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卢尔君 邹俊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3-1097,共15页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金属助催化剂 光催化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1 位作者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余长林 魏龙福 +3 位作者 李家德 何洪波 方稳 周晚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2-1938,共7页
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不同含量的Ag3PO4沉积在GO上,制备了一系列4%(w,质量分数)GO/Ag3PO4、8%GO/Ag3PO4、16%GO/Ag3PO4和32%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 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不同含量的Ag3PO4沉积在GO上,制备了一系列4%(w,质量分数)GO/Ag3PO4、8%GO/Ag3PO4、16%GO/Ag3PO4和32%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下考察了GO含量对Ag3PO4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性能.结果表明,GO能够和Ag3PO4实现均匀复合.复合GO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复合16%GO使Ag3PO4光催化活性提高最显著,12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达到83%,是纯Ag3PO4光催化活性的7.5倍.GO能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子-空穴(e–/h+)的分离,产生更多活性自由基,从而提高Ag3PO4光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Ag3PO4 复合 光催化活性 甲基橙 活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焙烧法制备La_2O_3/BiOCl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对高浓度染料降解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钗 余长林 +2 位作者 李家德 方稳 何洪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3-949,共7页
首先利用沉淀法合成了BiOCl纳米片,然后利用研磨-焙烧法将La2O3纳米颗粒复合到BiOCl纳米片中,制备了一系列La2O3/BiOCl复合光催化剂(La2O3:1wt%、2wt%、4wt%、8w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首先利用沉淀法合成了BiOCl纳米片,然后利用研磨-焙烧法将La2O3纳米颗粒复合到BiOCl纳米片中,制备了一系列La2O3/BiOCl复合光催化剂(La2O3:1wt%、2wt%、4wt%、8w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光致发光(PL)谱等对样品的晶相、光吸收和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紫外灯(λ=254 nm)为光源,评价了所制备样品光催化降解高浓度染料酸性橙II(40×10-6)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过研磨-焙烧后该系列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同时2~5 nm的La2O3纳米粒子粘附在BiOCl纳米片表面。200℃焙烧制备的1wt%La2O3/BiOCl催化剂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对染料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能。该催化剂表现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活性为纯BiOCl的2.4倍。另外,La2O3/BiOCl中的La3+提供的氧化-还原势阱可能捕获光生电子,从而阻止了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复合,有利于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3/BiOCl 光催化 稀土 高浓度染料 研磨–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化学辅助溶剂热合成高光催化性能的BiOCl光催化剂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洪波 薛霜霜 +1 位作者 余长林 樊启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5-632,共8页
以五水硝酸铋和氯化钠为原料,乙二醇(EG)和水作溶剂,通过声化学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BiOCl纳米晶光催化剂。应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 以五水硝酸铋和氯化钠为原料,乙二醇(EG)和水作溶剂,通过声化学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BiOCl纳米晶光催化剂。应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汞灯和氙灯照射下,以苯酚和甲基橙为水体模型污染物,系统考察了超声辐射时间和醇水比(VEG/VH2O)对BiOCl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辐射时间为60 min,VEG/VH2O=1/4时,合成的BiOCl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为常规沉淀法制备的BiOCl的3.3倍。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适当时间的超声波辐射和醇水比有利于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提高,同时可以丰富催化剂表面羟基(-OH)的数量和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醇水比 BiOCl 溶剂热 污染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焙烧法制备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霜霜 何洪波 +2 位作者 吴榛 余长林 周晚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86-93,共8页
首先通过沉淀法制备BiOBr和BiOI纳米粉体,然后在主体BiOBr光催化剂中掺杂不同含量的共催化剂BiOI,充分研磨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3h,制备了BiOI/BiOBr系列复合物,其中BiO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和8%.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 首先通过沉淀法制备BiOBr和BiOI纳米粉体,然后在主体BiOBr光催化剂中掺杂不同含量的共催化剂BiOI,充分研磨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3h,制备了BiOI/BiOBr系列复合物,其中BiO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和8%.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测试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酸性橙II为模拟污染物,在可见光下考察了煅烧温度和BiOI复合含量对BiOBr主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复合BiOI的含量为4%,煅烧温度为400℃时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高光催化性能,其降解效率分别是纯BiOBr和BiOI的1.7和1.9倍.