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鼓山地区A型花岗岩中碱性暗色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心禾 王力圆 +1 位作者 徐净 陈素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34,共23页
岩浆作用的不同时期、不同种属的碱性暗色矿物的矿物学信息能反演岩浆演化过程。本文对福建福州鼓山地区的晶洞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Lu-Hf同位素分析,并对其特征暗色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鼓山花岗岩发... 岩浆作用的不同时期、不同种属的碱性暗色矿物的矿物学信息能反演岩浆演化过程。本文对福建福州鼓山地区的晶洞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Lu-Hf同位素分析,并对其特征暗色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鼓山花岗岩发育典型的钠铁闪石、霓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贫镁钙、低铁铝,属于准铝质到过碱质岩石;其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Eu负异常的特征,均显示K、Rb、Th、U等元素相对富集,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亏损,为典型的高分异的碱性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在95Ma左右,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锆石的平均ΔFMQ=+5.36,表明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钠铁闪石和霓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形成于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霓石显示出其高硅、高钠、高铁,低钛、镁、铝、锰的特征。钠铁闪石具有富碱、高铁、多硅、贫钙的特征。碱性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范围为-1.8~+5.4,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810~1278Ma,岩浆源区为同期底侵的富集地幔来源的陆壳岩石在高温下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背景下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鼓山 A型花岗岩 霓石 钠铁闪石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流态化聚磁介质盒对铁锂云母矿高梯度磁选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亚楠 黄志华 +3 位作者 王前 胡志成 晏全香 库建刚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99,共6页
聚磁介质盒作为高梯度磁选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分选效果。传统介质盒易导致矿浆在分选过程中发生流态化,造成磁性矿粒大量流失,显著降低捕收效率。因此,研发高效抗流态化聚磁介质盒对提升高梯度磁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C... 聚磁介质盒作为高梯度磁选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分选效果。传统介质盒易导致矿浆在分选过程中发生流态化,造成磁性矿粒大量流失,显著降低捕收效率。因此,研发高效抗流态化聚磁介质盒对提升高梯度磁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模拟分析抗流态化介质盒在高梯度强磁选过程中的颗粒捕获效果,通过对比传统介质盒与抗流态化介质盒中颗粒的运动轨迹,验证了数值模拟对物料分选行为的预测规律,进而确定抗流态化介质盒的适宜结构参数。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铁锂云母矿进行物相分析,并利用高梯度磁选机分别配备常规介质盒与抗流态化介质盒,开展“1粗2扫2精”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1粗2扫2精”磁选流程处理后,抗流态化介质盒选别产品的Li_(2)O回收率为59.81%、品位为1.683%;传统介质盒对应产品的Li_(2)O回收率为46.83%、品位为1.697%。2种介质盒所得精矿品位相近,但抗流态化介质盒的回收率高出约13个百分点。研究证实,抗流态化介质盒可有效改善高梯度磁选效果,为聚磁介质盒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锂云母矿 高梯度磁选机 模拟仿真 介质盒 抗流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柳方正 陈享享 +7 位作者 张朝阳 欧阳云飞 邱璐 黄世毅 刘天豪 段宇坤 邓荣东 郭宝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8,共9页
选用适宜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矿浆品位等浮选产品质量信息,从而对浮选状态作出必要的、及时的调整。为了指导相关从业人员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在系统介绍了不同在线监测方法机理的... 选用适宜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矿浆品位等浮选产品质量信息,从而对浮选状态作出必要的、及时的调整。为了指导相关从业人员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在系统介绍了不同在线监测方法机理的基础上,逐一回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各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环境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监测技术。最后对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线监测方法的研发将进一步推动自动化技术在选矿领域的应用,达到稳定生产指标,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品位 在线监测 泡沫图像 X 荧光品位分析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时代:来自H、O、S同位素分析和锆石、石榴子石U-Pb测年的约束
