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范功端 陈薇 +1 位作者 郑小梅 彭慧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3,共11页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藻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藻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细胞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藻类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功端 林茹晶 +3 位作者 苏昭越 林修咏 许仁星 陈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1-3847,共7页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及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能源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利用藻类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真正做到节能环保,一举多得。本文综述了利用藻类构建MFCs的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及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能源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利用藻类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真正做到节能环保,一举多得。本文综述了利用藻类构建MFCs的研究现状,以藻类在微生物电池中的不同作用为出发点,介绍了以藻类为阳极基质、阳极及阴极时电池的工作机理,结合不同类型电池对藻种的选择情况,阐述了藻类构建MFCs的产电效果,回顾了藻类构建MFCs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分析了影响MFCs产电效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并从经济效益、产业化、产电效率几个方面对目前藻类构建MFCs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后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日后利用藻类构建MFCs的研究与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V_3O_7·H_2O纳米带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文达 高绍康 魏明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0-12,共3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纯度高的V3O7.H2O纳米带.运用XRD、SEM、TEM、TG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晶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02 A/g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91 mAh/g,经过50...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纯度高的V3O7.H2O纳米带.运用XRD、SEM、TEM、TG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晶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02 A/g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91 mAh/g,经过50次循环仍然能够稳定在22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3O7·H2O纳米带 水热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SnO_2纳米粒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春龙 魏明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72-73,共2页
通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纯度高的SnO2纳米粒子.运用XRD、SEM、TEM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晶相进行了表征,并对SnO2纳米粒子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性能的进行研究.
关键词 水热法 SNO2 纳米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4Si_2O_7(OH)_2纳米带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进超 魏明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74-75,共2页
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硅源,Zn(NO3)2.6H2O为锌源,碱性条件下于220℃进行水热反应,合成了束状纳米带形貌的异极矿Zn4Si2O7(OH)2.H2O.产物经过500℃焙烧,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产物Zn4Si2O7(OH)2,且由SEM表征可得焙烧后... 以介孔氧化硅SBA-15为硅源,Zn(NO3)2.6H2O为锌源,碱性条件下于220℃进行水热反应,合成了束状纳米带形貌的异极矿Zn4Si2O7(OH)2.H2O.产物经过500℃焙烧,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产物Zn4Si2O7(OH)2,且由SEM表征可得焙烧后产物形貌无明显变化,仍为束状纳米带,长度约为十几微米.以Zn4Si2O7(OH)2束状纳米带做为电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锂电池组装材料为活性物质、乙炔黑、聚四氟乙烯,质量比为7∶2∶1),放电循环性能图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Zn4Si2O7(OH)2纳米带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176mAh/g.但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放电比容量逐渐衰减,可能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不可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4Si2O7(OH)2 纳米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峰 孙晴晴 魏明灯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9,共8页
为获得高效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光阳极应该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吸附足量的染料,产生很强的光捕获能力.从该角度而言,将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体系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简介了金属有机... 为获得高效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光阳极应该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吸附足量的染料,产生很强的光捕获能力.从该角度而言,将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体系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简介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在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包括光阳极薄膜的处理、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光阳极材料和光散射层.最后,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局限性及前景做了简要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金属有机框架 光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05纳米棒的软化学法合成
7
作者 陈玉珍 罗海燕 +3 位作者 高绍康 江莉龙 叶炳火 魏明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266-2268,共3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软化学法制备出直径大约为50nm的V2O5纳米棒。此方法无需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催化剂,只使用原料和水。合成的产物经XRD、SEM、TEM、FT-IR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另外基于实验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可能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V205 纳米棒 软化学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氧化物基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8
作者 黄礼华 魏明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5-16,共2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粒径均一的三元氧化物锡酸锌纳米晶,并将其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材料,首次以有机染料D131为敏化剂在标准光照条件下(光强为100 mW/cm2,AM1.5)研究其光电性能,并与N719敏化剂作比较,结果显示以有机染料D13...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粒径均一的三元氧化物锡酸锌纳米晶,并将其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材料,首次以有机染料D131为敏化剂在标准光照条件下(光强为100 mW/cm2,AM1.5)研究其光电性能,并与N719敏化剂作比较,结果显示以有机染料D131为敏化剂的电池光电性能较N719好,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18%.进一步,研究了电解质中四-叔丁基吡啶(TBP)浓度对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在锡酸锌纳米晶为电极的电池中,TBP起抑制作用,这与已报道的TBP浓度对TiO2电极电池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nO4 水热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