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水稻专用品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伯伟 《福建稻麦科技》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随着今后全国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 ,水稻生产朝专用化、品牌化发展是一种趋势 ,根据福州市近年现有的水稻生产状况与专用稻 (专用品种 )发展的趋势 ,提出今后专用稻发展的建议 ,供生产应用参考。
关键词 福州市 水稻 专用品种 发展趋势 产品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福州市水稻区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初探
2
作者 郑伯伟 刘书华 赵其维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4,共3页
2006年在永泰县下拔乡海拔650m的山区开展福州市水稻区域试验中有苗头品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参鉴12个品种(含对照种)中抗病的有8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3个、晚稻2个;中抗有3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1个;中感的1个。为今... 2006年在永泰县下拔乡海拔650m的山区开展福州市水稻区域试验中有苗头品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参鉴12个品种(含对照种)中抗病的有8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3个、晚稻2个;中抗有3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1个;中感的1个。为今后品种初审和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后续开展稻瘟病鉴定工作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瓜后稻的高温危害与防御对策
3
作者 郑伯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04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福州市 瓜后稻 高温 危害 防御措施 抽穗期 品种选择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福州市晚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4
作者 胡蓉 郑伯伟 王命义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为筛选优质、高产、抗病晚稻新品种,2004年福州市组织7个县(市)开展晚稻品种联合区试,参试新品种(组合)10个,其中粤优938可以进入生产试验,Ⅱ优8216、Ⅱ优1240等6个品种2005年续试。
关键词 晚稻品种 联合区试 福州市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2007年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三宏 郑伯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9期51-53,44,共4页
福州市中稻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种8个,筛选出两优15、中浙优1号、宜香586、58s/3398四个品种明年续试;兴优15参加明年生产试验。
关键词 中稻品种 区域试验 宜香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游秀枫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采用四唑法和标准法分别测定甜瓜种子(非休眼状态)的生活力和发芽率,结果表明,甜瓜 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234**)。经过试验和统计分析还显示,甜瓜种 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的结果相一致,即四唑测定甜瓜种子生活... 采用四唑法和标准法分别测定甜瓜种子(非休眼状态)的生活力和发芽率,结果表明,甜瓜 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234**)。经过试验和统计分析还显示,甜瓜种 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的结果相一致,即四唑测定甜瓜种子生活力的结果可代表其发芽率(种子在适宜 条件下,发芽并长成幼苗的能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率 甜瓜 种子生活力 性比 幼苗 适宜条件 试验 标准法 正相关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的适宜水分研究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游秀枫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试验通过对9.1%~11.0%、11.1%~13.0%,13.1%以上水分含量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分别在常温和冷藏状态下贮藏一年多,研究发现种子发芽率变化情况:水分在9.1%~11.0%范围时,无论是常温贮存或冷藏(0℃~4℃,湿度60%~70%)贮存,种子的发芽... 试验通过对9.1%~11.0%、11.1%~13.0%,13.1%以上水分含量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分别在常温和冷藏状态下贮藏一年多,研究发现种子发芽率变化情况:水分在9.1%~11.0%范围时,无论是常温贮存或冷藏(0℃~4℃,湿度60%~70%)贮存,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趋势慢,该结果对生产、经营水稻种子过程中,选择水分在9.1%~11.0%状态下贮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贮藏 适宜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肉色甘薯新品种福薯9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被引量:28
8
作者 邱永祥 胡蓉 +6 位作者 林武 吴秋云 罗文彬 汤浩 许泳清 刘中华 蔡南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00-503,共4页
从亲本选择入手,借助甘薯育种技术,选育出紫肉色甘薯新品种福薯9号。该品种产量比一般紫肉色品种有较大提高,且适应性及抗逆性较好,食味品质优,晒干率32.1%,出粉率19.9%。2005年开始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紫肉色甘薯 育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宜优嘉7”的选育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雄涛 陈丹 +1 位作者 胡蓉 陈凤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973-976,共4页
"宜优嘉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用自育恢复系"嘉7"与不育系"宜香1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稻米达一等优质食用稻标准... "宜优嘉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用自育恢复系"嘉7"与不育系"宜香1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稻米达一等优质食用稻标准品种等优良特性。本文介绍了宜优嘉7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优质 宜优嘉7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感光型杂交稻生育期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雄涛 陈丹 +1 位作者 胡蓉 陈凤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福建省感光型品种表现播种期弹性大,播种期早全生育期长,播种期迟全生育期短;闽西北中低海拔稻区,可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福州沿海稻区最迟可在7月初播种,但都在9月至10月初齐穗,齐穗期相对稳定。在海拔400 m以下,不同高度的齐穗期差... 福建省感光型品种表现播种期弹性大,播种期早全生育期长,播种期迟全生育期短;闽西北中低海拔稻区,可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福州沿海稻区最迟可在7月初播种,但都在9月至10月初齐穗,齐穗期相对稳定。在海拔400 m以下,不同高度的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与汕优70感光性强度相当的杂交稻组合种植区域:闽东南南亚热带双季稻区、海拔600 m以下的暖地,6月中下旬播种,10月初前后可安全齐穗;闽西北中亚热带气候暖地、温地、海拔400 m以下的双、单季稻区,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9月25日前可安全齐穗;而闽西北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暖地、温地和凉地单季稻区,无法通过安全齐穗,不能种植该类感光型杂交稻。在福建省,感光型杂交稻为确保安全齐穗、扩大适应范围,除优质、高产、抗病育种目标外,齐穗期比汕优70早1周左右、且抗倒伏是选育感光型新品种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感光型 生育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米垩白性状的研究与改良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雄涛 胡蓉 +1 位作者 陈丹 陈凤泉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4期72-78,共7页
