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9,共8页
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是福州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滨海新城核心区作为滨海新城的“心脏”,承担着中央商务、滨海旅游、商业娱乐、和谐宜居等功能,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滨海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为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是福州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滨海新城核心区作为滨海新城的“心脏”,承担着中央商务、滨海旅游、商业娱乐、和谐宜居等功能,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滨海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为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区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判,明确区域的发展定位,并基于“空间重塑—民生优先—绿色生态—交通引领—韧性安全”的规划思路,提出具有针对性、人性化、可持续、凸显地方特色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 发展定位 滨海新城 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隔振支座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黄夏羿 康劲松 +1 位作者 夏昌 林国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87-2394,共8页
为克服传统基础隔振技术隔振参数不可调、低频隔振效果有限、无法实现竖向隔振等缺点,引入磁浮技术,设计了一种磁浮隔振支座。分析电磁铁的悬浮力与线圈电流和悬浮间隙的关系,建立磁浮隔振支座的非线性模型,结合终端滑模与超螺旋算法,... 为克服传统基础隔振技术隔振参数不可调、低频隔振效果有限、无法实现竖向隔振等缺点,引入磁浮技术,设计了一种磁浮隔振支座。分析电磁铁的悬浮力与线圈电流和悬浮间隙的关系,建立磁浮隔振支座的非线性模型,结合终端滑模与超螺旋算法,同时引入自适应律调节超螺旋算法中的系数,提出一种自适应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通过试验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抑制传统滑模控制存在的抖振现象,控制精度高,稳态与动态性能良好,磁浮隔振支座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抗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 隔振支座 悬浮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规划探析
3
作者 汪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1,共9页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 以福州市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各自发展特征,指出滨海新城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系统搭建包括空间统筹、产业互联、设施一体、政策共享的联动发展思路框架,提出共建宜居生活圈、分工协作培育产业优势、强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共担共享机制等方面的联动发展策略,探索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发展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福州市 滨海新城 平潭综合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滨海城市韧性防潮体系构建研究——以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孝奎 魏樊 +3 位作者 冯立超 陈智睿 崔晓莉 秦瑜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6,共5页
分析了福州滨海核心区面临的防潮安全风险,介绍了国外滨海城市防潮安全案例和防潮安全保护思路变化,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防潮安全体系:在规划防潮堤基础上,结合核心区地形地貌和用地规划布局,从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增加构建三道防潮防线... 分析了福州滨海核心区面临的防潮安全风险,介绍了国外滨海城市防潮安全案例和防潮安全保护思路变化,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防潮安全体系:在规划防潮堤基础上,结合核心区地形地貌和用地规划布局,从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增加构建三道防潮防线,形成两道工程防线加两道管理防线的多道防线的韧性防潮体系:①充分利用沿海自然高地,构建核心区第二道防潮防线;②合理布局重要设施用地,构建核心区第三道防潮防线;③科学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设施建筑方案,构建核心区第四道防潮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韧性城市 多道防线 防潮体系 防潮堤 福州滨海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智慧城市规划 被引量:3
5
作者 桂兴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8-84,共7页
自2012年《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福州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文章以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智慧城... 自2012年《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福州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文章以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智慧城市规划实践为例,在分析其现状优势的基础上,从智慧空间布局、智慧基础设施统筹及全息管理平台建设三方面总结了其实践经验,并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信息安全与舆论宣传四方面对其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空间 智慧基础设施 全息管理平台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现场实验的榕树遮阳环境与人体生理健康效益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林咏园 税伟 +2 位作者 冯洁 吴朝玮 江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缓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的3种榕属树种——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altissima)、雅榕(F.conci...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缓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的3种榕属树种——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altissima)、雅榕(F.concinna)和2种常见优势树种杧果(Mangifera indic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验和生理指标测度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遮阳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健康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树种遮阳环境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相比其他树种遮阳环境,细叶榕遮阳环境下受试者表现为显著低体温和低脉搏的生理特征;2)进入细叶榕遮阳环境后,受试者的体温降低幅度显著大于香樟的遮阳环境,受试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杧果的遮阳环境;3)榕属树种遮阳环境下受试者体温降低的概率是香樟遮阳环境下的4.17倍,其中,细叶榕遮阳环境对受试者体温降低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树种的遮阳环境。研究结果有助于热带和亚热带城市的园林树种选择和优化,也为城市居民健康出行提供有效避暑建议。