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法学视角下保险说明义务的反思与建构
1
作者 陈昊泽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规制性与救济性的缺乏,反映出保险说明义务立法目标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先行研究由解释论到立法论的过渡、司法观点从实质标准向证据标准的转变,暴露出既往观点与法律体系的割裂、对保险销售实践的忽略。系统论法学从规范性预期稳定功能... 规制性与救济性的缺乏,反映出保险说明义务立法目标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先行研究由解释论到立法论的过渡、司法观点从实质标准向证据标准的转变,暴露出既往观点与法律体系的割裂、对保险销售实践的忽略。系统论法学从规范性预期稳定功能理解法律,在保险再生产过程中探明销售,将保险说明义务问题定位于法律系统与保险系统的耦合结构。保险说明义务的困境源于其兼具规制、救济功能的立法模式:功能性瘫痪与过度社会化接连出现;规范运作具有模糊性;立法存在时间性漏洞。保险说明义务的进路不在于自身的完善,而应立足于保险法实现规范的分化整合。这要求将保险说明义务的规制功能分出至保险业法,以适合性原则保障投保人意思自治,将保险销售行为规制建构为“反身法”,同时在保险合同法项下整合保险说明义务的“要件—效力”程式,依缔约过失法理重塑救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论 反身法 保险法修改 保险销售制度 规制 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ATEL-ISM模型下的高校实验室数据治理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阳富强 尹航 +2 位作者 陶菁 高云 安百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7-232,238,共7页
为了识别高校实验室数据治理关键影响因素,运用数字生命周期理论剖析实验室数据从产生到应用全生命周期流程,识别高校数据治理影响因素;联合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与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ISM),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与内在联系,提取... 为了识别高校实验室数据治理关键影响因素,运用数字生命周期理论剖析实验室数据从产生到应用全生命周期流程,识别高校数据治理影响因素;联合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与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ISM),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与内在联系,提取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实验室数据治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在数字生命周期视角下,高校实验室数据治理受5个维度、19项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保障、管理标准、数据分类分级存储、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技术支持及相关软硬件设施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实验室数据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命周期 高校实验室 数据治理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法典时代生态修复目标的转型:从“基线水平”到“美好生态环境”
3
作者 张旭东 陈伟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6,共14页
当前司法解释以将服务功能恢复至损害发生前的“基线水平”作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目标。但是,这一标准的本质仍系传统民法恢复原状要求下的损害填平,其仅可作为个案中侵权人的责任标准,而不宜作为生态修复整体制度的目标。基于《民法... 当前司法解释以将服务功能恢复至损害发生前的“基线水平”作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目标。但是,这一标准的本质仍系传统民法恢复原状要求下的损害填平,其仅可作为个案中侵权人的责任标准,而不宜作为生态修复整体制度的目标。基于《民法典》与《生态环境法典》人民性的要求,以及生态修复本身的现实面向,应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望为其修复的应然目标。“美好生态环境”目标要求生态修复符合人民群众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规划、实现生态环境完整价值的最大化。为实现“美好生态环境”目标,需要由侵权人承担将受损生态修复至“基线水平”的费用;而“基线水平”至“美好生态环境”阶段的修复费用则应由政府基金和社会资本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基线水平 美好生态环境 恢复原状 费用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与规制:体育数据治理的核心问题与路径选择
4
作者 李智 陈陆洋 王纬航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共10页
流通共用是数据创造价值的基本路径,也是治理的根本主题,体育数据亦复如是。基于数据内容与使用场景而形成的专业性使得体育数据治理具有独特的需求:普遍敏感与强人身性带来的安全隐患、体育自治对数据权益关系的影响、社会化共用与数... 流通共用是数据创造价值的基本路径,也是治理的根本主题,体育数据亦复如是。基于数据内容与使用场景而形成的专业性使得体育数据治理具有独特的需求:普遍敏感与强人身性带来的安全隐患、体育自治对数据权益关系的影响、社会化共用与数据私益的矛盾,都亟待加强体育数据的规制。由是,“流通”与“规制”成为体育数据治理的两大锚点,并随着专业性差异而呈现动态关系,如何实现“流通-规制”的动态平衡是其核心治理问题。因应于此,须以公法重构匿名与授权机制实现数据脱敏、强化数据行为监管保障私益实现,并以私法推动数据协议维护信息自主权,通过探索有偿机制激励流通共享,在公私合治的总体框架下形成“法定+约定”的治理路径。此外,应以分类分级作为底层治理基础,依专业性建构场景差异的评价机制,形成“隐私数据-专业数据-公开数据”动态化分类分级体系,实现“流通-规制”的协调与兼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数据 数据流通 数据规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泉生 郑艺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8,共11页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发了法学方法论的创新和法律生态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法学方法论 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谭卫华 陈沙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6-50,共5页
