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沉淀温度对K-CuLaZrO2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合成异丁醇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谭理
武应全
+2 位作者
张涛
解红娟
陈建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合成气制备异丁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解。共沉淀法是合成固体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分散度高、相互作用强、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影响制备过程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深入考察沉淀反应开始...
合成气制备异丁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解。共沉淀法是合成固体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分散度高、相互作用强、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影响制备过程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深入考察沉淀反应开始时沉淀温度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进而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异丁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低温(30℃)有利于CuO-ZrO2固溶体的形成,两者分散性好,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较强,有利于氧化铜还原。同时,在低温下,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羟基,与CO反应后形成较多的表面C1物种,促进了碳链增长,提高了异丁醇选择性。提高沉淀温度后,CuO颗粒粒径增大,CuO-ZrO2固溶体逐渐被破坏,两者相互作用减弱,且表面羟基含量降低,导致表面C1物种减少,异丁醇选择性明显降低。在CLZ-30(沉淀温度为30℃)催化剂上,异丁醇的选择性最高可达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加氢
异丁醇
沉淀温度
表面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淀温度对K-CuLaZrO2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合成异丁醇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谭理
武应全
张涛
解红娟
陈建刚
机构
福州大学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所和化学学院
中国科
学院
山西煤炭
化学
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基金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J19-20-612)资助~~
文摘
合成气制备异丁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解。共沉淀法是合成固体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分散度高、相互作用强、制备工艺简单,但是影响制备过程的因素很多。本研究深入考察沉淀反应开始时沉淀温度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进而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催化剂性质与异丁醇形成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异丁醇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低温(30℃)有利于CuO-ZrO2固溶体的形成,两者分散性好,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较强,有利于氧化铜还原。同时,在低温下,催化剂表面含有较多的羟基,与CO反应后形成较多的表面C1物种,促进了碳链增长,提高了异丁醇选择性。提高沉淀温度后,CuO颗粒粒径增大,CuO-ZrO2固溶体逐渐被破坏,两者相互作用减弱,且表面羟基含量降低,导致表面C1物种减少,异丁醇选择性明显降低。在CLZ-30(沉淀温度为30℃)催化剂上,异丁醇的选择性最高可达38.7%。
关键词
CO
加氢
异丁醇
沉淀温度
表面羟基
Keywords
CO hydrogenation
isobutanol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分类号
O643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沉淀温度对K-CuLaZrO2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合成异丁醇的影响
谭理
武应全
张涛
解红娟
陈建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