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6+掺杂TiO2纳米材料化学吸附与氧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正全 潘海波 李世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415-2417,共3页
以TiCl3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W^6+掺杂TiO2纳米粉体,经400℃低温烧结1h,即可得到以金红石相为主相的TiO2基氧敏材料。采用XRD、BET、TP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W^6+掺杂有利于形成以金红石相为主相的晶体结构,... 以TiCl3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W^6+掺杂TiO2纳米粉体,经400℃低温烧结1h,即可得到以金红石相为主相的TiO2基氧敏材料。采用XRD、BET、TP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W^6+掺杂有利于形成以金红石相为主相的晶体结构,使样品的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使氧敏特性提高,其中12%(摩尔分数)W^6+/TiO2的氧气化学吸附量最大,敏感层表面对氧气的活性最高;在低工作条件(115℃)及1×10^-4氧气下,W^6+掺杂TiO2的厚膜型气敏元件氧敏特性得以明显提高,且掺杂12%(摩尔分数)W^6+灵敏度最佳(S=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W^6+掺杂 氧敏传感器 气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钴/S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芳 潘海波 +2 位作者 黄金陵 陈耐生 范燕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以Co(Ⅱ)为模板,通过邻苯二腈在SnO2纳米颗粒表面直接原位合成酞菁钴(Co(Ⅱ)Pc)/SnO2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RD、TG-DTA、UV-V is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材料进行了可见光光催化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合... 以Co(Ⅱ)为模板,通过邻苯二腈在SnO2纳米颗粒表面直接原位合成酞菁钴(Co(Ⅱ)Pc)/SnO2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RD、TG-DTA、UV-V is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材料进行了可见光光催化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合成方法能够在SnO2纳米表面上原位生成Co(Ⅱ)Pc,在可见光照射下,复合材料首先由CoPc吸收可见光,激发电子通过Co—O键注入至纳米SnO2导带,并与O2气作用形成超氧自由基,在150 m in内使罗丹明B的可见光降解率达87.1%,且其催化活性经10次循环使用,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酞菁钴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l_3氧化烧结制备纳米材料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士仁 邵艳群 唐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以TiCl3为源物质,制备了纳米级TiO2粉末材料。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烧结的TiO2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采用这一工艺在300℃烧结就可获得纳... 以TiCl3为源物质,制备了纳米级TiO2粉末材料。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烧结的TiO2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采用这一工艺在300℃烧结就可获得纳米金红石型TiO2,在800℃烧结其尺寸达100nm左右;形貌分析表明,制备的金红石晶粒常见形态为单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金红石 氯化钛 氧化钛 粉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基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酞菁锌的合成及光动力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尔生 黄剑东 +7 位作者 戴志飞 杨素苓 吴谊群 陈耐生 黄金陵 黄自强 孙建成 许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1-415,共5页
合成了含不同数目磺酸基(以S表示)和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以P表示)的酞菁锌配合物的混合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的D组分,经元素分析其组成为ZnPcS2P2两亲性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 合成了含不同数目磺酸基(以S表示)和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以P表示)的酞菁锌配合物的混合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的D组分,经元素分析其组成为ZnPcS2P2两亲性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表征,并研究了其在体对S180和U14实体瘤的光动力活性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酞菁锌 锌酞菁 光动力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薛金萍 洪湖铭 +3 位作者 蔡森林 刘宏 陈耐生 黄金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0-815,F006,共7页
本文利用DBU催化法合成得到4种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金属分别为钴、镍、铜、锌),同时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光谱、质谱表征。还对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 本文利用DBU催化法合成得到4种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金属分别为钴、镍、铜、锌),同时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光谱、质谱表征。还对四-β-(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喹啉氧基 酞菁金属配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性质 肿瘤光敏诊治剂 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单取代两亲性酞菁锌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锦灿 陈宏炜 +4 位作者 李永东 王俊东 陈耐生 黄金陵 黄明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31-2137,共7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组成和结构单一的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并使之与五聚赖氨酸偶联成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及光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表征和确认.