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主题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奔 夏勉 +5 位作者 任志洪 林秀彬 徐升 赖丽足 王琪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80,共11页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行为编码;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文本分析 心理咨询研究 心理健康 人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境公开性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赵敏 吴文昕 +1 位作者 邓仁锋 白丽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匿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 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匿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相较于不道德启动组,道德启动组的亲社会行为更多。同时,情境公开性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此外,在匿名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而在公开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知觉 亲社会行为 情境公开性 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一致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前告知能否改善低头行为的印象评价——面子威胁和感知关系贬值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毛林江 苗爽 +2 位作者 张绍贞 曾钊滢 苏文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0期599-608,共10页
由于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低头行为较为常见并给人际互动带来潜在的负性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低头行为的缓解策略在印象评价上的效果及机制。将191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的模拟互动条件下(对方出现低头行为但提前告知/对方... 由于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低头行为较为常见并给人际互动带来潜在的负性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低头行为的缓解策略在印象评价上的效果及机制。将191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的模拟互动条件下(对方出现低头行为但提前告知/对方出现低头行为但未提前告知/对方无手机使用),随后对面子威胁、感知关系贬值和印象评价等变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与无手机使用条件下相比,低头行为会给低头者的印象评价带来消极影响;(2)低头行为发生后,与未告知条件相比,被试对提前告知的低头者有更积极的印象评价;(3)面子威胁和感知关系贬值在提前告知和印象评价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提前告知策略可以有效缓解低头行为的负面印象评价,为现实互动中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头行为 面子威胁 感知关系贬值 印象评价 提前告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艳青 任志洪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706,共15页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0...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0.05,p=0.142〉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0.16-0.21,p=0.000-0.041〈0.05),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90 心理健康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治疗的神经心理机制——脑成像研究的ALE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志洪 阮怡君 +3 位作者 赵庆柏 张微 赖丽足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2-1321,共20页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神经成像 ALE元分析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志洪 赵子仪 +4 位作者 余香莲 赵春晓 张琳 林羽中 张微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8-1300,共13页
为考察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84名未成年犯的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 为考察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84名未成年犯的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平两个方面对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睾酮素 皮质醇 注意偏向 未成年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秒回还是延迟回复?期望违背视角下不同响应时效的人际印象差异
7
作者 毛林江 张加佳 苏文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5期291-302,共12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软件信息快速响应的期望变得迫切,秒回和延迟回复可能带来不同的人际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秒回可能产生的人际影响展开系统探讨,也缺乏对不同响应时效的影响机制深入考察。基于期望违背理论,采用实验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软件信息快速响应的期望变得迫切,秒回和延迟回复可能带来不同的人际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秒回可能产生的人际影响展开系统探讨,也缺乏对不同响应时效的影响机制深入考察。基于期望违背理论,采用实验法考察响应时效与权力关系对人际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被回复者而言,秒回会产生积极人际印象评价,延迟回复会产生消极人际印象评价;(2)期望违背在响应时效与人际印象间发挥中介作用;(3)相对于低权力者,被延迟回复的高权力者会产生更高的消极期望违背和更消极的人际印象评价。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揭示不同响应时效对人际印象的影响及调节机制,为如何恰当进行线上社交响应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软件 秒回 延迟回复 期望违背 人际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决策中人际信任博弈的理论模型与脑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蔚 张振 +2 位作者 高宇 段华平 吴兴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80-1791,共12页
