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碧昭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外,还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两组均采用焦虑量表(SAS),分别于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外,还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两组均采用焦虑量表(SAS),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测评其焦虑水平。结果:术日实验组焦虑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士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降低其术前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访视 基层医院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锦萍 张伟 李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 安全护理 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 护理制度 执行医嘱 护理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雪清 林玉华 李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9期226-227,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置管方法。方法随机选择神经外科住院患者24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分别采用三种置管方法每组各80人,对比分析三种置管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方法三的置管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余两组... 目的比较三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置管方法。方法随机选择神经外科住院患者24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分别采用三种置管方法每组各80人,对比分析三种置管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方法三的置管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1和P<0.05,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方法三的置管方法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置管方法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肠管置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锦銮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9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应用疗效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和对照组(23),两组均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胃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3~4d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鼻肠管置管。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应用疗效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和对照组(23),两组均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胃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3~4d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鼻肠管置管。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肠内营养液治疗的顺利实施。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重症胰腺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晓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疗效。方法选择60名患者随机分为手工组和机械组,通过手工拍背排痰与机械辅助排痰各结合体位引流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效果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疗效。方法选择60名患者随机分为手工组和机械组,通过手工拍背排痰与机械辅助排痰各结合体位引流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排痰效果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机械组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手工组。结论机械辅助排痰加上体位引流的排痰效果更好,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排痰 体位引流 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 排痰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奉森 姚龙腾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X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FT3、FT4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TSH、CK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目的:探讨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FT3、FT4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TSH、CK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T3、FT4、TSH、CK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甲减性肌病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为临床进一步探讨甲减性肌病患者治疗情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