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分析——基于1982-2010年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伟宜 吴雪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2,共6页
对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城乡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方面的差异一直在缩小,到2010年时差异已基本消失。就入学机会的质量而言,重点高校中城乡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是先扩大后缩小;而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中的... 对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城乡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方面的差异一直在缩小,到2010年时差异已基本消失。就入学机会的质量而言,重点高校中城乡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是先扩大后缩小;而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中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呈现出缩小的态势。今后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增加农村子女入读重点高中的机会,同时提升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城乡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城乡差异 辈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办评分离”下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成长路径探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兴明 陈孟威 李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的成长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低,法律地位不明晰,权利义务难保障以及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缺失等困境。借鉴经典组织理论,结合当前高等教育领域...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的成长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低,法律地位不明晰,权利义务难保障以及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缺失等困境。借鉴经典组织理论,结合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从组织环境打造、组织目标设定、组织人员选用以及组织架构设计四大要素解析我国“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成长规律,以探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办评分离 高等教育 第三方评估组织 组织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学生话语权力的实现与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学生以高等教育消费者身份出现并不断被强化时,学生权力重新崛起并为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和调整。学生权力通过"了解质量真相"、"满足个体教育需求"、"参与质量管理"的话语方式实现... 学生以高等教育消费者身份出现并不断被强化时,学生权力重新崛起并为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和调整。学生权力通过"了解质量真相"、"满足个体教育需求"、"参与质量管理"的话语方式实现其自身价值和附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权力 学生话语 内部管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有所值还是得不偿失?——我国大学本土留学个人教育风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紫薇 柯佑祥 牛风蕊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利用分位数回归、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来自7所相关院校学生的样本数据,对本土留学个人教育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可知:不同分位点下,是否接受本土留学教育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影响个人收入水平的因素不同,各个变... 利用分位数回归、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来自7所相关院校学生的样本数据,对本土留学个人教育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可知:不同分位点下,是否接受本土留学教育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影响个人收入水平的因素不同,各个变量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本土留学教育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在-1.2%~32%之间波动,本土留学教育存在明显的经济风险。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知:由第一层结果向量B得出,本土留学个人教育投资非经济风险综合评定处于"适中"水平;由第二层的评价结果向量B1、B2、B3得出,相对学习生活风险、教育质量风险,本土留学教育在就业/升学层面的风险等级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留学 个人教育风险 分位数回归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经费收入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基于1608所地方普通高校的多元指数分解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紫薇 牛风蕊 陈晓宇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以2014年全国31个省市1608所地方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水平和结构差异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以深入分析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差异现状。研究发现:地方... 以2014年全国31个省市1608所地方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水平和结构差异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以深入分析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差异现状。研究发现: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收入的总体基尼系数为0.747,其中,生均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为85.03%,是引起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差异的主要来源;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水平在各地区的分布呈现"中部塌陷"的现象,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影响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地区差异的决定因素;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的校际差异主要是由同一类型院校内部差异造成的,未体现出明显的院校类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普通高校 教育经费收入 地区差异 校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的生发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88,共9页
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背景下强化工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等多... 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背景下强化工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的形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导向,人才和知识溢出对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辐射,以及高校提升办学实力和博士毕业生的社会契合度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联结推动了工程博士联合培养制度链条的启动。与此同时,工程博士联合培养中行动主体的目标偏差以及制度供需失衡和管理逻辑惯性的影响,使得行为主体间耦合失调,成为联合培养深入推进的阻滞性因素。迫切需要强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协同互构,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通过利益弥合与制度引导,提高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博士 联合培养 科技自立自强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嬗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兴明 郑政捷 陈孟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91,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变革,都是直接或间接围绕苏联模式展开的。以对大学课程体系苏联模式的移植与形成、反思与调整、改造与突破为主线,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实践演进历程划分六个阶段进行系统剖析:1949—...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变革,都是直接或间接围绕苏联模式展开的。以对大学课程体系苏联模式的移植与形成、反思与调整、改造与突破为主线,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实践演进历程划分六个阶段进行系统剖析:1949—1956年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课程体系的形成;1957—1965年以偏离和再次回归苏联模式为特征的修正;1966—1976年“文革”时期的“彻底改造”;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全景式变革探索;20世纪90年代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性改革;新世纪超越苏联模式的提升性改造。梳理我国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变革轨迹及其成效,总结其有益的经验,为新时期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苏联模式 嬗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博士生教育质量——多维评价、互构逻辑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1,共7页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教育质量 多维评价 “双一流” 知识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博士教育六十余年来的规模扩张、制度特点与改革趋势 被引量:4
