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中的锂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慧勇 杨茜 +2 位作者 傅云晗 母家林 旷戈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采用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废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中的锂,经沉锂后以碳酸锂的形式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4 mL/g、H_(2)SO_(4)与Li的摩尔比为0.5、搅拌转速为250 r/min、反应温度为50℃的条... 采用空气—双氧水联合氧化工艺选择性浸出废磷酸铁锂材料(废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粉末)中的锂,经沉锂后以碳酸锂的形式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4 mL/g、H_(2)SO_(4)与Li的摩尔比为0.5、搅拌转速为250 r/min、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空气曝气300 min,再于相同反应温度和搅拌转速下滴加H_(2)O_(2)(H_(2)O_(2)与Li的摩尔比为0.29)反应120 min,锂、铁和磷的浸出率分别为93.47%、17.26%和19.83%。该工艺较单独双氧水氧化工艺可减少75%以上的双氧水用量,大幅降低了回收成本。溶解氧浓度对浸出体系中Fe^(3+)的存在方式有重要影响:在较高浓度(通空气)下以磷酸铁为主;在较低浓度(未通空气但接触空气)下以氢氧化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磷酸铁锂电池 空气氧化 选择性浸出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的含电动汽车微电网经济优化调度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超 付斌 林立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电动汽车接入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但是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随机波动性为微电网运行优化调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ISSA)的含电动汽车的可再生能源... 电动汽车接入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但是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随机波动性为微电网运行优化调度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算法(ISSA)的含电动汽车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针对基本樽海鞘算法在进化后期由于种群多样性的缺失而易出现局部收敛或算法早熟的问题,改进算法首先利用Tent混沌序列产生初始种群,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其次,通过设置动态控制参数来调节算法的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之间的平衡,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同时,引入正交重心反向学习策略改进樽海鞘个体的位置信息更新,从而,强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克服算法早熟收敛,以避免陷入局部极值,从而全面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最后,将该算法用于求解含电动汽车微电网经济优化问题,在孤岛和并网两种模式下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其他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SSA算法的优化结果均优于其他方法,两种模式下运行成本最大降幅分别为29.1%和20.0%,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微电网 经济调度 樽海鞘算法 Tent混沌映射 重心反向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东旭 么强 +5 位作者 黑树楠 李卫东 刘成 李志军 宋乐春 韩照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1665,共15页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 回收废塑料用于沥青改性对实现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和提升基质沥青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废塑料处理和道路沥青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废塑料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问题和废塑料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系统阐述了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其在沥青领域的应用成果,归纳总结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的表征方法和性能提升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废塑料湿法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流变特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特性等的研究成果。综合沥青性能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废塑料改性沥青的研究建议:通过多尺度研究明确废塑料对沥青改性的作用机理,探究废塑料结构与改性沥青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确定提升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和低温性能的低成本方式,结合废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及抗老化性等特点丰富其性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废塑料 离析 颗粒物料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轮廓法定量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汤联生 王芳 +6 位作者 林星 陈永生 高伟 蔡文昕 杨文彬 张世伟 张朱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采用轮廓法对P91管道焊接接头沿厚度方向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并确定了弯矩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机理,对轮廓法测试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重构修正,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有限元模型,... 