4
作者 黎敦朋 刘复焜 +4 位作者 杨树亮 谢忠龙 黄伟 付一航 陈楠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76,共19页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似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为石英脉型矿体的“上层下脉”的特征。为了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对石英-硫化物成矿期的石英和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分别进行了H、O同位素和S同位素分析,对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锆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U-Pb测年,结果显示:(1)δD值介于-72.9‰~-56.4‰,δ^(18)OH_(2)O值介于-3.2‰~2.5‰,在岩浆水与雨水线之间,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2)δ^(34)S值2.1‰~2.9‰,平均值为2.65‰,属幔源硫,表明硫来源于岩浆;(3)矿区广泛分布的九仙山正长花岗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3.6±1.3)Ma,与成矿相关的花岗斑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9.8±2.2)Ma,并获得矽卡石中石榴子石的T-W下交点年龄为(150.4±5.3)Ma,说明解放桥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华南地区的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石英脉型 钨矿床 H、O同位素 S同位素 U-PB测年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地幔包体的矿物学特征——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颜雪 王力圆 +1 位作者 陈洲鑫 张文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3-482,共20页
福建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发育且携带了大量地幔包体,其矿物元素特征能够反演岩石圈地幔性质。本文对福建沿海的厦门及内陆地区的明溪、闽清等地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橄榄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单斜辉石LA-ICP-MS微量元素和原位Sr同位... 福建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发育且携带了大量地幔包体,其矿物元素特征能够反演岩石圈地幔性质。本文对福建沿海的厦门及内陆地区的明溪、闽清等地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橄榄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单斜辉石LA-ICP-MS微量元素和原位Sr同位素分析,探究福建地区岩石圈地幔属性特征及演化历史。结果表明:玄武岩及其橄榄岩包体中单斜辉石主要为透辉石,橄榄岩包体根据矿物学特征分为A、B两组,A组(Mg^(#)>90)代表了古老难熔岩石圈地幔,B组(Mg^(#)<90)代表了经改造后年轻饱满岩石圈地幔。A组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高场强元素Nb、Ti轻微负异常,Hf、Zr、Ta强烈负异常。B组橄榄岩包体中的单斜辉石有所不同,高场强元素Zr、Hf轻微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Ba强烈负异常。玄武岩斑晶和基质中的单斜辉石均呈现LREE富集、HREE亏损的特征,且单斜辉石斑晶边部比核部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Eu。橄榄岩包体中大部分A组和B组单斜辉石都经历了硅酸盐熔体交代,少数A组单斜辉石介于硅酸盐熔体交代和碳酸盐熔体交代之间。单斜辉石原位Sr同位素范围在0.70257~0.70367之间,大多单斜辉石边部的^(87)Sr/^(86)Sr值比核部要高,可能受到了高^(87)Sr/^(86)Sr值物质交代作用。福建橄榄岩包体很可能代表的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软流圈地幔经历减压上升后新改造的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玄武岩 橄榄岩包体 矿物学 原位Sr同位素 岩石圈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文山州小洞锑矿床成因:来自硅质岩、辉锑矿元素及硫同位素的证据
6
作者 林心怡 林木森 +3 位作者 吴久芳 易友根 徐楷 徐净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4,I0006-I0008,共18页
云南文山州小洞锑矿床处于滇东南锑矿带,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田蓬组下段硅质岩中。前人认为其属于变质改造的热水沉积型锑矿床,但关于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问题仍有争议。对赋矿围岩硅质岩的主微量分析显示,w(SiO_(2))... 云南文山州小洞锑矿床处于滇东南锑矿带,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田蓬组下段硅质岩中。前人认为其属于变质改造的热水沉积型锑矿床,但关于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问题仍有争议。对赋矿围岩硅质岩的主微量分析显示,w(SiO_(2))为84.70%~97.11%(均值92.19%),w(Al_(2)O_(3))为0.63%~6.08%(均值3.56%),ΣREE为(20.43~77.54)×10^(−6),稀土配分曲线右倾,δEu值为0.66~1.57(均值0.88),δCe值为0.95~1.15(均值1.07),形成于大陆边缘的非热水沉积环境,成分受陆源输入的控制。辉锑矿LA-ICP-MS分析揭示了其微量元素的主要耦合替代机制为2Sb^(3+)↔As^(3+)+(Cu^(+)+Pb^(2+))。辉锑矿的S同位素分析显示δ^(34)S值变化范围较窄(0.42‰~4.91‰),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热液可能与老君山岩体活动相关,或者为深部隐伏岩体带来的热液。综合分析认为,小洞锑矿床的赋矿围岩与热水沉积无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岩浆活动后期的含矿热液流体沿断裂带运移,在层间虚脱带富集成矿,属于受断裂控制的热液型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辉锑矿 硫同位素 矿床成因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基异质结在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7
