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城改造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的遥感研究--以福州市苍霞片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菲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8-1234,共7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福州市近十几年来对原有旧城区中的棚屋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善原有的居住条件。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和评价了福州市苍霞片区棚屋区改造前后的热环境变化,利用系列...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福州市近十几年来对原有旧城区中的棚屋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善原有的居住条件。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和评价了福州市苍霞片区棚屋区改造前后的热环境变化,利用系列Landsat TM影像反演了该区1986年1、996年和2006年的地表温度、不透水面和植被等信息,计算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并对该区改造前后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关系,高不透水面比例地区温度上升比低不透水面比例地区更快。总的看来,福州市苍霞片区通过棚屋区改造,热岛效应有了明显的缓解,在这20 a间,城市热岛比例指数从0.648下降到0.245。福州市苍霞棚屋区的重新规划和改造对缓解该片区的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改造 城市热岛 不透水面 福州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下游水质影响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温小乐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4-629,共6页
利用同步的影像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揭示2001~2006年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而查明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主城区沿... 利用同步的影像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揭示2001~2006年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而查明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主城区沿线水质未受到城市扩展的影响,但快安-马尾河段悬浮物浓度增加显著,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这与周边大量新开发用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关。总的来看,所研究河段悬浮物浓度增加的水域面积仅占到总面积的9.4%,而浓度不变和下降的水域面积合计占到90.6%,说明整体水质日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模型 悬浮物变化 闽江 城区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住宅用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州南台岛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宏达 徐涵秋 +2 位作者 刘智才 黄向华 肖苏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7-1435,共9页
在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福州市南台岛(仓山区)住宅用地的基础上,从覆盖研究区的30m×30m网格中随机选择50个样方进行表层土壤取样,进而分析这一快速城市化地区住宅用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变异特征... 在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福州市南台岛(仓山区)住宅用地的基础上,从覆盖研究区的30m×30m网格中随机选择50个样方进行表层土壤取样,进而分析这一快速城市化地区住宅用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住宅用地在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下,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其SOCD平均值为33.814t/hm^2,变异系数达72.8%,其中郊区村镇住宅用地0—20cm土层的SOCD高于城市居住用地72%,预示着村镇就地城市化后将造成土壤碳储量的下降;然而,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在建成时间为0—5年和5—10年的城市住宅小区间无显著差异,只有住宅建成时间达到10—15年才有显著提高。基于湿度、热度、绿化率与物业管理费等因子构建的城市住宅区绿化环境管理质量指标,与城市居住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影响SOCD变异的另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住宅用地 土壤有机碳密度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来福州盆地中心的城市扩展进程 被引量:40
4
作者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位于福州盆地中心的福州市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IBI建筑用地指数获得的建筑用地信息表明,福州市建成区在1976~2006年的30 a间面积增加了105 km2,增幅达到3.2倍。由于金山、快安等新城区的形成... 位于福州盆地中心的福州市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IBI建筑用地指数获得的建筑用地信息表明,福州市建成区在1976~2006年的30 a间面积增加了105 km2,增幅达到3.2倍。由于金山、快安等新城区的形成和马尾区的扩展,整个福州城区从西到东几乎连成一片,城市扩展经历了先慢后快,先北、后东、西的扩展历程。研究发现,福州城市的空间扩展并不属于工业主导型,而是第三产业推动型。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已给福州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资源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筑用地总量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遥感信息提取 IBI指数 驱动力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监测地表裸露度动态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涵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8-106,I0004,共10页
水土流失造成的地表大面积裸土分布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其表现之一就是导致了地表温度的上升。利用遥感技术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在1988-2010年间的地表裸露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造成的地表大面积裸土分布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其表现之一就是导致了地表温度的上升。利用遥感技术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在1988-2010年间的地表裸露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这些地区的地表裸露度降低了20.26%,高裸露面积减少了81.95%,土壤热通量降低了33.28%,综合热环境效应表现为裸露区温度逐渐下降,其与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20.8%,区域热环境得到了改善。回归分析表明,地表裸露度每降低10%可使该区温度降低0.72~0.94℃,这一结果将对该区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 温度 土壤热通量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的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冉冉 徐涵秋 +2 位作者 林娜 何慧 曾宏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74-2982,共9页
