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下福州市的热环境变迁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琳 徐涵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6-1344,共9页
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 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和提取地表温度及其他城市生态参数,分析它们在1989—2013年间的变化以及"火炉"形成的原因和驱动力.研究发现,在24年间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加剧,反映此变化的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从0.29上升到0.53.热场剖面和时空变化分析显示,城市热场的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被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格局所左右.总的看来,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大,斑块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减少且斑块趋于破碎,加上城市通风廊道受阻,导致了福州逐渐演化成为"火炉"城市.该研究为现代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热环境 不透水面 遥感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施益强 陈崇成 陈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4期7-13,共7页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应用的优越性和范围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应用的进展情况 ,最后对未来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环境资源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ndsat ETM+影像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荣峰 徐涵秋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卫星影像上,城市建成区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分析,获取城市建成区上的热环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热岛 热红外波段 土地利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在建设环境友好城市中的应用——以福州为例
4
作者 许肃 刘建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21-625,共5页
为评价福州建设环境友好城市的情况,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福州市2001~2006年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从2001年的0.8269hm2、0.4268hm2增加到2006年的1.1358hm2、0.7710hm2;环境压力相... 为评价福州建设环境友好城市的情况,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福州市2001~2006年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从2001年的0.8269hm2、0.4268hm2增加到2006年的1.1358hm2、0.7710hm2;环境压力相应地从2.0667增加到3.1135。其中生态赤字和环境压力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13%和9%;环境压力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单一的GDP指标不适合作为评价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的要求。文章从土地、资源、消费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环境友好城市 环境压力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进展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小娟 何长发 +3 位作者 黄斌 林振宇 刘以凡 林春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94,共9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吸附去除燃油中的有机含硫化合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讨论了不同MOFs及改性MOFs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指出MOFs的孔结构、开放的金属位点、静电吸附作用、π-π键合作用、氢键作用、酸碱吸附作用等是影响MOFs吸附过程的重要参数或机理,而通过对MOFs进行有目的的功能化改性可以提升MOFs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最后展望了MOFs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环境污染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7
6
作者 徐涵秋 何慧 黄绍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54-2963,共10页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水土流失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214
7
作者 徐涵秋 唐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49-3257,共9页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1)新增的卷云波段有助于区别点云和高反射地物;(2)卷云波段设计的波长范围位于粘土矿物光谱反射的强吸收带,有利于土壤与建筑不透水面信息的区别;(3)新增的深蓝波段有助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监测;(4)全色影像波长范围的收窄有利于该影像上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别;(5)辐射分辨率的提高可避免极亮/极暗区的灰度过饱和现象,这对反射率极低的水体的细微特征识别有很大帮助。显然,Landsat 8这些新增的优点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遥感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城市绿色空间演化过程的温度效应研究——以福州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燕红 蔡芫镔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39-2449,共11页
以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研究绿色空间的复杂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3-2016年,福州主城区下垫面绿色空间损失和扩张面积分别为46.50km^2和4.73km^2,面积差达到41.77km^2。(2)不同温度区的分布... 以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研究绿色空间的复杂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3-2016年,福州主城区下垫面绿色空间损失和扩张面积分别为46.50km^2和4.73km^2,面积差达到41.77km^2。(2)不同温度区的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冷岛区面积大幅减少,热岛区面积显著增加。从各温度等级内的土地利用分布来看,低温区内分布较多湿地和水体,次低温区以林/草地为主。(3)城市热岛重心与城市重心的迁移方向有关;而城市冷岛重心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分布关系密切。(4)不同绿色空间演化过程引起的降温效应大小依次为:绿色空间扩张>绿色空间不变>绿色空间交换>绿色空间损失。绿色空间扩张带来的平均降温幅度约为5.0℃,而绿色空间损失引起的平均增温约为7.0℃。不同的演化过程下,通过增加等面积的绿色空间,并不能抵消先前绿色空间损失带来的升温。因此,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规划对于有效缓解城市热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绿色空间 演化 温度效应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功能负离子涂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春云 姚尧 +1 位作者 吴永伟 孙锦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71-172,共2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Na2SiO3为包覆剂成功地制备了分散性优良负离子粉体,通过不同的添加量,研制能够产生最大负离子浓度的功能涂料。