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海洋的水下图像处理与视觉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炜玲 邱艳玲 +2 位作者 赵铁松 魏宏安 程恩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8-1763,共16页
水下观测是探索海洋最直观的手段之一。受水下光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杂波、水生生物等的影响,水下观测中所采集的图像并不总能满足观测需求。如何对水下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与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 水下观测是探索海洋最直观的手段之一。受水下光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杂波、水生生物等的影响,水下观测中所采集的图像并不总能满足观测需求。如何对水下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与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尽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在大气环境中得到广泛研究,但鉴于成像原理、应用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大气自然图像提出的算法无法直接移植到水下任务中,而针对水下场景提出的视觉应用仍存在对任务背景考虑不足、泛化性差等缺陷。本文面向光学图像以及声学图像这两类水下观测的主要手段,从图像特性入手,首次以任务为导向、以需求为脉络,通过梳理国内外成功的水下图像处理、质量评价案例,对水下观测方案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更完备的总结与分析。此外,本文围绕水下机器视觉应用探讨其发展进程,详细讨论与展望了相关领域的前景与优化方向,为突破海洋视觉应用的瓶颈,建设智慧海洋系统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处理 质量评价 机器视觉 智慧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宏安 陈由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61,共4页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实践性强。为了探索研究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分析研究生专业知识背景、课程实践要求、科研能力培养等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实...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实践性强。为了探索研究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分析研究生专业知识背景、课程实践要求、科研能力培养等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实验、案例分析与自主课题等多种形式以及以分层次、递进式、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并探讨了相应的考核方式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显著提升了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实践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协助边缘计算的能量收集MEC系统资源分配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陶丽佳 赵宜升 徐新雅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4,共8页
针对用户请求的计算任务超出地面基站边缘计算服务器计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协助边缘计算的最小化系统能量消耗的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引入一个搭载边缘服务器的UAV,当用户请求的计算任务超出地面基... 针对用户请求的计算任务超出地面基站边缘计算服务器计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协助边缘计算的最小化系统能量消耗的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引入一个搭载边缘服务器的UAV,当用户请求的计算任务超出地面基站边缘服务器计算能力时,用户将超出的计算任务卸载至协助计算的UAV。在满足能量因果性、计算资源和发射功率的约束条件下,分析了用户能量收集及任务卸载模型,建立了最小化系统能量消耗的资源分配问题。采用传统遗传算法与非线性规划结合的方法,求解建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以获得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降低系统能量消耗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能量收集 资源分配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WPT的无人机协助WPCN的资源分配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志红 赵宜升 +1 位作者 贺喜梅 陈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9,共9页
针对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协助的无线供电通信网络中采用射频能量收集方式出现的地面终端能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基于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的最小吞吐量最大化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引入一个搭载磁耦合谐振装置的能量传输UAV... 针对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协助的无线供电通信网络中采用射频能量收集方式出现的地面终端能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基于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的最小吞吐量最大化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引入一个搭载磁耦合谐振装置的能量传输UAV,依次为地面终端提供足够的能量。为了使所有地面终端的最小吞吐量最大化,联合优化信息接收UAV轨迹、地面终端发射功率和时隙分配比例。由于该问题是非凸优化问题,难以直接求解。通过引入一些辅助变量,将一些非凸约束条件通过适当的数学推导转换成凸约束条件。对于难以转化的非凸约束条件,采用凹凸过程将非凸函数线性化成两个凸函数相减的形式。最后通过迭代求解原非凸逼近问题的凸逼近问题,得到原始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UAV轨迹、固定时隙分配比例、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最小吞吐量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无人机 无线供电通信网络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繁荣 房颖 赵铁松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6期2-7,共6页
触觉作为互联网的第3种媒体流,将广泛应用于未来的触感应用中。在触觉交互任务中,要将用户的体验质量维持在最佳水平,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介绍了触觉信号的主要特点和触觉交互面临的挑战,并对触觉信息获取与再现、编码、传输等... 触觉作为互联网的第3种媒体流,将广泛应用于未来的触感应用中。在触觉交互任务中,要将用户的体验质量维持在最佳水平,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介绍了触觉信号的主要特点和触觉交互面临的挑战,并对触觉信息获取与再现、编码、传输等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讨论。未来多模态的触觉设备、高效率的触觉编码与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的相互融合,以及标准的网络传输协议的发展,都将推动触感技术在多媒体交互任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觉 肤感信号 触觉编码 触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识别-人类感知的联合振动触觉编码
6
作者 房颖 徐艺文 赵铁松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了精确地传输信号内容含义,实现智能识别与信号重建,针对振动触觉信号,提出了一种面向机器识别-人类感知的联合编码方案。在编码端,将三维振动信号转化为一维信号,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信号的语义信息,并实现语义信息高效压缩与表... 为了精确地传输信号内容含义,实现智能识别与信号重建,针对振动触觉信号,提出了一种面向机器识别-人类感知的联合编码方案。在编码端,将三维振动信号转化为一维信号,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信号的语义信息,并实现语义信息高效压缩与表征。在解码端,基于语义信息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触觉的智能识别;同时,将原始信号与基于语义信息的重构信号的残差值作为语义信息的补偿,逐步提高重构信号的质量,满足人类感知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用较低比特率的语义信息实现触觉识别,同时在满足人类感知需求情况下,触觉数据的压缩效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 语义信息 感知质量 联合编码 智能识别 振动触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