以RS、GIS和RUSLE模型为主要技术,选取典型的土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估算了该地区1988年、1998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实现土壤侵蚀状况的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88年至2010... 以RS、GIS和RUSLE模型为主要技术,选取典型的土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估算了该地区1988年、1998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实现土壤侵蚀状况的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88年至2010年期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4259.11 t.km-.2a-1下降为1280.09 t.km-.2a-1,年侵蚀量由252.42万t下降至75.87万t;中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由176 km2减少至62.69 km2,微度侵蚀面积由225.85km2增加至358.9 km2。研究结果说明近22年来针对长汀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的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是卓有成效的。长汀河田盆地区水土流失进一步重点治理的区域应集中在盆地中心及其西北部等地区的高程低于400 m、植被覆盖度为20%—50%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RUSLE 水土流失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7
7
作者 徐涵秋 何慧 黄绍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54-2963,共10页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水土流失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的遥感植被指数选择——以长汀河田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宏达 徐涵秋 +2 位作者 谢锦升 黄绍霖 陈文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0-875,共6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在短波红外波段(SWIR)反射率区分明显。加入SWIR的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与森林碳储量回归决定系数最高,并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同时可减少林下植被覆盖对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影响。生态恢复驱动下研究区平均碳储量增加到30.37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长汀河田地区 碳储量 马尾松 遥感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碳储量的遥感估算--以长汀河田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绍霖 徐涵秋 +5 位作者 林娜 曾宏达 刘智才 陈文惠 王琳 杨冉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92-3001,共10页
全球气候的变化已使得人类日益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为例,开展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模型的研究。通过2010年的野外样地调查获得了马尾松林的实测数据,并将其与同年的ALOS遥感影像对应样地的植被光谱信息... 全球气候的变化已使得人类日益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为例,开展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模型的研究。通过2010年的野外样地调查获得了马尾松林的实测数据,并将其与同年的ALOS遥感影像对应样地的植被光谱信息进行比较。通过研究5种遥感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碳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选取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研究区最佳马尾松林碳储量反演模型。精度分析表明,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95%,均方根误差为3.01 t/hm2,因此可以有效地用于反演研究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利用该模型反演出河田盆地2010年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为114.58×104t,碳密度为34.92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马尾松 碳储量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影像反演地表不透水面的对比--以Hyperion和 TM/ETM+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菲 徐涵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5-1080,共6页
不透水面遥感信息的反演是近十年来遥感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但是利用高光谱影像反演不透水面信息的研究较少,高光谱和多光谱影像反演不透水面的对比研究也少有报道。重点研究了高光谱EO-1Hyperion和多光谱Landsat TM/ETM+数据在反演不... 不透水面遥感信息的反演是近十年来遥感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但是利用高光谱影像反演不透水面信息的研究较少,高光谱和多光谱影像反演不透水面的对比研究也少有报道。重点研究了高光谱EO-1Hyperion和多光谱Landsat TM/ETM+数据在反演不透水面信息方面的特点,首先在福州、广州和杭州选取了三个实验区,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反演Hyperion和TM/ETM+影像的不透水面信息。对于多达242个波段的Hyperion影像,进一步利用判别分析从中选取了11个特征波段构成新的Hyperion'影像,以考察是否可用缩减波段的方法来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Hyperion高光谱影像反演不透水面的能力优于多光谱影像TM/ETM+,而利用特征波段构成的Hyperion'的反演精度最高,这主要得益于Hyperion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使其可以更有效地区别不同地物在光谱特征和辐射特征上的微细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地物。而由特征波段构成的Hyperion'影像由于大幅减少了高光谱影像波段的冗余度,所以获得了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光谱混合分析 不透水面 高光谱 多光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DWI水体指数的ASTER与ETM+影像交互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铁军 徐涵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4-1252,共9页
世纪之交以来相继发射的各种新型传感器给遥感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热门课题,即多种传感器影像之间的交互比较(Cross Comparison)。通过3对同日过空的ASTER与ETM+影像对,分别基于影像原始DN值、ICM模型反射率和IACM模型反射率数据来对... 世纪之交以来相继发射的各种新型传感器给遥感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热门课题,即多种传感器影像之间的交互比较(Cross Comparison)。通过3对同日过空的ASTER与ETM+影像对,分别基于影像原始DN值、ICM模型反射率和IACM模型反射率数据来对这两种传感器影像的水体指数(MNDWI)进行综合对比,并提供了两种传感器MNDWI指数互为转换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ASTER与ETM+影像分别基于三类数据(DN、ICM、IACM)计算的MNDWI指数间,均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都大于或接近0.9。精度验证表明,ASTER与ETM+影像MNDWI指数互为转换的关系方程具有很高的精度,其误差RMSE介于0.057-0.073之间;且以基于IACM模型反射率的结果最为稳定、精度最高。因此,推荐使用该模型数据来进行这两种传感器影像MNDWI指数的互为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比较 MNDWI水体指数 辐射正规化 ASTER ETM+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643