进行了负离子涂料的抗菌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负离子材料具有抗菌性,抗菌效果与涂料的负离子产生量、负离...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Na2SiO3为包覆剂成功地制备了分散性优良负离子粉体,通过不同的添加量,研制能够产生最大负离子浓度的功能涂料。进行了负离子涂料的抗菌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负离子材料具有抗菌性,抗菌效果与涂料的负离子产生量、负离子材料粒径、涂料的距离密切相关,并从微观上对负离子杀菌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负离子 功能涂料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规模畜禽养殖对水环境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悦 洪华生 +2 位作者 田燕 黄晓冬 周丽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 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的环保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环境;生物氧化塘的护堤和塘底未经防渗处理,造成下游地下水污染;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经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后富含有机质、氨氮、可溶态有机磷,利于作物吸收和生长,应尽量循环使用。指出由于养殖污水变化较大,为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必须处理达标后结合配方施肥技术按需回用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丘陵区 规模化畜禽养殖 水环境影响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顶绿化的截水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璐 许章华 +3 位作者 黄旭影 吕福康 王前锋 林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城市屋顶绿化具有截留水分、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福州市的鼓楼、台江和仓山3区为研究对象,选取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基于连续最大角凸锥(sequential maximum angle convex cone,SMACC)方法... 城市屋顶绿化具有截留水分、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福州市的鼓楼、台江和仓山3区为研究对象,选取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基于连续最大角凸锥(sequential maximum angle convex cone,SMACC)方法提取屋顶绿化率,建立其与全局植被湿度指数(global vegetation moisture index,GVMI)的关系模型,并对屋顶绿化率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市3区屋顶绿化率总体较低,平均值仅17.34%,绿化率为10%~20%的比例为66.55%,而绿化率高于50%的仅占5.11%;绿化率不同,湿度亦有变化,表明屋顶植被具备不可忽视的截水能力。通过构建屋顶湿度h与绿化率r的关系模型发现二次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当屋顶绿化率高于16.30%时,截水效果开始明显;而在绿化率从30%升至60%过程中,截水能力提高速率最快,平均可达57.9%。选取2个典型小区对屋顶绿化率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证明该模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证实了屋顶绿化的截水功能,并确定了截水目标下的屋顶绿化率阈值,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屋顶绿化率 湿度 全局植被湿度指数(GVMI) 模拟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旅游资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兴贵 税伟 +1 位作者 陈毅萍 兰肖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5-263,共9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及天坑、溶洞、石林等典型喀斯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资源优势。研究认为,兴文县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上发育了类型丰富多样、品位高、组合好且分布集中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生态僰苗文化资源,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二期7个代表地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比较 兴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区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璐 许章华 +1 位作者 黄旭影 施婷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区并辅以区域统计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程度与林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综合指数处于0~400之间,区内土地利用程度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且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都集中在河流沿岸;(2)研究区内建设用地与林地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影响最大;(3)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数值分别在林地、水域的200m处达到最大,应设立缓冲带避免用地的破坏;(4)耕地的土地利用程度热点区域与林地的冷点区域较为分散;(5)水域周围400~500m与600~800m、耕地周围500~600m、未利用地周围200~800m处综合指数数值减小速率相对较高且为土地利用程度的"冷点"区域,对此距离应重点监控。该研究可以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理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布规律 土地利用类型 缓冲区分析 马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改造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的遥感研究--以福州市苍霞片区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唐菲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8-1234,共7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福州市近十几年来对原有旧城区中的棚屋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善原有的居住条件。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和评价了福州市苍霞片区棚屋区改造前后的热环境变化,利用系列...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福州市近十几年来对原有旧城区中的棚屋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善原有的居住条件。利用遥感技术重点研究和评价了福州市苍霞片区棚屋区改造前后的热环境变化,利用系列Landsat TM影像反演了该区1986年1、996年和2006年的地表温度、不透水面和植被等信息,计算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并对该区改造前后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关系,高不透水面比例地区温度上升比低不透水面比例地区更快。总的看来,福州市苍霞片区通过棚屋区改造,热岛效应有了明显的缓解,在这20 a间,城市热岛比例指数从0.648下降到0.245。福州市苍霞棚屋区的重新规划和改造对缓解该片区的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改造 城市热岛 不透水面 福州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不同演化模式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燕红 蔡芫镔 仝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5-1004,共10页
