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接触压应力下MSM-DSSI支座滞回性能研究
1
作者 祁皑 杨绵越 +1 位作者 王立志 陈永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1,共10页
双曲面球形减隔震(DSSI)支座是一种具有2个曲面摩擦副的球形滑动支座,能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在强地震区,竖向地震荷载将引起支座接触压应力的明显变化,而摩擦系数及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忽略这种相关性会明显影响支座的滞回性... 双曲面球形减隔震(DSSI)支座是一种具有2个曲面摩擦副的球形滑动支座,能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在强地震区,竖向地震荷载将引起支座接触压应力的明显变化,而摩擦系数及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忽略这种相关性会明显影响支座的滞回性能,进而影响结构振动反应的分析结果。为此,文中针对摩擦材料为改性超高分子聚乙烯(MSM)的DSSI(MSM-DSSI)支座,首先开展不同接触压应力下干摩擦支座的压剪试验,确定摩擦系数及水平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性。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干摩擦支座的摩擦系数关于变接触压应力的计算公式。最后,建立支座的有限元模型,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分析变接触压应力的波动幅值、频率和时间相位差对MSMDSSI支座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文中研究范围内,变接触压应力下MSM-DSSI支座的滞回曲线呈现为非规则的多边形;滞回曲线的形状主要与变接触压应力波动频率和时间相位差相关;最大水平恢复力主要与变接触压应力波动幅值相关,最大变化幅值为69%,MSM-DSSI支座的耗能能力会随着变接触压应力变化出现增强或减弱情况,最大变化幅值为2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I支座 改性超高分子聚乙烯(MSM) 变接触压应力 压剪试验 拟合计算公式 有限元分析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动对带预应力厚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旭宏 陈尚鸿 +2 位作者 祁皑 罗才松 周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厚层橡胶支座(TRB)相比于普通叠层橡胶隔震支座(RB)具有较小的竖向刚度,其竖向隔震能力有所提高。但TRB竖向刚度小,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摆动效应增加。针对TRB的不足,结合预应力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隔震装置,即预应力厚层橡胶隔震支座... 厚层橡胶支座(TRB)相比于普通叠层橡胶隔震支座(RB)具有较小的竖向刚度,其竖向隔震能力有所提高。但TRB竖向刚度小,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摆动效应增加。针对TRB的不足,结合预应力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隔震装置,即预应力厚层橡胶隔震支座(PRB)。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其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通过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其对隔震结构摆动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PRB相比TRB对隔震结构的摆动转角具有良好的限制功能,地震强度越大,其限制功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橡胶支座 竖向刚度 摆动效应 隔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传递比与栈式自编码器的结构损伤识别
3
作者 方圣恩 刘洋 张笑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0-1467,共8页
如何从土木结构响应数据中挖掘损伤特征并有效分类,是实现损伤模式识别的关键。为此,以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搭建设有自编码器隐藏层和Softmax分类层的栈式自编码器网络,采用无监督联合有监督的混合学习机制;基于有限元分析获取框架不同... 如何从土木结构响应数据中挖掘损伤特征并有效分类,是实现损伤模式识别的关键。为此,以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搭建设有自编码器隐藏层和Softmax分类层的栈式自编码器网络,采用无监督联合有监督的混合学习机制;基于有限元分析获取框架不同工况下的传递比函数值,构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样本;通过预训练确定自编码器隐藏层的参数值如权重和偏置值,避免网络出现过拟合;采用微调方式进一步调整预训练后的网络参数值,再结合验证集实现对网络超参数的调整;将实测传递比数据输入网络,实现对框架节点损伤的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进行损伤特征的提取和分类,准确识别框架节点的单、双损伤工况,相较于传统浅层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度和更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栈式自编码器 混合学习机制 传递比函数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结构易损性智能推理
4