作者 黄世毅 陈享享 +7 位作者 刘天豪 张朝阳 柳方正 邱璐 欧阳云飞 柯骏威 谢馨瑶 吴浩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266,共7页
针对p型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存在灵敏度较低,且CuO气敏材料在低温检测性能和气体选择性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梳理CuO基异质结构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综述重点探讨了通过与... 针对p型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存在灵敏度较低,且CuO气敏材料在低温检测性能和气体选择性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梳理CuO基异质结构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综述重点探讨了通过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不同材料构建异质结构以改进纯CuO材料性能的策略,并分析了相关的敏化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异质结构可显著提升纯CuO材料的气敏性能,不仅增强了传感器对目标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还实现了低工作温度下的快速响应;同时,CuO基异质结材料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推动。CuO基异质结构通过复合构筑能有效改善气敏性能,其敏化机制的总结可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异质结 金属硫化物 气体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土-岩界面优势流潜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豆红强 谢森华 +2 位作者 简文彬 王浩 郭朝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考虑细颗粒运移、潜蚀启动响应与非饱和渗流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可准确描述土-岩界面渗流潜蚀过程的数值计算框架。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优势流作用下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渗流潜蚀模型,并以均质土柱的渗流潜蚀过程为参考,系统研究3种典型土-岩界面埋藏状态下的优势流潜蚀特性。结果表明: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界面与基质渗透性存在高度差异性,湿润锋形成向下凹陷的渗透漏斗,且随着降雨的持续,湿润锋的凹陷程度愈发明显;细颗粒流失程度与土-岩界面的埋藏状态相关,其中下填土体工况的优势流潜蚀最为显著,其界面处甚至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最不利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降雨条件下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潜蚀 有限元 土-岩界面 细颗粒运移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小深 刘文元 +7 位作者 单思齐 陈娟 张安顺 谢桂青 林新仁 饶东平 王虎 林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成矿带 塞尔维亚 蒂莫克铜金矿集区 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斑岩型铜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燿徽 王翠芝 +3 位作者 吴志杰 吕古贤 张宝林 张启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田位于赤峰—朝阳金成矿带的最西北侧,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但其自然条件恶劣,遥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于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以及与本区金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信息研究相对较少,利用遥感技术对该矿田进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 8和GF-2遥感影像,结合“主成分分析+最佳指数因子”的方法组合,对柴胡栏子金矿田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根据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设计去除干扰信息-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异常信息处理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对Landsat 8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在前人区域地质、矿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蚀变信息特征,结合地质解译成果圈定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地质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基本能够满足辅助中比例尺找矿预测及地质综合调查的需要,并提升找矿效率。研究成果对柴胡栏子金矿田未来找矿勘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多源遥感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分析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散耦合方法的弃土场边坡三维建模及稳定性分析:以福州市闽清县白樟池埔建筑弃土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滨泓 王浩 豆红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4-1191,共8页
