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防护晶状体氧化损伤和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 :探讨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晶状体氧化损伤及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 2 1只 (42眼 )新西兰白兔晶状体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Fenton组、吡诺克辛钠 (PS)组和... 目的 :探讨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晶状体氧化损伤及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 2 1只 (42眼 )新西兰白兔晶状体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Fenton组、吡诺克辛钠 (PS)组和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及熟地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采用Fenton反应复制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模型 ,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 ,并分别测定晶状体酶性和非酶性抗氧化剂水平。同样 ,将 2 1只 (42眼 )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上述 7组 ,采用H2 O2 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分别采用上述不同药物干预。应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 :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的晶状体混浊程度均明显轻于Fenton组 ;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晶状体中酶性抗氧化剂的活性和非酶性抗氧化剂的含量均明显高于Fenton组。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LEC凋亡率均显著低于H2 O2 组 (P <0 .0 1) ,且与P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超微结构研究显示 ,H2 O2 组绝大多数LEC发生凋亡 ,并呈凋亡各期改变 ;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均仅有少数LEC发生凋亡 ,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结论 :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均可通过提高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抗晶状体的氧化损伤 ,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青葙子 菊花 熟地 晶状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康可人 黄秀榕 祁明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5-729,共5页
Apoptosis,a form of cell death,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natural drgus,including component or mixture of plant,animal,mineral or marine... Apoptosis,a form of cell death,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natural drgus,including component or mixture of plant,animal,mineral or marine materials,This review discusses some of the natural drugs that induce apoptosi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中草药 药理学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水蛭滴眼液防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线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严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滴眼液(SZ)防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线(UV)损伤的蛋白质组学机制,为将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Z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HLEC)共同孵育,以吡喏克辛滴眼液(PS)作为阳性对照,经UV照...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滴眼液(SZ)防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线(UV)损伤的蛋白质组学机制,为将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Z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HLEC)共同孵育,以吡喏克辛滴眼液(PS)作为阳性对照,经UV照射HLEC后,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MS)技术,寻找HLEC有效的功能蛋白及SZ作用靶点。结果:①UV组与正常组比较:发现13个差异点。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点有5个,经质谱鉴定为:T复合蛋白1β亚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阻抑素(pro-hibitin)4种蛋白质;表达下调的差异点有8个,经质谱鉴定为: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蛋白质。②SZ组与UV组比较:发现1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点8个,经质谱鉴定为: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蛋白质;表达下调的差异点4个,经质谱鉴定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角蛋白8Ⅱ和阻抑素4种蛋白质。结论:SZ可使UV照射引起HLEC下调的3种蛋白质(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上调,又可使UV照射引起上调的4种蛋白质中的3种蛋白质下调(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阻抑素)。说明在SZ防护UV损伤中,以上6种蛋白质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紫外线 蛋白质组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SZ滴眼液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陈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1-1631,共1页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1)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2)透射...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1)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2)透射电镜观察LEC凋亡形成.2、H2O2与Co-SZ和体外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后:(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Co-SZ抑制LEC活性的作用.(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LEC细胞核内DNA含量.(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4)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机制 实验研究 滴眼液 抑制 SZ 复方 游离CA^2+浓度 LEC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Fenton反应所致晶状体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5 位作者 王勇 汪朝阳 叶蕻芝 林薇 郑良扑 林久茂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0期1650-1652,1659,共4页