采用轮廓法对P91管道焊接接头沿厚度方向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并确定了弯矩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机理,对轮廓法测试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重构修正,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有限元模型,明确了管道焊接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焊缝中心沿厚度方向,环向焊接残余应力由外表面至内表面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分布趋势,且均为拉应力分布,内、外表面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明显大于厚度中心处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环向焊接残余应力出现在厚度中心处。轴向焊接残余应力由外表面至内表面呈现出压应力逐渐减小转变为拉应力的分布趋势,在厚度中心拉应力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法 焊接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法定量测试与数值模拟
5
作者 李宇 蔡文昕 +6 位作者 高伟 陈永生 林中锋 王芳 江仰春 张世伟 张朱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0,共6页
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管道内、外表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外表面轴向焊接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呈现压应力分布,压应力逐渐减小且转变为拉应力分布,在靠近母材区的热影响区达到应力峰值。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外表面环向焊... 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管道内、外表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外表面轴向焊接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呈现压应力分布,压应力逐渐减小且转变为拉应力分布,在靠近母材区的热影响区达到应力峰值。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外表面环向焊接残余应力均呈现拉应力分布,在热影响区达到应力峰值。内表面轴向和环向焊接残余应力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均呈现拉应力分布,在热影响区达到应力峰值。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实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焊接残余应力 有限元 定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佳静 王建文 +5 位作者 李茂帅 宋奕慧 王石维 吕静 鲍晓军 马新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热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具有显著的减碳效应,能够有效储存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介绍了CO_(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网络及其热力学挑战,并概述了其工艺流程、国内外工业应用情况,系统综述了近年来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的研究进... 热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具有显著的减碳效应,能够有效储存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介绍了CO_(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网络及其热力学挑战,并概述了其工艺流程、国内外工业应用情况,系统综述了近年来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剂的制备方式、活性位点、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阐述Cu基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其他新型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和优势。重点阐述Cu基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包括其活性组分结构、载体性质和助剂对催化活性和甲醇选择性的影响,并展望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加氢 甲醇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潇潇 郑文镳 +5 位作者 熊贝月 刘乙容 王佳 俞培焰 高仁金 王莉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4,共6页
通过简单的高温工艺合成了金属掺杂(Cu、Mg、Al、Ca)g-C_(3)N_(4),再将一维材料纳米纤维素(CNF-C)插入二维材料g-C_(3)N_(4)中,采用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备得到光催化复合膜,通过XRD、SEM、FT-IR、UV-Vis DRS对所制备的g-C_(3)N_(4)/CNF-C... 通过简单的高温工艺合成了金属掺杂(Cu、Mg、Al、Ca)g-C_(3)N_(4),再将一维材料纳米纤维素(CNF-C)插入二维材料g-C_(3)N_(4)中,采用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备得到光催化复合膜,通过XRD、SEM、FT-IR、UV-Vis DRS对所制备的g-C_(3)N_(4)/CNF-C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掺杂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改善,有利于污染物降解,减少了带隙,延长了可见光吸收;掺杂Cu的g-C_(3)N_(4)制备的复合膜对罗丹明B染料的降解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7 h降解率达42.6%;掺杂Mg的g-C_(3)N_(4)的复合膜水通量约为未掺杂g-C_(3)N_(4)的3倍,达到了918.63 L/(h·m^(2)·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复合膜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Net改进的结直肠癌病灶分割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兰兰 胡益煌 +2 位作者 王大彪 徐斌 李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采用残差思想将注意力模块与编码块结合,提出高效金字塔语境引导模块,帮助网络学习全局和局部特征信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提供的腹部MRI图像数据库的结直肠肿瘤病灶分割实验中,验证了改进模型算法在分割精度和模型轻量化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编码解码网络 轻量级 深度可分离卷积 医学图像分割 注意力机制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PVC与PE保鲜膜物理化学性能差异的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剑雄 余立 +3 位作者 林渊智 赖美英 柯俊沐 苏羽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保鲜膜,通过测试对比PVC、PE两种保鲜膜力学性能、自粘性、晶体结构、防雾性能、阻隔性等性能,并观察用这两种保鲜膜对生菜、坚果的包装效果。