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根林 周红俊 +9 位作者 李建军 卫波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 介绍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新进展。方法 检索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相关内容。结果 2022年1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的专题小组发表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提出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 目的 介绍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新进展。方法 检索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相关内容。结果 2022年1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的专题小组发表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提出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新方法,应用扩展的“*”标记概念,可统一记录、评分和分类,对高于、位于或低于神经损伤平面受脊髓损伤并发症影响的感觉和运动检查结果。结论 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新方法克服了既往ISNCSCI版本的不足,有助于提高ISNCSCI分类精确性,可供临床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儿童神经功能预后和并发症的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缨 周红俊 +9 位作者 刘根林 郑樱 逯晓蕾 康海琼 郝春霞 卫波 王一吉 袁媛 蒙倩茹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6-711,共6页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儿童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15岁以下脊髓损伤儿童,记录损伤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平面、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并对压疮/烫伤、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膀...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儿童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15岁以下脊髓损伤儿童,记录损伤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平面、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并对压疮/烫伤、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便秘、骨质疏松/骨折、深静脉血栓、神经痛、异位骨化、脊柱侧弯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儿童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159例脊髓损伤儿童中,男性41例,女性118例;受伤年龄2~14岁,平均(6.08±2.57)岁;主要致伤原因为运动损伤(47.8%);主要损伤部位为胸段脊髓损伤(81.1%)。脊髓损伤儿童的致伤原因与损伤年龄(r=-0.160, P=0.044)、性别(r=-0.458, P <0.001)和脊髓损伤部位(r=-0.249, P=0.002)相关。71.7%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1个月与损伤12个月的AIS显著相关(r=0.984, P <0.001)。主要并发症为泌尿系感染(69.2%)、便秘(67.9%)、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37.7%)、脊柱侧弯(25.8%)、髋关节发育不良(25.2%)。压疮/烫伤与脊髓损伤部位相关(r=0.179, P=0.024)。损伤3个月脊髓损伤儿童的AIS与泌尿系感染、便秘、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明显相关(|r|> 0.227, P <0.01)。压疮/烫伤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明显相关(r=0.208, P <0.01)。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便秘、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 0.261, P <0.001),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相关(r=0.195, P <0.05)。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生与便秘、骨质疏松/骨折、脊柱侧弯和髋关节发育不良明显相关(r> 0.146, P <0.01)。便秘的发生与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 0.313, P <0.01),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相关(r=0.160, P <0.05)。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与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显著相关(r> 0.342, P <0.01)。脊柱侧弯与髋关节发育不良明显相关(r=0.818, P <0.001)。结论儿童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与AIS密切相关,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良。儿童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具有特定的年龄特征,泌尿系感染、便秘、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常见并发症,需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儿童 功能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肌电桥技术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冲 杜良杰 +5 位作者 王志功 李建军 李军 刘宏炜 丛芳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MGB训练,共180 d。以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徒手肌力检查(MM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SCIM)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提高(t>2.510,P<0.05);试验组左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t>2.759,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优于对照组(t=2.691,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63,P=0.054)。两组治疗后MMT均提高(t>2.569,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78,P<0.05)。两组治疗后WMFT、SCIM评分均明显提高(t>3.839,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498,P>0.05)。结论EMGB训练能够提高C5完全性脊髓损患者桡侧腕长伸肌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电子肌电桥 桡侧腕长伸肌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洁 杨德刚 +1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标准的修订之处及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新旧版本的数据集,分析其修订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最新版本的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较前相比共有12处改动,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科学记录方... 目的探讨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标准的修订之处及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新旧版本的数据集,分析其修订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最新版本的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较前相比共有12处改动,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科学记录方法。