近年来大规模的旧房拆迁改造及道路建设导致弃土方量剧增,弃土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附属工程。由于弃土场边坡结构松散、密实性差,较天然边坡更易发生变形破坏,弃土场的安全管理备受关注。为实现复杂工况下弃土场稳定性的快速分析,通... 近年来大规模的旧房拆迁改造及道路建设导致弃土方量剧增,弃土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附属工程。由于弃土场边坡结构松散、密实性差,较天然边坡更易发生变形破坏,弃土场的安全管理备受关注。为实现复杂工况下弃土场稳定性的快速分析,通过搭建ArcGIS和GeoStudio的松散耦合方法,构建了一套集可视化建模和模拟计算为一体的技术框架。为改良模型可视化效果,配合虚拟钻孔和空间插值方法改良地层曲面精度,完善了弃土场的三维建模技术。采用Python语言为程序接口完成跨平台模型数据交换,实现全时空全方位的多工况弃土场边坡稳定性快速预测。闽清白樟池埔建筑弃土场的应用实例表明,此方案能够实现弃土场任意断面的高质量识别和复杂工况下稳定性变化规律的快速预测,可见松散耦合方法在弃土场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耦合 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弃土场 三维建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阴阳离子与晶质结构性差异菱镁矿在浮选体系下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伟渲 马英强 +1 位作者 孟迪 胡文吉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4-2098,共15页
自然界中的菱镁矿主要以显晶质和隐晶质两种结构存在,晶质结构的差异导致矿物在浮选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表面性质,如溶解度和亲疏水性等。在浮选过程中,常用的阴阳离子调整剂会促使两种晶质结构菱镁矿与捕收剂之间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然... 自然界中的菱镁矿主要以显晶质和隐晶质两种结构存在,晶质结构的差异导致矿物在浮选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表面性质,如溶解度和亲疏水性等。在浮选过程中,常用的阴阳离子调整剂会促使两种晶质结构菱镁矿与捕收剂之间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两种晶质结构的具体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显晶质和隐晶质结构差异作为区分,在十二胺阳离子捕收剂和油酸钠阴离子捕收剂作用下,研究了Fe^(3+)、Ca^(2+)、SiO_(3)^(2-)和CO_(3)^(2-)等阴阳离子对于两种晶质菱镁矿的可浮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十二胺体系中,Fe^(3+)对矿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晶质和隐晶质菱镁矿的回收率分别降低70%和10%,Ca^(2+)、SiO_(3)^(2-)和CO_(3)^(2-)则产生了一定的活化作用,其中CO_(3)^(2-)的作用最强,两种晶质菱镁矿的回收率分别提高70%和40%。在油酸钠体系中,Fe^(3+)、Ca^(2+)对矿物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Fe^(3+)作用时,两种矿物的回收率分别下降55%和20%;而SiO_(3)^(2-)和CO_(3)^(2-)对矿物的浮选则产生了活化作用,在CO_(3)^(2-)作用下显晶质和隐晶质菱镁矿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0%和25%。在两种晶质结构菱镁矿的浮选体系中,CO_(3)^(2-)的加入会促进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矿物的回收率,Fe^(3+)的加入则会在矿浆中形成亲水性的羟基铁配合物质,并罩盖于颗粒表面,降低矿物可浮性。隐晶质菱镁矿在矿浆中的溶解也会提高矿浆黏度,因此相较于显晶质菱镁矿,其受到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在阴阳离子作用下,菱镁矿的浮选特性与其不同的晶质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可浮性 浮选机理 显晶质 隐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炭硬模板制备ZnO气敏材料及其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的检测
13
作者 王驰骋 刘天豪 +2 位作者 吴浩宇 袁浩东 陈享享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以煤基炭为硬模板、醋酸锌为锌源,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晶体结构和孔隙特性的ZnO纳米材料,探究了基于该ZnO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200℃时,ZnO传感器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具有较高灵敏度,响应... 以煤基炭为硬模板、醋酸锌为锌源,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晶体结构和孔隙特性的ZnO纳米材料,探究了基于该ZnO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200℃时,ZnO传感器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具有较高灵敏度,响应值可达5.25;ZnO传感器对质量分数为1×10^(-5)乙醇气体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 s和6 s;ZnO传感器灵敏度与乙醇气体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1×10^(-7);ZnO传感器对醋酸、甲醇、氨水、甲烷等气体的灵敏度较低,对乙醇气体灵敏度高,具有优异的气体检测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气敏材料 煤基炭 硬模板法 氧化锌 乙醇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磷矿智能矿山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修伟 