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网膜脂肪干细胞旁分泌HGF与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敏麟 王亚楠 +2 位作者 范文江 詹倩倩 陈锋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I0006,I0007,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该方对PMC的直接作用,还是通过调控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的间接作用: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加味补阳还五汤培养ADSCs后制取其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中药培养基”)分别干预EMT模型的PMC,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的蛋白E-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实验2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否与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相关:用低表达HGF的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低HGF培养基”)、正常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普通培养基”)、中药培养基等3种培养基干预PMC,并检测以下指标:(1)用ELISA法检测在干预PMC之前和之后,3种培养基中HGF的含量。(2)Western Blot法、qPCR法、免疫荧光(IF)法检测干预后各组PMC的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各组PMC的迁移能力。结果实验1:加味补阳还五汤与中药培养基对EMT相关指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补阳还五汤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5);中药培养基组显著上调了E-Cad的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相比,中药培养基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实验2:(1)作用于PMC前后,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HGF含量的比较:作用于PMC前,相比于普通培养基,低HGF培养基中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药培养基中含量显著增加(P<0.01);作用于PMC后,各培养基组含量均显著性下降。(2)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综合Western Blot、qPCR、IF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培养基组均可升高E-Cad表达(P<0.05或P<0.01),降低α-SMA、VIM表达(P<0.05或P<0.01),各培养基组均可抑制PMC的EMT,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3)发生EMT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情况:干预24、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愈合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各组培养基均可降低EMT模型的R的迁移能力,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4)EMT相关蛋白表达与HGF含量相关性分析:E-Cad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α-SMA、VIM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防治PAA的疗效可能是多靶点的,既有对PMC的直接作用,也有通过增强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的间接作用,而后者更为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术后腹腔粘连 腹膜间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小管线粒体动力学蛋白、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郑敏麟 詹倩倩 +6 位作者 房小霞 刘广 伞勤 范文江 王亚楠 王建挺 阮诗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73-2686,共14页
目的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角度,探究益肾降浊冲剂对大鼠慢性肾脏病(CKD)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CKD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500 mg/kg/d),益肾降浊冲剂低、中、高... 目的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角度,探究益肾降浊冲剂对大鼠慢性肾脏病(CKD)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CKD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组(500 mg/kg/d),益肾降浊冲剂低、中、高剂量组。益肾降浊冲剂治疗8周后,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皮质组织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蛋白(Drp1、Fis1)和融合蛋白(Opa1、Mfn1)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ytC、Bax)的表达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和凋亡相关基因(CytC、Bax)mRNA表达量。结果肾脏损伤情况: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降浊冲剂各组大鼠SCR和BUN水平、肾小管变性坏死、线粒体结构损伤等情况明显减轻;肾小管线粒体动力学蛋白: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冲剂各组大鼠分裂蛋白Drp1和Fis1的表达下调、融合蛋白Opa1和Mfn1的表达上调,透射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碎片化改变较轻微;肾小管细胞凋亡和mtDNA拷贝数: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冲剂各组肾小管上皮Bax蛋白在胞浆中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线粒体中显著减少(P<0.05),CytC蛋白含量在胞浆中显著减少(P<0.05),而在线粒体中显著增加(P<0.05),mtDNA拷贝数明显升高(P<0.05),SMAC、CytC、Bax mRNA总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小管线粒体动力学蛋白与肾小管细胞凋亡相关的相关性: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量与线粒体中CytC表达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与胞浆中CytC表达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融合蛋白Opa1、Mfn1表达量与线粒体中CytC表达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与胞浆中CytC表达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动力学,从而抑制了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降浊冲剂 慢性肾脏疾病 线粒体动力学 细胞凋亡 培土制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调控Keap1/Nrf2/HO-1抗氧化通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
