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黄幸梅作品选
1
作者 黄幸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I0009-I0009,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应用下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研究——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妍 许巍 李晋乐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与信息化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研究ICT应用下城市老年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数字鸿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对于老年友好社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智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与信息化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研究ICT应用下城市老年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数字鸿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对于老年友好社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智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比较其对不同类型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能力,进而探究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和发生场景。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提出社区信息中心的功能组织与空间配置策略,以期为弥合城市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数字鸿沟”、提升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城市更新 行动逻辑 城市硅巷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淑虎 林兆武 +1 位作者 樊海强 赵立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公共政策植入诉求和评图困境,在汲取相关解决对策的基础上,提出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旨在通过校内外互动,探索实现多元能力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对相关教学实践的研判,确立“参与主体”“参...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公共政策植入诉求和评图困境,在汲取相关解决对策的基础上,提出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旨在通过校内外互动,探索实现多元能力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对相关教学实践的研判,确立“参与主体”“参与方式”“保障体系”为模式构建的关键点;其次,阐明多元主体的参与类型、结构关系、组织模式和参与方式;最后,从课程设置、评价标准、主体储备、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模式常态化运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公共政策 情境化评图 设计课程 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约束下城镇空间增长格局的情景模拟与预测——以福州市为例
4
作者 樊海强 董慧莹 李小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3,共6页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国际责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试图探寻“双碳”目标下城镇空间发展的最优化路径。引入...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国际责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试图探寻“双碳”目标下城镇空间发展的最优化路径。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植入低碳约束因素,模拟了福州市2035年、2060年城镇空间增长情景。结果显示:2035年模拟方案比真实规划方案碳排放量减少180.68×10^(4)t,碳汇增加0.56×10^(4)t。2060年比2035年碳排放量下降1999.03×10^(4)t,下降73.82%;碳汇增加1.00×10^(4)t,增加2.10%,但仍有660.61×10^(4)t碳无法实现“碳中和”,需通过跨区域碳排放交易完成。研究对于其他区域探寻“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优化调控城镇空间格局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城镇空间 MCR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历史风致保护规划及实施机制——以金泽市为例
5
作者 江本砚 徐畅 +1 位作者 陈锦棠 邓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5,共7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等理念和方法的指引下,整体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多国的共识。日本在制度建设和规划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而中国历史景观保护仍存在散点化和制度衔接较差等问题。选取日本金泽市为例,通过收集法规和规划文... 在城市历史景观等理念和方法的指引下,整体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多国的共识。日本在制度建设和规划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而中国历史景观保护仍存在散点化和制度衔接较差等问题。选取日本金泽市为例,通过收集法规和规划文件等一手资料,梳理其风致保护规划及实施机制,旨在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显示,日本历史风致保护的主要经验在于:1)制定风致法,创造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历史风致”概念,指导规划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体化、交融式保护;2)通过打造良好街道空间及文物周边环境等措施,关联单体,实现网络化保护,从而强化老城区的历史景观特征;3)通过资金支持和对现存法律相关条款的特例化处理,调动基层自治体的积极性,实现各专项规划和相关部门的衔接与合作。综合分析了日本的制度建设、规划衔接和具体保护模式,能够为我国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提供理论和实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风致 保护规划 实施机制 金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到应用:将声景资源概念和评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6
作者 陈铸 刘江 李福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声景是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所形成的重要资源,对为公众提供美学欣赏、游憩体验和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贡献。目前声景资源已被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这种概念能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带来新的思考,弥补现阶段仅考虑噪... 声景是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所形成的重要资源,对为公众提供美学欣赏、游憩体验和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贡献。目前声景资源已被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这种概念能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带来新的思考,弥补现阶段仅考虑噪声负面影响的缺陷。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声景资源评价的现状并定位了合适的切入点,之后提出将声景资源概念和评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适应性理论框架,最后讨论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融入声景资源评价在不同阶段可行的方法技术,以及评价结果在各规划类型的实践应用。