该版本为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使评估和比较各种关于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所发表的研究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 修订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及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陶媛媛 孙蓉 宋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20-327,共8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传统评价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下,涌现出新型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传统评价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下,涌现出新型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方法。本文拟就临床常用的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和康复治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对青年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评价作用
6
作者 齐文亮 陈蒙 +3 位作者 王宇航 周翔 刘宝华 赵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24,共8页
目的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演变规律,探究针对性步态康复方案。方法纳入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新发青年卒中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均方根(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 目的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演变规律,探究针对性步态康复方案。方法纳入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新发青年卒中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均方根(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估行走能力,Fugl-Meyer评价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肌张力,医学研究学会肌力评定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肌力。结果不同观察时间点表面肌电数据RMS(F=22.462,P=0.000)、MF(F=33.873,P=0.000)和MPF(F=19.841,P=0.000),功能评估BBS(F=106.724,P=0.000)、FAC(F=28.000,P=0.000)、FMA(F=42.000,P=0.000)和mBI(F=37.931,P=0.000)评分,以及患侧下肢屈膝(χ^(2)=16.133,P=0.000)、伸膝(χ^(2)=14.200,P=0.001)和踝背伸(χ^(2)=15.867,P=0.000)活动中肌张力及屈髋(χ^(2)=45.267,P=0.000)、屈膝(χ^(2)=42.800,P=0.000)、伸膝(χ^(2)=38.933,P=0.000)和踝背伸(χ^(2)=52.133,P=0.000)肌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康复训练后2和4周RMS(P=0.000,0.000)、MF(P=0.000,0.000)、MPF(P=0.000,0.000)及BBS(P=0.000,0.000)、FAC(P=0.000,0.000)、FMA(P=0.000,0.000)、mBI(P=0.000,0.000)评分均高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亦高于训练后2周(P=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0);康复训练后2和4周患侧下肢屈膝(P=0.000,0.000)、伸膝(P=0.004,0.000)和踝背伸(P=0.001,0.000)活动中肌张力均低于训练前,屈髋(P=0.000,0.000)、屈膝(P=0.000,0.000)、伸膝(P=0.000,0.000)和踝背伸(P=0.000,0.000)肌力均高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肌张力亦低于(P=0.033,0.042,0.012)、肌力亦高于(P=0.000,0.000,0.000,0.000)训练后2周。结论通过表面肌电图结合多项功能量表评估,揭示青年卒中患者步态康复的时序性特征和渐进性改善模式,随着康复治疗时间的延长,神经肌肉功能、平衡功能、行走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肌张力和肌力均呈现出持续性、渐进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青年人 步态障碍 神经性 肌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神经机制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曼 宋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64,共5页
原发性失眠的神经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随着MRI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原发性失眠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根据过度觉醒假说,原发性失眠患者皮质和皮质下某些脑区存在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这些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海马、... 原发性失眠的神经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随着MRI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原发性失眠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根据过度觉醒假说,原发性失眠患者皮质和皮质下某些脑区存在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这些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岛叶、额叶、顶叶。本文拟对原发性失眠神经机制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脊髓屏障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荆瀛黎 刘小野 +1 位作者 白帆 陈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对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n=68)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后2 d组(S2)、损伤后7 d组(S7)和损伤后14 d组(S14),每组17只。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中...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对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n=68)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后2 d组(S2)、损伤后7 d组(S7)和损伤后14 d组(S14),每组17只。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后的第2、7、14天分别对小鼠进行盲法的小鼠后肢运动功能(BMS)评分和BMS亚评分;各组小鼠腹腔注入伊文思蓝,检测BSCB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occludin和MMP-9表达。结果术后2 d BMS评分显著降低,BSCB通透性显著增高;术后14 d BMS评分升高(P<0.01),BSCB通透性下降(P<0.05)。术后7 d,occludin表达下调,MMP-9表达上调(P<0.05);术后14 d occludin表达上调,MMP-9表达下调(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MMP-9可能通过介导occludin表达,影响BSCB通透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脊髓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紧密连接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荆瀛黎 刘小野 +2 位作者 白帆 董浩 陈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n=18)、对照组(n=18)和褪黑素组(n=18)。