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_(96)深层优化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文荣 石贤爱 +1 位作者 林娟 程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深层优化培养特性。方法 :借助于国内外学者的经验 ,并结合微生物生长和生产营养原理 ,粗筛出一组较合适的生产配方 ,然后应用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法 ,优化出适合于工程菌S96的发酵生产配方 ,其组成为 :淀... 目的 :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深层优化培养特性。方法 :借助于国内外学者的经验 ,并结合微生物生长和生产营养原理 ,粗筛出一组较合适的生产配方 ,然后应用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法 ,优化出适合于工程菌S96的发酵生产配方 ,其组成为 :淀粉 5 5 % ,黄豆粉 3 5 % ,K2 HPO40 0 4 % ,花生粉 1 5 % ,蛋白胨 0 3% ,葡萄糖 0 1% ,CoCl2 10r/ml,消沫剂适量。根据溶氧曲线 ,优化发酵工艺 ,获得一套较适合于工程菌S96的代谢曲线特性图 ,按照该曲线特性图进行调控 ,可使西索米星的生产水平接近于实验室生产水平 ,充分发挥了工程菌S96的抗生素生物合成潜力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索米星 工程菌 伊尼奥小单孢菌 发酵工程 抗生素 深层培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_(96)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文荣 石贤爱 +1 位作者 林娟 程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对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从伊尼奥小单孢菌融合的杂合体中筛选到的工程菌S96,根据培养特征比较 ,其菌丝形态特征 ,斜面培养特征 ,碳源利用特征和深层培养特征不同于出... 目的 :对伊尼奥小单孢工程菌S96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单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从伊尼奥小单孢菌融合的杂合体中筛选到的工程菌S96,根据培养特征比较 ,其菌丝形态特征 ,斜面培养特征 ,碳源利用特征和深层培养特征不同于出发菌株。结果 :工程菌S96几乎不产生色素 ,不利用可溶性淀粉 ,不产生孢子。但它在深层培养时 ,生长快 ,菌丝长 ,易成网 ,衰亡期大大推后 ,稳定期明显延长 ,可达 9d之久。结论 :工程菌S96的新特征是出发菌所没有的 ,是一株新的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小单孢菌 细胞融合 西索米星 抗生素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卡那霉素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忠琴 郭养浩 +2 位作者 林海英 孟春 石贤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8-331,356,共5页
以卡那霉素发酵液为原料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特性 ,筛选出卡那霉素B的吸附率高、杂质吸附量较低和卡那霉素吸附总量较高的D4阳离子交换树脂。确定了较佳的吸附富集条件为 :上柱发酵液的pH7.0 ,吸附流速 1.5v/(v·... 以卡那霉素发酵液为原料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特性 ,筛选出卡那霉素B的吸附率高、杂质吸附量较低和卡那霉素吸附总量较高的D4阳离子交换树脂。确定了较佳的吸附富集条件为 :上柱发酵液的pH7.0 ,吸附流速 1.5v/(v·h) ;进一步确定较佳的除杂洗脱条件为 :硫酸铵溶液浓度 1.0 %(v/v) ,pH7.5 ,流速 1.2 5v/(v·h)除杂质。最后用 4%(v/v)氨水洗脱。经过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富集和除杂质后 ,可以将发酵液卡那霉素中约含 2 .5 %的卡那霉素B组分提高到 6%以上。通过采用多柱串联工艺流程 ,达到分离富集卡那霉素B组分 ,提高卡那霉素碱成品 (卡那霉素A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液 分离 提取 卡那霉素 组分分离 杂质去除 阳离子交换树脂D4 多柱串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布霉素化学提取精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洪文荣 郭养浩 +3 位作者 石贤爱 孟春 陈生裕 柳燕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4-308,共5页