研究能够为声景资源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指明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建筑综合风险评估与更新优化策略——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苗裔 黄俐 党安荣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评估建筑安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环节,既往的建筑预警评估体系存在准确性低、主观性强、测度尺度有限的问题。以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为对象,应用PS-InSAR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建筑自身风险,划定高风险... 评估建筑安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环节,既往的建筑预警评估体系存在准确性低、主观性强、测度尺度有限的问题。以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为对象,应用PS-InSAR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建筑自身风险,划定高风险建筑集聚区;基于多源数据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多维度建筑风险评估,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量化分析路径。得出结论:PS-InSAR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所得到的建筑自身风险符合实际情况,其结果可进一步快速、科学测定高风险建筑集聚区;综合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结合实地调研,可分析不同风险区发展前景及更新次序,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更新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PS-InSAR技术 建筑风险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苗裔 杨忠豪 薛峰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62-68,共7页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腾讯街景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传统遥感解译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并比较其街道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集约化提升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发现:1)福...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腾讯街景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传统遥感解译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并比较其街道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集约化提升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发现:1)福州市主城区的绿视率形成"二环内较高,二环外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植被覆盖率普遍存在"街道低,山体与城郊高"的现象。2)福州市主城区的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绿视率高而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较多,主要由周围自然环境或一些绿色的构筑物引起。绿视率低而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较少,主要由遮挡与高差引起。3)影响绿视率的积极因素包括较好的景观渗透性、较大的附属绿地进深、街旁绿地的布置、高大的行道树、乔灌搭配、街边休憩空间营造等,消极因素包括实墙遮挡、道路高差、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临街入口开敞等。通过植被覆盖率与绿视率对比研究揭示人本尺度下绿化品质测度的趋势转向,而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视率 植被覆盖率 绿化品质 机器学习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NPP-VIIRS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数据的福州市GDP时空分布研究
9
作者 张兵华 陈昊 +1 位作者 赵立珍 杨元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基于时序NPP-VIIRS夜间灯光、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构建GDP空间化模型,并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2013—2020年福州市经济空间差异性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对GDP空间化模型... 基于时序NPP-VIIRS夜间灯光、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构建GDP空间化模型,并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2013—2020年福州市经济空间差异性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对GDP空间化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单元网格精度和效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对较小尺度的经济空间分析具有意义。(2)将土地利用数据对应的各产业产值用于对GDP空间化模型修正,能够进一步提升单元网格的模拟精度。(3)从共时性比对来看,福州市的经济空间呈现东部GDP较高,西部和北部GDP以低值为主、高值零星分布的格局。从历时性来看,自2015年起,福州市GDP高值区域的扩张与GDP总值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2018年后整体出现略微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GDP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数据 精细化模拟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智能控制参数采光系数的建筑模型实验研究
10
作者 郑华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了丰富室内光环境智能控制参数采光系数的教研平台内容,使用建筑模型探讨模拟实验方法。仿造适用于人工天穹设备使用的多变量采光口结构的建筑模型,从中探究测量人工天穹亮度和建筑模型内照度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在建筑模型采光口上沿... 为了丰富室内光环境智能控制参数采光系数的教研平台内容,使用建筑模型探讨模拟实验方法。仿造适用于人工天穹设备使用的多变量采光口结构的建筑模型,从中探究测量人工天穹亮度和建筑模型内照度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在建筑模型采光口上沿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不同窗台高与不同进深位置的采光系数。在该建筑模型及实验方法范围内,获得了一种多模态的可重复性实验的建筑模型,为室内光环境采光系数的模拟测算,以及探究光环境智能控制需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光系数 侧窗 建筑模型 人工天穹 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城”互眺关系中的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片区建筑高度管控策略
11
作者 张兵华 祝昱翔 +1 位作者 郑承智 许广通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0,共9页
