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基于空间不对等溢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田田 张源野 +1 位作者 李黎 叶阿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204,共12页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该研究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该研究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门限空间滞后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的不对等程度。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先“边际效应”递减后“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2)邻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不同数字经济水平下空间溢出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数字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借助回波效应能够获得更多的空间溢出效应。(3)数字经济对不同城市群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未呈现一致的作用效果,其中:数字经济对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和“边际效应”递增交替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影响呈现先“边际效应”递减后“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空间溢出的不对等程度存在明显的城市群异质性,其中成渝城市群数字经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获取空间溢出效应的能力差异最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能力差异次之,而长三角城市群的能力差异最小。该研究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发展,突破数字经济“边际效应”拐点。(2)发挥数字经济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势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高质量发展。(3)充分认识城市群自身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非线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如何影响企业碳排放——来自高耗能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4,共14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高耗能上市企业碳排放数据,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碳排放,主要通过吸引媒体碳关注和促进绿色创新两个作用渠道发挥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 基于2013—2021年中国高耗能上市企业碳排放数据,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碳排放,主要通过吸引媒体碳关注和促进绿色创新两个作用渠道发挥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于具有环保背景的CEO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碳减排效应在不具有环保背景CEO的企业和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碳排放 媒体碳关注 绿色创新 分析师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小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6,247,共12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变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发展格局 生产方式 再生产理论 包容性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从而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以及国有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多维度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强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环保投资 代理成本 融资约束 分析师关注 重污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金融数据收益分享视角下央行数字货币的新计息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双双 黄志刚 唐旻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已有五年,但其在公众中的持有量和交易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其他设计特征相比,计息设计是影响公众持有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关键因素。然而,从传统的货币收益视角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计息设计,会...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已有五年,但其在公众中的持有量和交易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其他设计特征相比,计息设计是影响公众持有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关键因素。然而,从传统的货币收益视角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的计息设计,会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兑风险。个人金融数据收益分享为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新计息设计及其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传统的货币收益计息设计相比,基于数据收益的新计息设计能有效避免对银行存款的挤兑风险,破解公众持有央行数字货币的零收益难题,促进央行数字货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计息设计 个人金融数据收益分享 银行挤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6
作者 郑航 叶阿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13-2422,共10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及二次分配(QAP)方法,利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1~2019年地级市数据,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相关性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及二次分配(QAP)方法,利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1~2019年地级市数据,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相关性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呈现周期性变化,表现出“依政策波动”特征.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模式,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处于网络核心,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惠州,江门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处于网络边缘,对网络的控制和影响能力较为微弱.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划分为“净受益”,“净溢出”,“双向溢出”和“经纪人”4个板块,各板块之间的联动效应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技术水平和环保力度差异的扩大促进了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界定减排责任和减排目标,制定更公平,更有针对性的城市群协同减排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效应——以定向降准与支小再贷款政策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明轩 刘洋洋 林朝颖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63,共15页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帮助其缓解融资难问题,具有“精准滴灌”功效的定向调控货币政策逐渐成为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和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帮助其缓解融资难问题,具有“精准滴灌”功效的定向调控货币政策逐渐成为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和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精准滴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相比于支小再贷款更能精准调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向,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水平;定向降准的信贷促进作用对于抵押能力强、盈利性高的小微企业效果更加明显;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对小微企业业绩产生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应不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的基础上,继续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同时优化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创新推出更具市场化、直达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调控 结构性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 支小再贷款 小微企业融资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