研究了在光照下五聚赖氨...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组成和结构单一的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并使之与五聚赖氨酸偶联成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及光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表征和确认.研究了在光照下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对3种肿瘤细胞(人源肝癌细胞Bel7402、人源胃癌细胞BGC823和人源白血病细胞K562)与一种正常细胞(人源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杀灭活性.该光敏剂不仅克服了酞菁锌在水中溶解度低的问题,且因所偶联的五聚赖氨酸对肿瘤细胞有靶向作用,具有较高的杀灭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酞菁锌 固相合成 肿瘤细胞 光动力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酸基酞菁锌在水和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尔生 吴谊群 +5 位作者 杨建辉 黄丽英 王俊东 杨素苓 陈耐生 黄金陵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及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伏安曲线.呈现三对电流峰,表明存在三个可逆或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水溶液中则不呈现准可逆行为,且波形改变很大.此外,还比较了四磺酸...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及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伏安曲线.呈现三对电流峰,表明存在三个可逆或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水溶液中则不呈现准可逆行为,且波形改变很大.此外,还比较了四磺酸基酞菁锌的水溶液在自然光和红光(600~700nm)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其氧化还原峰的数目和峰电位基本不变,但在红光照射下比自然光照射下的峰电流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酸基酞菁锌 电化学 癌症 光疗 敏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17%Si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形态与结构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唐电 陈士仁 +1 位作者 蔡传荣 王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7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Ti17%Si钛硅二元氧化物纳米材料,利用扫描差热(DTA)、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组织结构特点,并与含钛单元系相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Ti17%Si钛硅二元氧化物纳米材料,利用扫描差热(DTA)、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组织结构特点,并与含钛单元系相比较,结果表明,Si元素的添加稳定了锐钛矿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钌盐加氨水解制电极活性材料及其组织形态 被引量:9
9
作者 唐电 文仕学 +2 位作者 陈士仁 崔雄 颜琦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醇钌盐加氨水解(以下简称氨解)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级的钌及其氧化物。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分析了产物的组织形态。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 醇钌盐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紫洋 黄剑东 +1 位作者 陈耐生 黄金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4-1357,共4页
报道了16种含哌嗪或含哌啶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2-[4-(2-磺基乙基)哌嗪-1-基]乙氧基(SPEO—)、2-(哌啶-1-基)乙氧基(PEO—);取代位置分别在α位和β位;M=Zn(Ⅱ),Ni(Ⅱ),Co(Ⅱ),Cu(Ⅱ)}的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报道了16种含哌嗪或含哌啶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2-[4-(2-磺基乙基)哌嗪-1-基]乙氧基(SPEO—)、2-(哌啶-1-基)乙氧基(PEO—);取代位置分别在α位和β位;M=Zn(Ⅱ),Ni(Ⅱ),Co(Ⅱ),Cu(Ⅱ)}的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探讨了中心金属离子、取代基种类及其取代位置、溶剂等因素对酞菁金属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4PcM的Q带λmax落在681~718nm范围内,与相同中心金属离子的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669~671nm)比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荧光发射光谱与UV-Vis吸收光谱呈镜像关系,特别的是两种β位取代中心金属离子为Zn(Ⅱ)的酞菁金属配合物[β-(SPEO)4PcZn,β-(PEO)4PcZn]具有极高的摩尔消光系数、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长的荧光寿命,有望开发成新型的光动力诊疗用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金属配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金萍 洪湖铭 +4 位作者 叶廷秀 范长安 孙纲春 陈耐生 黄金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50-2052,共3页