复合BiOI促进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经过研磨和煅烧形成的BiOI/BiOBr异质相结,促进了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 煅烧 BiOI/BiOBr复合物 光催化 活性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_xI_(1-x)半导体微球的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方稳 余长林 +2 位作者 李家德 朱丽华 陈建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94-2401,2421,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花状BiOBrxI1-x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等手段考察了BiOBrxI1-x复合微球的热稳定性、相组成、...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花状BiOBrxI1-x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等手段考察了BiOBrxI1-x复合微球的热稳定性、相组成、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iOBrxI1-x复合样品的热稳定性小于BiOBr而高于BiOI。在煅烧过程中BiOBrxI1-x逐渐失去碘元素而转变为Bi5O7I,至500℃以后,复合物主要以溴氧铋化合物为主。BiOBrxI1-x在450℃以上煅烧其球形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比表面积迅速减小。BiOBr0.25I0.75,BiOBr0.5I0.5光催化活性要高于单纯BiOBr与BiOI。复合样品经过不同温度煅烧后,光催化活性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温煅烧所引起碘元素的流失、微球结构的破坏,比表面积的减少等因数导致了光催化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BiOI 溶剂热法 热稳定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用于提高半导体化合物光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薛霜霜 何洪波 余长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97-103,共7页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吸收不够,转化效率低.因此,如何设计合成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光催化剂是这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重点讨论利用一些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征,通过掺杂来合成具有高...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吸收不够,转化效率低.因此,如何设计合成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光催化剂是这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重点讨论利用一些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征,通过掺杂来合成具有高的光吸收效率和光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分别归纳、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稀土上转换用于改性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如钛基、锌基、铋基、银基、镉基和钡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比较了稀土上转换剂把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转换为紫外光供光催化剂吸收利用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方面的贡献大小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剂 钛基 锌基 铋基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非金属掺杂多孔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杰 肖高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9,共5页
概述了MOFs衍生的非金属元素掺杂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氧还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碳材料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非金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式太阳能热电烟囱通风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晓燕 何建炜 +2 位作者 洪炳华 蔡阳 赵福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84-5191,共8页
太阳能烟囱(solar chimney,SC)是热压驱动室内自然通风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其太阳能利用率和通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离散热源强化烟囱通风理念,提出了一种外置式太阳能热电烟囱并探讨了烟囱通风特性及其对室内环境影响。首先基于流... 太阳能烟囱(solar chimney,SC)是热压驱动室内自然通风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其太阳能利用率和通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离散热源强化烟囱通风理念,提出了一种外置式太阳能热电烟囱并探讨了烟囱通风特性及其对室内环境影响。首先基于流动传热与热电能量转换理论,建立了太阳能热电烟囱二维非稳态模型。其次分析了不同热电发电机(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位置,如烟囱出口处(TEG-outlet),烟囱中部处(TEG-mid),烟囱入口处(TEG-inlet),烟囱通风性能与室内环境流动分布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热电发电性能。最后比较了外置式离散热电烟囱(solar chimney integrated with TEG,TEG-SC)与传统烟囱的各项通风、发电性能的差异,阐明TEG-SC的优势。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热电放置在入口处相对于放置在出口处和中部处下的出口速度和每小时换气率量(air changes per hour,ACH)最大,此时,每个位置TEG的发电功率差别不大,但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热电放置出口处的发电功率会逐渐增大。与此同时,TEG-SC的出口速度相对于单个TEG较大,总的发电功率增加近3倍,并且TEG-SC相对于传统SC的通风量有所提高,其中出口速度相对于传统SC平均提高了18.5%。所提出的外置式太阳能热电烟囱系统将为强化室内自然通风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电烟囱 室内环境 通风和发电性能 热电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机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仁月 吴榛 +4 位作者 白羽 余长林 李家徳 舒庆 杨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9-527,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粒径为1~2μm的BiVO_4微米片,然后在微米片表面沉积不同含量的Ag_2CO_3颗粒,制备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 采用水热法制备粒径为1~2μm的BiVO_4微米片,然后在微米片表面沉积不同含量的Ag_2CO_3颗粒,制备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时间响应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为光源,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适量Ag_2CO_3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催化剂的表面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复合10%(w/w)Ag_2CO_3时,Ag_2CO_3/BiVO_4光催化活性最佳,比纯BiVO_4提高4.4倍。