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被引量:25
1
作者 简文彬 李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8-753,共6页
由于福州盆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福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1)隧道掘进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强,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 由于福州盆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福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1)隧道掘进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强,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避免产生基坑突涌问题。砂砾卵石层直接覆盖于基岩裂隙热水上,受热水构造带高温热水的直接补给以及热传导,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对地热场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地热对轨道交通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2)软土的大变形与低强度。导致地基失稳与土体结构强度破坏。(3)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引发的可能灾变。基坑开挖易产生滑塌、流泥、突水(涌)、地表沉陷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基坑失稳而影响工程安全及周边环境。对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应加强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查明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人工地层冻结法、桩基托换技术进行施工;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区岩土条件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新型桩、新的止水、降水措施等基坑支护新技术,以及采用信息化施工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轨道交通 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固化软土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简文彬 张登 黄春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32-637,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不同龄期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借助GIS技术实现了扫描电镜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并计算了加固前后土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水玻璃的水化产物前期以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为主,后期以...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不同龄期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借助GIS技术实现了扫描电镜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并计算了加固前后土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水玻璃的水化产物前期以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为主,后期以水化硅酸钙为主。水化物形态多为纤维状和棱柱状,通过相互搭接形成网络并包裹土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起到加固作用。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水泥–水玻璃固化软土的微观机理。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的微观机理从化学角度主要表现为:水泥的水化水解反应、水玻璃的速凝和增强作用、黏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的作用;从物理角度则主要表现为:水化物的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加筋作用和骨架作用。研究成果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和施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水玻璃 SEM 微观机理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含软弱夹层岩体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2 位作者 林玫玲 王文韬 樊秀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利用振动试验台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疲劳损伤特性,结合超声波检测仪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缺陷岩体声学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疲劳周期内,不同损伤阶段超声波波速变化最... 利用振动试验台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疲劳损伤特性,结合超声波检测仪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缺陷岩体声学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疲劳周期内,不同损伤阶段超声波波速变化最为敏感,呈倒S型衰减规律;波形在损伤过程中从近似半圆形逐渐发生畸变,波形相关性系数总体上随循环次数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超声波波幅在疲劳损伤中期波动较大,频域最大幅值和主频变化特征曲线规律不明显,仅在临近破坏时才表现出快速下降趋势,无法对其真实频域特性进行有效分析和识别。最后,基于超声波波速定义损伤变量,提出以Logistic方程的逆函数形式或4次多项式方程来描述含软弱夹层岩体疲劳累积损伤演化方程。研究成果可为各类振动环境下边坡的疲劳稳定性评价和加固工程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含软弱夹层岩体 疲劳损伤 声学参数 演化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对降雨的动态响应及其监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10,共8页
以福建德化县彭坑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结合滑坡实际监测数据,利用有限元法对坡体在雨水入渗条件下的渗流、变形特性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滑坡对降雨的动态响应和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和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滑体结构松... 以福建德化县彭坑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结合滑坡实际监测数据,利用有限元法对坡体在雨水入渗条件下的渗流、变形特性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滑坡对降雨的动态响应和不同工况下安全系数和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滑体结构松散,易于雨水入渗,改变基质吸力空间分布,弱化岩土体参数;持续降雨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坡脚发生变形,牵引坡体后缘产生拉裂,直至在降雨期间产生以非饱和区域为主的滑坡。强降雨初期,边坡安全系数下降较快,易发生滑坡;雨停后安全系数会因雨水持续下渗而进一步降低,应注意雨后滑坡的产生;同样水分在不同坡体部位对稳定性影响不同,安全系数有消有涨,存在时空效应。最后为反映地下水位线和降雨条件变化对边坡产生危害的程度,提出危险系数概念,建立危险系数与增量位移的关系,实现边坡测点位移变化的阶段式预警。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治理和监测预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动态响应 非饱和 危险系数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原状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8-674,共7页