作者 方圣恩 俞其康 +1 位作者 张笑华 林友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实现结构易损性的智能化推理,提出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s)重构桁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体系。首先,分别定义外荷载、体系和杆件为网络顶层父节点、中间节点和底层子节点,节点间通过有向弧表示因果关系,形成BN拓扑;接着,提... 为实现结构易损性的智能化推理,提出以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s)重构桁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体系。首先,分别定义外荷载、体系和杆件为网络顶层父节点、中间节点和底层子节点,节点间通过有向弧表示因果关系,形成BN拓扑;接着,提出以杆件“大损伤”替代传统的“概念移除”方式,考虑杆件参数及外荷载的不确定性,结合抽样实现对节点间条件概率表的学习,完成BN的构建;然后将特定杆件的观测状态作为证据输入BN,同步推理其他杆件的节点状态概率,进而计算杆件的重要性系数,并定义所有杆件的重要性系数之和为体系的易损性系数;最后,提出杆件易损指标,作为预测桁架体系最可能失效路径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更合理地评价各杆件在体系中的重要性,推理得到的杆件破坏路径与试验观测一致,所计算的试验桁架体系易损性系数远小于杆件数目,表明当前荷载组合下特定杆件的损伤引起体系发生连续性倒塌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贝叶斯网络 杆件重要性系数 体系易损性系数 杆件易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深度信念记忆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
5
作者 方圣恩 刘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7-1924,共8页
从结构响应信号中挖掘敏感损伤特征是基于模式分类的损伤识别方法的关键。为此,将深度信念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混合组网,通过混合学习机制有机结合了两种网络在高阶抽象特征提取和考虑数据序列相关性上的优点。将响应信号传递比值... 从结构响应信号中挖掘敏感损伤特征是基于模式分类的损伤识别方法的关键。为此,将深度信念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混合组网,通过混合学习机制有机结合了两种网络在高阶抽象特征提取和考虑数据序列相关性上的优点。将响应信号传递比值输入深度信念网络,实现初步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以减少响应中的冗余信息;将特征序列依次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以考虑响应间的相关性并获取敏感损伤特征;利用Softmax分类层对长短期记忆网络输出的特征进行分类,实现对不同结构损伤模式的识别。三维试验钢框架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机制能更好地训练网络参数,整体微调后更有利于后续的损伤特征分类;混合组网方式在包含数值或实测噪声的情况下仍可以有效进行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和分类,准确识别了试验框架的多种损伤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框架结构 深度信念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混合学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不确定性估计的随机响应面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圣恩 张秋虎 +1 位作者 林友勤 张笑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4-602,共9页
正确估计实际工程结构中参数和响应不确定性的大小,能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基于概率配点法和回归分析建立随机响应面模型,以表述不确定性参数与响应间复杂的隐式函数关系,快速估计响应的统计特征值;然后提出一种两阶段修正策... 正确估计实际工程结构中参数和响应不确定性的大小,能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基于概率配点法和回归分析建立随机响应面模型,以表述不确定性参数与响应间复杂的隐式函数关系,快速估计响应的统计特征值;然后提出一种两阶段修正策略,分步修正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以简化随机修正过程、提高修正效率;最后基于一组55块钢板的实测频率均值和标准差,估计钢板厚度和材料参数的统计特征值,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修正 参数不确定性 随机响应面模型 两阶段修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T梁桥损伤检测、加固与承载力评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方圣恩 赖苍林 武棒棒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2-57,共6页
对一座长期运营的3跨钢筋混凝土T梁桥实施了损伤检测、加固与承载力评定。首先通过常规检测评估旧桥的总体状况,并发现上下部结构的病害。然后根据新的设计荷载要求对旧桥进行加固,主要针对全部T梁的裂缝实现封闭处理后,再采用碳纤维复... 对一座长期运营的3跨钢筋混凝土T梁桥实施了损伤检测、加固与承载力评定。首先通过常规检测评估旧桥的总体状况,并发现上下部结构的病害。然后根据新的设计荷载要求对旧桥进行加固,主要针对全部T梁的裂缝实现封闭处理后,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随后基于静载试验实测了加固后桥梁关键部位的挠度和应变,同时结合环境振动试验得到桥梁基频,以此评价整体刚度情况。最后基于静动载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评定该桥的承载力。结果表明,采用封闭裂缝后碳纤维布加固,可以有效提高旧桥承载力,同时结合静动载试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桥加固后符合新的设计荷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T梁桥 损伤检测 桥梁加固 承载力评定 静动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概率损伤识别的改进近似贝叶斯计算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圣恩 陈杉 董照亮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结合近似贝叶斯计算(ABC)、Metropolis Hastings(MH)抽样和随机响应面(SRS)提出了一种改进近似贝叶斯计算方法,用于快速估计结构随机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进而识别结构损伤。