测定了6个系列18种四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4-吡啶氧基、8-喹啉氧基、2-甲基-8喹啉氧基;取代位置分别为:α位及β位;M=Ni(Ⅱ),Cu(Ⅱ),Zn(Ⅱ))的UV-Vis吸收光谱。探讨了中心金属、取代基种类及取代位置、... 测定了6个系列18种四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4-吡啶氧基、8-喹啉氧基、2-甲基-8喹啉氧基;取代位置分别为:α位及β位;M=Ni(Ⅱ),Cu(Ⅱ),Zn(Ⅱ))的UV-Vis吸收光谱。探讨了中心金属、取代基种类及取代位置、溶剂对酞菁金属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中Q带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在680nm左右;与相同中心金属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669~671nm)比较,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当取代基在α位时其种类对标题配合物Q带λmax的影响较在β位时显著,且相同取代基及中心金属的α位取代配合物的Q带λmax较β位取代配合物的红移更为明显;中心金属、溶剂对标题配合物的Q带λmax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芳氧基 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 UV-Vis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吲哚基)-3-丁烯-2-酮苯甲酰腙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纲春 曲建强 +4 位作者 王流芳 陈耐生 李燕 陈晓光 谢晶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A Schiff base ligand 4-[indol-3-yl]-but-3-en-2-one benzoyl hydrazone (HL), and its four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ML2,M=Cu(, Ni(, Zn( and Co()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EI-... A Schiff base ligand 4-[indol-3-yl]-but-3-en-2-one benzoyl hydrazone (HL), and its four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ML2,M=Cu(, Ni(, Zn( and Co()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EI-MS, molar conductivity, IR, UV-Vis and 1H NM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L as a bidentate ligand coordinated with transition metal ions to form four-coordination complexe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filter scraps diffus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gand and the complexes had a low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against S. Aureu, P. Aeruginosa and E. Coli. The low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title complexes was also observed by using MTT method against KB, A2780, Bel7402 and H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SCHIFF碱 苯甲酰腙 活性研究 analysis metal 合成 丁烯 吲哚 生物 表征 UV-VIS filter and Cu(Ⅱ) Ni(Ⅱ) Zn(Ⅱ) Co(Ⅱ) the The with form was its ^1H MTT IR 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β-(氨甲基)酞菁锌盐酸盐的合成及光物理光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秀枝 王艰 +5 位作者 李柱来 严文锦 蚩会丽 陈文斌 卓世昌 陈耐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7-885,共9页
四-β-(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P4)与85%水合肼反应得到四-β-(氨甲基)酞菁锌(ZnPcN4,分子式C36H28N12Zn),其盐酸盐为ZnPcN4.HCl。测试合成得到的标题化合物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单线态氧生成速率。标题化合物在水... 四-β-(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P4)与85%水合肼反应得到四-β-(氨甲基)酞菁锌(ZnPcN4,分子式C36H28N12Zn),其盐酸盐为ZnPcN4.HCl。测试合成得到的标题化合物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单线态氧生成速率。标题化合物在水中聚集,在90%1,2-丙二醇/水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目标酞菁锌配合物在90%DMF/水的中性溶液存在聚集体,在弱酸性条件下,随酸度增大,675 nm处Q带单体吸收峰升高,在DMF/water(10%,V/V)/HCl(1.2 mmol·L-1)溶液中10-5 mol·L-1的酞菁配合物基本上没有聚集;在强酸性条件下,随酸度增大,675 nm处Q带单体吸收峰下降的同时,在713 nm处酞菁单质子化吸收峰强度有所增加。ZnPcN4.HCl在DMF体系中聚集,荧光量子产率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变小,但其在DMF/water(10%,V/V)/HCl(1.2mmol·L-1)体系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荧光量子产率为0.19,单线态氧量子产率0.58,光敏活性与标准无取代酞菁锌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 聚集 单线态氧 质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海波 末松久幸 山内尚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利用新的势能模型,对金红石型氧化物TiO2,GeO2和SnO2完整晶体的热性能和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计算模拟;在完整晶体中,引入肖特基型点缺陷,以研究和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差别,井对GeO2-SnO2固溶体的高温固溶状态进行计算...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利用新的势能模型,对金红石型氧化物TiO2,GeO2和SnO2完整晶体的热性能和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计算模拟;在完整晶体中,引入肖特基型点缺陷,以研究和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差别,井对GeO2-SnO2固溶体的高温固溶状态进行计算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金红石型 晶体结构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的研究:成分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腾 张海 唐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221-224,共4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在初期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以便有效形成封接,进而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它的热膨胀系数必须与燃料电池的其它部件相匹配,还需要具有化学稳定性。通过对研制的80多个逆性硅酸盐玻璃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成分-性...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在初期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以便有效形成封接,进而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它的热膨胀系数必须与燃料电池的其它部件相匹配,还需要具有化学稳定性。