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安市茶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1
作者 陈玉成 《福建茶叶》 2002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品种结构 茶叶 市场占有率 福安市 茶业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福安市茶业产业化
2
作者 陈玉成 《福建茶叶》 1996年第4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茶业 产业化 福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福安茶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妙龙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福安 红茶 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茶叶 历史名茶 食品工业 支柱产业 原产地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福安市名优茶生产现状,谈今后发展
4
作者 陈乐生 《福建茶叶》 1994年第3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名优茶 生产 现状 发展 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市降低茶叶农残的措施与成效
5
作者 陈玉成 龚杰 《福建茶叶》 2001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组织领导 宣传 监督检测管理体系 无公害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茶酒论》与茶文化内涵的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化内涵 茶酒 佛教艺术 中华民族 文化交流 龙门石窟 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婚女嫁茶为媒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200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茶文化 婚俗 饮茶 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夫红茶的传说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坦洋工夫的传说 福安境内巍峨的白云山麓下坦洋村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自清代中叶问世迄今已经历过一个半世纪沧桑了。它以高香、味醇、形美之品质风格,饮誉风靡海内外一时,被外邦称为"小武夷"之风。由于它的产区分布最广... 坦洋工夫的传说 福安境内巍峨的白云山麓下坦洋村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自清代中叶问世迄今已经历过一个半世纪沧桑了。它以高香、味醇、形美之品质风格,饮誉风靡海内外一时,被外邦称为"小武夷"之风。由于它的产区分布最广,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被福建列为三大工夫(政和、白琳)红茶之前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传说 历史名茶 品质风格 产区分布 茶叶产量 发祥地 白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茶与隐士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11-13,共3页
饮茶与隐士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中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中华民族饮茶所以能迅速地普及到社会各阶层面而成为国饮,它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和营养药理作用,以及佛门大力倡导“茶禅一味”... 饮茶与隐士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中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中华民族饮茶所以能迅速地普及到社会各阶层面而成为国饮,它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和营养药理作用,以及佛门大力倡导“茶禅一味”之外,与中国历代士大夫结缘嗜茶和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现实社会 人生理想 陶渊明 陈继儒 “达” 中国古代士大夫 兼济天下 封建文人 “茶禅一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建月 《茶叶科学技术》 2003年第4期35-37,共3页
"坦洋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特种名茶之一,具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有着独特市场和销费群体.它以其优美的外形、酵厚的滋味而驰名.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 "坦洋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特种名茶之一,具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有着独特市场和销费群体.它以其优美的外形、酵厚的滋味而驰名.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现就各工艺作下列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洋工夫红茶 制作工艺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宝顺 戈佩贞 +3 位作者 陈德华 陈桦 项金茂 李思福 《福建茶叶》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机理 优质 生态环境 茶树原产地 茶品质 自然环境 风格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制作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玉成 《福建茶叶》 2002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 制作工艺 鲜叶萎调 揉捻 发酵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禧太后与十六片茶叶
13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慈禧太后 茶叶 乾隆皇帝 饮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的传说
14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3年第4期291-291,共1页
福建是我国乌龙茶始祖,主产于闽南和闽北两地。乌龙茶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历史名茶品名,也是茶树品种之称。乌龙又象征着遥远东方有一条龙;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因此,这个茶名取得十分形象美妙,颇能给人一种雄浑苍劲的阳刚美感。乌... 福建是我国乌龙茶始祖,主产于闽南和闽北两地。乌龙茶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历史名茶品名,也是茶树品种之称。乌龙又象征着遥远东方有一条龙;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因此,这个茶名取得十分形象美妙,颇能给人一种雄浑苍劲的阳刚美感。乌龙茶得名的由来,早在闽南安溪县境内广为流传着两则民间传说。一则传说,是由于茶树上蟒蛇攀缠缘故,而因民众好"龙"而厌"蛇"得名"乌龙茶"。相传很早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树品种 民间传说 野生茶树 形象美 中华民族 闽南 安溪县 茶叶香气 蟒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历史名茶的民间传说(续)
