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2017年春节期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莉莉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0期60-62,共3页
指出了春节期间大量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影响较为显著。2017年春节期间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同2016年同期比,环境空气质量较差,除夕夜烟花爆竹的大量集中燃放使得除夕夜成为空气污染高峰时段。对2017年除夕(2017年1月2... 指出了春节期间大量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影响较为显著。2017年春节期间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同2016年同期比,环境空气质量较差,除夕夜烟花爆竹的大量集中燃放使得除夕夜成为空气污染高峰时段。对2017年除夕(2017年1月27日)18:00至初一(2017年1月28日)17:00时段,福州市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的PM_(2.5)、PM_(10)、SO_2、NO_2、O_3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的大量集中燃放对PM_(2.5)和PM_(10)浓度有很大影响,对SO_2浓度有明显影响,对NO_2浓度影响相对较小,O_3浓度则明显降低。另外气象条件也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春节期间 空气质量 烟花爆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库水环境预警平台构建
2
作者 姚鹏逢 郑震 +4 位作者 魏雪霞 郑莺 冷东梅 吴贤忠 江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27-28,共2页
该文提出的技术框架融合了数据预处理、融合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关联与协同处理。该平台可实时监测水质变化,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预警信息,希望为环保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助力智慧环境监测... 该文提出的技术框架融合了数据预处理、融合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关联与协同处理。该平台可实时监测水质变化,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预警信息,希望为环保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助力智慧环境监测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数据融合 智慧平台 机器学习 水环境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南玛都”影响下的福州市臭氧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应传友 林晶 +5 位作者 郑文飞 蔡哲 陈曦 唐志伟 周德荣 江飞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93-2305,共13页
2022年9月18-20日福州市发生了一次臭氧(O_(3))污染事件,11:00-14:00 O_(3)浓度基本维持在160μg/m^(3)以上,且19日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176μg/m^(3).这次污染事件可能与第14号台风“南玛都”的外围东北气流带来的海上O_(3)污染... 2022年9月18-20日福州市发生了一次臭氧(O_(3))污染事件,11:00-14:00 O_(3)浓度基本维持在160μg/m^(3)以上,且19日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176μg/m^(3).这次污染事件可能与第14号台风“南玛都”的外围东北气流带来的海上O_(3)污染传输有关.本文利用2022年9月15-21日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VOCs组分浓度及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模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模型)和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定量评估了海上O_(3)传输贡献和福州市O_(3)前体物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O_(x)(光化学氧化剂小时浓度变化量)的结果显示,19日受东北风影响,近海高浓度O_(3)气团传输至福州内陆,传输贡献为5~17μg/m^(3),19日18:00-23:00海上O_(3)污染气团对九龙站点的O_(3)平均输送量达到6.0μg/(m^(3)·h).(2)9月18-20日,福州市O_(3)生成由VOCs与NO_(x)协同控制区逐渐转为VOCs控制区,福州市VOCs与NO_(x)减排比例在台风影响前期控制在1∶1,后期需增大VOCs减排量,减排比例调整为2∶1,以缓减污染天高温及自然源排放增加等不可控因素对O_(3)污染贡献增加的影响.研究显示,通过对NO_(x)与VOCs排放管控进行科学动态调整,能够获得更好的管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O_(3)污染 WRF-CMAQ模型 LPDM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的闽江干流下游DO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鹏 逄勇 +2 位作者 石成春 罗丹 谢蓉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1-96,102,共7页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水口坝下—金刚腿段二维EFDC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闽江下游河道DO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北港分流比,削减闽侯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使福...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水口坝下—金刚腿段二维EFDC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闽江下游河道DO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北港分流比,削减闽侯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使福州市区排入北港的内河(光明港、白马河)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内,能够增加北港水体的DO,相反减小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则会导致DO降低。为确保闽江干流下游DO持续稳定达标,应采取增加北港分流比、增加枯水期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减小枯水期闽江下游调水量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EFDC 污染物削减 径流量 闽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下游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变化及其对水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鹏 石成春 +2 位作者 逄勇 潘红澈 徐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40-45,共6页
利用闽江下游多年水文资料,分析了干流流量时空变化和北港分流比变化趋势,并借助EFDC模型研究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对闽江下游水体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闽江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均匀,北港分流比则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 利用闽江下游多年水文资料,分析了干流流量时空变化和北港分流比变化趋势,并借助EFDC模型研究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对闽江下游水体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闽江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均匀,北港分流比则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模拟的闽江水龄结果可知水龄与下泄流量成反比关系,北港分流比减小将增加北港水体交换时间,同时减少南港水体交换时间;水龄可以定量地描述污染物在北港河道的停留时间,为保障北港水源地水质安全,需要增大枯水期上游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增大北港分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泄流量 分流比 EFDC模型 水龄 污染物停留时间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OR模型的海岛型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影响机制
6
作者 池济昌 庄曦 +1 位作者 唐菲 王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6,共17页