首先将ABC与MH抽样结合,引入建议分布、接受概率和动态容差来... 结合近似贝叶斯计算(ABC)、Metropolis Hastings(MH)抽样和随机响应面(SRS)提出了一种改进近似贝叶斯计算方法,用于快速估计结构随机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进而识别结构损伤。首先将ABC与MH抽样结合,引入建议分布、接受概率和动态容差来判断抽样样本的准确度,同时通过误差函数对比仿真样本和实测样本的相似性,避免了求解似然函数;然后针对大量抽样样本的响应计算,利用SRS建立结构随机参数与响应之间的显式表达式,实现对响应统计特征值的快速计算;最后基于改进ABC法估计试验钢筋混凝土梁的参数后验概率分布,进一步构建和对比损伤前后梁的概率损伤指标,以此判断梁的损伤位置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ABC法能有效降低参数后验概率分布的求解难度,同时提高了贝叶斯参数识别问题的求解效率,特别是与传统贝叶斯方法相比,改进ABC法可以识别梁的多损伤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损伤识别 随机响应面 后验概率分布 近似贝叶斯计算 METROPOLIS Hastings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梁受弯试验及开裂弯矩计算公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方圣恩 张培辉 洪华山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574,共8页
通过受弯试验测得添加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和硅灰的不同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利用开裂弯矩试验值及材性试验值推算出各混凝土梁的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值,并绘出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的应力分布;然后根据k值计算得到各混凝土... 通过受弯试验测得添加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纤维和硅灰的不同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利用开裂弯矩试验值及材性试验值推算出各混凝土梁的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值,并绘出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的应力分布;然后根据k值计算得到各混凝土梁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并推导出玄武岩纤维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各混凝土梁均满足平截面假定,添加纤维可以提高普通混凝土梁及掺硅灰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相同体积分数下,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提升效果优于聚丙烯纤维;推算得到的k值为纤维混凝梁开裂弯矩的理论推导提供了参考,同时可作为评价纤维混凝土梁开裂时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受劈拉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共同影响;所提出的玄武岩纤维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可以作为二者开裂弯矩计算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梁 开裂弯矩 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下FRP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圣恩 武棒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FRP加固RC梁存在多种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等关键问题,提出采用能基本表征受压区混凝土实际应力-应变情况的Hognestad本构模型,以考虑受压区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变化。推导FRP加固RC梁受压混凝土等效应力和受压区高度...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FRP加固RC梁存在多种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等关键问题,提出采用能基本表征受压区混凝土实际应力-应变情况的Hognestad本构模型,以考虑受压区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变化。推导FRP加固RC梁受压混凝土等效应力和受压区高度各自对应的相关比值,并得出FRP拉断、钢筋屈服前、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这3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梁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推导加固梁FRP最大、最小加固量的计算公式以定义各破坏模式间的临界状态,并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和滞后应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导的公式能有效表征加固梁的不同破坏模式及二次受力效应,所计算的承载力与试验值较吻合,可以用于RC梁加固设计和承载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加固 Hognestad本构模型 破坏模式 二次受力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与非隔震支座对混凝土箱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圣恩 唐永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为评估隔震和非隔震支座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一座3跨连续混凝土箱梁桥为分析对象,首先建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非隔震型盆式橡胶支座下桥梁的数值模型,求得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墩顶与支座的最大位移响应;再定义转角延性比损伤指... 