著名的社会学泰斗马克斯·韦伯根据他自己的理论,从合理性概念出发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即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传统的行动。而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与这种划分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本文试从合理性的概念出发划分... 著名的社会学泰斗马克斯·韦伯根据他自己的理论,从合理性概念出发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即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传统的行动。而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与这种划分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本文试从合理性的概念出发划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类型,并分析其相应的特点和表现,以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行为 合理性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泉生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环境法 自然环境 人本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法律适用类型化研究——基于297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黄丰煜 李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79,共9页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主要聚焦于自甘风险与安全保障义务规则的适用问题,本质上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与其会员之间风险的分配与承担。在经营性健身场馆所提供的运动项目范畴内,自甘风险规则适用于会员参与具有对抗性或互动性训练过程...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主要聚焦于自甘风险与安全保障义务规则的适用问题,本质上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与其会员之间风险的分配与承担。在经营性健身场馆所提供的运动项目范畴内,自甘风险规则适用于会员参与具有对抗性或互动性训练过程中因伤受损的情形。司法机关在判断健身场馆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时,应综合考虑客观条件与主观情况,避免采用过于严苛的标准。若健身场馆未完全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其担责比例可从设施场地条件、专业人员配备以及特殊人群保护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性健身场馆 自甘风险 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与传统——两种法学方法论之界碑所在 被引量:5
9
作者 郑艺群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162,共2页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概念的提出,表明一种以生态整体观为视角的法学流派正在孕育,形成之中.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主张,人类的法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法律主体观而以法律整体观作为其理论基石.既然这是以全新视角来...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概念的提出,表明一种以生态整体观为视角的法学流派正在孕育,形成之中.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主张,人类的法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法律主体观而以法律整体观作为其理论基石.既然这是以全新视角来审视,重构传统法学方法论进而形成新的法学流派,笔者以为厘清生态化的法学方法论与传统法学方法论相区别的界碑无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为此,本文将就此论题陈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生态化 传统 界碑 人与自然的关系 法学流派 整体观 新视角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泉生 林龙宗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基本调整对象,因此法律必须首先对现实中的人进行多方位解读,对其行为的动机加以解释,以便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和引导。建构一个合理的"人的模式"实质上是创造了一种分析和预测人的行为的有力工具。因此法学&q... 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基本调整对象,因此法律必须首先对现实中的人进行多方位解读,对其行为的动机加以解释,以便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和引导。建构一个合理的"人的模式"实质上是创造了一种分析和预测人的行为的有力工具。因此法学"人的模式"便成为理论架构和制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预设。本文以法学基础理论为支撑,论证了传统法学"人的模式"在环境时代的滞后性以及"生态人"模式对于法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时代 法学 生态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创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泉生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4-155,共2页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它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意味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而这种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必将开启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生态工业文明,并形成一整套有别于传统工业...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它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意味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而这种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必将开启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生态工业文明,并形成一整套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出发,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法学方法论 生态工业文明 生态化 社会生产方式 传统发展观 创新 新的发展观 文化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内在价值”无法证成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兰卓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8-168,共1页