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时间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复合Ag_2CO_3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活性氧物质为空穴和羟基自由基。Ag_2CO_3/BiVO_4复合光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原因,是较宽带隙的Ag_2CO_3与较窄带隙的BiVO_4形成的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两者适宜的能带结构保证产生更多的空穴,从而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O4微米片 异质结 可见光 Ag2CO3 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开莲 杨凯 +6 位作者 李笑笑 梁若雯 管婕 李文强 黄健 余长林 戴文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02-3613,共12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明显高于催化剂In2S3和CdIn2S4。瞬态光电流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能快速得到分离。捕获主要活性物种实验表明,该反应体系中主要是超氧自由基和空穴起关键性作用。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其催化能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活性的增强归因于异质结的形成有助于电子的转移,从而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概率。并且合适的能带结构有助于产生大量的光生电子,电子与活性氧的结合最终引起氧化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S3/CdIn2S4 一步水热法 异质结 降解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德彬 杨凯 +5 位作者 李笑笑 姚志强 刘仁月 吴榛 田坚 余长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51-59,共9页
采用连续沉淀法合成了类似核/壳结构的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AgBr、Ag_2CO_3和Ag_2CO_3@AgBr进行系列表征,考察A... 采用连续沉淀法合成了类似核/壳结构的Ag_2CO_3@Ag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AgBr、Ag_2CO_3和Ag_2CO_3@AgBr进行系列表征,考察AgBr壳对Ag_2CO_3的组织结构、光吸收、光电流响应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g_2CO_3晶体表面的复合AgBr纳米颗粒,能显著增强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光性能、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增强光电流响应强度.在可见光(400 nm<λ<660 nm)下,催化降解甲基橙测试表明,Ag_2CO_3@AgBr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Ag_2CO_3和AgBr的11倍和10倍,同时其稳定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核/壳界面中,形成具有能级匹配的Ag_2CO_3@AgBr异质相结,这种异质相结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壳层AgBr可以阻止主体光催化剂Ag_2CO_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CO3 AGBR 异质相结 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法制备棒状BiPO4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笑笑 杨凯 +3 位作者 曾德彬 张开莲 余长林 黄微雅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78-84,105,共8页
通过采用微波水热法和沉淀法制备了BiPO4光催化剂,并且用400W金卤灯模拟太阳光,探究了2种方法制备的BiPO4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活性.主要是对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进行研究.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 通过采用微波水热法和沉淀法制备了BiPO4光催化剂,并且用400W金卤灯模拟太阳光,探究了2种方法制备的BiPO4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活性.主要是对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进行研究.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紫外漫反射图谱可以看出,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的带隙为4.05eV,比普通沉淀法制出的样品带隙窄.其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测试表明,微波水热法样品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普通沉淀法的7.8倍和1.5倍,光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沉淀法 BiPO4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光催化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登荣 李朝晖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6-764,共9页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寻找和开发新型绿色能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并且可再生的能源,将太阳能转换为有用的化学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寻找和开发新型绿色能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并且可再生的能源,将太阳能转换为有用的化学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或金属-氧单元通过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三维多孔材料。MOFs不仅具有与分子筛类似的拓扑结构,而且其金属-氧单元可以看做分立的半导体量子点,具有类似半导体的性质。因此,MOFs作为一类很有潜力的光催化材料吸引了广大研究学者的注意,并已经在光解水产氢、污染物降解以及光催化有机合成等领域得到一些应用。其中,MOFs在光催化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总结了MOFs材料在光催化氧化、CO2还原以及一些复杂的光诱导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同时以光还原CO2为模型反应,对提高MOFs光催化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充分展示了MOFs基材料在光催化应用中的优越性;最后,对MOFs在光催化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将MOFs的光催化特性与金属/配体/客体分子等的催化性能结合,发展多功能的MOFs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催化 多功能材料 有机合成 CO2还原 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用于高效光催化燃油脱氮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沂 梁若雯 +4 位作者 颜桂炀 梁志喻 胡未能 夏宇宙 黄仁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6-463,共8页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一种有效合成复合材料的技术。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复合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可见光光催化燃油脱氮(吡啶)。