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惠明 杨金德 +5 位作者 康永武 李建民 范辉华 苏良佺 尤龙辉 曾桂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为探明不同种源地香叶树作为油料树种的开发价值,采集了全国6省20县市的香叶树果实,对香叶树全果、果肉及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ard法对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油脂肪酸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叶树全果、果肉以... 为探明不同种源地香叶树作为油料树种的开发价值,采集了全国6省20县市的香叶树果实,对香叶树全果、果肉及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ard法对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油脂肪酸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叶树全果、果肉以及籽的平均油脂含量分别为43.31%、42.38%及46.12%;全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月桂酸、油酸和癸酸为主;果肉油以油酸和棕榈酸为主;而籽油则以月桂酸和癸酸为主,月桂酸含量为53.20%~70.30%,月桂酸和癸酸总含量达76.40%~90.10%;聚类分析将不同种源地香叶树分为3大类,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的香叶树属低月桂酸类型,福建省、江西省及湖南省的香叶树属中高月桂酸型。香叶树可作为生产中碳链脂肪酸的新晋树种,福建省的香叶树籽油脂含量高,且籽油中月桂酸含量高,作为中碳链脂肪酸的原料地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树籽 油脂 脂肪酸 中碳链脂肪酸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型绿肥对锥栗园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分生 尤龙辉 +5 位作者 余锦林 徐惠昌 游惠明 聂森 李建民 叶功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75,共14页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Mode_(1))、黑麦草(Mode_(2))、光叶紫花苕(Mode_(3))3种生草处理,并以施用草甘膦(CK_(1))和清耕(CK_(2))处理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重复,2年后,分析3种冷季型绿肥、清耕及施用草甘膦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鼠茅草处理最高,分别为74.14、156.87和234.76 mg·kg^(-1);黑麦草处理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6.03%;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明显,分别为32.29和26.87 U·g^(-1)。2)5种处理土壤共有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4.9%~28.9%、20.9%~28.8%、13.7%~18.6%和10.8%~12.9%,共有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7.4%~73.7%和15.3%~54.4%。3)相较于清耕处理,3种生草处理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有所下降。4)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绿弯菌门和浮酶菌门细菌则有所增加,生草促使锥栗园土壤细菌群落由快速生长型向缓慢生长型转变。5)5种处理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非计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表明,土壤真菌群落分异程度高于细菌群落。6)相关分析(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生草处理通过改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喷施草甘膦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清耕处理通过限制土壤自然含水率改变真菌相关优势类群。综上,锥栗园短期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生草处理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均会形成特异土壤真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园 生草法 清耕法 草甘膦 微生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促生细菌对毛竹幼苗生长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思凡 刘芳 +5 位作者 章进峰 陈洪华 郭建芳 王英姿 袁宗胜 潘辉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4期24-27,82,共5页
为探讨内生促生细菌产气肠杆菌CT-B09-2、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6、乙酸钙不动杆菌WYS-A01-1对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针对毛竹幼苗分别接种内生促生细菌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幼苗叶片POD、SOD、CAT和MDA含量,同时测定接种... 为探讨内生促生细菌产气肠杆菌CT-B09-2、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6、乙酸钙不动杆菌WYS-A01-1对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针对毛竹幼苗分别接种内生促生细菌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幼苗叶片POD、SOD、CAT和MDA含量,同时测定接种后幼苗株高、根长、根鲜质量等表型性状,分析内生促生细菌对毛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单菌菌液中,产气肠杆菌CT-B09-2对毛竹幼苗株高提升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株高提高52.17%;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6对幼苗根鲜质量提升效果显著,相对提高200.00%;对过氧化氢酶类的活性促进作用最优菌株为产气肠杆菌CT-B09-2。复合菌液处理中,比例为1∶2∶1的处理对株高提升效果最佳,提高56.52%;比例为2∶1∶1的处理对根长和根鲜质量促生效果最优,分别提高81.08%、240.00%;对叶片细胞过氧化氢酶类的活性促进作用最优比例为1∶1∶2。3株内生细菌均对毛竹幼苗的生长和叶片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复合菌液促生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毛竹 生长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补植套种阔叶树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尤龙辉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0期5-14,共10页
探究红壤侵蚀区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补植套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为改造低效马尾松林及其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补植套种杨梅(Myrica rubra)、无患子(S... 探究红壤侵蚀区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补植套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为改造低效马尾松林及其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补植套种杨梅(Myrica rubra)、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和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三种改造模式林分为研究对象,并以低效马尾松纯林为对照,分析3种阔叶树种对低效马尾松林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模式林分及对照组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表现为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净硝化速率则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2)马尾松补植套种杨梅模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64.57%~125.03%和72.28%~166.52%;马尾松补植套种无患子模式分别提升55.36%~105.65%和77.87%~135.27%;马尾松补植套种黄栀子模式分别提升31.39%~58.62%和34.93%~69.33%。(3)马尾松补植套种杨梅模式土壤净铵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4.28%~168.09%和27.34%~158.11%;马尾松补植套种无患子模式分别提升12.0%~157.29%和48.79%~140.51%,马尾松补植套种黄栀子模式分别提升2.12%~64.31%和27.75%~55.29%。(4)3种模式林分及对照组0~10 cm土层土壤净铵化速率均高于10~20 cm土层,净硝化速率则相反,年均土壤净铵化速率是净硝化速率的3.9~4.7倍。(5)土壤净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分别和土壤温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年凋落物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细根C/N、凋落物C/N和凋落物木质素/N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净硝化速率分别和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根C/N呈显著负相关。总体上看,短期内补植套种阔叶树有利于改善马尾松林土壤氮素循环,增加活性氮库的累积和供应,其凋落物及细根生物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变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一定积极影响,进一步减少土壤活性氮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混交林 阔叶树 土壤 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