自然是否存在内在价值?出于人的良知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愿意把自然作为与人同样平等的独立物来看待,并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法律上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可以作为与人平等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人类的法律又该如何取舍... 自然是否存在内在价值?出于人的良知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愿意把自然作为与人同样平等的独立物来看待,并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法律上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可以作为与人平等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人类的法律又该如何取舍,如何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内在价值 法学方法论 生态化 作为 生命 平等 法律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泉生 林龙宗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87,共18页
环境时代生态危机的凸显,宣示法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使得传统法学"人的模式"突然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作为抽象形态,无不以人类自身作为着眼点,从未涉及人之外的任何元素,对于人类的"生态环境行为"便无从解释... 环境时代生态危机的凸显,宣示法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使得传统法学"人的模式"突然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作为抽象形态,无不以人类自身作为着眼点,从未涉及人之外的任何元素,对于人类的"生态环境行为"便无从解释,也无从预测。于是对"生活在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对人的"生态环境行为"的动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便成为环境时代法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为核心,择取人的理性水平、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追求利益的本能、人类的环境伦理水平、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理念这五个要素,以分析并概括"生态人"模式的具体内涵,继而考察"生态人"社会现实中的表现形态,从而建构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基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时代 法学 生态人模式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界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辉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9-161,共3页
随着生态理念被社会所接受,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开始借鉴生态理念来指导或促进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法学领域中,环境法学者最早接触到生态理念,结合对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研究,提出了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来指导法律研... 随着生态理念被社会所接受,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开始借鉴生态理念来指导或促进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法学领域中,环境法学者最早接触到生态理念,结合对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研究,提出了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来指导法律研究,甚至提出'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来推动传统法学方法论的发展.然而,却少有人对'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加以界定和探讨.在此,笔者试图对此做些论述①,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生态化 界定 生态理念 法律规范 生态环境 法律研究 环境法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的方法论基础:从个人法学到社会法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清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以个体还是以整体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的问题,是认识论上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即论方法的学界认识遮蔽了现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法学主要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其“不见个体”的先天缺陷使个体湮灭。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于古代萌芽,... 以个体还是以整体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的问题,是认识论上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即论方法的学界认识遮蔽了现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法学主要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其“不见个体”的先天缺陷使个体湮灭。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于古代萌芽,在近代罗马法复兴、古典自然法学形成的背景下得以确立,经近现代“西法东渐”植入中国法学,其历史价值是使个体获得尊重而成为法律主体,但其“不见整体”的天然罅隙不分中西地消弭了社会整体,导致社会问题频发。个体主义方法论法学的本质是个人法学。社会主义中国尊重自然个体也尊崇社会整体,需要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相得益彰。以个体主义方法论对待个体性的问题,坚守传统个人法学。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中国法学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革新方案是,还婚姻家庭、环境、农村集体等社会整体以整体内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 社会主义 个体主义方法论 个人法学 整体主义方法论 社会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下环境法构建的“深层环境法学”——方法论视角的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41,167-168,共12页