研究海岛型城市在自然-社会复合胁迫下的生态脆弱性,为陆海统筹视角下的生态空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区,构建压力-活力-组织力-复原力(PVOR)模型,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体系,集成遥感、统计与地... 研究海岛型城市在自然-社会复合胁迫下的生态脆弱性,为陆海统筹视角下的生态空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区,构建压力-活力-组织力-复原力(PVOR)模型,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体系,集成遥感、统计与地理空间多源数据,开展2000—2020年生态脆弱性长时序演变监测及影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指数(EVI)从2000年的0.52持续攀升至2020年的0.64,重度脆弱区面积占比增长21.3%,生态环境退化显著,脆弱性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建设开发区、填海造陆区及人工海岸线周边区域;生态脆弱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全局Moran’s I值从0.929升至0.958(P<0.05);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海坛街道的城镇中心,且呈扩张趋势,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君山一带;单因子与交互探测显示,生态质量(q=0.59)、生境质量(q=0.63)、岛屿开发强度(q=0.53)和景观破碎度(q=0.31)为主要影响因素,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影响因子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城市 生态脆弱性 PVOR模型 组合权重 平潭综合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希冀 郭青海 +3 位作者 黄硕 杨一夫 孙艳伟 肖黎姗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6期97-105,共9页
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依赖于自然-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内的健康、协调发展。伴随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正威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亟需一个综... 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依赖于自然-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内的健康、协调发展。伴随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正威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亟需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基于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存在问题的讨论,结合可持续发展与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这一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思路与实践框架,并据此建立逐步实现城市子系统到城市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建设新途径。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分析流域水质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模拟估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阈值,从而规范厦门城市用地开发利用,达到改善城市流域水环境目标。通过厦门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以水环境可持续为切入点调整城市景观格局,进而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并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思路,最后对城市未来水环境与景观格局调整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环境 可持续城市 海绵城市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探讨 被引量:30
8
作者 汤营茂 缪清清 +1 位作者 钱庆荣 陈庆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7-279,共3页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高校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不足,往往无法应对复杂的事故局面。针对高校目前普遍缺乏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经验,围绕...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高校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不足,往往无法应对复杂的事故局面。针对高校目前普遍缺乏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经验,围绕优化应急演练方案、创新应急演练互助模式、借助应急智能技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增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具体措施,以期形成一套科学预防、有效防控、高效救援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实验室安全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下游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鹏 逄勇 +1 位作者 石成春 罗丹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根据闽江水口水库运行以来1993—2011年闽江下游省控监测断面的主要水质数据,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省控断面的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对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6—11月)DO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 根据闽江水口水库运行以来1993—2011年闽江下游省控监测断面的主要水质数据,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省控断面的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对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6—11月)DO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闽江下游水质总体较好,上段水口水库和下段的入海口河道水质变化不大,但邻近人口聚集地的河道水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降低最为明显;竹岐和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分别与竹岐断面径流量成极显著性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和0.866,分别与福州市GDP成极显著性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 偏相关性分析 DO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赖玉珊 王庆玲 +1 位作者 刘用凯 薛秋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红豆杉、美人蕉、八角金盘、茉莉等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环境,在3种不同甲醛浓度下探讨4种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甲醛均有较好的吸收能力;综合考虑12 h内3种浓度下整个植株的吸收率,红豆杉的吸收效果最好... 以红豆杉、美人蕉、八角金盘、茉莉等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环境,在3种不同甲醛浓度下探讨4种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甲醛均有较好的吸收能力;综合考虑12 h内3种浓度下整个植株的吸收率,红豆杉的吸收效果最好,美人蕉和八角金盘次之,茉莉的吸收效果最差;4种植物单位叶面积吸收量随甲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高浓度下美人蕉的单位叶面积吸收量最大,其吸收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美人蕉 八角金盘 莱莉 吸收甲醛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感潮河段非雨季、雨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雨晨 吴贤忠 +2 位作者 刘瑾洁 李家兵 谢蓉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 选取非雨季(2018年11月)和雨季(2019年4月)对闽江感潮河段7个断面进行水样采集,研究不同季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结合2016—2019年来水情况,深入探讨不同季氮组分分布及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雨季盐水入侵明显,各理化指标盐度、温度、pH和溶解氧的波动均强于雨季.2)非雨季上游NH_(4)^(+)-N低于雨季,下游则高于雨季,而非雨季NO_(3)^(-)-N和总氮(TN)总体均高于雨季.从上游到下游,非雨季NH_(4)^(+)-N变化波动较大,NO_(3)^(-)-N平缓而TN呈轻微上升;雨季NH_(4)^(+)-N、NO_(3)^(-)-N和TN变化均较平缓.3)相关性分析表明非雨季的氮转化活跃.雨季NH_(4)^(+)-N浓度是影响TN浓度的主要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及长期上游来水氮的污染负荷发现,人为排放和各形态氮的相互转化是非雨季不同形态氮变化的主要因素,雨季水体反硝化对不同形态氮的分布发挥重要作用,而上游来水的氮污染负荷对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闽江 雨季 非雨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废气污染网格化监管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营茂 缪清清 +1 位作者 钱庆荣 陈庆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9-291,298,共4页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废气污染防治的现状,引入网格化管理思想,对高校实验室废气污染防治进行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围绕监管体制机制、建设规划布局、智能监测体系进行阐述,明确政府、生态环境部门、企业、高校等多方主体的责任,充实完善...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废气污染防治的现状,引入网格化管理思想,对高校实验室废气污染防治进行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围绕监管体制机制、建设规划布局、智能监测体系进行阐述,明确政府、生态环境部门、企业、高校等多方主体的责任,充实完善监管机制,实现共同治理运作模式;在建设规划布局上,进行重点网格试点建设,由"点—线—面"逐步推进;在实时、精准监测方面,借助高科技手段,智能监测实验室废气排放,建立智能监测体系及实验室废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以期构建一套全方位高校实验室气体污染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污染 网格化监管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植物吸收甲醛效果的检测方法