采用改良Allen法复制大鼠T_(10)中度损伤模型(10 g×25 mm)。免疫荧光法检测运动神经元数目,尼...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n=18)、对照组(n=18)和褪黑素组(n=18)。采用改良Allen法复制大鼠T_(10)中度损伤模型(10 g×25 mm)。免疫荧光法检测运动神经元数目,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纤维丝-200(NF-20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Ⅰ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术后7 d,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褪黑素组运动神经元数、神经元中尼氏小体、NF-200、BDNF、突触素Ⅰ和GAP-43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运动神经元数、神经元中尼氏小体、NF-200、BDNF、突触素Ⅰ和GAP-4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褪黑素能够修复损伤的突触可塑性,可能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突触可塑性 褪黑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康复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通 杜晓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15-319,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病变部位位于脑或脊髓,临床表现为病变多发和反复复发-缓解病程,即空间和时间多发性,以髓鞘脱失、神经胶质增生、不同程度轴索病变和进行性神经功...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病变部位位于脑或脊髓,临床表现为病变多发和反复复发-缓解病程,即空间和时间多发性,以髓鞘脱失、神经胶质增生、不同程度轴索病变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对卒中后抑郁神经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泓钰 王强 +4 位作者 杜晓霞 王静 徐舒 王曼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在认知加工期间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初步探讨PSD的神经机制和工作记忆功能变化。方法 2017年2月至8月,20例PSD患者(PSD组)及20例卒中非抑郁患者(对照组),应用NIRSport便携式近红外脑...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在认知加工期间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初步探讨PSD的神经机制和工作记忆功能变化。方法 2017年2月至8月,20例PSD患者(PSD组)及20例卒中非抑郁患者(对照组),应用NIRSport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分别采用情绪面孔性别判断任务和"1-back"工作记忆任务,观察前额叶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结果在负性情绪面孔图片呈现后,PSD组前额叶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2,P<0.001)。在"1-back"工作记忆任务时,PSD组左侧前额叶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低于对照组(t=2.475,P=0.018),两组右侧前额叶Oxy-Hb相对浓度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t=1.773,P=0.084)。结论 PSD患者在负性情绪面孔图片呈现后,前额叶激活程度降低,并且左侧前额叶工作记忆功能受损,PSD患者前额叶有氧代谢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 神经机制 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能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晓宇 刘丽旭 +1 位作者 王文竹 王云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拉克索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腹腔注射,联合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和左旋多巴50 mg/kg腹腔注射,共14 d。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旷场试验,造模后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Y迷宫试验,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造模后14 d每组取5只行尼氏染色。结果与模型组相比,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旷场试验穿格次数增加(P<0.05),总轨迹长度增加(P<0.05),平均速度增加(P<0.05),7 d时普拉克索组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Y迷宫试验自发交替分增加(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联合组(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单用普拉克索即可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联用左旋多巴后有助于线粒体膜电位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普拉克索 左旋多巴 线粒体膜电位 情绪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视听觉通道命名的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陶媛媛 孙蓉 +3 位作者 乐捷 米海霞 杜晓霞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视听觉通道命名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32例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实验组在左侧额下回(L-IFG)实施阳极tDCS,对照组实施假tDCS,刺激的同...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视听觉通道命名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32例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实验组在左侧额下回(L-IFG)实施阳极tDCS,对照组实施假tDCS,刺激的同时行语言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图片命名测试和环境声音命名测试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15例、实验组16例完成实验。治疗后,两组WAB失语商均显著提高(t> 5.081,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550, P> 0.05);两组图片命名评分均明显提高(Z> 2.650,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Z=-2.258, P <0.05);实验组WAB实物命名评分明显提高(Z=-3.239,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3.008, P <0.01);实验组环境声音命名评分显著提高(t=-4.745,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224, P <0.05);实验组WAB自发命名、WAB完成句子、WAB反应命名评分均提高(Z> 2.191, P <0.05),对照组WAB自发命名评分提高(Z=-2.376, P <0.05),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Z <1.568, P> 0.05)。结论 tDCS阳极刺激L-IFG对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命名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语义或语音加工提高命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命名 视觉通道 听觉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舒 李泓钰 +1 位作者 杜晓霞 宋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诱导或增强神经可塑性的无创性、安全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有一定效果。本文拟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双侧大脑半球和小脑在言语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总结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诱导或增强神经可塑性的无创性、安全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有一定效果。本文拟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双侧大脑半球和小脑在言语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总结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失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卒中 失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评价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丽旭 张通 +1 位作者 何静杰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6-821,共6页