12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853-7862,共10页
城市生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快速、准确、客观地了解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基于遥感技术,提出一个完全基于遥感技术,以自然因子为主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价。该指数利用主成... 城市生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快速、准确、客观地了解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基于遥感技术,提出一个完全基于遥感技术,以自然因子为主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价。该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通过在福州主城区的应用表明,RSEI指数可以定量地评价和对比城市的生态质量,方便地进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由于所选的指标完全基于遥感信息,容易获得,且计算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因此结果客观可靠、可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遥感 RSEI指数 主成分分析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近35年来地表裸土变化的遥感时空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46-2953,共8页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查明了该区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区近35年的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976年的159.17 km2锐减到2010年的51.98 km2。在3个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次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重要历史时期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不透水面指数 裸土指数 长汀县 河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的时空变化研究--“福建长汀水土保持”专题序言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45-2945,共1页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胁迫已使许多地区的群众背井离乡,另觅他乡。即便是在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名的福建省,水土流失现象也...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胁迫已使许多地区的群众背井离乡,另觅他乡。即便是在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名的福建省,水土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而地处福建西部的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更是以其严重的土壤侵蚀而成为中国南方红壤地区的典型水土流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区 福建省 长汀县 水土保持 时空变化 序言 专题 水土流失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超大城市生态质量遥感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美雅 徐涵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8-1167,共10页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且其产生的生态效应大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这使得超大城市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该文针对性选取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生态连接度、热度、绿度、干度... 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且其产生的生态效应大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这使得超大城市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该文针对性选取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生态连接度、热度、绿度、干度和湿度7个超大城市生态重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指标集成和阈值自动设定,建立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RSEI),对比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与进入城市化后期的发达国家超大城市(伦敦、纽约和东京)的城市生态状况差异。URSEI指数评价结果表明,6个城市URSEI均值分布在0.445~0.542之间,伦敦生态质量最好(URSEI为0.542),其后依次为广州(0.533)、北京(0.517)、纽约(0.511)和上海(0.495),东京最差(0.445)。对比URSEI指数的7个指标分量,伦敦与广州URSEI分量中,对生态质量起正向作用的生态连接度和绿度值较高,对生态质量起负向作用的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干度和热度值较低,使得这2个城市的生态质量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中心不透水面覆盖率高,植被覆盖少,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较低,热岛效应严重,空气质量差,导致其生态质量差;城市大块绿地覆盖区,绿度和湿度高,干度和热度低,空气质量较好,完整连续的生态用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更高,因而生态质量较好。URSEI指数既能作为一个量化指标来刻画区域生态质量,还可以反映城市空间的生态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RSEI) 生态质量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超大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美雅 徐涵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0-208,共9页
快速城市化形成超大城市导致地表覆盖快速变化,改变地表热平衡,使得城市热环境剧烈变化。以1990s,2000s和2015年这3个时期为研究时相,选取中外6个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伦敦、纽约和东京)为研究对象,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 快速城市化形成超大城市导致地表覆盖快速变化,改变地表热平衡,使得城市热环境剧烈变化。以1990s,2000s和2015年这3个时期为研究时相,选取中外6个典型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伦敦、纽约和东京)为研究对象,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城市热环境变化对比及成因分析。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各城市地表温度,计算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URI)来定量对比研究期间各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90s—2015年间,北京、上海和东京的URI呈总体上升趋势,广州、伦敦和纽约的URI呈总体下降趋势。到2015年,东京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URI=0.630),其次是北京、上海、纽约和广州,分别为0.617,0.594,0.555和0.530,伦敦的URI指数最小为0.433。整个研究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和东京等超大城市均有较大幅度扩张,建成区面积均增加500 km^(2)以上,不透水面面积增加370 km^(2)以上,不断向外蔓延并占用生态用地,加上城市组团间无法形成良好的绿化分隔带,造成城市地表温度等级大幅上升,尤其是新城区热岛效应增强显著;而在老城区通过旧城改造,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伦敦和纽约城市无明显扩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在今后城市建设中,需注重生态理念,优化城市地表空间格局,提高生态用地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热环境 热岛比例指数 遥感 地表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长汀河田盆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林娜 徐涵秋 何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83-2991,共9页