环境法研究面临"广义"的困境,这种困境产生有其方法论原因。"深层环境法学"指法学视角的环境法研究理论,主要有环境利益论、环境行为论和环境法律关系论,在环境法建构中各有其功效和局限之处。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只... 环境法研究面临"广义"的困境,这种困境产生有其方法论原因。"深层环境法学"指法学视角的环境法研究理论,主要有环境利益论、环境行为论和环境法律关系论,在环境法建构中各有其功效和局限之处。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指引,进一步整合方法论工具,才有助于实现环境法由广义向狭义的回归。契合生态文明的狭义环境法应当以生态利益为本位,以生态行为为直接规范对象,以生态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深层环境法学 环境利益 环境行为 环境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置疑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清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134,326,共12页
伦理学影响下,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似有"一片倒"的认同倾向。然而,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不仅缺乏人性基础,伦理学生态人理论也不能成为其根基,生态人假设并不能成立。为证成生态人假设而否认的经济人假设本身存在问题,所否认的... 伦理学影响下,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似有"一片倒"的认同倾向。然而,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不仅缺乏人性基础,伦理学生态人理论也不能成为其根基,生态人假设并不能成立。为证成生态人假设而否认的经济人假设本身存在问题,所否认的社会人假设也并非现实。经济人和社会人不能而生态人能解决生态危机的观点更缺乏依据。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的方法论与环境整体利益不吻合,其所主张的意义微弱,更不具有学科研究基石的意义。环境法学生态人假设最终跨出了法学范畴而回到了伦理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基础 生态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界关于废止死刑之论争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晓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7-204,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国内刑罚制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兼受欧美各国废止死刑运动之影响,中国法学界曾掀起了一场关于废止死刑的论争。当时持死刑废止论者以死刑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信念、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死刑报应主义和刑罚功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国内刑罚制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兼受欧美各国废止死刑运动之影响,中国法学界曾掀起了一场关于废止死刑的论争。当时持死刑废止论者以死刑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信念、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死刑报应主义和刑罚功能主义等为立论基础,力辩死刑之应行废止。此外,他们还就死刑存废与社会安全、死刑与国家表率、死刑与犯人自新和司法补救等问题与死刑保存论者进行过论争。该时期关于废止死刑之论争,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刑罚观和死刑观,对于其时之刑事立法,也或隐或显地施加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死刑保存论 死刑废止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司法》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结构化表达与完善建议
19
作者 高瞻远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新《公司法》将“弘扬企业家精神”纳入立法目的,标志着该理念从政治表述正式转化为法律规范。新法通过强化董事会决策权威,借助“事实董事”与“影子董事”制度,将实际行使决策控制权的主体纳入“董事”规制范畴,使“董事”成为弘扬企... 新《公司法》将“弘扬企业家精神”纳入立法目的,标志着该理念从政治表述正式转化为法律规范。新法通过强化董事会决策权威,借助“事实董事”与“影子董事”制度,将实际行使决策控制权的主体纳入“董事”规制范畴,使“董事”成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载体。新法还构建了“刺激—监督”的双向机制。刺激层面,通过引入授权资本制、增设无面额股与类别股、确立董事责任保险,为企业家注入创新动能;监督层面,通过强化董事忠实勤勉义务、重申公司社会责任,保障企业家精神健康发展。然而,现行制度在董事责任减免机制方面尚存不足,可能导致刺激与监督失衡。在未来立法修订中,建议将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排除于董事责任保险适用范围之外,并引入商业判断规则,优化企业家责任减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董事 刺激表达 监督表达 结构性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引发的数据污染风险及其规制路径
20
作者 陈俊秀 徐玉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纪元,并将深度影响未来社会变革。由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之运行高度依赖互联网海量数据库,其生成内容极易引发数据污染风险。在国家层面,数据污染或将威胁政治安全、军...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纪元,并将深度影响未来社会变革。由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之运行高度依赖互联网海量数据库,其生成内容极易引发数据污染风险。在国家层面,数据污染或将威胁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及意识形态安全;在社会层面,大量伪造、虚假的数据极易引发伦理道德风险及社会矛盾;在个人层面,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人类面临主体优势丧失之困境。究其原因,算法黑箱及算法信任增加风险识别难度,弱化人类对风险的判别能力;数据污染法律规制薄弱及责任主体界限模糊等现实局限制约数据污染的风险治理。应对上述挑战,有必要从技术与制度双重维度规制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引发的数据污染风险。在技术层面应以风险防控为重心完善模型训练机制,以人机交互模式的转型升级摆脱“技术依赖”;在制度层面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及行业标准为风险规制提供指引,通过明晰各方主体责任以促进人工智能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污染 规制路径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