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楠 林宗坚 +1 位作者 汤国安 李成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7,共4页
运用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以1∶1万DEM为基准,探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信息特征和对地形描述精度特征。研究表明,利用1∶5万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向、平面曲率、降水累计量3种地形因子及其熵值变... 运用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以1∶1万DEM为基准,探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信息特征和对地形描述精度特征。研究表明,利用1∶5万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向、平面曲率、降水累计量3种地形因子及其熵值变化分别为1∶1万DEM的1.005,1.062和1.232倍,并且提出因子特征的纠正公式,同时提出这种差异的本质特征是微观每个栅格地形因子取值的不确定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不确定性 地形因子 比例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总体减小,人口压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模式。围绕京津、江浙闽、山东等区域与周围省市的人口压力形成低—低关联模式,围绕陕甘青、川渝等省市与周围保持高—高关联模式。这种空间分布态势值得政府决策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压力 空间分布模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娟珠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决“数字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为福建省“数字林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换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林业各部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领导... 为了解决“数字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为福建省“数字林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换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林业各部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信息、系统架构 数字林业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景观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簪铀 邱炳文 陈崇成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如何充分地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以及地学特征进行更为微观的遥感监测或大比例尺制图是高分辨率遥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形复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SPOT5原始影像为数据源,采...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如何充分地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以及地学特征进行更为微观的遥感监测或大比例尺制图是高分辨率遥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形复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SPOT5原始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实现了不同尺度地物信息的分层提取。基于上层的分类结果对特定地物进行影像分割,选择合适的特征参数,并通过多次试验建立影像对象的隶属度函数,或利用最邻近分类法,逐级分层地提取了研究区的景观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地形复杂条件下研究区的SPOT5遥感影像的景观信息提取,精度为76%,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提供了更为快速、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SPOT5 多尺度分割 景观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适宜坡度提取算法选择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7-250,共4页
在福建省选取代表不同地貌类型的样区11个。采用6种算法从各样区对应的DEM中提取坡度。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度的分级面积数据,坡度的中误差,认为在本区域提取坡度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 在福建省选取代表不同地貌类型的样区11个。采用6种算法从各样区对应的DEM中提取坡度。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度的分级面积数据,坡度的中误差,认为在本区域提取坡度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差分较为合理。根据实际生产部门需要,提出并实现了对坡度信息进行评价时必须分级别讨论的思路。研究可望为在本区域基于DEM提取准确的坡度信息时选择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算法 坡度 中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群数据挖掘综述 被引量:43
6
作者 黄洪宇 林甲祥 +1 位作者 陈崇成 樊明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3,共6页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算法的特性及优缺点,为使用者选择、学习、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此外,针对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中离群检测的特殊性,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离群检测需...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算法的特性及优缺点,为使用者选择、学习、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此外,针对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中离群检测的特殊性,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离群检测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便于研究者提出新的有效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离群检测 异常 高维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向信息量变化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汤国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所提取坡向信息量随 DEM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函数规律。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选取了代表7种黄土地貌类型的252个样区。在每个样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了分辨率分别为5,15,25,…,75m...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所提取坡向信息量随 DEM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函数规律。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选取了代表7种黄土地貌类型的252个样区。在每个样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了分辨率分别为5,15,25,…,75m 的 DEM。以5m 分辨率 DEM 提取的坡向信息为假定真实值,以其它分辨率 DEM 提取的坡向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坡向信息量的损失与分辨率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单个栅格的坡向分类别正确率(a)指标和坡向信息量损失(q)指标。