9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博士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培养知识经济社会领军性人物的关键路径。六十余年来,美国博士教育的总体规模呈现出周期性的增长态势,近年趋于稳定。在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博士培养表现出向科学与工程领域倾斜、女性及少... 博士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培养知识经济社会领军性人物的关键路径。六十余年来,美国博士教育的总体规模呈现出周期性的增长态势,近年趋于稳定。在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博士培养表现出向科学与工程领域倾斜、女性及少数族裔人数增加等特点;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吸引力下降、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够等诸多挑战。为保持博士教育的比较优势,如何改革博士教育成为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学界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不同主体在加强质量评估、促进博士生多学科交叉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博士教育质量体现着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在我国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亟须借鉴美国经验,实施博士质量工程,提升我国博士教育的整体质量;推进学科群的联合,促进博士生的交叉培养;优化博士教育结构,深化工程类博士培养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教育 美国 教育质量 劳动力市场 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战略的实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锈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大学战略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大学组织执行力,即大学组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它包括大学战略的顶层设计能力,完成战略目标的任务分解,项目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战略实施绩效的激励约束和评估监控能力,规范战略运行的制... 大学战略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大学组织执行力,即大学组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它包括大学战略的顶层设计能力,完成战略目标的任务分解,项目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战略实施绩效的激励约束和评估监控能力,规范战略运行的制度创新和培育组织执行力文化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大学战略 战略实现 组织执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范式探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孟威 陈兴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5,共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作为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平台日益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异质性、知识整合性、素质结构互补性等团队特性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逻辑起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跨学科实践中存在后续动力不足、主体能力局限、...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作为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平台日益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异质性、知识整合性、素质结构互补性等团队特性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逻辑起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跨学科实践中存在后续动力不足、主体能力局限、目标愿景缺失以及成果转化困难等阻碍因素。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从"开放性""不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四个自组织特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动力机制、培育机制、目标机制以及孵化机制是解决困境的有效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跨学科融合 自组织特性 知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困境及其张力 被引量:28
12
作者 牛风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60,共9页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受到政府、市场、学术等多重逻辑的影响。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共同形塑着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受到政府、市场、学术等多重逻辑的影响。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共同形塑着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迁,市场和高校的主动权逐步增加。然而,基于资源依赖和项目制密集实施的制约,政府权力的嵌入、高校类市场化的管理以及学术锦标赛制的作用形成了高校教师评价的多重张力。与此同时,受历史惯性和权力不均衡的影响,现行的评价制度既与“破五唯”的价值导向不符,也延滞了学术职业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为服务于“双一流”的建设目标,迫切需要强化教师评价的学术向度,建构基于学术发展的评价信任机制,缓解不同主体博弈的张力,实现教师评价与学术创新发展的有效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多重制度逻辑 同行评议 制度张力 学术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士后制度演进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突破——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8
13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自1985年建立至今,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发展了三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制度体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看,博士后制度变迁呈现出多重的特征,但总体上发展缓慢,创新不足。受初始路径选择的影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以及配套制度存量不... 自1985年建立至今,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发展了三十余年,形成了独特的制度体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看,博士后制度变迁呈现出多重的特征,但总体上发展缓慢,创新不足。受初始路径选择的影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以及配套制度存量不足的限制,博士后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尤其是制度延续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了博士后制度的失效。为打破制度的路径封闭,我国应当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体系创新及配套改革三个方面实现路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制度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锁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价值意蕴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牛风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3-47,共5页
教师分类管理是通过学术职位的多轨运转,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满足多元化的学术职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自2006年高校开始实施岗位聘任以来,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开始... 教师分类管理是通过学术职位的多轨运转,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满足多元化的学术职业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自2006年高校开始实施岗位聘任以来,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师分类管理先行先试的探索,但从总体来看,地方高校在教师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评价模式以职称为主导,管理组织体系过于科层化,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诸多问题。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构建多元互通的教师晋升制度,建立精细化、系统化的岗位分类指标体系,加强教师分类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师分类管理 岗位设置 学术职业 晋升制度 配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转向 被引量:8
15
作者 牛风蕊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共3页
职称制度作为学术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影响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和行为动机的重要制度安排。从1952年至今,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走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任命制、评审制和聘任制等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的宏观制度、制度供给主体等... 职称制度作为学术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影响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和行为动机的重要制度安排。从1952年至今,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走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任命制、评审制和聘任制等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的宏观制度、制度供给主体等逻辑的制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在由评审制向聘任制的变迁过程中出现路径依赖及权力失衡的困境。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优化社会的宏观制度环境,确立高校作为职称制度构建者主体地位,在完善评聘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观照学术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制度 聘任制 学术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历史嬗变与制度逻辑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风蕊 张紫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9,共5页
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到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体系改革的历史嬗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 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到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体系改革的历史嬗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体现了权力与制度的互构关系:权力秩序呈现出从集中管控到分权治理的特点,制度模式从国家本位到多元导向的发展趋势。受路径依赖和高等教育供给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临时性制度过多与总体性制度欠缺、外部放权和内部集权等多对矛盾关系。在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迫切需要加大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实现从行政主导型的制度变革转向发展驱动下的高校自主性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办学自主权 内部治理 法人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教师合作教研的内涵、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紫薇 牛风蕊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8期12-15,共4页
教师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对话、沟通和合作等方式来学习与分享经验,为共同研究教学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课程的综合化和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等都呼唤教师的合作教研,而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合作教研,需要在新型教学人际关系构建... 教师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对话、沟通和合作等方式来学习与分享经验,为共同研究教学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课程的综合化和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等都呼唤教师的合作教研,而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合作教研,需要在新型教学人际关系构建、"民主式管理+多元化评价"等方面进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研活动 合作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