结果表明,PVC保鲜膜自粘性、拉伸强度、韧性优于PE保鲜膜,PVC... 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保鲜膜,通过测试对比PVC、PE两种保鲜膜力学性能、自粘性、晶体结构、防雾性能、阻隔性等性能,并观察用这两种保鲜膜对生菜、坚果的包装效果。结果表明,PVC保鲜膜自粘性、拉伸强度、韧性优于PE保鲜膜,PVC保鲜膜在低温(2℃)、常温(25℃)时普弹阶段分别是PE保鲜膜的1.9倍、2.9倍,常温下PVC保鲜膜蠕变残余变形量低于PE保鲜膜,PVC保鲜膜包装实物效果优于PE保鲜膜;PE保鲜膜结晶度比PVC保鲜膜高,PE保鲜膜的氧气透过量是PVC保鲜膜的近3倍,PVC保鲜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是PE保鲜膜的21倍,PVC保鲜膜防腐败保鲜效果优于PE保鲜膜。因此现今PVC保鲜膜仍然受大众青睐,能与PE保鲜膜并存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保鲜膜 聚乙烯保鲜膜 检测 性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g-C_(3)N_(4)/WO_(3)•H_(2)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健 翁森 +2 位作者 石俊杰 蔡静宇 肖龙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64,871,共8页
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和二水合钨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复合材料g-C_(3)N_(4)/WO_(3)•H_(2)O(CNW-1),通过XRD、XPS、SEM、TEM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298 K、0.1 MPa条件下其对CO_(2)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并提出了可... 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和二水合钨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复合材料g-C_(3)N_(4)/WO_(3)•H_(2)O(CNW-1),通过XRD、XPS、SEM、TEM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298 K、0.1 MPa条件下其对CO_(2)的可见光催化还原性能,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调控WO_(3)结晶水含量可以实现CO和CH4的产率调节,在反应10 h后,CNW-1具有最高的CH4产率(0.33μmol/g),而g-C_(3)N_(4)/WO_(3)(CNW)具有最高的CO产率(0.67μmol/g)。该研究为CO_(2)选择性还原为C1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同时突出了以g-C_(3)N_(4)作为半导体构建Z型光催化体系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光催化还原 石墨相氮化碳 三氧化钨 Z型光催化剂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Co-C/FeOx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还原性能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静宇 张春妮 +1 位作者 肖龙强 赵玉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以MOFs为模板,通过水热合成、高温煅烧制备得到Co-C/FeO_(x)复合材料,在300℃、0.2 MPa条件下探究了其对CO_(2)的催化还原性能。通过调控Co-C和FeO_(x)的质量比探究CO_(2)还原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当Co-C和FeO_(x)质量比为1∶4时,CO_(2)... 以MOFs为模板,通过水热合成、高温煅烧制备得到Co-C/FeO_(x)复合材料,在300℃、0.2 MPa条件下探究了其对CO_(2)的催化还原性能。通过调控Co-C和FeO_(x)的质量比探究CO_(2)还原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当Co-C和FeO_(x)质量比为1∶4时,CO_(2)转化率为28.8%,C2H6和C_(3)H_(8)的选择性提高至28.6%。FeO_(x)的引入促进了中间体CO的生成,Co-C和FeO_(x)两者的结合使CO_(2)还原兼顾了CO_(2)转化率与C^(2+)产物的选择性。该研究不仅为CO_(2)选择性还原为多碳产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还展示了以MOFs为前驱体合成的碳负载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选择催化还原 碳氢化合物 MOF衍生物 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P91钢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一义 王芳 +6 位作者 黄逸 林星 林登科 李贺 杨文彬 丁明超 张朱武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86,共10页