目的 :研究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Fenton反应所致晶状体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枸杞子、车前子、青葙子、女贞子、沙苑子、桑椹子、楮实子、菊花、熟地、蒺藜、何首乌的水提液和白内停分别与Fenton反应所致... 目的 :研究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Fenton反应所致晶状体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枸杞子、车前子、青葙子、女贞子、沙苑子、桑椹子、楮实子、菊花、熟地、蒺藜、何首乌的水提液和白内停分别与Fenton反应所致的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模型共同孵育 ,手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并分级、摄影、记录 ;检测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探讨中药的防护作用。结果 :车前子、女贞子、桑椹子、菊花、熟地、何首乌组晶状体混浊均处于Ⅰ、Ⅱ级 ,明显轻于Fenton组Ⅳ级混浊 ;车前子、青葙子、菊花、熟地组的SOD、GSH以及GSH -PX含量均高于Fenton组 ;桑椹、菊花、熟地组的SOD活性高于白内停组 ;车前子、菊花、熟地组的GSH含量均高于白内停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十一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均对Fenton反应所致的晶状体氧化损伤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 ,其中菊花、熟地、青葙子、车前子的防护作用更佳 ,且优于临床常用白内障药物白内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氧化损伤 归肝经明目 中药 防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胀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义 黄秀榕 祁明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43-2146,共4页
Oncosis is another form of cell deat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poptosis. The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oncosis on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nuclear biochemical chang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
关键词 细胞死亡 分子机制 胀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信号转导阻断剂研究5种天然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机制
7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1 位作者 张清林 杨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486-2489,共4页
目的:采用4种信号转导阻断剂研究5种天然药物姜黄素(Curcumin,Cur)、榄香烯(elemene,Ele)、三氧化二砷(arsenite trioxide,As2O3)、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莪术(rhizoma curcumae,Rc)抑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 目的:采用4种信号转导阻断剂研究5种天然药物姜黄素(Curcumin,Cur)、榄香烯(elemene,Ele)、三氧化二砷(arsenite trioxide,As2O3)、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莪术(rhizoma curcumae,Rc)抑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所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LEC发生增殖,用Cur、Ele、As2O3、Tri、Rc分别与其共同孵育,并用4种细胞信号转导阻断剂H7、PD98059、W7、尼卡地平(Nicardip-ine)分别作用于上述LEC。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增殖组LEC的PC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ur组、Ele组、As2O3组、Tri组、Rc组的PCNA均比增殖组显著降低(P<0.01);Cur抑制LEC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被H7、PD98059和nicardipine阻断;Ele和As2O3均可被H7和W7阻断;Tri可被W7、nicardipine阻断;Rc可被H7、W7、PD98059和nicardipine阻断。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种天然药物Cur、Ele、As2O3、Tri、Rc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是通过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a2+-钙调蛋白、钙通道途径等信号转导机制,为寻求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榄香烯 三氧化二砷 雷公藤内酯醇 莪术 晶状体上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信号转导阻断剂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9 位作者 邹友思 胡艳红 陈胜 柯发杰 林国良 汪朝阳 李坤鹏 吴正正 胡俊 杨丽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开展晶状体再灌注的离体和动物实验研究,并对再灌注人工晶状体技术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新鲜离体幼兔眼、离体猪眼、新西兰白兔眼,应用自行研制的人工晶状体材料,进行以下实验:(1)体外固化实验;(2)晶状体前囊膜微型撕囊及其稳固性实验... 目的开展晶状体再灌注的离体和动物实验研究,并对再灌注人工晶状体技术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新鲜离体幼兔眼、离体猪眼、新西兰白兔眼,应用自行研制的人工晶状体材料,进行以下实验:(1)体外固化实验;(2)晶状体前囊膜微型撕囊及其稳固性实验;(3)经微型前囊膜开口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内容物实验;(4)活的新西兰白兔眼内人工晶状体再灌注实验。结果(1)按硅酮聚合物与固化剂50:1的比例可获得柔软、弹性好、固化时间短(完全固化时间为60min)的注入材料;(2)晶状体前囊膜1.8~2.0mm的连续环形撕囊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经该微型开口吸出晶状体内容物并灌注材料;(3)超声能量18%、流量25mL·min-1、负压120mmHg(1kPa=7.5mmHg)为晶状体内容物经微型前囊膜开口吸出的最佳条件;(4)注入灌注材料后可形成由晶状体囊膜包裹的、置换原晶状体皮质和核的、新的再灌注人工晶状体。结论采用再灌注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可进行新型人工晶状体再灌注,可为治疗白内障和老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再灌注 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 目的 :探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 7组 :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车前子组、青葙子组、菊花组和熟地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使晶状体孵育在 30 0 μmol·L-1H2 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采用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干预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SD大鼠LEC中Bcl 2和Bax均有表达 ,Bcl 2表达较Bax表达强 ;H2 O2组Bcl 2表达显著下调 ,Bax表达显著上调 (P <0 .0 1) ,Bcl 2 Bax比率下降 ;与H2 O2 组比较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可明显上调Bcl 2表达 ,下调Bax表达(P <0 .0 1) ,Bcl 2 Bax比率上升 ;PS与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的调节作用相似 ,但弱于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4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LEC凋亡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车前子 青葙子 菊花 熟地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 被引量:27
