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龙茶品质评定与产品判别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威江 董青华 +1 位作者 周卫龙 董秀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5-312,共8页
采用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进行了基于化学成分、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的茶样品质评定和产品判别模型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得出累积变异量为85.041%的7个公共因子,再以公共因子为自变量,采用同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和... 采用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进行了基于化学成分、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的茶样品质评定和产品判别模型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得出累积变异量为85.041%的7个公共因子,再以公共因子为自变量,采用同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和级别鉴别,建立判别函数;交叉验证和回代样本验证结果显示,产地和品种的判别模型正确区别度较高,产地的回代和交叉验证总正判率分别为97.6%和94.0%,品种的为86.9%和75.0%。并确立7个乌龙茶品质因子得分函数和1个综合评价函数,得到判别效果良好的产地判别函数3条、品种判别函数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质评定 产品判别 因子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多茶类判别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全金 董青华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采用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成品茶样本,按同步建模和特定茶类建模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逐步判别分析技术的茶类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以1 000~1 800 cm-1波段吸收值、主要吸收峰比值、萃取前二者的建模因子进行同步建模... 采用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成品茶样本,按同步建模和特定茶类建模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逐步判别分析技术的茶类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以1 000~1 800 cm-1波段吸收值、主要吸收峰比值、萃取前二者的建模因子进行同步建模,所得回代判别准确率和外部验证准确率分别为84.8%、85.0%,81.9%、80.0%,89.0%、88.5%;3种数据处理方法针对特定茶类建模的回代判别准确率和外部验证准确率分别为94.2%、95.0%,89.2%、90.0%,93.0%、95.0%;同步建模和特定茶类建模分别得到判别效果较好的函数4条,能有效区分4种茶类,并且特定茶类建模的效果优于同步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类 傅里叶红外光谱 逐步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铁观音茶园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彭静 韩楠 +3 位作者 陈鹏生 钟秋兰 董青华 孙威江 《南方农业》 2016年第25期85-88,共4页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 试验初步探讨了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对茶园产量,茶树叶片稀土含量、农残,茶叶品质及其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的铁观音茶园产量优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喷施加入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喷施0.05%联苯菊酯、0.3%毒死蜱、0.3%虫螨腈"的铁观音茶园鲜叶的3种农残含量相比对照组清水喷施有降解作用。浇灌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叶面喷施1500倍喷施宝茶叶专用肥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中色泽砂绿油润,清香;但滋味略有苦涩味;鲜叶及毛茶品质成分相比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咖啡碱含量有所降低,EGCG含量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宝 茶叶 产量 农残 稀土 品质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