信任是指个体在缺乏足够信息来判断他人动机、意图和行为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交给对方处置并承担相应风险的意愿。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信号机制,信任对于发展和维持良好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借助信任博弈范式,研究者揭示了人际信任的... 信任是指个体在缺乏足够信息来判断他人动机、意图和行为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交给对方处置并承担相应风险的意愿。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信号机制,信任对于发展和维持良好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借助信任博弈范式,研究者揭示了人际信任的认知神经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包括背叛厌恶理论、社会规范理论、道德规范理论和默认行为模型。脑成像研究发现信任行为主要涉及内侧前额叶、尾状核、杏仁核和脑岛等脑区,其中内侧前额叶主要参与心理推理、情绪认知与调控等过程,尾状核参与同伴值得信赖性的习得与编码,杏仁核和脑岛则主要参与风险、不确定性和背叛恐惧加工。今后研究应侧重不同理论之间的补充与整合,强化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与整体性,并注重信任行为中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决策:信任博弈 理论模型 神经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刚”还是“清秀”更具吸引力?--对男性面孔二态性不同偏好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丽君 江洁 +1 位作者 任志洪 袁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效文献,5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8408)。结果发现,漏斗图和Begg&Mazumdar秩相关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差;主效应检验发现对男性面孔二态性无明显偏好;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对男性面孔二态性偏好受面孔生成技术、生理周期的调节,但不受被试性别、关系背景和文化的调节。人们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偏好,除了本身生物学特质(生理周期)外,还受到生成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二态性 男性化 女性化 面孔吸引力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冥想对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元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任志洪 张雅文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305,共23页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技术,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技术,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究特征和结果分析4个方面(11个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东西方国家实证研究共55项(68个独立效应量,4595名被试)。结果发现:正念冥想对焦虑干预的整体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等到大效果(g=0.60),但追踪效果不显著。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研究质量、国家地域、年龄、干预形式(团体练习vs.个体练习)、家庭练习与脱落率显著调节干预即时效果,其中国家地域变量对效果量影响程度最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类型、国家地域、练习经验、数据分析方式(ITT vs.PP)对干预效果存在调节作用;此外,国家地域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后续研究需在研究质量、成本效益、不同焦虑类型及其他调节变量和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上作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冥想 焦虑 干预 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新夷 胡鹭凌 +2 位作者 郑小龙 陈凯惠 蔡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 采用GNAT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20位闽北语系及27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著;对普通话呈现的词,两种语系均趋于消极,差异不显著。结论:特定方言呈现词汇将引发相应的内隐态度,闽南语引发积极内隐态度,闽北语和普通话引发消极内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相对论 方言研究 GNAT 内隐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家庭因素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敏 《心理研究》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小学六年级是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本文用自编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问卷》为测量工具,考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性别、学习成绩、教师接纳、家长评估智商(简称"评估智商",以下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是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本文用自编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问卷》为测量工具,考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性别、学习成绩、教师接纳、家长评估智商(简称"评估智商",以下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评价与各因素之间呈正相关。性别、家长关系、教师接纳、评估智商、同伴接纳这五个因素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学习成绩则是通过对教师接纳、评估智商和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间接地预测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评价 学习成绩 父母关系 教师接纳 同伴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任务模式下APP三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煌 苏文亮 +2 位作者 杨晗 彭洁 李燕 《人类工效学》 2017年第2期11-16,共6页
目的 APP的交互框架能够有效引导用户操作,交互框架的选择需要与产品中最主要的任务模式进行匹配,本研究为探究不同任务模式下三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表现差异。方法采用手机APP原型模拟任务的方法,考察了被试在使用标签式、侧边展开式、... 目的 APP的交互框架能够有效引导用户操作,交互框架的选择需要与产品中最主要的任务模式进行匹配,本研究为探究不同任务模式下三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表现差异。方法采用手机APP原型模拟任务的方法,考察了被试在使用标签式、侧边展开式、宫格式这三种典型交互框架来完成切换任务和沉浸任务时的反应时、任务难度评分以及偏好评价,并探究了搜索目标位于不同系列位置时被试完成切换任务的反应时和任务难度评分。结果 (1)对于切换任务模式,被试使用标签式的绩效和主观评价都优于其它交互框架,而使用侧边展开式的任务完成绩效和主观评价最差;(2)当进行切换任务时,搜索目标位于首屏界面下半部分时绩效最佳,其次是位于首屏界面上半部分,而搜索目标位于需要下滑滚动的位置时最差;(3)对于沉浸任务模式,被试使用三种交互框架从绩效和主观评价上都无显著差异。结论交互框架的行为绩效与主观评价会受到任务模式的影响,因此在选择APP最佳的交互框架时应根据APP的主要任务模式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交互框架 标签式 侧边展开式 宫格式 用户体验 界面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