对所得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TEM、BET和DRS进行表征...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一种有效合成复合材料的技术。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复合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可见光光催化燃油脱氮(吡啶)。对所得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TEM、BET和DRS进行表征。通过活性实验结果可以得到,20%TiO_(2)@MIL-101(Cr)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可见光光照4 h后,对吡啶的脱除率高达70%。最后,通过对HPLC-MS数据分析,得到一个光催化燃油脱氮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燃油 脱氮 MIL-101(Cr)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镁铝水滑石的Mo/Al2O3-MgO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岳源源 郑晓桂 +4 位作者 康颖 白正帅 袁珮 朱海波 鲍晓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5-413,共9页
生产低硫或无硫柴油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清洁燃料发展的趋势,加氢脱硫(HDS)是大规模生产清洁柴油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而研制高活性的HDS催化剂成为该技术的关键。以镁铝水滑石与氧化铝的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o/A... 生产低硫或无硫柴油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清洁燃料发展的趋势,加氢脱硫(HDS)是大规模生产清洁柴油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而研制高活性的HDS催化剂成为该技术的关键。以镁铝水滑石与氧化铝的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o/Al_2O_3-MgO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的正庚烷溶液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所得催化剂的HDS活性,考察了不同镁铝比的水滑石、焙烧温度和添加量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镁铝比、焙烧温度和添加量均影响催化剂的酸性、金属还原性、硫化性能和Mo S2片晶的堆垛度等,当镁铝摩尔比为3、焙烧温度为800℃、成型时水滑石加入量为10%(质量分数)时,所制备催化剂的HDS活性最高,其脱硫率可达96.2%。这是由于该催化剂的酸性较适宜,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适中,活性组分更易硫化,有助于提高MoS2片晶的堆垛度进而改善催化剂的HDS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Mo/Al2O3-MgO 催化剂 加氢脱硫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发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泽宇 蔡阳 +2 位作者 洪炳华 邓杰泓 赵福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7,25,共5页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IoT)设备供电成为了关注热点。针对传统电池供电寿命短、更换难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技术与热电发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分析在不同温度周期与几何结构下该...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IoT)设备供电成为了关注热点。针对传统电池供电寿命短、更换难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技术与热电发电技术的环境温差能采集自供电装置。分析在不同温度周期与几何结构下该装置的发电性能,并开展环形与平板型热电系统性能对比,以获悉其优势同自供电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功率与温度变化率、热电臂角度成正比,最大可达到10.31μW,满足不同传感器供电需求;发电量为29.327 W/m^(3),较传统平板型结构提高85.4%,提高空间利用率和降低材料成本,可有效适应多节点、小空间低能耗设备供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筑 相变型环形热电技术 环境温差能采集 自供电装置 发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催化剂光解水产氢性能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兆宇 许俊丽 +1 位作者 张明文 陈文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9-1818,共10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光解水产氢测试中,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在5 h的H_(2)产量达到1 190.3μmol,相较于CdS和Mn_(0.2)Cd_(0.8)S,其H_(2)产量分别提高了 25倍和10倍。荧光和电化学实验证实,Mn2+的引入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LaNiO_(3)/Mn_(0.2)Cd_(0.8)S之间异质结的构筑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在界面间的迁移、分离,从而促进其光解水产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结合一系列表征和活性测试结果提出直接Z型光解水反应机理,很好地阐述了其光解水产氢活性和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Z型异质结 LaNiO_(3)/Mn_(0.2)Cd_(0.8)S 光解水产氢 光腐蚀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树枝状C/PbWO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羽 曾德彬 +4 位作者 刘仁月 李韶雨 杨凯 黄微雅 余长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5,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高结晶度的3D树枝状C/PbWO_4复合光催化剂(其中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26%、0.52%、0.78%)。应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高结晶度的3D树枝状C/PbWO_4复合光催化剂(其中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26%、0.52%、0.78%)。应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光电流响应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C的复合量为0.52%时,催化剂在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甲基橙和罗丹明B呈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光照100 min内对20 mg·L-1酸性橙Ⅱ的降解率达到97%,为纯Pb WO4的2.48倍。C/PbWO_4复合光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掺杂在催化剂表面的C成为了电子俘获中心,有效俘获光生电子,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的显著效果,从而产生更多活性物种(·OH、h+)参与染料分子的降解,提升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 PBWO4 碳掺杂 有机染料 复合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