3
作者 许茜 林瑶 +5 位作者 高正涛 范自立 全鑫 林萍燕 周炳灿 刘海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196,I0038,共6页
目的探究肉苁蓉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肉苁蓉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肉苁蓉组颅内注射6... 目的探究肉苁蓉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肉苁蓉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肉苁蓉组颅内注射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模型。造模完成后,肉苁蓉组大鼠以0.216 g/mL肉苁蓉溶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灌胃量均为1 mL/(100 g·d),持续两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尼氏小体形态;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 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emoxygenas-1,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肉苁蓉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改善、尼氏小体着色加深、细胞核固缩情况缓解;同时肉苁蓉组海马组织SOD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且肉苁蓉组海马组织Keap 1蛋白表达降低,Nrf 2、HO-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肉苁蓉能够改善P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损伤,降低其氧化应激水平,这一作用可能与Keap1/Nrf 2/HO-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海马 神经细胞 KEAP1 NRF2 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靶向蛋白验证探讨苁蓉舒痉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海鑫 倪慧心 +6 位作者 周美 范自立 高正涛 吴方真 林瑶 许茜 蔡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9只,于疗程d 1、7、14采用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关键靶蛋白特异性肽段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CSGs主要成分为丹参醛、黄芩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治疗PD最为关键的靶点为TP53、AKT1、EGFR、HSP90AA1和STAT3;KEGG分析主要富集:MAPK、PI3K-Akt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表明,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活性。PRM分析发现ASK1、JNK1,JNK3目标肽段表达量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CSGs可通过ASK1-JNK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苁蓉舒痉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RM ASK1-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达颗粒通过调控miR-124/STAT3信号轴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巧燕 许瑶瑶 +6 位作者 林雨星 林浩伟 郑俊鹏 张伟祥 赵春雨 林育鹏 张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miR-124/STAT3信号轴的影响。方法6只5周龄WKY大鼠为WKY组,12只5周龄SHR大鼠分为SHR组、SHR+QDG组,6只/组。SHR+QDG组大鼠每天给予QDG灌胃,灌胃剂量为0.9 g/(kg... 目的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miR-124/STAT3信号轴的影响。方法6只5周龄WKY大鼠为WKY组,12只5周龄SHR大鼠分为SHR组、SHR+QDG组,6只/组。SHR+QDG组大鼠每天给予QDG灌胃,灌胃剂量为0.9 g/(kg·d),连续灌胃12周,其余组大鼠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利用鼠尾无创血压仪监测血压,HE染色观察脑皮质区病理,TUNEL染色检测皮质区凋亡,Q-PCR检测miR-124、STAT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euN、STAT3、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利用氧糖剥夺/复氧(OGD/R)构建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模型,分为Control组、QDG组、OGD/R组、OGD/R+QDG组。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Q-PCR检测miR-124、STAT3、Bcl-2、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中,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升高(P<0.05),脑皮质区神经元出现核固缩,数量减少,凋亡率升高(P<0.05),NeuN、miR-124、Bcl-2的表达降低,STAT3、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与SHR组比较,清达颗粒能降低SHR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P<0.05),改善SHR大鼠脑皮质区的病理损伤,降低皮质区的凋亡率(P<0.05),升高皮质区的NeuN、miR-124、Bcl-2的表达(P<0.05),降低STAT3、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外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凋亡率升高,miR-124、Bcl-2表达降低,STAT3、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清达颗粒能降低OGD/R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升高miR-124、Bcl-2表达,降低STAT3、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P<0.05)。结论清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miR-124/STAT3信号轴,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减轻SHR大鼠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达颗粒 高血压 脑损伤 神经元 miR-124/STAT3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何晨晨 祁江晗 +4 位作者 韦琛谊 蔡巧燕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给药剂量为6.74 mg/(kg·d),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99、1.98、3.96 g/(kg·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预防性灌胃给药14 d, 1次/d。