稻米的垩白性状是评价稻米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垩白的稻米,透明度较差、硬度低、碎米率高、市场品质不佳。文章对前人关于稻米垩白形成的细胞学基础,稻米垩白形成的"源""库""流"学说以及垩白的... 稻米的垩白性状是评价稻米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垩白的稻米,透明度较差、硬度低、碎米率高、市场品质不佳。文章对前人关于稻米垩白形成的细胞学基础,稻米垩白形成的"源""库""流"学说以及垩白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了稻米垩白性状改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影响因素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明,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实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丛穗数通过粒重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在对福州地区杂交中稻新品种的筛选时,穗实粒数和丛穗数应作为优先考察的因素,同时兼顾粒重和穗总粒数,并要求相对稳定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紫心甘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观察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田间观察与鉴定试验,初步了解日清1号和福薯9号等6个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产量表现、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生育期内的生长特点,认为福薯9号、22008、济薯18以及3007可作为优质甘薯开发利用,日清1号和山川紫可作为提取淀粉... 通过田间观察与鉴定试验,初步了解日清1号和福薯9号等6个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产量表现、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生育期内的生长特点,认为福薯9号、22008、济薯18以及3007可作为优质甘薯开发利用,日清1号和山川紫可作为提取淀粉利用。这些品种(系)引进种植将有效改善福州市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 提高优质甘薯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甘薯 品种 鉴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琰臻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13-15,共3页
福建省近几年秋冬季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其中以辣椒种植面积最大,市场销售最好,菜农种植效益最佳,增产增收显著。为了促进广大设施辣椒生产者获得增产增效,每年都引进国内外大量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最适合福建省种植的设施大棚... 福建省近几年秋冬季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其中以辣椒种植面积最大,市场销售最好,菜农种植效益最佳,增产增收显著。为了促进广大设施辣椒生产者获得增产增效,每年都引进国内外大量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最适合福建省种植的设施大棚辣椒专用优良品种37-74迅驰、亮剑、香秀5112、芭莱姆、尖辣椒超越74,并总结出设施大棚辣椒主要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设施蔬菜 优良品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闽糯0018的高产群体结构
15
作者 胡蓉 陈山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效应 产量 群体结构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晓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349-350,353,共3页
立足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优质科技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等问题,从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福建特色新型... 立足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优质科技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等问题,从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福建特色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科技推广应用 提升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早熟栽培与采收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朝杰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采收时间 早熟栽培 甜玉米 技术 消费市场 果蔬玉米 兼用型品种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椰菜种质资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琰臻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77-80,共4页
分析了福建省花椰菜种质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及品种选育的现状,提出今后福建省花椰菜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和工作思路。
关键词 福建省 花椰菜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稻中浙优2838在连江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永晖 胡蓉 《福建稻麦科技》 2010年第4期47-48,共2页
中浙优2838(中浙A/T283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种子公司共同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中浙优2838在连江的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中浙优2838 优质 高产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命义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设6个试验点,对福州市9个甜、糯玉米参试品种(组合)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个甜玉米品种(组合)比对照闽甜107均有不同程度减产,糯玉米中燕禾金2000比对照闽玉糯1号增产达极显著,美玉3号、早香糯比对照闽玉糯1号增产但不显著,... 设6个试验点,对福州市9个甜、糯玉米参试品种(组合)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个甜玉米品种(组合)比对照闽甜107均有不同程度减产,糯玉米中燕禾金2000比对照闽玉糯1号增产达极显著,美玉3号、早香糯比对照闽玉糯1号增产但不显著,华玉减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糯玉米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