10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90-1393,I002,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方法 :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 O2 )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使晶状体孵育在 30 0 μmol·L- 1 H2 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加入终浓度为 5mmol·L- 1 的SF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1 )正常SD大鼠LEC中Bcl- 2和Bax均有表达 ,Bcl- 2表达较Bax表达强。 (2 )H2 O2 组Bcl- 2表达显著下调 ,Bax表达显著上调 (Ridit检验 ,P <0 0 1 ) ;Bcl - 2 /Bax比率下降。(3)与H2 O2 组比较 ,SF可明显上调Bcl- 2表达 ,下调Bax表达 (P <0 0 1 ) ,Bcl- 2 /Bax比率上升。 (4)PS与SF的调节作用相似 ,但SF的作用强于PS(P <0 0 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SF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BCL-2 BAX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艳红 祁明信 +3 位作者 黄秀榕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抗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3 位作者 胡艳红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nene,Ele)抑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增殖时对细胞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nene,Ele)抑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增殖时对细胞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rhEGF诱导LEC增殖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钙离子浓度([Ca2+]i)、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cAMP和cGMP含量,探讨Ele的影响。结果:(1)Ele组LEC内[Ca2+]i比增殖组显著增高(P<0.01);(2)增殖组LEC内cAM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cGM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Ele组LEC内cAMP浓度比增殖组显著升高、cGMP浓度比增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le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内[Ca2+]i、cAMP和cGMP信号系统及多条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这可能是Ele抑制LEC增殖、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表皮生长因子 增殖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1 位作者 汪朝阳 王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02-1505,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 (SchB)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摘取SD大鼠双眼 ,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组 (H2 O2 )、吡诺克辛(PS)组和SchB组。使晶状体孵...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 (SchB)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摘取SD大鼠双眼 ,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组 (H2 O2 )、吡诺克辛(PS)组和SchB组。使晶状体孵育在 30 0 μmol·L- 1 H2 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 ,同时加入终浓度为 0 5mmol·L- 1 的SchB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 ,采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及凋亡率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 :H2 O2 组LEC凋亡率 (92 0± 2 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 5± 1 8) (P <0 0 1 ) ;SchB组LEC凋亡率 (1 3 8± 3 0 )显著低于H2 O2 组 ,且与PS组 (56 0± 9 9)有显著的差异 (P<0 0 5)。超微结构研究显示 ,H2 O2 组绝大多数LEC发生凋亡 ,并呈凋亡各期严重改变的全过程 ;SchB组仅少数LEC发生凋亡 ,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结论 :SchB可明显抑制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LEC凋亡 ,且明显优于PS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白内障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3 位作者 胡艳红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Ele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PCNA表达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PCNA表达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Ele能有效抑制rhEGF诱导的LEC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SZ滴眼液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2 位作者 陈义 汪朝阳 李坤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44-2048,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LE... 目的: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及凋亡形成。(2)H2O2与Co-SZ和体外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Co-SZ抑制LEC凋亡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LEC细胞核内DNA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浓度。结果:TUNEL法检测Co-SZ组LEC凋亡率显著低于H2O2组。Co-SZ组LEC超微结构变化也显著轻于H2O2组。MTT检测Co-SZ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H2O2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Co-SZ组LEC核内DNA含量增加。Co-SZ使LEC内游离Ca2+、cAMP降低、cGMP升高。结论:Co-SZ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LEC发生的凋亡。Co-SZ抑制LEC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EC核内DNA降解,并通过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阻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和Ca2+-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眼液 水蜂 晶体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防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8
16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1 位作者 郭娜 张可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异补骨脂素(ISR)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凋亡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在终浓度300μmol/LH2O2培养液中复制HLEC-B3凋亡模型,并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LEC-B3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FC... 目的:探讨异补骨脂素(ISR)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凋亡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在终浓度300μmol/LH2O2培养液中复制HLEC-B3凋亡模型,并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LEC-B3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FCM法检测HLEC-B3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构研究显示,H2O2组绝大多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呈凋亡各期改变的全过程;E2、ISR组仅少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FCM结果显示:H2O2组HLEC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E2和ISR组凋亡率均低于H2O2组(P<0.01)。H2O2组线粒体跨膜电位比对照组显著下降;E2组和ISR组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均比H2O2组升高(P<0.01)。