为评估隔震和非隔震支座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一座3跨连续混凝土箱梁桥为分析对象,首先建立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非隔震型盆式橡胶支座下桥梁的数值模型,求得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墩顶与支座的最大位移响应;再定义转角延性比损伤指标,结合支座剪应变,分析桥墩和支座的地震易损性情况;最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全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支座是较容易发生损坏的构件,而桥梁系统比桥墩或支座更易发生破坏,同时铅芯橡胶支座的破坏概率明显低于非隔震型盆式支座,可见采用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桥墩墩顶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此时桥墩地震易损性优于采用非隔震支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桥 地震易损性 隔震与非隔震支座 转角延性比 支座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区间分析的结构不确定性损伤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圣恩 黄继源 张宝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9,共6页
针对实际工程结构中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材料非均质、边界条件不清晰、测试误差、模型误差等,提出利用模态区间分析求解包含不确定性参数的梁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钢箱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模型,以区间形式定义梁几何、材料... 针对实际工程结构中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材料非均质、边界条件不清晰、测试误差、模型误差等,提出利用模态区间分析求解包含不确定性参数的梁损伤评估方法。首先建立钢箱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模型,以区间形式定义梁几何、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体现各参数的可能波动范围;然后将结构静力学方程扩展成区间方程,通过模态逻辑对区间方程进行重新释义;最后在梁上施加集中荷载,计算得到梁关键应变点的区间工作状态。分析中通过降低梁单元的弹性模量来模拟损伤,再比较确定性方法、经典区间算法和模态区间分析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确定性损伤评估方法不同,区间算法允许结构包含不确定性参数,认为落在区间包络线内的应变值是合理的,而当某荷载下应变值超出包络范围时说明梁发生了损伤;模态区间分析计算得到的区间包络范围要明显小于经典区间算法,能够有效避免计算过程的参数区间扩张,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梁的损伤和损伤时所对应的外荷载,避免结构损伤进一步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评估 不确定性 模态区间分析 区间扩张 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摩擦-软钢耗能支座设计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圣恩 陈小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1-767,共7页
结合滑动摩擦耗能及塑性变形耗能机制,设计了一种装配式摩擦-软钢耗能支座。该支座可看作包含摩擦板的滑动摩擦组件与软钢棒的组合,属于一种功能分离式支座。滑动摩擦组件提供了支座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以及大部分耗能;而软钢棒增强了... 结合滑动摩擦耗能及塑性变形耗能机制,设计了一种装配式摩擦-软钢耗能支座。该支座可看作包含摩擦板的滑动摩擦组件与软钢棒的组合,属于一种功能分离式支座。滑动摩擦组件提供了支座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以及大部分耗能;而软钢棒增强了支座的屈服后水平刚度,有效减小支座滑动位移,破坏后便于更换。利用压剪试验机实测了摩擦-软钢耗能支座的摩擦系数及耗能性能,后者包括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单位滞回耗能及等效阻尼比等指标。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承载能力系数的改进等效阻尼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竖向荷载下支座的摩擦系数较为稳定,软钢棒与摩擦板共同提供了支座的水平刚度和耗能能力,支座的整体耗能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摩擦-软钢耗能支座 滞回曲线 刚度退化曲线 承载能力系数 改进等效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构件地震效应分项系数和逆向求解的RC框架倒塌分析
14
作者 方圣恩 张立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6,共8页