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大鼠,采用聚乙烯管作动-静脉搭桥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正常对照组除外),15 min后取出血栓,用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组大鼠血栓质量(湿重);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含量;酶标仪比浊法测定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显著升高,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降低,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3.80%、23.96%、33.63%、32.59%;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且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间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6.90%、26.17%、38.87%、54.48%。结论 清心解瘀颗粒具有预防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静脉旁路血栓 二磷酸腺苷(ADP)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3/Rob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对大鼠骨量丢失模型的影响
8
作者 陈赛楠 黄云梅 +3 位作者 周芬 王志强 魏振朴 林燕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快速骨量丢失模型大鼠H型血管和Slit3/Robo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补虚化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SD大鼠模型,灌胃干预6周,micro-CT观察胫骨近端微观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型血管,ELISA检测...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快速骨量丢失模型大鼠H型血管和Slit3/Robo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补虚化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SD大鼠模型,灌胃干预6周,micro-CT观察胫骨近端微观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型血管,ELISA检测血清CTX和BALP,Real-time PCR检测股骨Slit3和Robo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lit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骨密度、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和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大(P<0.001),H型血管阳性面积占比显著降低(P<0.001),Sli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Rob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健骨颗粒组骨密度升高(P<0.05)和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01),H型血管阳性面积占比升高(P<0.05),血清CTX水平显著降低(P<0.001)、BALP水平略降低,Slit3 mRNA表达略下调和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P<0.05),Rob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健骨颗粒可通过Slit3/Robo1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新生,提高骨量和改善骨微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健骨颗粒 H型血管 Slit3/Rob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通过调节小鼠小胶质细胞内CN-NFAT钙信号通路改善压力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9
作者 高正涛 林萍燕 +7 位作者 周炳灿 陈明恒 刘尔祺 雷添翔 倪慧心 刘海鑫 林瑶 许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3,共8页
目的探究金丝桃素(HY)通过钙调蛋白(CaM)介导引起钙调磷酸酶蛋白(CN)-活化T细胞因子(NFAT)钙信号通路变化调节压力应激引起的抑郁(DP)障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DP组和DP+HY组(15只/组),行为学... 目的探究金丝桃素(HY)通过钙调蛋白(CaM)介导引起钙调磷酸酶蛋白(CN)-活化T细胞因子(NFAT)钙信号通路变化调节压力应激引起的抑郁(DP)障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DP组和DP+HY组(15只/组),行为学测试旷场实验(PFT)、糖水偏好实验(SPT)、悬尾实验(TST)、黑白场实验(LDB)、新奇食物抑制实验(NSFT),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海马体1区(CA1)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及CN-NF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将小胶质细胞(BV-2)分为Control组、脂多糖(LPS)组、LPS+HY组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阳性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5-HT、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2和TNF-α以及CN-NF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P组小鼠的PFT经过中间区域的次数、SPT糖水消耗率、LDB明暗箱之间的穿梭次数以及NSFT食物的摄食率都降低(P<0.05),TST不动时间增加(P<0.05),TH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5-HT和NA的水平减低(P<0.05),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2)及CaM-CNNFAT钙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LPS组的IBA-1表达上升(P<0.05),神经递质水平(NA、5-HT)减少(P<0.05),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2)及CaM-CN-NFAT钙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DP组相比,HY组均逆转了上述结果(P<0.05),与LPS组相比,CNIS组与HY组作用相似,对IBA-1表达及神经递质水平(NA、5-HT)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2)及CaM-CN-NFAT钙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量均有逆转作用(P<0.05)。结论HY对于压力应激诱导的DP样小鼠和激活态下BV-2的改善作用,可通过靶向降低CN-NFAT钙信号通路表达起有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压力应激 CN-NFAT信号通路 脂多糖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探讨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倪慧心 刘海鑫 +7 位作者 周炳灿 陈明恒 林萍燕 高正涛 林新培 林瑶 吴方真 许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7-843,共7页