旨在揭示微观尺度上绿色空间提供的人类福祉,探讨城市优势树种如何发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理健康 现场实验 榕树 高温热浪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汉长安城未央宫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文 易雨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0-728,共9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十余年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基于规划学科发展及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属性及内容的总结反思,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从“效力+效用”的评估视角,从实...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十余年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基于规划学科发展及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属性及内容的总结反思,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从“效力+效用”的评估视角,从实施导向、责任导向和权益导向出发,尝试构建包含空间落实、资源维护、公众满意度三个层次、五个步骤在内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体系并实践应用,进而分析总结提出完善动态规划编制体系及开展规划实施机制和规划实施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结论与建议,以期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研究10年观(2011—2020年) 被引量:7
8
作者 沈洁 章晴 林诗琪 《风景园林》 2022年第3期65-72,共8页
设计实践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思维活动造成了开展设计学术研究的困境—如何将通过设计实践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纳入学术研究体系,成为设计学科面对的共同问题。设计研究作为实践和研究的方法论正在试图对此进行回应。首先明确了设计研究的... 设计实践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思维活动造成了开展设计学术研究的困境—如何将通过设计实践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纳入学术研究体系,成为设计学科面对的共同问题。设计研究作为实践和研究的方法论正在试图对此进行回应。首先明确了设计研究的边界与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爬梳了最近10年(2011—2020年)发表于《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2本刊物的设计研究成果,运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方法,对设计研究及3种主要模式—关于设计之研究(RaD)、为了设计之研究(RfD)、通过设计之研究(RtD)的发展特点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风景园林设计研究在深度、广度和学术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以下现象:RaD中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发展相对停滞;RfD由服务于特定对象的设计前预研究更多地转变为有助于建构设计过程的知识研究;在为数不多的RtD文献中,学者更偏向于采用后实证主义和变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基于风景园林设计研究分类的讨论有助于学者跳脱出固有视角,认识设计与研究的关系,明确自身的研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设计研究 发展趋势 关于设计之研究 为了设计之研究 通过设计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价值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洁 林诗琪 +1 位作者 龙若愚 吴语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针对中国现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强调环境效益、对微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关注度不够的现象,通过文献爬梳、3轮专家问卷调研和3个建成项目的实证评价研究,逐步确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环境、社会、经济与美学方面的11项效益... 针对中国现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强调环境效益、对微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关注度不够的现象,通过文献爬梳、3轮专家问卷调研和3个建成项目的实证评价研究,逐步确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环境、社会、经济与美学方面的11项效益及其指标构成、各项指标的含义、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构建了以多元价值为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创造可持续的雨水景观设计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 雨水管理 多元价值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浅山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探析——以闽江流域(福州段)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文奎 牟宇峰 +2 位作者 蒋艳君 陈奕 夏继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4-49,共6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战略工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统筹多要素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纲领,但是抽象的理念不易对实践工作形成具体化的指导。文章从仿生学的角度解析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方式,并对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工作的指...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战略工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统筹多要素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纲领,但是抽象的理念不易对实践工作形成具体化的指导。文章从仿生学的角度解析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方式,并对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工作的指导含义进行具体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闽江流域(福州段)试点工作实践,从区域生态问题诊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规划管控方式三方面对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进行探索,以期为浅山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理念 浅山沿海地区 生态保护修复 顶层设计 闽江流域(福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政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福州市马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策略探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152,共7页