15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福建历史名茶的民间传说(续)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水仙茶水仙茶,主产于闽北和闽南两地,是乌龙茶类族中的一颗璀烂明珠。闽北水仙茶,犹以建阳县水吉和南雅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茶叶外形以尖端扭结如“蜻蜓头”,色泽黛绿呈斑白... 福建历史名茶的民间传说(续)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水仙茶水仙茶,主产于闽北和闽南两地,是乌龙茶类族中的一颗璀烂明珠。闽北水仙茶,犹以建阳县水吉和南雅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茶叶外形以尖端扭结如“蜻蜓头”,色泽黛绿呈斑白如“青蛙腹”,奇特兰花幽香,味醇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茶 民间传说 小种红茶 茶树 乌龙茶 武夷山 水仙茶 佛手 方丈 观音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发现茶叶解毒治病的民间传说
16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227-228,237,共3页
神农氏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鼻祖,也是采植药草治病的鼻祖。他为了人类免遭疾病痛苦,踏破青山尝百草,一天就中毒七十二次,不怕牺牲自己,终于找到了解毒治病的茶叶,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了福音。几千年来,他的伟大创举和英雄事迹,在民间广... 神农氏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鼻祖,也是采植药草治病的鼻祖。他为了人类免遭疾病痛苦,踏破青山尝百草,一天就中毒七十二次,不怕牺牲自己,终于找到了解毒治病的茶叶,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了福音。几千年来,他的伟大创举和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一、神农何其人传说神农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他姓邵名弃,是帝喾的后代。他发明种稷和麦等谷物,又传授给民耕,主张种百谷,以足民食。因此,民众尊他为神农,号称后稷。后来又成为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名称。又据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 茶叶 西王母 治病 解毒 中毒 人类 民间传说 农业生产 部落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征谏茶的传说
17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299-300,共2页
魏征谏茶的传说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据说,最初魏征不是保唐太宗李世民,而是保太子李建成,还曾经劝说太子杀害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不仅不记旧恨,反而重用了魏征。魏征心想,既然你重用了我,我就得敢言进谏。唐... 魏征谏茶的传说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据说,最初魏征不是保唐太宗李世民,而是保太子李建成,还曾经劝说太子杀害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不仅不记旧恨,反而重用了魏征。魏征心想,既然你重用了我,我就得敢言进谏。唐朝的贞观年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征 隋炀帝 太宗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福安市 贞观之治 才人 海平静 说也奇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茶俗
18
作者 吴家阔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福安茶俗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福安自唐代就有产制茶叶,并初步形成饮茶习俗。茶俗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为当地主要民俗文化之一。随着饮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已从日常生活的粗犷饮喝向品赏艺术的方向发展,并进入... 福安茶俗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福安自唐代就有产制茶叶,并初步形成饮茶习俗。茶俗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为当地主要民俗文化之一。随着饮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已从日常生活的粗犷饮喝向品赏艺术的方向发展,并进入了婚丧喜庆等方方面面领域,形成固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茶 亲戚朋友 新娘 女眷 日常生活 消化不良 心理效应 厅堂 广泛流传 福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棠茶区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技术特点及其经济效益
19
作者 陈乐生 《中国茶叶》 1995年第5期30-31,共2页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洋拥有连片水田25000多亩,粮田面积居全市四大洋之首,因而甘棠历来成了福安市第一粮食生产区,素有“福安粮仓”之美称.过去单一生产粮食,有山不用山,山多茶不多,粮食产量不高,经济收入少,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面貌.“穷...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洋拥有连片水田25000多亩,粮田面积居全市四大洋之首,因而甘棠历来成了福安市第一粮食生产区,素有“福安粮仓”之美称.过去单一生产粮食,有山不用山,山多茶不多,粮食产量不高,经济收入少,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面貌.“穷则思变”,甘棠人民从生产和生活现实中深刻认识到,“要想富,七分山上找出路”.从70年代开始,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并努力做到:茶园连片基地化,开辟茶园标准化,全面实现良种化,培育管理科学化.由于高起点,严要求,讲科学,20多年来甘棠镇的茶叶生产突飞猛进,茶园从300多亩发展到近万亩,茶叶产量从10000kg上升到55000kg,使主产粮区也成了主产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扦插 短穗扦插 育苗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茗话茶德
20
作者 吴家阔 林振德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茶德 品茗 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 《论语》 生理作用 营养保健 民族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