结论:ISR可减轻实验性氧化损伤的HLEC-B3凋亡程度,为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异补骨脂素 白内障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康可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单体榄香烯(Ele)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le对体外培养的牛LEC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Ele对LEC的DNA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透射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单体榄香烯(Ele)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le对体外培养的牛LEC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Ele对LEC的DNA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Ele组LEC呈现核染色质凝集、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Ele组LEC细胞核的DN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更低(P<0.01);Ele组细胞质线粒体ΔΨm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在药物作用早期即已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①Ele能显著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②Ele通过使LEC细胞核DNA含量下降,诱导细胞凋亡。③Ele使细胞质内线粒体ΔΨm下降,使细胞进入不可逆性凋亡的过程。线粒体ΔΨm下降是Ele诱导LEC凋亡的早期事件。④Ele诱导LEC凋亡是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两种途径。⑤Ele诱导LEC凋亡的作用可能是其减轻晶状体后囊混浊发生和发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白内障 晶体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2 位作者 严京 吴正正 胡艳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68-771,共4页
目的:研究车前子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归肝经明目中药防治白内障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 目的:研究车前子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归肝经明目中药防治白内障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同时加入车前子水提取液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LEC活性,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钙离子的浓度([Ca2+]i)、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cAMP和cGMP含量,并探讨不同浓度的车前子及孵育12、24、36h的影响。结果:H2O2组LEC活性下降,车前子可明显增强氧化损伤的LEC活性(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H2O2组LEC的[Ca2+]i升高,车前子可显著降低由氧化损伤所致的LEC的[Ca2+]i的升高(P<0.01),呈时间-效应关系。H2O2组LEC的cAMP浓度升高、cGMP浓度下降,车前子可使氧化损伤的LEC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cGMP水平显著升高(P<0.01),也呈时间-效应关系。结论:车前子可明显抑制LEC氧化损伤及凋亡,[Ca2+]i、cAMP和cGMP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调节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晶状体 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艳红 黄秀榕 +4 位作者 祁明信 侯补元 陈胜 柯发杰 冯春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HLE-B3增生,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生状态下的HLE-B3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Ele对HLE...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HLE-B3增生,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生状态下的HLE-B3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Ele对HLE-B3增生的抑制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Ele作用后HLE-B3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le对HLE-B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rhbFGF组HLE-B3吸光度值(0.5990±0.0531)较正常组(0.4091±0.0422)显著升高,Ele组HLE-B3吸光度值(0.4500±0.0614)较rhbFGF组显著降低,抑制率达24.90%(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rhbFGF组较正常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清晰,胞浆丰富,胞核清晰,交织呈网状结构;Ele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浆减少,轮廓不清,交织的网状结构减少,甚至有的细胞变圆,细胞核凝集,见核固缩现象,胞浆嗜酸性染色。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发现:G1期的细胞在rhbFGF组(42.062%±1.270%)较正常组(46.422%±3.765%)减少(P<0.05),Ele组(60.665%±2.06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S期的细胞在rhbFGF组(51.647%±1.123%)较正常组(31.842%±2.798%)明显增加(P<0.01),Ele组(30.222%±3.429%)较rhbFGF组明显减少(P<0.01);G2期的细胞在rhbFGF组(6.288%±0.966%)较正常组(21.735%±3.806%)明显减少(P<0.01),Ele组(9.112%±1.65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Ele能通过改变HLE-B3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进程而有效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后发性白内障 细胞增生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1 位作者 郭娜 张可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CR)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凋亡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在终浓度300μmol/LH2O2培养液中复制HLEC凋亡模型,并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LEC-B3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FCM法检...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CR)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凋亡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在终浓度300μmol/LH2O2培养液中复制HLEC凋亡模型,并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LEC-B3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FCM法检测HLEC-B3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构研究显示,H2O2组绝大多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呈凋亡各期改变的全过程;E2、ECR组仅少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FCM结果显示:H2O2组HLEC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E2和ECR组凋亡率均低于H2O2组(P<0.01)。H2O2组线粒体跨膜电位比对照组显著下降;E2组和ECR组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均比H2O2组升高(P<0.01)。结论:ECR可减轻实验性氧化损伤的HLEC凋亡程度,为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药 蜕皮甾酮 白内障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