为简化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倒塌分析流程,增强实用性,结合底部剪力法提出了一种构件地震效应分项系数,用于体现地震作用对框架各构件的影响。接着以地震峰值加速度表征地震动强度,以底层柱的破坏来定义框架倒塌的界限,建立... 为简化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倒塌分析流程,增强实用性,结合底部剪力法提出了一种构件地震效应分项系数,用于体现地震作用对框架各构件的影响。接着以地震峰值加速度表征地震动强度,以底层柱的破坏来定义框架倒塌的界限,建立分项系数与峰值加速度间的函数关系。随后采用逆向求解策略,基于框架倒塌临界状态求得峰值加速度的临界值,进而构建单维和二维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倒塌判别式,实现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构件地震效应分项系数 逆向求解策略 倒塌判别式 底部剪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作用对隔震梁桥地震易损性及震后通行能力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永久 方圣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1-727,共7页
为确定桩土作用对一座位于Ⅲ类场地上的110m三跨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和震后通行能力的影响,首先建立墩底固结和考虑桩土作用2种有限元模型,选取50条实测的、符合工程场地条件的不同强度地震波作为输入,分别以桥墩墩顶和支座最大位移... 为确定桩土作用对一座位于Ⅲ类场地上的110m三跨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和震后通行能力的影响,首先建立墩底固结和考虑桩土作用2种有限元模型,选取50条实测的、符合工程场地条件的不同强度地震波作为输入,分别以桥墩墩顶和支座最大位移为目标响应,计算得到转角延性比和支座剪应变值,进而构建桥墩和支座的易损性曲线;然后通过宽界限法建立桥梁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新的平均损伤水平值计算公式并结合易损性曲线评估该连续梁桥的震后通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强度下考虑桩土作用时的桥墩位移峰值比墩底固结情况大,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桥梁构件易损性曲线而言,考虑桩土作用时支座破坏超越概率最大,但与墩底固结情况相比相差不大;采用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评价桥梁交通流量变化更加合理,固结模型的震后交通流量评估Ⅲ类场地情况时不可忽略桩土作用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地震易损性 震后通行能力 桩土作用 转角延性比 平均损伤水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大跨径斜拉桥索力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新宇 方圣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0-1484,共5页
拉索索力的改变直接反映斜拉桥结构体系受力状态的变化,因此索力监测对斜拉桥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关于索力的研究大多为索力识别,难以做到根据历史索力数据实现对未来索力的预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 拉索索力的改变直接反映斜拉桥结构体系受力状态的变化,因此索力监测对斜拉桥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关于索力的研究大多为索力识别,难以做到根据历史索力数据实现对未来索力的预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的索力预测方法:利用GRU神经网络对时序型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索力数据较强的序列化特性,搭建基于GRU神经网络的索力预测框架,该预测框架包含输入层、GRU隐藏层与输出层;利用实桥连续采集的索应力时程数据作为训练及验证样本,对样本进行数据切片和归一化;搭建能够实现对该桥未来索力进行预测的GRU神经网络,结合梯度下降优化算法进行网络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不同长度的拉索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斜拉桥 索力预测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数据切片和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贝叶斯网络的钢桁架安全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佳丽 方圣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0-2177,共8页
为了评估桁架结构的安全性能,采用力学贝叶斯网络表示桁架各单元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根据力学分析建立网络拓扑,网络节点变量包括连续型的桁架结构各单元最大应力、离散型的下平纵梁状态及体系状态;通过条件概率描述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强度... 为了评估桁架结构的安全性能,采用力学贝叶斯网络表示桁架各单元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根据力学分析建立网络拓扑,网络节点变量包括连续型的桁架结构各单元最大应力、离散型的下平纵梁状态及体系状态;通过条件概率描述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强度,基于数值分析和抽样实现参数学习,建立力学贝叶斯网络;以一榀钢桁架模型的4个单元最大应力作为已知证据输入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其余单元的最大应力以及体系状态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单元最大应力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力学贝叶斯网络可以估计其余各单元的最大应力值,评估的所有单元应力与观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0.9992,表现出较强一致性.与此同时,更靠近已知单元的估计结果更为精确,可以为监测点的选取提供参考.此外,推理的桁架体系状态概率与观测数据一致,可以为桁架结构体系安全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 结构安全评估 力学贝叶斯网络 条件概率分布 贝叶斯网络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