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主题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奔 夏勉 +5 位作者 任志洪 林秀彬 徐升 赖丽足 王琪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80,共11页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行为编码;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文本分析 心理咨询研究 心理健康 人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刚”还是“清秀”更具吸引力?--对男性面孔二态性不同偏好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丽君 江洁 +1 位作者 任志洪 袁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效文献,5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8408)。结果发现,漏斗图和Begg&Mazumdar秩相关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差;主效应检验发现对男性面孔二态性无明显偏好;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对男性面孔二态性偏好受面孔生成技术、生理周期的调节,但不受被试性别、关系背景和文化的调节。人们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偏好,除了本身生物学特质(生理周期)外,还受到生成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二态性 男性化 女性化 面孔吸引力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感体验与功能实证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丽君 文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美感体验 美感教育 音乐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新夷 胡鹭凌 +2 位作者 郑小龙 陈凯惠 蔡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著;对普通话呈现的词,两种语系均趋于消极,差异不显著。结论:特定方言呈现词汇将引发相应的内隐态度,闽南语引发积极内隐态度,闽北语和普通话引发消极内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相对论 方言研究 GNAT 内隐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