张龙 +5 位作者 胡建华 肖红星 彭亚利 刘光俊 徐亮 赵祥波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4,共8页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矿、挑水河磷矿和白竹磷矿为例,分析总结了鄂西磷矿矿山智能化建设的特色与不足,认为各矿山单一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各具特色,但各系统彼此独立,关联兼容不足,多源异构信息数据融合还不够,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后续应加强矿山生产大数据与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传统缓倾斜薄矿体采矿工艺进行分步智能升级改造和矿山生产总体智能管控设计协同进行,逐步推进鄂西磷矿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磷矿 缓倾斜薄矿体 智能矿山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油酰甘氨酸钠对菱铁矿与赤铁矿的浮选分离影响研究
15
作者 印万忠 张西山 +2 位作者 马英强 吴春辉 张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共7页
为了解决含碳酸盐赤铁矿石分选指标不理想的问题,以菱铁矿和赤铁矿为研究对象、椰油酰甘氨酸钠+油酸钠(SCG+Na OL)为组合捕收剂,开展了高效浮选分离菱铁矿与赤铁矿的系统浮选试验研究。并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 为了解决含碳酸盐赤铁矿石分选指标不理想的问题,以菱铁矿和赤铁矿为研究对象、椰油酰甘氨酸钠+油酸钠(SCG+Na OL)为组合捕收剂,开展了高效浮选分离菱铁矿与赤铁矿的系统浮选试验研究。并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表面张力测试和吸附量测试揭示了复配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椰油酰甘氨酸钠+油酸钠(质量比为7∶1)对菱铁矿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对赤铁矿的可浮性较差;在p H=7、椰油酰甘氨酸钠+油酸钠用量为100 mg/L条件下处理人工混合矿(菱铁矿与赤铁矿质量比1∶4),可获得Fe O含量为44.07%、菱铁矿回收率为71.92%的泡沫产品,分离指数为6.71,相较于淀粉+油酸钠体系,菱铁矿Fe 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6.14和32.10个百分点。机理分析表明,SCG与Na OL复配后可显著提升SCG的溶解性,SCG+Na OL与2种矿物作用后,可显著提升菱铁矿的疏水性和赤铁矿的亲水性。同时,与淀粉+Na OL体系相比,SCG+Na OL药剂制度简单,可显著提升菱铁矿与赤铁矿浮选分离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酰甘氨酸钠(SCG) 复配药剂 菱铁矿 赤铁矿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结晶—电积法的高砷铜电解液铜砷分离回收工艺
16
作者 迟晓鹏 洪阳航 +4 位作者 刘浩宇 翁威 陈俊南 陈杭 衷水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9,共8页
现有电积脱铜砷净液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砷、锑、铋等杂质的脱除,但存在能耗高、脱铜电流效率低、生产环境恶劣等问题,并且电积所得黑铜还需返回冶炼系统,造成杂质在体系中的恶性循环。基于此,开展了高砷铜电解液中铜砷分离回收... 现有电积脱铜砷净液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砷、锑、铋等杂质的脱除,但存在能耗高、脱铜电流效率低、生产环境恶劣等问题,并且电积所得黑铜还需返回冶炼系统,造成杂质在体系中的恶性循环。基于此,开展了高砷铜电解液中铜砷分离回收的还原—结晶—电积工艺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还原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还原结晶过程中砷还原率及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还原剂用量为n(NaHSO_(3))/n(As_(T))=2、反应时间2 h条件下,砷还原率达到85.4%。控制还原后液蒸发浓缩比为2.5,随后迅速冷却至10℃、结晶时间4 h,砷脱除率可达77.8%。水洗后得到的As_(2)O_(3)通过SEM-EDS、XRD表征以及电积前后溶液离子浓度计算,产品纯度超过95%。最后开展了脱砷后液电积制备阴极铜的工艺研究,在添加剂(骨胶∶明胶∶硫脲=6∶4∶5)用量40 mg/L、电解温度60℃、电流密度100 A/m^(2)、连续运行8 h条件下,阴极铜品位可达99.99%,电积脱铜电流效率超过99.71%。该工艺实现了高砷电解液中砷元素的高效脱除及铜元素的增值利用,可以为铜电解液净化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铜电解液 还原 结晶 电积 阴极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马英强 郭思雨 +2 位作者 程贵彬 黄鑫 印万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提高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分离效果,在以十二胺为捕收剂的浮选体系下,通过纯矿物与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了有机调整剂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结合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2... 为提高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分离效果,在以十二胺为捕收剂的浮选体系下,通过纯矿物与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了有机调整剂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结合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2-十二酮的浮选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十二酮主要以静电作用吸附在菱镁矿表面,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吸附,增强了菱镁矿表面的亲水性,扩大了与石英之间疏水性的差异,并且使菱镁矿表面正电性增强,进一步阻碍了捕收剂十二胺的吸附,对菱镁矿产生抑制作用。而2-十二酮在石英表面无明显吸附,对十二胺的吸附未产生影响,从而能够实现菱镁矿与石英的高效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剂2-十二酮 菱镁矿 石英 选择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陈志波 方军 +2 位作者 蔡锦阳 谢永宁 陈峰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4,共8页