【目的】“山-城”眺望景观作为传统营城思想与山水环境互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其管控可落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对山水环境保护开发的整体要求,建筑高度管控则是重要抓手。在“山-城”互眺关系中探索建筑高度管控策略,正成为解决城市高... 【目的】“山-城”眺望景观作为传统营城思想与山水环境互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其管控可落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对山水环境保护开发的整体要求,建筑高度管控则是重要抓手。在“山-城”互眺关系中探索建筑高度管控策略,正成为解决城市高度碎片化、均等化等管控弊端的有效路径。【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片区为例,运用视域分析和街景识别技术构建“山-城”眺望体系;而后在“山-城”互眺关系中,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法,选取多因子变量,建立高度管控的基准模型;进而针对特定要素,突出“城望山”自然景廊和“山观城”人文地标,对基准模型进行修正。【结果】得到清源山片区建筑高度分区管控方案,并提出分级、分区与分类的针对性管控措施及要求。【结论】“山-城”互眺关系中的建筑高度整体管控模型与多梯度修正策略,能够在“刚弹结合”的规划中提升建筑高度管控的全局性与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眺望景观 空间治理 建筑高度管控 泉州清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东西互鉴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健 +6 位作者 潘芳 叶裕民 唐燕 来源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推动基于尊重、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城市治理20世纪以来,不断推进的世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城市时代,同时也使城市越来越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公、隔离与分化现象,影... 推动基于尊重、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城市治理20世纪以来,不断推进的世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城市时代,同时也使城市越来越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公、隔离与分化现象,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诸如经济层面的收入差距增大,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纷争,政治层面的边缘群体失声,空间层面的居住社区隔离,设施层面的服务分配不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莫不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社区 分化现象 边缘群体 包容性城市 空间层面 以人为本 经济层面 社会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以福州市的经验研究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延吉 陈小辉 +1 位作者 赵立珍 马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7,共9页
利用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POI、道路网、用地性质等数据,在社区尺度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低密度土地利用与体力活动时长呈正向关联,功能单一和邻近主干道则对体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②... 利用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POI、道路网、用地性质等数据,在社区尺度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低密度土地利用与体力活动时长呈正向关联,功能单一和邻近主干道则对体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②体力活动目的地对不同人群具有差异化影响,体育用地和付费运动场所仅能促进中高阶层和中高收入者的体力活动,而周边公共运动设施的丰富程度更具普适性意义。③通过纳入运动偏好和单独分析保障房、单位大院及房改房住户达到规避居住自选择的目的,证明上述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自选择机制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视角下居住小区绿地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渲 刘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声景作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但是其对老年人的恢复性效益感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尚未有深入研究。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以福州市仓山区33个居住小区绿地为例,通过对438名老年居民的公众调查,... 声景作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但是其对老年人的恢复性效益感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尚未有深入研究。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以福州市仓山区33个居住小区绿地为例,通过对438名老年居民的公众调查,探讨老年人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特征及其感知机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主要分为2个维度:吸引力和包容性。在3种主要声源类型中,仅机械声直接且显著地对包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自然声和人类声则通过影响老年人感知到的声景情感质量间接地影响他们对声景恢复性效益的感知。声景丰富度对老年人感知的声景恢复性效益的2个维度均有直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声景愉悦度仅对包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的老年群体中,人类声和机械声对声景恢复性效益的感知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深化了居住小区绿地中老年人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机制的科学理解,并为居住小区绿地声景适老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感知 声景恢复性效益 老年人 居住小区绿地 适老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献君 王坤 +3 位作者 王武林 钟海文 林伟伟 王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3,共15页
传统村落的有效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备受国内学者的重视。以CNKI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活化研究的现状特征及研究进展。本文认为:(1)传统村落活化研究主要有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两... 传统村落的有效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备受国内学者的重视。以CNKI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活化研究的现状特征及研究进展。本文认为:(1)传统村落活化研究主要有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两类,将近一半的论文受各类基金支持;(2)国内传统村落活化研究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4年关注国内外保护经验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2015—2019年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不断拓展的快速发展阶段,2020—2022年是研究方法日益科学、深化对活化机制和政策研究的深化创新阶段;(3)作者共现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联合发表文献高于独立发表文献,但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已形成如吴必虎、李伯华、刘沛林、陈晓华、王炎松、肖大威等一批有学术积累和影响力的学者;(4)《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期刊具有较高的发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5)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活化利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公共空间等内容。总结当前国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重点要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技术应用,深化对典型活化案例的模式总结和政策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化 研究热点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城市单木三维绿量模拟
16
作者 邱瑶 石龙宇 +1 位作者 罗涛 赵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78-5385,共8页
