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闽侯县溪源寨的建筑特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一超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0年第8期104-108,共5页
福建民居古厝众多,乡土文化浓郁,其中福州寨庐又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精湛的建筑技艺,构成了福建防御性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选取了福州闽侯县溪源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从布局、平面、立面、构造、装饰和功能等多... 福建民居古厝众多,乡土文化浓郁,其中福州寨庐又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精湛的建筑技艺,构成了福建防御性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选取了福州闽侯县溪源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从布局、平面、立面、构造、装饰和功能等多方面展示福州寨庐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寨庐 防御性建筑 建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乡村视野下福州市珠湖村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力 吴玉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38-142,共5页
该文以福州市长乐区珠湖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乡村公共交往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韧性乡村理念,考察和研究珠湖村公共交往空间的生成建构机制,总结乡村社区公共交往空间原有的自适应建构特征,针对珠湖村多种公共交往空间形态提出完... 该文以福州市长乐区珠湖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乡村公共交往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韧性乡村理念,考察和研究珠湖村公共交往空间的生成建构机制,总结乡村社区公共交往空间原有的自适应建构特征,针对珠湖村多种公共交往空间形态提出完善与重构策略。探索乡村公共交往空间的建设范式,加强乡村空间环境的韧性,使规划设计走近乡村实际,反映村民的真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乡村 公共交往空间 珠湖村 自适应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3
作者 陈力 陈国炜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人与城市三者之间矛盾愈发冲突,构建具有恢复性效益的历史街区,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独特空间特点为基础,分析水西林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并... 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人与城市三者之间矛盾愈发冲突,构建具有恢复性效益的历史街区,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独特空间特点为基础,分析水西林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并整合相关问题,选用恢复性环境理论为主导思想,总结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所需依据的理论,同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提升策略,为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恢复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水西林 历史街区 恢复性环境 公共空间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泉港区黄素石土楼的建筑特征研究
4
作者 柳升辉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福建土楼”已于2008年获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龙岩土楼、漳州土楼、闽西土楼及泉州土楼等,泉州土楼的介绍零星见于少量文献。泉州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忽视。该文以泉州泉港区黄素石土楼作为研... “福建土楼”已于2008年获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龙岩土楼、漳州土楼、闽西土楼及泉州土楼等,泉州土楼的介绍零星见于少量文献。泉州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忽视。该文以泉州泉港区黄素石土楼作为研究案例,首先拓展了“土楼”是生土建筑或夯土建筑的局限,展示了这座独特的石构土楼。其次,常见于土堡的角楼也被“混搭”在黄素石土楼之中而形成了“堡式土楼”。最后,传统大厝与石土楼的组合,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厝包楼”平面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土楼 黄素石土楼 石土楼 堡式土楼 厝包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三坊七巷街巷空间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关瑞明 苏国贤 《住区》 2019年第5期131-135,共5页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经过保护与整治之后,街巷空间格局的真实性得以保持。本文以里坊与街坊的对比分析,弄清此处的"坊"是指街坊中的道路,而非里坊的区域。通过对三坊七巷街巷空间整体关联性进行研究,梳理出以街口、坊口、巷...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经过保护与整治之后,街巷空间格局的真实性得以保持。本文以里坊与街坊的对比分析,弄清此处的"坊"是指街坊中的道路,而非里坊的区域。通过对三坊七巷街巷空间整体关联性进行研究,梳理出以街口、坊口、巷口为点,以街道、坊道、巷道为线,以广场为面的三种空间类型。建立三种空间之间的三种关系:节点与街巷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筑与街巷之间的限定关系、广场与街巷之间的嵌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三坊七巷 街巷空间 连接关系 限定关系 嵌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公共建筑门兜空间浅析
6
作者 陈力 陈志强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公共建筑是历史街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兜”一词系属闽语方言,指建筑门口外围的空间,在澳门地区称之为“前地”。门兜是联系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该文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例,研究对公共建筑门兜空间的完善。... 公共建筑是历史街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兜”一词系属闽语方言,指建筑门口外围的空间,在澳门地区称之为“前地”。门兜是联系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该文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例,研究对公共建筑门兜空间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基于类设计理论与综合性整治方法,对门兜空间进行活化利用研究。旨在以门兜空间联系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满足“街巷—建筑”两层空间层次的功能需求,补足街巷的空间短板、提高公共空间的舒适度,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公共建筑 门兜空间 保护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汶艺 关瑞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86-89,共4页