通过面外局部压缩法在CT试样中引入残余应力后进行了准静态断裂拉伸测试,以研究残余应力对试样断裂行为的影响机理;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LOPC法引入的残余应力对不同裂纹深度试样断裂行为影响的评估模型,通过CT试样准静态断裂拉伸... 通过面外局部压缩法在CT试样中引入残余应力后进行了准静态断裂拉伸测试,以研究残余应力对试样断裂行为的影响机理;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LOPC法引入的残余应力对不同裂纹深度试样断裂行为影响的评估模型,通过CT试样准静态断裂拉伸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残余拉应力降低了断裂时的载荷与位移,残余压应力的作用效果相反;随着初始裂纹深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对断裂载荷的作用效果并未产生明显变化,而对断裂位移的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两种类型的残余应力均增大了启裂J积分,但残余压应力对应的J积分大于残余拉应力对应的J积分;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J积分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面外局部压缩(LOPC) 断裂行为 初始裂纹深度 J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合成母液回用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岩 董鹏 +1 位作者 王颖 岳源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分子筛合成母液回用技术是分子筛制备的一种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减少废液排放。介绍了分子筛合成母液的产生及组成,简述了分子筛合成母液回用技术及其在分子筛合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总结该技术在工业上最具代表性的Y,ZSM-5,... 分子筛合成母液回用技术是分子筛制备的一种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减少废液排放。介绍了分子筛合成母液的产生及组成,简述了分子筛合成母液回用技术及其在分子筛合成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总结该技术在工业上最具代表性的Y,ZSM-5,SAPO-34分子筛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当前分子筛母液回用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分子筛产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合成母液 回用技术 可持续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纳米银EVA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辉东 邱洪峰 +3 位作者 郑玉婴 刘艺 连汉青 陈志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112,共6页
采用原位还原法在EVA复合发泡材料表面负载银纳米颗粒,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负载纳米银EVA复合发泡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并分别采用热失重和抗菌实验对... 采用原位还原法在EVA复合发泡材料表面负载银纳米颗粒,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负载纳米银EVA复合发泡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并分别采用热失重和抗菌实验对所制备复合发泡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VA复合发泡材料表面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物质为单质银,其直径约为20nm;负载纳米银后EVA复合发泡材料在600℃时残炭率提高到3.22%;抗菌实验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在洗涤50次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分别可达到98%和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纳米银 复合发泡材料 原位还原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各参数对尖牙压低移动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蔡永清 杨晓翔 何炳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隐形矫器不同参数(厚度、矫治位移量及弹性模量)在下颌尖牙压低移动治疗中对尖牙位移和牙周膜应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下颌尖牙在48个不同隐形矫治器模型作用下的压低治疗。结果尖牙的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均与隐形... 目的研究隐形矫器不同参数(厚度、矫治位移量及弹性模量)在下颌尖牙压低移动治疗中对尖牙位移和牙周膜应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下颌尖牙在48个不同隐形矫治器模型作用下的压低治疗。结果尖牙的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均与隐形矫治器厚度、压低位移和弹性模量成正比关系,隐形矫治器包含的压低位移量是对牙齿压低移动治疗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尖牙的压低移动治疗中,牙周膜压应力是最敏感最易受参数变化影响的参数。结论增大矫治器的厚度、压低位移和弹性模量可以提高尖牙的压低位移,但是同时牙周膜应力也将增大,并且牙周膜压应力增大的幅度最大。要加速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正畸牙移动,只能辅助以诸如黏贴附件、托槽弓丝矫治治疗和辅助外加种植支抗等其他附加的设备或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尖牙移动 压低位移 弹性模量 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LS-SVM的污水处理过程软测量建模 被引量:28
16
作者 赵超 戴坤成 +1 位作者 王贵评 张登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92-1800,共9页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建模中样本数据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AWLS-SVM)回归的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根据样本拟合误差,并结合改进的指数分布赋权规则,自适...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建模中样本数据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AWLS-SVM)回归的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根据样本拟合误差,并结合改进的指数分布赋权规则,自适应地为每个建模样本分配不同的权值,以降低随机误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一种全局优化算法——混沌粒子群模拟退火(CPSO-SA)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仿真实验表明,AW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及鲁棒性能优于LS-SVM和WLS-SVM。最后,应用AWLS-SVM方法建立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水质关键参数的软测量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污水处理过程 污水出水水质 混沌粒子群 模拟退火 软测量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辉东 欧忠星 +2 位作者 郑玉婴 肖东升 曹宁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采用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插层改性氧化石墨烯(DD-GO),再用抗坏血酸进行还原制得功能石墨烯(DDRGO)。