历史文化风貌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重要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脉络。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城市更新工作的蓬勃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传承和弘扬船政文化的视角着手,以福州市马尾历史文... 历史文化风貌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重要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脉络。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城市更新工作的蓬勃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传承和弘扬船政文化的视角着手,以福州市马尾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以挖掘内涵、分类引导、激发活力为思路,提炼了凸显“天人合一”的布局思想、延续文物保护建筑特色、焕活“海丝”魅力的船政文化传承和保护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区 传承和弘扬 船政文化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境优化为切入点的工业历史老城区更新模式研究——以福州马尾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毅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1-9,40,共10页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共同提升是近期国家所倡导的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政策中对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要求。针对我国工业历史老城区的共性分析,以生态环境优化为切入点,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了该类型城市更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共同提升是近期国家所倡导的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政策中对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要求。针对我国工业历史老城区的共性分析,以生态环境优化为切入点,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了该类型城市更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通过更新目标与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绿地系统修补与存量资源高效利用,形成城市地域特色与城市总体风貌融合的更新理念。在量化成效指标的同时也结合福州市马尾船政老城区的实践,论证了该理论可在有效提升工业历史老城区综合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历史传承”的城市更新成效,可为类似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历史老城区更新 全域生境优化 生境构筑要素 生境构筑方式 生境成效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强震作用下城市组合钢板梁桥RC桥墩震后可修复性研究
13
作者 林志滔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城市组合钢板梁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桥墩的震后可修复性,以8度区、Ⅲ类场地的城市组合钢板梁桥为背景,分析在E2水平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RC桥墩的残余位移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按现行规范...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城市组合钢板梁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桥墩的震后可修复性,以8度区、Ⅲ类场地的城市组合钢板梁桥为背景,分析在E2水平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RC桥墩的残余位移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按现行规范试设计25座典型三跨连续城市组合钢板梁桥样本,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全桥动力模型,分析跨径、桥宽和桥墩长细比对RC桥墩残余位移比的影响。并以样本中某3×35 m三跨连续组合钢板梁桥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研究RC桥墩设计参数(轴压比、长细比、纵筋配筋率和体积配箍率)对残余位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钢板梁桥跨径、桥宽和桥墩长细比均对RC桥墩残余位移比有明显影响;RC桥墩残余位移比与轴压比和长细比成正比关系,而与纵筋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箍率成反比关系;为提高城市组合钢板梁桥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桥墩的可修复性,建议RC桥墩轴压比不超过10%,长细比不超过8,纵筋配筋率取1.5%~2.0%,箍筋体积配箍率取0.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组合钢板梁桥 RC桥墩 抗震性 可修复性 残余位移比 设计参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焦朋朋 安玉 +1 位作者 白紫秀 林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3,66,共8页
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复杂度与预测精度的矛盾,提出基于集成学习的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模型预测交通流,充分利用其对高维特征数据预测精度高以及计算速度快的优势。首先对原始数据的异常值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然后基于XG... 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复杂度与预测精度的矛盾,提出基于集成学习的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模型预测交通流,充分利用其对高维特征数据预测精度高以及计算速度快的优势。首先对原始数据的异常值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然后基于XGBoost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确定最优的超参数取值,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各个特征的重要度;最终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其他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值滤波降噪处理和充分利用相邻断面的交通流数据均对模型预测精度有显著提升,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高达96.6%,相比其他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更能充分利用交通流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XGBoost 时空相关性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流仿真的智能路侧设施管控效果测度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琳凯 林毅 +3 位作者 曾琪婷 连培昆 陈宁 张道智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5-1142,共8页
智能路侧设施布设的管控效果对智能路侧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但在现有的智能路侧设施管控效果测度方法研究中,存在实地测度实验的高成本性、场景不可控及现有仿真软件侧重单车仿真且缺乏对交通流层面的控制策略植入与运行状态分析等问题。... 智能路侧设施布设的管控效果对智能路侧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但在现有的智能路侧设施管控效果测度方法研究中,存在实地测度实验的高成本性、场景不可控及现有仿真软件侧重单车仿真且缺乏对交通流层面的控制策略植入与运行状态分析等问题。因此利用VISSIM COM二次开发,提出了基于交通流仿真的管控效果测度方法。首先,设计高速公路的管控场景,并利用VISSIM进行场景构建;其次,通过设计换道控制策略算法和动态限速策略算法,对换道过程和限速过程进行计算和控制;最后,通过构建管控效果评价模型对高速公路的管控效果进行量化及分析,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其他测度方法,所提方法的速度方差分别降低了39.51%和25.65%。由此可见,该方法能够适应复杂的高速交通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对高速公路智能路侧设施布设的管控效果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路侧设施 高速公路 管控效果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对UHP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赵伟 胡炎通 +1 位作者 季韬 张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28,133,共5页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 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采用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RFA),不仅可减少UHPC收缩,还能节约成本。研究了相同净水胶比下饱和面干RFA掺量(0、50%和100%)对UHPC的电通量、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UHPC的水化产物和孔结构揭示其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饱和面干RFA掺量的增大,总水胶比增大,UHPC孔结构劣化,密实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碳化深度增大。然而在相同碳化条件下,饱和面干RFA掺量为100%时,UHPC的碳化深度仍分别是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1/37.83~1/65.61和1/11.20~1/19.92。提出并验证了掺饱和面干RFA的UHPC碳化深度模型,为再生骨料UHPC推广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微结构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视觉景观公众偏好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涛 徐婵娟 +1 位作者 蓝思琪 王文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共7页