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两者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文章构建了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05—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福建... 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两者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文章构建了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2005—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的水平整体为上升趋势,但各地市城乡发展水平不均衡;福建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并逐渐向中级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均衡发展 耦合协调 乡村振兴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景观草坪上抄近路现象的疏与堵
8
作者 关牧野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19年第7期104-107,共4页
抄近路是一种出现于择路过程中的行为现象,它是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投机心理的外显。若不加管理,许多完整、美观的草坪景观在长年累月的踩踏中将遭受破坏。只有加强对抄近路现象的管理,利用疏堵结合的处理方式,才能顺利解决抄近路引起的一... 抄近路是一种出现于择路过程中的行为现象,它是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投机心理的外显。若不加管理,许多完整、美观的草坪景观在长年累月的踩踏中将遭受破坏。只有加强对抄近路现象的管理,利用疏堵结合的处理方式,才能顺利解决抄近路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该文对大学校园中抄近路现象进行调研,对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该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抄近路现象的处理手段可分为堵与疏以及两者的结合。认为:堵的方法只是在非堵不可的前提下使用,同时,还应该想到“疏”的方法。这样一来,该堵则堵,该疏则疏,堵疏结合。为大学校园的草坪创造出既便捷通畅,又安全美观的捷径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抄近路 择路心理 捷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及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关瑞明 张帼卿 《华中建筑》 2018年第4期117-119,共3页
聚落是人类最基本的聚居形式,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聚落形态。该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结合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从尊重自然环境、... 聚落是人类最基本的聚居形式,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聚落形态。该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结合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从尊重自然环境、保持聚落风貌、提升居住品质、彰显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特征 自然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 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瑞明自述
10
作者 关瑞明 《世界建筑》 2017年第5期25-25,共1页
1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1.1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春天 2012年,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获得由国家最高领导人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同年,中国美术学院王澍教授获得该年度的普利兹克奖。有人把这两件大事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当代... 1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1.1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春天 2012年,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获得由国家最高领导人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同年,中国美术学院王澍教授获得该年度的普利兹克奖。有人把这两件大事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当代建筑迎来了“春天”。有趣的是,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召开了一次学术年会,主题是“建筑的春天”。那么,当代建筑发展究竟是面临挑战,还是迎来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国家最高科技奖 建筑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 清华大学 当代建筑 学术年会 领导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演替理念下的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
11
作者 陈力 林垚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该文以生态学次生演替理论作为基础,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实例,依据福安城市发展历史及文献资料,对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内的学宫遗址和莲池遗址进行研究,并以街区内日常生活和沿街业态为切入点,针对街区内更新改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 该文以生态学次生演替理论作为基础,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实例,依据福安城市发展历史及文献资料,对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内的学宫遗址和莲池遗址进行研究,并以街区内日常生活和沿街业态为切入点,针对街区内更新改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更新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解决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探索出能使其长期稳定平衡的更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莲池 历史街区 次生演替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境庙七圣宫的礼仪行为与空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瑞明 喻睿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空间本身只是一个“容器”,只因在空间中发生特定的行为才使空间成为“仪式空间”,因此,可以把仪式空间理解为一种场所。该文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境庙七圣宫为例,境庙以空间的形式,承载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礼仪行为分为日常行为与节... 空间本身只是一个“容器”,只因在空间中发生特定的行为才使空间成为“仪式空间”,因此,可以把仪式空间理解为一种场所。该文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境庙七圣宫为例,境庙以空间的形式,承载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礼仪行为分为日常行为与节庆行为,在日常行为中,社区居民的祈福行为是从居处向境庙汇集,在节庆行为中,祈福行为通过巡境活动向社区居民的居处辐射。因此,通过研究礼仪行为,可以深刻理解和评判七圣宫仪式空间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 莲池历史街区 境庙 行为 仪式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