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可喜 丁莉萍 +1 位作者 李家和 黄克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1,共6页
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森林土壤类型多样性、植物区系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进行调查,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 格氏栲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明小湖赤枝栲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宜辉 洪宁 +1 位作者 阙德海 连玉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1-257,共7页
调查三明小湖赤枝栲自然保护区的 41个 10m× 10m样方 ,共 410 0m2 的群落面积 ,测定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得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14.5 6 14;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D2 =5 .4336 ;Simpson多样性指数D3 =0 .95 6 6 ;种间相遇几... 调查三明小湖赤枝栲自然保护区的 41个 10m× 10m样方 ,共 410 0m2 的群落面积 ,测定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得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14.5 6 14;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D2 =5 .4336 ;Simpson多样性指数D3 =0 .95 6 6 ;种间相遇几率PIE =0 .95 6 7;均匀度J =0 .7788.探讨乔木层、灌木层、及藤本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值 ,其变化趋势与群落总多样性一致 .分析群落中 12个主要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 ,揭示群落乔木层主要建群种呈稳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枝栲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群落演替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福建 三明小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Ⅱ.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的竞争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李家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36%、5.64%,即格氏栲林仍将由格氏栲、木荷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林 种群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 V.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陈清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本文运用5种典型聚集度指标考察测定3块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类型以及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格局动态规律及趋势.结果表明:格氏栲+木荷+蚊母树样地、格氏栲+木荷+马尾松样地成树阶段的格局... 本文运用5种典型聚集度指标考察测定3块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类型以及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格局动态规律及趋势.结果表明:格氏栲+木荷+蚊母树样地、格氏栲+木荷+马尾松样地成树阶段的格局呈随机,格氏栲+马尾松+米槠样地则呈聚集;3块样地幼苗阶段均呈聚集型分布,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扩散,不同生境扩散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种群 空间格局 聚集度指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槠天然林与人促更新林乔木碳贮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彩霞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以米槠天然林和人促更新林为研究对象,研究米槠天然林与米槠人促更新林2个林分的乔木碳贮量及其不同径级、高度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碳贮量为193.66 t· hm-2,人促更新林碳贮量为141.34 t· hm-2。天然林径级呈... 以米槠天然林和人促更新林为研究对象,研究米槠天然林与米槠人促更新林2个林分的乔木碳贮量及其不同径级、高度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碳贮量为193.66 t· hm-2,人促更新林碳贮量为141.34 t· hm-2。天然林径级呈波浪型分布,各径级(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 cm )碳贮量占总碳贮量比值分别为:2.85%、3.46%、6.55%、2.90%、84.24%;而人促更新林径级呈递增变化,各径级碳贮量分配没有天然林集中,各径级碳贮量占总碳贮量比值分别为:3.19%、4.98%、15.52%、36.85%、39.45%。在垂直方向上,2个林分碳贮量均随着高度级的增加而增加,且2个林分碳贮量最大值均出现在≥20 m高度级,碳贮量米槠天然林为117.54 t · hm-2、人促更新林为85.67 t ·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碳贮量 径级分配 垂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