探究城市视觉景观的公众审美偏好特征是提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以福建省13个县市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2686名受访者对34张城市景观照片的审美偏好,量化分析了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及整体... 探究城市视觉景观的公众审美偏好特征是提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以福建省13个县市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2686名受访者对34张城市景观照片的审美偏好,量化分析了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及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众审美偏好产生积极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有水体、道路和桥梁,而山体和现代建筑则会对公众审美产生消极影响;2)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整体特征为视野开阔度、景观护理强度,以及建筑高度与山脊线的关系。获取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视觉景观偏好表达信息,以期为相关专家和决策者了解公众需求、优化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应 视觉评价 公众偏好 特征量化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对重组竹横纹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薛兆丰 盛叶 +2 位作者 郭任坤 郭楠 董帅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重组竹作为建筑材料时,除了受静态荷载外,还会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特别是当重组竹建筑在经受火灾后,若再承受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外力作用下有可能被放大。基于重组竹在静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采用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在10... 重组竹作为建筑材料时,除了受静态荷载外,还会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特别是当重组竹建筑在经受火灾后,若再承受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外力作用下有可能被放大。基于重组竹在静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采用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在10、13和16 m/s的冲击速度下对不同温度处理的重组竹横纹抗压试件进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速度相同时,当温度从20℃升至180℃时,重组竹横纹动态抗压比例极限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温度从180℃升至280℃时,横纹动态抗压比例极限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不同温度处理重组竹横纹动态抗压比例极限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系数计算公式,为重组竹构件在高温与冲击耦合作用下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冲击荷载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温度 加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数值模拟与受力机理研究
19
作者 赵秋 陈鹏 +1 位作者 林志平 张骏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3,共10页
分别采用梁单元与板壳单元建立同时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受压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并以相应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梁与板壳单元模拟受压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的异同。采用经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弯曲失稳... 分别采用梁单元与板壳单元建立同时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受压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分析有限元模型,并以相应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梁与板壳单元模拟受压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的异同。采用经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弯曲失稳方向板肋加劲板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板壳单元可以较好还原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受力性能,板壳有限元模型与试验试件的承载力最大相对误差为4.2%,平均相对误差为1.48%;梁单元模型与长(中长)柱试验试件的承载力最大相对误差为5.4%,平均相对误差为1.92%,与短柱试件的承载力相对误差虽仅为0.7%,但由于不能考虑板件发生的塑性失稳,其应力-位移曲线拟合情况相对较差;不同弯曲失稳方向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构件的破坏特征不同,其中对于板肋侧弯曲的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构件,被加劲板边缘部分受压达到材料屈服强度且板肋边缘受拉达到屈服强度时,构件整体达到其承载极限;对于被加劲板侧弯曲的板肋加劲板整体稳定构件,当板肋边缘部分受压达到材料屈服强度时,构件整体达到其承载极限;对于实际工程中组成钢箱梁顶板的板肋加劲板,制作时应避免朝向板肋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肋加劲板 整体稳定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应力-位移曲线 受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中部地区镇村经济格局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兰菁 罗震东 申明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4,共6页
基于2014—2020年的淘宝镇、淘宝村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定量方法,结合定性分析,剖析电子商务驱动下中部地区镇村经济新格局的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中部地区镇村经济格局与传统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地形平坦、邻... 基于2014—2020年的淘宝镇、淘宝村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定量方法,结合定性分析,剖析电子商务驱动下中部地区镇村经济新格局的特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中部地区镇村经济格局与传统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地形平坦、邻近省会与东部地区的乡村地域具有良好的电商产业发展潜力。乡村电商集群呈现近域扩散与空间跨越并存的演进特点,其中近域扩散占据主导地位。与村域电商相比,镇域电商的发展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多重因素共同塑造着电子商务驱动下的镇村经济新格局。在中部地区乡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城市周边及与东部地区邻近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人均GDP等区域经济环境因素呈现出正向影响,服务商等第三方力量则发挥了“触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镇村经济 经济格局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