利用压力板仪装置开展不同竖向应力、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不同类型原状土(残积黏性土和残积砂质黏性土)的SWCC曲线试验研究,比较和分析未考虑体积变化和考虑体积变化的土体SWCC滞回圈面积以及进气值和出气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 利用压力板仪装置开展不同竖向应力、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不同类型原状土(残积黏性土和残积砂质黏性土)的SWCC曲线试验研究,比较和分析未考虑体积变化和考虑体积变化的土体SWCC滞回圈面积以及进气值和出气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方法获取的SWCC曲线会高估土体抵御变形的能力,试验条件变化引起土体内部结构调整是SWCC曲线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高应力水平条件下,土体孔隙变化显著,导致吸湿过程SWCC变化明显,吸湿和脱湿路径时SWCC形状的不平等变化促使彼此间更为接近,这种变化会减小SWCC滞后性随有效应力水平的变化。最后,根据试验数据对3类SWCC修正公式进行拟合优度分析,结合模型参数的简洁性,得出修正VG模型最符合闽东南地区原状残积土的SWCC建模。研究成果可为残积土边坡的工程特性及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残积土 土水特征曲线 土体内部结构 SWCC 滞后性 修正 VG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加固填土地基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润 简文彬 康荣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3-257,共5页
针对某公司二期填方区地基处理项目,对试验场地进行强夯振动测试。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夯振动加速度、速度随测点距离之衰减关系;强夯能级、夯击数与测点振动加速度、速度之关系;评价隔振沟的作用;依据相应规范对试验场地划分振动影响区(... 针对某公司二期填方区地基处理项目,对试验场地进行强夯振动测试。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夯振动加速度、速度随测点距离之衰减关系;强夯能级、夯击数与测点振动加速度、速度之关系;评价隔振沟的作用;依据相应规范对试验场地划分振动影响区(振动易损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区);并结合各建筑物地基基础及结构情况,提出强夯施工及加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振动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喷锚与木桩组合支护中木桩的作用机理数值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润 简文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4-127,共4页
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某软土基坑开挖支护工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基坑支护中设置木桩和未设置木桩时的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木桩对软土层的水平位移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竖向位移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从塑性区看,未设置木桩时... 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某软土基坑开挖支护工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基坑支护中设置木桩和未设置木桩时的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木桩对软土层的水平位移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竖向位移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从塑性区看,未设置木桩时存在一定贯通趋势,设置木桩时由于木桩作用,塑性区未能向坡顶延伸。设置木桩与未设置木桩相比,前者安全系数明显大于后者。木桩支护效果好,造价低,工期短,施工方便,其与喷锚结合在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桩 软土层 基坑支护 PLAX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桥排土场边坡失稳模式及其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6-690,共5页
以兰桥矿区排土场边坡工程为例,在掌握排土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该多台阶排土场边坡失稳的破坏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边坡可能沿着排土场下卧腐殖土... 以兰桥矿区排土场边坡工程为例,在掌握排土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该多台阶排土场边坡失稳的破坏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边坡可能沿着排土场下卧腐殖土层滑动,塑性区首先在腐殖土层贯通,接着主要向上产生2条塑性区变化带,其中沿着中部台阶边坡发展的塑性区较早贯通,而塑性区朝坡顶的贯通相对滞后;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竖向拉应力区有扩展趋势,其产生的附加位移越大,对边坡的安全越不利;以竖向增量位移的变化趋势作为监测和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依据时,应避开位移为零或变化很小的坡段;水平增量位移集中于坡脚,并且在边坡中部偏下的位置开始产生剧变,这种不连续的过渡,更加剧了边坡失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塑性区 增量位移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循环荷载下考虑上覆土体压力软土次固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波 孔秋平 +1 位作者 朱俊高 张升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07-3514,共8页
采用不同原状软土,取循环荷载卸载时试样最小应力为原状软土上覆土体压力,进行反复循环荷载下的一维固结试验,研究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循环过程中,初始最大预压荷载越大,软土次固结系数C_a越小;次固结系数随循环... 采用不同原状软土,取循环荷载卸载时试样最小应力为原状软土上覆土体压力,进行反复循环荷载下的一维固结试验,研究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循环过程中,初始最大预压荷载越大,软土次固结系数C_a越小;次固结系数随循环次数增大减小明显,当循环次数达20次以上时,减小逐步变缓;循环荷载越大,软土的次固结系数越大且减小越迅速。经35次循环荷载后,再加载时次固结系数C_a随再加荷载p_1增大而增大,且C_a与lgp_1呈线性关系;最大预压荷载越大、维持时间越长,再加载时次固结系数C_a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地基工程 循环荷载 固结试验 次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