在每一类地貌类型区得到了上述两项误差指标与分辨率的函数关系,可以根据函数关系由已知误差求得所需要的分辨率。函数关系的建立可在保证预定坡向信息的精度前提下,选定 DEM 的适宜分辨率,减小数据量,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坡向 误差 分辨率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传彬 陈崇成 +1 位作者 樊明辉 钟大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福建省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为例,在分析监测数据来源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设计了一个海洋立体监测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共享服务系统采用的数据组织结构、总体框架、... 以福建省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为例,在分析监测数据来源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设计了一个海洋立体监测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共享服务系统采用的数据组织结构、总体框架、业务功能模块以及空间数据发布与服务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典型应用例子的用户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监测数据 共享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地理环境下的林分生长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权兵 唐丽玉 +2 位作者 陈崇成 兰樟仁 舒娱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森林生长规律的可视化表达对于森林经营决策以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虚拟地理环境为在三维场景中模拟林分的生长过程提供了新的平台 首先介绍了林分生长模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林分生长规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森林生长规律的可视化表达对于森林经营决策以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虚拟地理环境为在三维场景中模拟林分的生长过程提供了新的平台 首先介绍了林分生长模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林分生长规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无法三维动态地表示林分的生长过程,然后讨论了虚拟地理环境和林分生长模型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虚拟森林环境构造方法,并在这个环境中模拟了林分的生长过程 林分的生长模拟从林分的初植期开始,用Weibull分布获得林木的直径分布、树高分布和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林分枯死模型,模拟林分密度的自然稀疏过程,并计算剩余林木的生长参数(胸径、树高、冠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建模 虚拟地理环境 可视化 生长模型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景观的计算机建模与可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唐丽玉 陈崇成 权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从单棵树的建模、森林场景的绘制技术、森林生长模型分类与特点以及典型的虚拟森林景观系统等几个方面,对森林景观生态的计算机建模和图形可视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就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 森林景观 虚拟现实 几何建模 绘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马尾松几何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静静 唐丽玉 +1 位作者 姚林强 陈崇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6,共6页
以马尾松生长发育的观测数据为依据,提出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几何建模方法,模拟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几何模型。试验证明:这种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几何建模技术对模拟和表现马尾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马尾松 几何建模 形态结构特征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西藏生态退化的人为因子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增让 成升魁 +2 位作者 闵庆文 邹秀萍 陈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导致西藏生态退化的人为因子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是西藏生态退化的主要人为因子,基建投资的生态效应则较为复杂.藏西北生态退化主要是由自然因子所致.在雅鲁...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导致西藏生态退化的人为因子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是西藏生态退化的主要人为因子,基建投资的生态效应则较为复杂.藏西北生态退化主要是由自然因子所致.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与年楚河流域中部地区人为因子致使生态退化作用较强.藏东地区生态退化人为因子明显.藏东南地区人为扰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生态退化 人为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3D的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原理与实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涂建东 陈崇威 +1 位作者 樊明辉 张群洪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8-102,共5页
空间数据挖掘可视化是空间数据挖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了图形和图像的表达能力以及人对于色彩和空间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人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在简述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关联规... 空间数据挖掘可视化是空间数据挖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了图形和图像的表达能力以及人对于色彩和空间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人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在简述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用Java3D技术开发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工具的应用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利用Java3D技术进行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出核心部分流程。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两个具体实例中,并给出实现的空间关联规则可视化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关联规则 JAVA3D 三维交互设计 数据建模 几何变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坡向提取算法对比分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汤国安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陕西绥德黄土丘陵沟壑区韭园沟流域25个样区(每个样区约4Km2),以1∶1万地形图制作的水平分辨率为5m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算法分别提取坡向。