[目的]为明确试样尺寸、试样形状、试样类型等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试验,基于剪应力-位移曲线、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等指标,分析上述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目的]为明确试样尺寸、试样形状、试样类型等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方法]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试验,基于剪应力-位移曲线、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等指标,分析上述试样特征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为实际工程中强度参数确定提供建议。[结果]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及其强度参数均随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在最佳试样尺寸下所得到的土体强度能够较好地克服尺寸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正方形试样抗剪强度及其黏聚力小于圆柱形试样,而内摩擦角大于圆柱形试样,其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加快正方形试样的破坏过程;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抗剪强度显著高于重塑样,而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原状样与重塑样抗剪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小;采用指数型函数可很好地描述试样强度与试样尺寸之间的关系。[结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尽量用大直径的试样或采用考虑抗剪强度误差的小直径的试样进行大型直剪试验,以获取较为符合工程实际的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大型直剪试验 试样特征 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作用下考虑全植株形态的树木拦挡效应与能量吸收特性
19
作者 豆红强 郑彬彬 +1 位作者 王浩 严华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9-271,共13页
防护林在抵御滚石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拦挡作用,但由于树木“冠-干-根-土”的复杂结构和各向异性特性,导致其对滚石冲击拦挡效应和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相对不足。为此,构建了树木全植株形态“冠-干-根-土”系统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 防护林在抵御滚石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拦挡作用,但由于树木“冠-干-根-土”的复杂结构和各向异性特性,导致其对滚石冲击拦挡效应和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相对不足。为此,构建了树木全植株形态“冠-干-根-土”系统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碰撞工况下单株树木对滚石冲击的拦挡效应和能量吸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树木通过干冠缓冲承载、根系锚固及土壤消散的多层结构协同作用,拦挡滚石并吸收其冲击能量;树木的能量吸收率随滚石动能的增大而降低,峰值冲击力随滚石动能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均随碰撞高度和碰撞偏心率的增大而降低;当滚石冲击动能较小时,约75%的滚石动能在最初25 ms内通过树冠晃动和树干断裂破坏被吸收,树木结构的能量吸收占比为80%~90%,根-土系统和周围土体的能量吸收占比总和为10%~20%;树木对滚石的能量吸收率随冲击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土系统和周围土体的能量吸收占比总和在15%~25%。研究成果可为滚石灾害防护林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植株树木 滚石灾害 数值仿真 拦挡效应 能量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爆轰波下不同孔径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特征
20
作者 楼晓明 林杰 +2 位作者 王新龙 刘怀宇 王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各阶段爆轰作用下的孔壁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孔径的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孔壁的变化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混凝土厚壁圆筒模型试验,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孔壁压力进行监测,同时建立不同炮孔直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孔径炮孔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结果,并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方向呈现不均匀分布,起爆点近区孔壁压力急剧增大,达到最大压力峰值后开始衰减,最后孔壁压力趋于平稳波动的特征;炮孔直径与孔壁压力存在正相关,最大压力峰值和平稳波动阶段孔壁压力随炮孔直径增大而增大;在d=40 mm炮孔轴向孔壁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爆轰波 孔壁压力 耦合装药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