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长汀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基于1988、1998、2004、2009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 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长汀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基于1988、1998、2004、2009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田盆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这23a间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和地表裸土面积的大幅下降。景观分析表明,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的小块林地正逐渐形成连片分布,而裸土面积在大幅减少的同时,其斑块也趋于破碎。总的看来,这23a间的水土流失治理已使得研究区的生态明显趋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水土流失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ER与Landsat ETM+植被指数的交互比较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涵秋 张铁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02-1907,共6页
在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中,Landsat和ASTER数据无疑是使用得最多的遥感影像数据,但是长期以来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利用三对同日过空的Landsat ETM+和ASTER影像来考察二者植被指数(NDVI、SAVI)之间的定量关系,重点... 在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中,Landsat和ASTER数据无疑是使用得最多的遥感影像数据,但是长期以来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利用三对同日过空的Landsat ETM+和ASTER影像来考察二者植被指数(NDVI、SAVI)之间的定量关系,重点查明二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将ETM+与ASTER影像的多光谱波段的灰度值转换成传感器处反射率,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来求出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和转换方程。研究发现,尽管ETM+与ASTER的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在光谱响应函数上的不同造成ASTER影像的植被指数信号总体上弱于EMT+的植被指数信号。利用所求的转换方程对两种传感器的植被指数进行互为转换,其转换的精度较高,RMSE都小于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SAVI 交互比较 ASTER ETM+ 光谱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 8 TIRS热红外光谱数据定标准确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涵秋 黄绍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41-1948,共8页
Landsat系列卫星的热红外数据一直是获取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数据源,而新一代Landsat 8卫星的TIRS热红外传感器数据进一步延续了这一重要使命。但该卫星发射以来,其热红外传感器的定标参数不断发生变化,致使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不得不在... Landsat系列卫星的热红外数据一直是获取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数据源,而新一代Landsat 8卫星的TIRS热红外传感器数据进一步延续了这一重要使命。但该卫星发射以来,其热红外传感器的定标参数不断发生变化,致使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不得不在2014年2月对所有已获取的Landsat 8卫星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为了考察新处理数据的定标准确性,利用定标精度很高的Landsat 7ETM+的3幅热红外影像来对同日过空的Landsat 8TIRS热红外影像进行对比,以查明TIRS热红外数据的定标准确性。结果表明,尽管Landsat 8TIRS与Landsat 7ETM+的热红外光谱数据很接近,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与ETM+6波段反演的大气顶部温度相比,TIRS 10波段表现为高估,幅度最大为1.37K,而TIRS 11波段则表现为低估,幅度可达-3K。可见,Landsat 8TIRS热红外光谱数据的定标参数精度仍不稳定,且以TIRS 11波段表现得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TIRS数据的误差会随着地表植被和裸土覆盖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表现在TIRS 10波段的高估会随着植被比例的下降而加大,而TIRS 11波段的低估则会随着植被比例的下降而减少。因此,虽然USGS提倡用TIRS 10单波段来反演温度,但TIRS 10波段在低植被高裸土区的反演精度却远不及TIRS 11波段,所以在低植被高裸土区可能不宜一味地采用TIRS10波段,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在低植被覆盖区也可尝试采用TIRS 10和11波段温度的均值,它可将误差缩小在<0.5K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LANDSAT 7 热红外光谱 交互对比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地表参数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131
20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890-3901,共12页
以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为代表的地表参数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的热环境质量。针对福州从一个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对福州市1976—2006年间的地表参数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La... 以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为代表的地表参数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的热环境质量。针对福州从一个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对福州市1976—2006年间的地表参数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Landsat卫星影像反演了福州市1976、1986、1996、2006年的不透水面、植被、水体、地面温度等主要地表参数,并对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不透水面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可接近或超过植被和水体之和,查明了福州城市主要地表参数在这30 a里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总的看来,城市地表不透水面斑块的增加和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的减少和破碎,以及通风不畅,是造成福州成为"火炉"城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不透水面 遥感 热红外影像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