目的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症模型组、金丝桃素干预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与药物干预持续28 d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 目的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症模型组、金丝桃素干预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与药物干预持续28 d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海马组织进行单细胞测序。筛选重点细胞亚群以及各组的差异基因,进行PPI网络、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行为学实验显示,CUMS造模成功诱导小鼠抑郁症状,金丝桃素改善抑郁行为。在抑郁症模型组中,脑血管周围巨噬细胞(brain perivascular macrophages,PVM)比例增加,金丝桃素干预后该比例有所下降,且接近正常组;PVM亚群的top20共同差异基因为Saa3、Hbb-bs、Ccl24;PPI网络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Ccl2、Dhx9、C3、Msr1、Cxcl2、Cx3cr1;KEGG富集分析涉及趋化因子、吞噬体、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结论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VM调节Ccl24及其相关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单细胞测序 金丝桃素 脑血管周围巨噬细胞 Ccl24 趋化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
11
作者 李柏霖 池茗 +1 位作者 张帆 唐元瑜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3周龄家兔脑皮质经剪碎、过筛及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纯净的脑微血管段并对其进行培养。结果:培养的目的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生长;...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3周龄家兔脑皮质经剪碎、过筛及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纯净的脑微血管段并对其进行培养。结果:培养的目的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性因子(vWF),细胞质呈现为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结论:物理过筛法结合化学酶消化法可简单高效地培养出活性强、纯度高的原代家兔B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兔瘟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12
作者 李柏霖 池茗 +1 位作者 张帆 唐元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椎管,获得脊髓组织。剪碎脊髓,用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去髓鞘杂质、筛网过滤获得脊髓微血管段。采用酶促消化法,予0.1%Ⅱ型胶原酶消化微血管段20min后,将其接种于培养皿中,并置于CO_(2)培养箱内静止培养72h。上述操作每次取5只,重复3次,以第3次培养的目的细胞为观察、鉴定对象。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目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后的脊髓微血管段镜下呈短棍样或分支状;微血管段培养24h后有短梭形细胞从其周围迁移爬出,呈“出芽式”生长;48h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增殖迅速;72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99%以上的细胞胞质呈现棕红色,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苏木素衬染胞核显示为蓝色。结论:酶促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日本大耳白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酶促消化法 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日本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调控胰岛细胞增殖、凋亡的信号分子机制及中西药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远燕 施红 崔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胰高血糖样肽-1(GLP-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为肠黏膜的L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以血糖依赖性降糖作用为特点。近年研究表明GLP-1通过信号转导可诱导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使β细胞数量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样肽-1(GLP-1)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为肠黏膜的L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以血糖依赖性降糖作用为特点。近年研究表明GLP-1通过信号转导可诱导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使β细胞数量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β细胞功能,是目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制GLP-1类似药物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热点,虽然已有很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作者就GLP-1调控胰岛细胞增殖、凋亡的信号分子机制及中西药的研究作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 增殖 凋亡 信号转导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马华根 池茗 +2 位作者 林芷伊 唐元瑜 丛伟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期间持续观察记录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脊髓微血管段接种24 h后,有少量内皮样细胞爬出;36~60 h细胞集落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72 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鹅卵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99%以上的细胞胞质染成棕红色,为阳性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便捷、稳定的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Ⅷ因子相关抗原 家兔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AC16心肌细胞增殖
15