13
作者 赖玉珊 王庆玲 +1 位作者 刘用凯 薛秋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1,共4页
以红豆杉、美人蕉、八角金盘、茉莉为例,探讨室内观赏植物吸收甲醛净化环境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密闭循环系统的建立,污染气体的检测方法以及植物对污染气体吸收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结果表明:采用直读式甲醛测定仪检测室内甲醛含量,利用... 以红豆杉、美人蕉、八角金盘、茉莉为例,探讨室内观赏植物吸收甲醛净化环境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密闭循环系统的建立,污染气体的检测方法以及植物对污染气体吸收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结果表明:采用直读式甲醛测定仪检测室内甲醛含量,利用洁净空气量法来表示植物的净化效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吸收甲醛 检测方法 室内环境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土流失重心迁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锐涛 陈志彪 +1 位作者 陈志强 郑彩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60-162,165,共4页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1995、2000及2007年的水土流失重心及其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中度和强度流失类型的重心迁移大致从东部向西部;极强度与剧烈流失类型的重心迁移方向1995~2000年从东向西南,2000~2...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1995、2000及2007年的水土流失重心及其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中度和强度流失类型的重心迁移大致从东部向西部;极强度与剧烈流失类型的重心迁移方向1995~2000年从东向西南,2000~2007年从西向东南;以极强度与剧烈流失类型的重心移动距离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心 迁移 3S技术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设置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营茂 缪清清 +2 位作者 曾令兴 钱庆荣 陈庆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9-302,共4页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形式严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而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通过设置系统全面的课程内容(绪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采取专家讲座、视频动...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形式严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而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通过设置系统全面的课程内容(绪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采取专家讲座、视频动漫教学、案例教学和计算机现场仿真模拟教学的"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并选用混合式的课程考核方法考核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强、安全生产意识好、心理素质高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构建起系统的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体系,可为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水口水库近坝段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真翎 谢蓉蓉 +5 位作者 石成春 刘继辉 江华 李家兵 陈锦 田开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3-953,共11页
水库调度对库区水环境影响是流域生态保护的热点,尤其近坝段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选择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于夏季50%下泄流量水文频率条件下,对水库近坝段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研究该水文条件下水质理化指标... 水库调度对库区水环境影响是流域生态保护的热点,尤其近坝段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下游流域生态环境。选择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于夏季50%下泄流量水文频率条件下,对水库近坝段进行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研究该水文条件下水质理化指标的三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坝段监测断面平均流量分别为1420和1440 m^(3)·s^(-1),大坝下泄流量为1227和1207 m^(3)·s^(-1),区域出现明显横、纵向环流;(2)各水质理化指标三维分布主要受库区纵向和横向环流影响,研究区域水体表现为TN超标严重,中、底层水体缺氧和表、底层水体TP超标,水口大坝上游5.5 km处水体表现为底层富营养化;(3)近坝段水质理化指标分布受温度和蓝绿藻藻蓝蛋白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近坝段 水文保证率 水环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近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及污染识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天旸 石成春 +4 位作者 谢蓉蓉 李家兵 江华 陈锦 刘继辉 《渔业研究》 2022年第4期324-335,共12页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支流的pH和DO高于干流,干流沿程表现为上中游低、下游高,COD和NH_(3)-N在干流自上游到下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P则为先增高后降低;2)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显示研究区域pH和DO有好转趋势,而TP和NH_(3)-N污染风险较高,部分点位需加强对COD的重视;3)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研究区域目前水体污染压力主要来自NH_(3)-N和TP,尤其需要加强流域内各支流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时空分布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104-106,共3页
介绍了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等水生植物种类,综述了其在水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及高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未来高等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等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生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清市南厝河小流域污染现状分析与整治对策
19
作者 魏雪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88-90,共3页
根据2013年南厝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可知,南厝河的5项水质监测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均为劣Ⅴ类水。通过流域污染源排查,南厝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来自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从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环境基... 根据2013年南厝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可知,南厝河的5项水质监测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均为劣Ⅴ类水。通过流域污染源排查,南厝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来自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从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厝河 污染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