对硫酸妥布霉素生产中发酵液的水解、离子交换层离、成盐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O-氨甲酰妥布霉素水解形成妥布霉素的反应为一级反应 ,其水解介质最佳 p H值为 1 0。用氨水作为离子交换层离妥布霉素解吸剂的最佳浓度为 0... 对硫酸妥布霉素生产中发酵液的水解、离子交换层离、成盐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O-氨甲酰妥布霉素水解形成妥布霉素的反应为一级反应 ,其水解介质最佳 p H值为 1 0。用氨水作为离子交换层离妥布霉素解吸剂的最佳浓度为 0 .1 mol/ L。妥布霉素碱转盐应采用高限量计算的硫酸。按上述条件生产的硫酸妥布霉素产品附合 USP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妥布霉素 提取精制 水解动力学 抗生素 暗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霉素产生菌F_(-211)发酵工艺完善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洪文荣 郭养浩 +4 位作者 孟春 石贤爱 陈剑峰 刘致新 陈生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深层发酵培养黑暗链霉菌F 2 11的培养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合理的培养基组成是 (% ) :葡萄糖 1.5 ;玉米粉 2 .0 ;硫酸镁 0 .5 ;玉米淀粉 2 .0 ;豆油 1.1;碳酸钙 0 .7;黄豆粉 3.5 ;硫酸锌 0 .0 1;硫酸铵 0 .7;淀粉酶...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深层发酵培养黑暗链霉菌F 2 11的培养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合理的培养基组成是 (% ) :葡萄糖 1.5 ;玉米粉 2 .0 ;硫酸镁 0 .5 ;玉米淀粉 2 .0 ;豆油 1.1;碳酸钙 0 .7;黄豆粉 3.5 ;硫酸锌 0 .0 1;硫酸铵 0 .7;淀粉酶 0 .0 2 5。实验结果还显示 ,在天然培养基中 ,无需再加铁、锰金属元素。研究发现 ,黑暗链霉菌孢子发芽对机械剪切敏感 ,利用孢子接种培养一级种子 ,采用空气搅拌 ,能得到良好的生长菌丝。菌丝浓度对暗霉素发酵生产水平影响显著 ,过高过低的菌丝浓度对菌体合成暗霉素均不利。采用改变空气流量来控制菌丝浓度 ,使其维持在推荐的曲线上 ,不至于过高或过低是一个好办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霉素 发酵 正交试验 妥布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光辉 孟春 +3 位作者 徐朝阳 刘安 黄以鹏 黄陈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背景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因组织材料来源受限及细胞分离纯化不易,RMPs体外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目的建立简便的大鼠R... 背景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因组织材料来源受限及细胞分离纯化不易,RMPs体外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目的建立简便的大鼠RMPs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摘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的眼球,置于体积分数75%乙醇中浸泡1min,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分离获取视网膜并将其剪成碎片,依次用2.5g/L胰蛋白酶和2g/LⅠ型胶原酶各消化15min,消化后分别过直径100μm和55μm滤网,收集视网膜消化后的微血管片段,用含有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接种于6孔板,至培养14~16d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和传代期间通过换液法及差异消化法去除杂质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von Willebrand因子(vW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RMPs。结果RMPs在接种后24—48h自微血管片段中迁移出,7d后形成中等大的细胞集落,14~16d后达到80%-90%融合状态。RMPs传代后生长速度加快,至12—14d达到融合。形态学鉴定显示,培养的细胞呈宽大、扁平、不规则形并伴多个突起的典型周细胞形态特征,且传代至第9代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均不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约96%的细胞对周细胞标志物α—SMA或PDGFR—β抗体呈阳性反应,极少量细胞对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的大鼠RMPs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高纯度R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微血管 周细胞 分离 纯化 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处理黑暗链霉菌微型化理性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文荣 石贤爱 +1 位作者 程骥 孟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6-428,439,共4页
研究黑暗链霉菌的筛选 ,揭示其退化的主要表征是出现淡黄色菌落 ,退化与时间和菌落表征的关系。比较代表四类不同诱变因子 NTG、Na NO2 、5 - Bu和紫外线的处理效果。认为复壮以紫外线温和诱变最有效。建立了优质孢子富集法。采用原生... 研究黑暗链霉菌的筛选 ,揭示其退化的主要表征是出现淡黄色菌落 ,退化与时间和菌落表征的关系。比较代表四类不同诱变因子 NTG、Na NO2 、5 - Bu和紫外线的处理效果。认为复壮以紫外线温和诱变最有效。建立了优质孢子富集法。采用原生质体融合——优质孢子富集法——琼脂块法——固体微型发酵法的复合理性筛选。经摇瓶验证 ,获得了比出发菌株高出 2 .5倍的高产菌株。主要成分妥布霉素从 5 2 %上升到71% ,效果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链霉菌 育种 妥布霉素 多因子处理 微型化理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