通过对研制的80多个逆性硅酸盐玻璃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成分-性能的一些规律:B2O3能够降低玻璃的软化温度和玻璃转变温度;ZnO通过拓宽玻璃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而改善封接性能,如Zn/Si比为0.7的成分可以获得230℃的温度范围;逆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取决于网络配体的平均势场强度,如加入BaO因为其较小的势场强度而提高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而加入势场强度较大的ZnO则呈现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封接玻璃 成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酞菁硅配合物的合成及激发态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晓宇 林芬 +2 位作者 吴谊群 陈耐生 黄金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50-1454,共5页
本文合成了3种轴向配位的萘酞菁硅配合物(NcSiR2,R=Cl、OH、OCH3),研究了3种萘酞菁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取代基推电子能力的逐渐增强,激发单线态寿命和激发三线态寿命逐渐缩短,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逐渐下降。
关键词 硅荼酞菁配合物 激发单线态和三线态寿命 单线念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α型SiO_2高压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海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1-514,共4页
采用在经典离子晶体作用势中附加Morse势 ,并进行必要的量子化修正 ,对石英 α型SiO2 结构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 ,获得了压力高于 2 4 .6GPa ,从晶相向非晶相相变模拟结果 ,并利用其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摩尔体积变化、... 采用在经典离子晶体作用势中附加Morse势 ,并进行必要的量子化修正 ,对石英 α型SiO2 结构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 ,获得了压力高于 2 4 .6GPa ,从晶相向非晶相相变模拟结果 ,并利用其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摩尔体积变化、键角等重要信息对模拟结果作了深入的探讨 ,获得了与实验结果较一致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石英-α型SiO2 高压相变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SPc/TiO2纳米杂化材料的超临界制备及太阳光光催化
18
作者 潘海波 沈水发 +1 位作者 钟超阳 林仰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460-2463,共4页
采用超临界处理方法,制备纳米四磺化酞菁铜(Copper(Ⅱ)Tetrasulfophthalocyanine,缩写CuTSPc)/TiO2杂化材料,采用XRD、UV-vis、IR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稳定性较强的甲基橙水溶液为降解目标物,研究了CuTSPc敏化的TiO2光... 采用超临界处理方法,制备纳米四磺化酞菁铜(Copper(Ⅱ)Tetrasulfophthalocyanine,缩写CuTSPc)/TiO2杂化材料,采用XRD、UV-vis、IR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稳定性较强的甲基橙水溶液为降解目标物,研究了CuTSPc敏化的TiO2光催化剂在太阳光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在合成的过程中,通过Sol-gel工艺使水溶性CuTSPc均匀分散在TiO2的基质中,经超临界处理后,在TiO2晶粒表面形成与CuTSPc键合,当可见光激发后,从CuTSPc光激发产生的光生电荷向TiO2转移,同时,通过能量转移,提高TiO2自身的光催化效率,以实现CuTSPc与TiO2协同可见光光催化,其中,掺杂比例0.17%(摩尔分数)的CuTSPc/TiO2太阳光降解率最高(0.0653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化酞菁铜敏化 TIO2 超临界处理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Cl_2,SnCl_4为前驱体的柠檬酸凝胶法制备的20%RuO_2-80%SnO_2组织研究
19
作者 邵艳群 唐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8-231,235,共5页
以RuCl3、SnCl2、SnCl4为源物质,柠檬酸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纳米级20%RuO2-80%SnO2。采用XRD、TEM和比表面(BET)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粉体为分散性良好、尺寸分布均匀、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金红... 以RuCl3、SnCl2、SnCl4为源物质,柠檬酸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纳米级20%RuO2-80%SnO2。采用XRD、TEM和比表面(BET)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粉体为分散性良好、尺寸分布均匀、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金红石相。以SnCl2为反应物,完全形成尺寸约为10nm的(Ru,Sn)O2固溶体。以SnCl4为反应物,形成SnO2和RuO2混合物。钌出现的温度比单一以RuCl3为源物质时出现的温度高,超过钛阳极的常规制备温度450~550℃。Sn02可以有效控制Ru的产生并阻止RuO2的择优生长取向。400℃加热保温1h的样品,其表面积比600℃加热的比表面积大,前驱体为SnCl2制备的粉末的比表面积具有比前驱体为SnCl4时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盐凝胶法 纳米材料 组织结构 SnOz RuO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林德娟 潘海波 +4 位作者 沈水发 陈耐生 黄金陵 杨齐瑜 张汉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6-618,共3页
由纳米α Fe2 O3 的前驱体 ,经一定的SO2 -4 离子的浸泡制得SO2 -4 /Fe2 O3 纳米固体超强酸。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SO2 -4 含量和不同焙烧时间三种状态下的红外吸收光谱 (IR) ,就其对乙酸乙酯的合成催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由纳米α Fe2 O3 的前驱体 ,经一定的SO2 -4 离子的浸泡制得SO2 -4 /Fe2 O3 纳米固体超强酸。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SO2 -4 含量和不同焙烧时间三种状态下的红外吸收光谱 (IR) ,就其对乙酸乙酯的合成催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 ,纳米固体超强酸SO2 -4 /Fe2 O3 劈裂多重的特征谱图有别于对应的普通粒子固体超强酸 ,谱带劈裂与宽大现象与酯产率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光谱 氧化铁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