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功能石墨烯(DD-RGO)/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膜,并利用FTIR、XRD、FE-SEM、高阻计、氧... 采用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插层改性氧化石墨烯(DD-GO),再用抗坏血酸进行还原制得功能石墨烯(DDRGO)。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功能石墨烯(DD-RGO)/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膜,并利用FTIR、XRD、FE-SEM、高阻计、氧气透过仪对DD-RGO/TUP复合材料膜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DDAB改性后的石墨烯能在TPU基体中能以褶皱层状的形式均匀的分散,并提高TPU的热稳定性、阻隔性与抗静电性。当DD-RGO的添加量为2%时,复合材料膜的阻隔性与导电性相对于纯TPU分别提高了50%与7个数量级,阻隔性与抗静电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功能石墨烯 阻隔性 抗静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禽蛋中4种苏丹红染料残留量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正才 杨方 +1 位作者 尹太坤 钱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建立了禽蛋及其制品中4种苏丹红染料(苏丹红Ⅰ,Ⅱ,Ⅲ和Ⅳ)残留量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上清液经苏丹红专用SPE柱净化,采用Waters CORTECS^TM UPLCC18(2.1 mm×100 ... 建立了禽蛋及其制品中4种苏丹红染料(苏丹红Ⅰ,Ⅱ,Ⅲ和Ⅳ)残留量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上清液经苏丹红专用SPE柱净化,采用Waters CORTECS^TM UPLCC18(2.1 mm×100 mm,1.7μm)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0.2%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Ⅳ在0.5-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0.0%-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4.2%-10.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26-0.35μg/kg,定量下限(LOQ)为0.9-1.2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禽蛋和蛋制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苏丹红染料 禽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刮削式流态冰制取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成 吴昊凡 +3 位作者 黄河源 夏立 孙宁 李学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5,共7页
现有的流态冰制取技术受限于冰堵等问题一直难以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流态冰。为了改进技术、改善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发了一台同时包含过冷法和壁面刮削法两种制冰过程的新型螺旋式流态冰制取装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 现有的流态冰制取技术受限于冰堵等问题一直难以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流态冰。为了改进技术、改善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发了一台同时包含过冷法和壁面刮削法两种制冰过程的新型螺旋式流态冰制取装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乙二醇水溶液为制冰溶液,对该流态冰制取装置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流态冰制取装置是可行的。所得流态冰分布均匀,最高含冰率达13.684%,具有良好流动性,流态冰中冰晶颗粒形状一般呈现条状和扁圆状,平均冰晶颗粒面积10~–9~10~–8m^2;装置产生的流态冰含冰率随时间先升后降,并将最终稳定在一个恒定值;减小制冰溶液流量、降低冷却液起始进口温度,都有助于缩短装置产生流态冰所需时间、提高产生流态冰含冰率;增大制冰溶液流量、提高刮削转速,都能促使产生的流态冰中冰晶颗粒细化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冰 传热 螺旋刮削 结晶 相变 含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冰浆中冰晶粒径分布及存储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曦 林淑娴 +1 位作者 李岁 李学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0-878,共9页
分别以乙二醇水溶液和氯化钠水溶液为基液配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硅纳米流体并以此制备冰浆,通过显微装置获得冰晶图像,将实验得到的粒径分布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Weibull分布进行对比,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晶平均粒径... 分别以乙二醇水溶液和氯化钠水溶液为基液配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硅纳米流体并以此制备冰浆,通过显微装置获得冰晶图像,将实验得到的粒径分布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Weibull分布进行对比,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对冰晶平均粒径与分布特性的影响,同时观测储存过程中冰晶粒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前后冰晶粒径分布均可用Gamma分布描述;纳米二氧化硅可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而且添加浓度越高冰晶颗粒越小;当基液为乙二醇水溶液时,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可较好地抑制储存过程中的冰晶粒径增长,但基液为氯化钠水溶液时,纳米二氧化硅浓度需达到0.75%,才可抑制冰晶增大。研究结果证明,一定浓度的纳米二氧化硅流体可作为制冰溶液,起到减小冰晶粒径并控制冰晶生长的作用,这对冰浆流动和传热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粒度分布 粒径演化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