为系统总结并量化城市绿色空间的演化模式及其与地表温度扰动的关系,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反演、空间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系统总结并量化城市绿色空间的演化模式及其与地表温度扰动的关系,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反演、空间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3—2013年,福州主城区建设用地显著增加,绿色空间总面积减少了37.60 km^2;绿色空间演化由慢转快,而后保持相对平稳.②大面积连片的绿色空间对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不同类型绿色空间的单位面积变化对其内部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不尽相同,变化幅度为湿地(-1.97℃/km^2)>水体(-0.72℃/km^2)>林草地(-0.42℃/km^2).③不同绿色空间演化模式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大小表现为填充式>边缘式>飞地式.④绿色空间分布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导致地表温度也呈显著差异.高程为0~30 m和坡度为0~5°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显著,绿色空间分布较少,平均地表温度相对较高.研究显示,城市绿色空间演化的不同模式对地表温度的扰动影响不尽相同,科学梳理城市绿色空间演化规律,合理规划其空间布局,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绿色空间 演化 地表温度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光电子-微生物体系重金属离子价态调控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发勤 刘明学 +2 位作者 郝瑞霞 程扬健 周根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8,158,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子有机物对光电子还原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半导体矿物光电子、重金属价电子协同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还原氧化效率与价态调控;分析了微生物及其表面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的矿化与转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界面固定转化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本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和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离子的定向调节、电子转移途径、晶相转化机制提供指导,对深入探讨光-半导体矿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多相复杂体系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微生物 光电子 价态调控 矿化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下游水质影响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温小乐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4-629,共6页
利用同步的影像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揭示2001~2006年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而查明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主城区沿... 利用同步的影像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揭示2001~2006年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而查明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闽江福州段悬浮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主城区沿线水质未受到城市扩展的影响,但快安-马尾河段悬浮物浓度增加显著,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这与周边大量新开发用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关。总的来看,所研究河段悬浮物浓度增加的水域面积仅占到总面积的9.4%,而浓度不变和下降的水域面积合计占到90.6%,说明整体水质日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模型 悬浮物变化 闽江 城区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建湖 沈斐敏 陈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5-67,共3页
根据福州市2002年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及事故与道路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多数城市相比,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月份分布变化比较小;发生在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 根据福州市2002年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及事故与道路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多数城市相比,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月份分布变化比较小;发生在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达到了83.1%;由人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也比较高,达96.96%。针对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本文同时提出了改善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若干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通事故 统计分析 事故特点 福州市 道路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文化”公选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阳富强 郭乐乐 杨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4-186,192,共4页
"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全面涵盖了基础安全文化知识与职业安全文化知识,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论证了"大学生安全文化"作为高校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并以福州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 "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全面涵盖了基础安全文化知识与职业安全文化知识,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论证了"大学生安全文化"作为高校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并以福州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文化 公共选修课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振祥 樊秀峰 简文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2,共4页
地面沉降是一种永久性资源损失的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其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地热水开采、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面荷载等多... 地面沉降是一种永久性资源损失的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其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地热水开采、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面荷载等多种因素。根据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和条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福州温泉区的地面沉降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福州温泉区灰色动态GM模型,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还可以将新的实测数据补充到GM模型中,并剔除一些老的数据,再建GM(1,1)模型,因此GM(1,1)模型具有动态时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福州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