作者 钟小妹 沈芳 +3 位作者 沃达 彭军 朱伟东 任丹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1,共9页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CT)与AC16心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探析QCT阻止AC16心肌细胞增殖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QCT对AC16细胞进行干预,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法、台盼蓝计数法和...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CT)与AC16心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探析QCT阻止AC16心肌细胞增殖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QCT对AC16细胞进行干预,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法、台盼蓝计数法和CCK-8法检测QCT对AC16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QCT对磷酸化-β-连环蛋白(Phosphorylated β-catenin,p-β-catenin)、细胞性骨髓瘤样癌基因(c-Myc)、β-连环蛋白(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表达的影响。台盼蓝计数法检测过表达β-catenin ΔN、LRP5和LRP6基因后研究QC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沉默LRP5和LRP6基因后研究QC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QCT使得AC16细胞活细胞数下降,抑制增殖率,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条件摸索显示10和20μmol/L的QCT会导致AC16细胞中p-β-catenin蛋白修饰水平显著增加(P<0.05),c-Myc、β-catenin、LRP5和LRP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因此后续实验选择10μmol/L的QCT作为干预浓度。而AC16细胞中过表达β-catenin ΔN、LRP5和LRP6基因,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过表达相关基因后10μmol/L的QCT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现象被有效逆转(P<0.05)。另外,沉默LRP5和LRP6再联合10μmol/L的QCT干预,AC16细胞的增殖抑制并未产生协同现象(P>0.05)。结论 QCT可以通过下调LRP5/6表达以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阻止AC16心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AC16心肌细胞 LRP5 LRP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单独或同步干预对健康青年握力及脑激活的效应比较: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研究
16
作者 王滢雅 李泰标 +4 位作者 苏啊红 林友益 周鲜红 田鹿 谢洪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34-1142,共9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前臂屈肌功能性电刺激(FES)单独或同时干预对健康青年人握力和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招募厦门市第五医院20~23岁健康右利手青年志愿者12例,随机交叉接受单独tDCS(tDCS组)、FES(...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前臂屈肌功能性电刺激(FES)单独或同时干预对健康青年人握力和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招募厦门市第五医院20~23岁健康右利手青年志愿者12例,随机交叉接受单独tDCS(tDCS组)、FES(FES组)及两者同时干预(同步组)。tDCS采用双半球初级运动皮质(M1)同步刺激(左侧阳极/右侧阴极);FES刺激右侧桡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干预前后测量等长最大握力,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同步监测握力任务中的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脱落1例。握力时间效应显著(F=3.964,P=0.048),事后检验显示,FES组和同步组干预后握力提高(P<0.05)。左前额叶皮质(PFC)和左前运动及辅助运动皮质(PMC)HbO_(2)浓度组间效应显著(F>3.613,P<0.05);事后比较,左PFC和左初级感觉皮质HbO_(2)浓度FES组高于同步组,左PMC和右PMC HbO_(2)浓度tDCS组高于同步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仅同步组握力变化与双侧M1 HbO_(2)浓度呈正相关(r>0.694,P<0.05)。结论健康青年单独接受tDCS治疗主要通过调控PFC、PMC等运动相关脑区活动发挥作用,单独接受FES治疗则直接增强外周肌力输出,且可激活左PFC参与运动调控。二者同时干预通过脑-肢体协同机制实现最大握力增益,可能与神经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和M1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肢体协同调控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改善帕金森病睡眠症状的网状Meta分析
17
作者 李珣 丁琦 +2 位作者 夏金言 刘颖 蔡晶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5,共15页
目的:探索补肾活血中药对帕金森病(PD)睡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Medlin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补肾活血中药治疗PD睡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探索补肾活血中药对帕金森病(PD)睡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Medlin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补肾活血中药治疗PD睡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通过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4进行偏倚风险评估,Stata18.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RCTs研究,包括358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较方面,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平颤颗粒、补肾活血饮、补肾活血汤;在提高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方面,排名前三位为滋肾平颤颗粒、止颤汤、补肾活血颗粒;在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方面,排名前三位为苁蓉舒痉颗粒、补肾活血汤、补肾活血颗粒;在降低5-羟色胺含量方面,排名前三位为补肾活血通络方、补肾活血颗粒、补肾活血饮;在降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精神情绪积分方面,排名前三位为自拟补肾活血汤、滋肾平颤方、补肾活血通络方。在改善不良反应方面,排名前三位为止颤汤、补肾活血疏肝汤、补肾活血颗粒。结论:基于当前证据,证明补肾活血中药可提高治疗PD患者睡眠症状疗效,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研究结果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直接比较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补肾活血 网状Meta 睡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钠诱导脑小血管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8
作者 陈炎森 林浩伟 +6 位作者 张予菲 林雨星 曹长源 赖可欣 吴钰婷 蔡巧燕 张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9-789,共11页