运用方差分析、排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和信息论中熵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 在陕西绥德黄土丘陵沟壑区韭园沟流域25个样区(每个样区约4Km2),以1∶1万地形图制作的水平分辨率为5m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算法分别提取坡向。运用方差分析、排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和信息论中熵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向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坡向余弦中误差、不同坡向的面积数据、坡向提取所耗费的机器时间,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提取坡向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差分较为合理。根据实际生产部门需要,提出并实现了对坡向信息进行评价时必须分类别讨论的思路。研究可望为在本区域基于DEM提取准确的坡向信息时选择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算法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自动提取沟谷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1 位作者 汤国安 赵元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提出将提取沟谷的过程转化为根据地形因子综合判定地貌类型的思路。以陕西绥德黄土丘陵沟壑区域1∶1万地形图制作的分辨率为5 m的DEM为研究对象,运用BP神经网络分析6种地形因子与沟谷地形的相互关联关系,认为降水累积量是判定沟谷地形... 提出将提取沟谷的过程转化为根据地形因子综合判定地貌类型的思路。以陕西绥德黄土丘陵沟壑区域1∶1万地形图制作的分辨率为5 m的DEM为研究对象,运用BP神经网络分析6种地形因子与沟谷地形的相互关联关系,认为降水累积量是判定沟谷地形的最重要因子。在试验样区建立BP神经网络,利用4种地形因子自动提取沟谷,并在检验样区通过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BP神经网络 地形因子 沟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的形态结构分析与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丽玉 陈崇成 +2 位作者 王钦敏 孙静静 姚林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15-318,共4页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参数化建模工具;模拟了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地上部分三维形态结构;根据样地树木的分布规律,把树木模型“种植”到数字地形模型(DEM)上,构建了虚拟样地的三维场景,逼真再现了样地马尾松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形态结构 参数化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物仿真及交互可视化编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松 陈崇成 +1 位作者 王钦敏 姚林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9-662,684,共5页
地形是虚拟环境的承载体,地形建模也是综合自然环境建模的基础环节。综合自然环境建模的目的不仅是使地形等相关环境要素在虚拟环境中得到本征还原,更重要的是构筑人与虚拟环境的多层面交互通道。其中,对模型实施编辑及分析是交互的两... 地形是虚拟环境的承载体,地形建模也是综合自然环境建模的基础环节。综合自然环境建模的目的不仅是使地形等相关环境要素在虚拟环境中得到本征还原,更重要的是构筑人与虚拟环境的多层面交互通道。其中,对模型实施编辑及分析是交互的两个重要层面。论文基于此开发了地物仿真及交互式可视化编辑工具-----TEVS,以地形要素为代表,探索将环境要素建模、编辑与分析三者加以整合的技术方法。论文提出了人与虚拟环境交互行为的划分层次,从低层到高层依次为数据级、分析级和协同级。论文认为在综合自然环境下,原先处于分散,无序的环境要素模型应该被有序地组织,从而使其具有可控性及可编辑性,为最终实现人与虚拟环境有序和谐的交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环境 地形编辑 建模与仿真技术 虚拟环境 空间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片级管线表面三维重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涵 邬群勇 王钦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96-2198,2207,共4页
在比较表面重建中的面绘制法和体绘制法以及面绘制中的切片级和体素级两种表面重建方法、分析表面重建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型值点集的方法,它在计算弯道部分的管线时较为简便。该方法通过二次曲面求管线表面轮廓方程进而求得管... 在比较表面重建中的面绘制法和体绘制法以及面绘制中的切片级和体素级两种表面重建方法、分析表面重建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型值点集的方法,它在计算弯道部分的管线时较为简便。该方法通过二次曲面求管线表面轮廓方程进而求得管线的型值点集。之后用三角网格对型值点集进行拼接来获得管线的表面模型,最后利用图形学的方法对管线表面模型进行绘制,达到管线表面三维重建的目的。文末利用Java3D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建 切片级 二次曲面 表面轮廓方程 型值点 法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遥感影像最佳景观观察尺度的选择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东水 兰樟仁 邱荣祖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4期30-32,插页3,共4页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景观最佳观察尺度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定量化景观指数粒度敏感区间,定性化尺度大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佳观察尺度值”的最佳景观观察尺度选择模式,并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该模式...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景观最佳观察尺度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定量化景观指数粒度敏感区间,定性化尺度大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佳观察尺度值”的最佳景观观察尺度选择模式,并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该模式对闽江口湿地景观最佳观察尺度进行了研究,指出闽江口湿地的景观观察尺度应以50m和100m为主,最大尺度不应超过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粒度效应 景观尺度选择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中最短路径的求取及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开辉 唐丽玉 陈崇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8-190,199,共4页
最短路径是GIS网络分析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经典的Dijkstra算法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论文在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根据Shape矢量地图的自身特点,对算法的存储结构和算法过程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完成了最短路径的显示。并且最终分... 最短路径是GIS网络分析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经典的Dijkstra算法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论文在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根据Shape矢量地图的自身特点,对算法的存储结构和算法过程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完成了最短路径的显示。并且最终分别利用一种求交和插值算法,结合OpenGL实现了最短路径在三维地形(基于规则格网)中的可视化,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沉浸的可视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JKSTRA算法 最短路径 高程内插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