 陶静 刘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2-608,共7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ALFF)分析方法探讨膝骨关节炎(KOA)和腰痛两种慢性疼痛患者脑影像学特征的异同。方法2015年8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福州市各社区招募KOA患者16例及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16例(对照组1);从Openpain...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ALFF)分析方法探讨膝骨关节炎(KOA)和腰痛两种慢性疼痛患者脑影像学特征的异同。方法2015年8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福州市各社区招募KOA患者16例及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16例(对照组1);从Openpain数据库获得27例腰痛患者和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32例(对照组2)。比较受试者的ALFF。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PI)对KOA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腰痛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与ALF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各自对照组相比,KOA和腰痛患者左前脑岛ALFF降低,KOA患者海马和后扣带回ALFF降低,腰痛患者升高;KOA患者左楔前叶、左中扣带回、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域ALFF降低,右中央前回、中央后回ALFF升高;腰痛患者双前扣带回、双眶部额前回、左背外侧前额叶、右内侧前额叶ALFF降低,右海马旁回、右杏仁核ALFF升高;KOA患者左中扣带回ALFF与BPI评分负相关(r=-0.73,P=0.003),腰痛患者右海马/杏仁核ALFF与VAS评分正相关(r=0.73,P=0.003)。结论不同类型慢性疼痛有共同和特异的脑影像学特征。前脑岛、海马和后扣带回ALFF改变可能是KOA和腰痛的共同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腰痛 慢性疼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海马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娅军 王思诺 +4 位作者 余燕 丁妍怡 戴雅玲 杨敏光 柳维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5-1034,共10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组织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取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CI模型,6只进行...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组织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取12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CI模型,6只进行假手术不结扎。术后第15天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电针组(n=6)。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4周。干预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泛素化修饰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泛素化蛋白质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于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电针组相比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泛素化修饰蛋白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于假手术组有53种蛋白质上55个位点的泛素化水平上调,14种蛋白质上15个位点的泛素化水平下调(差异倍数>1.5,P<0.05);电针组相比于模型组有7种蛋白质上7个位点的泛素化水平上调,43种蛋白质上46个位点的泛素化水平下调(差异倍数>1.5,P<0.05)。其中Syt11、Usp5、CaMKIIa等8种蛋白质上8个位点的泛素化修饰水平在两个比较组中均存在差异。GO分析结果显示,两比较组中差异泛素化蛋白质多与细胞进程和生物调节过程有关,具有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相比,泛素化蛋白质主要富集于胞吞作用通路等17个信号通路;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泛素化蛋白质主要富集于胆碱能突触通路等3个信号通路。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对VCI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的泛素化修饰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电针 泛素化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降维提取KOA患者登梯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美金 王芗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4-224,共1页
目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登梯时膝内收力矩(external knee adduction moment,EKAM)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但仅对特征时间点进行比较,结果不全面。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有效减少冗余信息,... 目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登梯时膝内收力矩(external knee adduction moment,EKAM)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但仅对特征时间点进行比较,结果不全面。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有效减少冗余信息,已用于比较并提取步态曲线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征 膝骨关节炎 步态 KOA 主成分分析 冗余信息 正常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融合算法的无标记点步态分析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君敏 马晔 +2 位作者 刘东威 赵晓光 李建设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3-740,共8页
目的以有标记点三维运动捕捉系统(MoCap)为金标准,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later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递归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算法构建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减小深度传感器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深度传感器下肢运动学分析的准确... 目的以有标记点三维运动捕捉系统(MoCap)为金标准,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later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递归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算法构建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减小深度传感器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深度传感器下肢运动学分析的准确性。方法招募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进行步态分析,应用MoCap系统和Kinect V2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通过Cleveland Clinic及Kinect逆运动学模型分别计算下肢关节角度。以MoCap系统为目标,Kinect系统得到的角度为输入构建数据集,分别用BiLSTM算法和线性回归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得到系统误差修正后的下肢关节角度。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多重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multiple correlations,CMC)及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表示下肢关节角度波形曲线相似程度以及平均误差。结果BiLSTM网络比线性回归算法更能够处理高度非线性的回归问题,尤其是在髋关节内收/外展、髋关节内旋/外旋和踝关节趾屈/背屈角度上。应用BiLSTM网络的误差修正算法显著降低Kinect的系统误差(RMSE<10°,其中髋关节RMSE<5°),下肢角度波形呈现很好的一致性(除髋关节内旋/外旋角度外,CMC>0.7)。结论本文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融合模型的无标记点步态分析系统可以准确评估下肢运动学参数、关节活动能力、步行功能等,在临床和家庭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无标记点步态分析 下肢运动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