目的通过颈内动脉单侧、单次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大鼠模型,并通过检测行为学、血清相关指标、脑梗死体积、脑微血管密度、血流动力学、脑组织病理学及血脑屏障相关指标,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目的通过颈内动脉单侧、单次注射月桂酸钠,建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大鼠模型,并通过检测行为学、血清相关指标、脑梗死体积、脑微血管密度、血流动力学、脑组织病理学及血脑屏障相关指标,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模型组(Model组),每组6只。模型组经颈内动脉,单次注射100μL的月桂酸钠(2 g/L),对照组行相同手术,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Longa评分及姿势反射实验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估;ELISA检测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脑梗死体积、脑血管成像观察脑血管密度改变;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脑组织中脑微血管密度CD31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onga评分与姿势反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5),脑血管密度明显下降,颈动脉RI、PI值及血清中HCY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的脑皮质区神经元核固缩,血管周围间隙变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皮质区CD31、ZO-1、Occludin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通过颈内动脉单侧、单次注射高浓度月桂酸钠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CSVD模型;该方法建立的CSVD大鼠模型,存在神经行为学异常、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血管密度减少和血脑屏障破坏现象,可作为CSVD研究的有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动物模型 血脑屏障 同型半胱氨酸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骨消痛胶囊通过激活CXCL12/GDF5通路修复骨关节炎小鼠的软骨损伤
19
作者 付长龙 徐鹭 +3 位作者 陈若岚 杨竟航 罗雁 黄艳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2-1130,共9页
目的 从CXCL12与GDF5对话角度探讨透骨消痛胶囊(TXC)促进小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成软骨分化修复骨关节炎(OA)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8周龄C57BL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C,n=10)和实验组(n=40),实验组动物采用... 目的 从CXCL12与GDF5对话角度探讨透骨消痛胶囊(TXC)促进小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成软骨分化修复骨关节炎(OA)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8周龄C57BL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C,n=10)和实验组(n=40),实验组动物采用软骨下环型钻孔法建立软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TXC-L(184 mg/kg)、TXC-M(368 mg/kg)、TXC-H(736 mg/kg)组,10只/组;NC组和Model组均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干预6周;采用热痛、机械痛、micro-CT、番红O-固绿、HE染色及qPCR验证TXC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提取原代SMSCs,经纯化培养、鉴定后采用CXCL12慢病毒转染,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空载组(sh-NC)、TXC组、sh-CXCL12组、sh-CXCL12+TXC组,干预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划痕实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阐明TXC对S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TXC-M组(368 mg/kg)可缓解关节疼痛,促进OA软骨损伤的修复,并上调趋化因子CXCL12、细胞生长分化关键因子GDF5及成软骨分化关键因子Collagen II,Aggrecan,Comp,Sox9的mRNA表达水平(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CXCL12基因敲减后,SMSCs中GDF5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SMSCs迁移能力减弱,Sox9蛋白表达量降低,然而经TXC干预后可逆转这一趋势(P<0.05)。结论 TXC可通过CXCL12/GDF5通路促进小鼠SMSCs成软骨分化修复OA软骨损伤,可为TXC保护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骨消痛胶囊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损伤 CXCL12/GDF5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换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敏麟 范文江 +1 位作者 王亚楠 詹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术后腹腔粘连(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s,PAA)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进行PAA模型造模,透明质酸钠阳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分批处死,在损伤部位进行目视评分,取材并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马松染色并进行粘连评级,扫描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粘连部位的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相关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PAA的疗效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组Diamod目视粘连积分降低(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粘连等级降低(P<0.05)。②腹膜间皮细胞损伤修复情况:扫描电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视野内能见到铺路状腹膜间皮细胞,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PAA盲肠浆膜侧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③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加味补阳还五汤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P<0.05),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防治PAA,其疗效可能是通过减轻腹膜间皮细胞EMT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上皮间充质转换 E-钙黏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