三维绿量的科学测算对于评估城市绿化水平和开展生态效益定量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绿量测量方法需结合实地调查,获取树种信息并构建不同树种树冠形态参数关系模型,这一过程费时费力。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 三维绿量的科学测算对于评估城市绿化水平和开展生态效益定量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绿量测量方法需结合实地调查,获取树种信息并构建不同树种树冠形态参数关系模型,这一过程费时费力。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直接量化的因子模拟单木绿量,旨在提高绿量测算效率,为绿量测算提供新方案。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福州城市地区厘米级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影像法测算不同地区(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单木及总绿量;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绿量特征;构建基于遥感影像可直接量化的因子与不同地区绿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福州市街道内行道树种类相对单一,以榕树为主(占比61.3%);而街区内树种配置多样,各树种占比相对均衡。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平均单木绿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51.6、143.7、161.4m^(3)。(2)利用树冠投影面积、树冠投影周长与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单木绿量构建的回归模型,校正后R^(2)分别为0.921、0.873和0.882,表明利用回归模型可快速且精确地测算不同地区单木及总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三维绿量 树冠投影面积 街道与街区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规划价值观的差序格局——基于城市规划领域中公众留言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延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6,共9页
为人民服务是规划师秉持的重要理念,但对公众关注的规划议题、现实诉求和价值观念始终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通过网上公众留言的质性内容分析,归纳出民众关心的118个子类目和24个主类目。研究发现,每位居民心中都存在一个以自我为中... 为人民服务是规划师秉持的重要理念,但对公众关注的规划议题、现实诉求和价值观念始终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通过网上公众留言的质性内容分析,归纳出民众关心的118个子类目和24个主类目。研究发现,每位居民心中都存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围扩张的“规划事务差序圈层”。位于核心的规划事务深具私人性、地方性特征,相关留言比例最高,语义中的负面情绪较为强烈,居民更为强调程序性与实质性的公平。而随圈层向外围拓展,规划事务的公共性、广域性特征不断增强,公众更多抱持效率优先的价值观,相关留言比重及其负面情绪均有下降。这一“公众规划观的差序格局”表明,居民群体并非是抽象均质的,简单以公平取向来标签化大众也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价值观 公众留言 屑性内容分析 差序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街道环境色彩对老年人愉悦感知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郭华贵 张铭桓 +1 位作者 万博宇 洪昕晨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27,共9页
【目的】街道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生活空间,设计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街道环境色彩,对于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至关重要。然而,街道环境色彩与老年人愉悦感知之间的关联机理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 【目的】街道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生活空间,设计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街道环境色彩,对于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至关重要。然而,街道环境色彩与老年人愉悦感知之间的关联机理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以福州市主城区为案例地,融合街景图像、TrueSkill算法、机器学习等手段,量化街道环境色彩和老年人愉悦感知;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解析街道环境色彩对老年人愉悦感知的非线性影响和交互作用。【结果】1)色彩亮度对老年人愉悦感知的影响最大(负向效应),而色彩协调度和复杂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街道环境色彩与老年人愉悦感知呈现U形、倒U形、S形等多类型非线性关系,并存在阈值效应;3)街道环境色彩交互具有促进与削弱老年人愉悦感知的双重机制,具有正向促进和反向削弱的交互作用。【结论】从非线性视角明确了街道环境色彩对老年人愉悦感知的边际效应和交互作用,丰富了街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街道尺度的应用。同时,为以老年友好为导向的街道更新及城市色彩规划实施,提供色彩优化调控的关键要素及有效干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建成环境 情绪感知 非线性关系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慢行系统声景品质评价与预测
19
作者 刘江 华怡冰 郭华贵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3,共8页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游览体验。基于福州市鼓楼区19条慢行街道获取多源数据,从声级与声源、空间形态、视觉环境和功能业态4个维度探讨潜在影响慢行系统声景的主要因素,构建城市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游览体验。基于福州市鼓楼区19条慢行街道获取多源数据,从声级与声源、空间形态、视觉环境和功能业态4个维度探讨潜在影响慢行系统声景的主要因素,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声景品质预测模型并对比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声景愉悦度与15个指标显著相关,影响较大指标包括声源变异量均值、谈话声和谐度;2)声景丰富度与11个指标显著相关,影响较大指标包括绿地形状指数、谈话声优势度;3)声景品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均大于90%,预测精度高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慢行系统 声景品质 多源数据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下的中国古建筑大木构件认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远翼 张鹰 +2 位作者 刘淑虎 唐翔 伍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4,共5页
大木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且覆盖面广,仅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并辅以图片说明,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该文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大殿”为例,利用虚拟现实内容创作引擎软件Idea VR构建华林寺... 大木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且覆盖面广,仅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并辅以图片说明,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该文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大殿”为例,利用虚拟现实内容创作引擎软件Idea VR构建华林寺大殿大木作虚拟模型,通过传统认知(即传统的“理论讲解+图片说明”)和虚拟认知(即虚拟环境下的大木构件拆装)实验,对虚拟环境下的华林寺大殿大木构件的认知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认知方式对中国古建筑大木构件的感知及其理解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认知方式,虚拟环境下的大木构件拆装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古建筑大木构件的名称及其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古建筑 大木作 华林寺大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