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安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的主要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清菊 陈建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第5期35-35,37,共2页
关键词 绿色食品茶叶 生产基地 标准化 福安市 食品原料 持续健康发展 茶叶企业 经营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市推广茶园机采技术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清菊 陈建华 陈常颂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是我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分布最广的优势经济作物,以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和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是我市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现有茶园面...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是我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分布最广的优势经济作物,以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和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是我市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茶叶产量2.43万吨,毛茶产值5.1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1.32亿元。近年来,由于农村大批劳动力转移,造成采茶劳力日趋紧张。据统计,全市每年至少有1000t以上的鲜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面积 福安市 实践经验 机采技术 中国茶叶 农村建设 劳动力转移 支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市坦洋工夫产销现状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清菊 《中国茶叶》 2010年第3期10-12,共3页
福建省福安市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 福建省福安市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把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带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市 产销现状 良种繁育基地 持续健康发展 食品加工业 主导产业 原产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 林馥茗 +5 位作者 戴浩民 黄艳 刘佳 陈林海 陈志丹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6,55,共13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以甜香、花香为主,滋味以甜醇、浓厚为主。不同样品中检测的16种内含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茶黄素的差异最大;在10个茶树品种红茶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类型为醇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其中香叶醇质量分数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能将‘金牡丹‘’福云7号’与其他茶树品种红茶区分开,且筛选出12种与芽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密切相关的标志差异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茶多酚与回甘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与醇度呈显著正相关,香叶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与花果香呈正相关。该研究为芽型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型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遗传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军 张力岚 +4 位作者 张雯婧 陈林海 郑国华 李毅晶 王让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83,共15页
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 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f与其他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叶齿数、叶脉对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说明群体h和群体f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进一步鉴定。本研究结果为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建 群体结构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军 吴志丹 +3 位作者 陈林海 李毅晶 张力岚 王让剑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79-84,共6页
【目的】筛选‘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充分发挥金牡丹品种的优质增效作用。【方法】2020—2022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SF)、商品有机肥与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OM+SF)4种... 【目的】筛选‘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充分发挥金牡丹品种的优质增效作用。【方法】2020—2022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SF)、商品有机肥与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OM+SF)4种茶园化肥施用模式对金牡丹茶园茶叶产量、生化指标与白茶制茶品质的影响,其中SF、OM+SF为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化肥分别减量施用34%与28%。【结果】邵武、福安栽培点产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最高的均为OM+SF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咖啡碱变化规律不一致,OM+SF及SF模式白茶感官审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点不同施肥模式相关性较高,栽培地点影响金牡丹品种的产量、制白茶品质与生化指标等综合性状。【结论】OM+SF是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金牡丹’ 化肥减施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地方茶树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林海 钟吉茂 +3 位作者 何燕燕 傅雯霏 杨军 温铃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7个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为8.1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84 ~ 0.885,平均值为0.608;观...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7个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为8.1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84 ~ 0.885,平均值为0.608;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565和0.65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89,遗传多样性丰富。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与福安大白茶聚类在一起,为福安大白茶有性群体种,再次证明福安大白茶起源于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对该区域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认为,该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为3个群体,每个群体的类型属性需要进一步鉴定与观察。上述结果可为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安大白茶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烘焙加工方法选择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建华 陈林海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0,共2页
本文对武夷岩茶常用的烘焙加工方式进行探讨。对其工艺特点、茶叶品质的影响做了综合分析。依据实践提出一套机焙与炭焙相结合的岩茶烘焙方案,供生产上参考。
关键词 岩茶 烘焙 茶叶品质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福云6号工夫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清菊 《中国茶叶》 2014年第8期26-27,共2页
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兴起,福云6号鲜叶原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加工生产工夫红茶。福云6号品种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具有发芽早、芽叶翠绿、白毫显露、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制性广等优点。适制绿茶和红茶,春季... 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兴起,福云6号鲜叶原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加工生产工夫红茶。福云6号品种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具有发芽早、芽叶翠绿、白毫显露、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制性广等优点。适制绿茶和红茶,春季适制高档绿茶(扁茶、毛尖茶等)。制出的毛尖茶翠绿、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福云6号生产的红茶,外形乌黑油润、金芽显露;茶汤红艳、明亮、清澈;香气甜香清爽;滋味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早生种 紧细 毛尖茶 鲜叶原料 适制性 揉捻机 滋味醇厚 发酵室 叶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高香型茶树品种加工绿茶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林海 林鸿 刘小春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共2页
开展多种高香型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3h-15h凉青、滚筒锅温230-250℃杀青、适度加压揉捻和二次烘干等技术加工的高香型品种绿茶花果香明显,滋味甜醇,品质优,符合绿茶市场的需求,对增加绿茶花色品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绿茶 加工工艺 花果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适制性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丹丹 陈林海 《福建茶叶》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详细叙述了新工艺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流程,重点分析鲜叶萎凋、发酵过程中摇青工序的技术条件及鲜叶成分变化,采用金观音、金牡丹、菜茶和福云六号四个茶树品种分别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比对,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 本文详细叙述了新工艺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流程,重点分析鲜叶萎凋、发酵过程中摇青工序的技术条件及鲜叶成分变化,采用金观音、金牡丹、菜茶和福云六号四个茶树品种分别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比对,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优缺点,为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选种加工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艺 品种 加工技术 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坦洋工夫品质 壮大福安茶产业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清菊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第1期37-39,共3页
茶业是福安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介绍了福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质和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的存在问题和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福安市 坦洋工夫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清菊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也是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原产地。茶叶为我市农村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是我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茶产业在福安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茶叶 产业发展 福安 农村建设 经济作物 支柱产业 农村小康 发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组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林海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51-63,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加工红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其香气组分,分析不同红茶样的香气组成,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相关性分析等。【结果】经SDE-GC-MS检测,5个红茶样中各类香气组分共计109种,其中金牡丹香气组分最多,高达52种;香气种类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其次为酯类、醛类等;金观音中香叶醇相对含量为最高,达48.13%;梅占中芳樟醇及壬醛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97%、12.82%;坦洋菜茶中松油醇相对含量最高,为1.78%;3,7-二甲基-1,5,7-辛烯-3-醇在福安大白茶相对含量最高,为11.66%;参试品种均含有香叶醇或其异构体、芳樟醇等重要的香气成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呈现良好的香气,其中金牡丹香气和滋味中花果香最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金牡丹与坦洋菜茶、梅占与福安大白茶香气成分最为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香气、滋味得分与香气组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5个茶树品种均适制优质坦洋工夫红茶,其香气组分含量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有一定关联性。品种间香气组分含量及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香气呈现不同特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坦洋工夫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玫瑰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林海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3期21-22,共2页
本文叙述了高香型新品种紫玫瑰制作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工艺流程,并与金观音、金牡丹、菜茶等茶树品种分别加工的创新型坦洋工夫进行感官审评对照,为提升紫玫瑰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玫瑰 创新型 坦洋工夫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白茶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林海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本文对福安白茶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提升对策,为促进福安白茶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福安白茶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安白茶 产业发展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华 刘石宝 林清菊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从母本园选择与培育、苗地准备、设置遮荫、扦插时期与方法、苗圃管理、茶苗出圃与装运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
关键词 茶树 短穗扦插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