目的运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评价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来自全国57个医疗中心的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2822例,采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进... 目的运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评价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来自全国57个医疗中心的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2822例,采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进行评定.对各类目以及不同类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步态、肌肉力量、随意运动控制、驾驶、做家务、就业是患者困难较大的前几位类目;环境因素中,建筑物相关的用品和技术、个人室内外移动和运输用的用品和技术、劳动和就业的服务、体制和政策等是影响患者的前几位障碍因素.功能与活动和参与正相关(r=0.712,r=0.694,P<0.001);活动和参与的活动表现与能力表现高度正相关(r=0.877,P<0.001);环境因素中的障碍因素与活动和参与的活动表现正相关(r=0.308,P<0.001).结论 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康复评价体系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助于开展更实用、更有效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脑卒中ICF核心分类组合 康复评定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波 陶媛媛 +6 位作者 李静 孙建军 谢天培 仇浩 范颖洁 李建军 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tDCS组、强制组和协同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tDCS组、强制组和协同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加阳极tDCS,强制组加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协同组加入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urke倾斜量表(BL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BBS、FMA-LE、BLS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改善(|t|>1.452,P<0.05),协同组各项指标均最优(|F|>1.827,P<0.05)。结论tDCS协同患侧下肢强制性负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USHER综合征 经颅直流电刺激 强制性负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改善卒中后抑郁压力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欣 桑德春 +2 位作者 邢春晓 陈炘钧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压力刺激下,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降低压力反应的机制。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12月,将4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n=25)和对照组(n=23)。反馈组给予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治疗,而对照组仅... 目的探讨认知压力刺激下,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降低压力反应的机制。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12月,将4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n=25)和对照组(n=23)。反馈组给予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电脑开展放松治疗而没有反馈信号。以认知能力测试作为压力源,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安静基线状态下、压力状态下及休息状态下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压力刺激下,对照组低频段升高速度高于反馈组(P=0.02),反馈组心率下降而对照组升高(P=0.05);结束时反馈组心率下降且最终低于基线水平(P=0.02)。结论应对认知压力刺激时,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敏感性,使个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达到动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率变异性 生物反馈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泓钰 王强 +1 位作者 王静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8月,PSD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例。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 DCS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8月,PSD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例。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 DCS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331,P<0.05),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1.642,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迟缓因子与绝望感因子分降低(t>2.493,P<0.05),对照组绝望感因子分降低(t=2.862,P<0.05);各因子分差值组间比较,迟缓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t=2.354,P<0.05)。结论 tDCS对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抑郁 焦虑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应激性失眠易感人群唤醒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泓钰 徐舒 +2 位作者 王曼 陶媛媛 宋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失眠易感人群的高唤醒机制及音乐疗法对其唤醒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的健康医护人员33人,根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验量表中文版(FIRST-C)中位值(17分)分为易感组(16人)和非易感组(17人),采用加拿... 目的探讨应激性失眠易感人群的高唤醒机制及音乐疗法对其唤醒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的健康医护人员33人,根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验量表中文版(FIRST-C)中位值(17分)分为易感组(16人)和非易感组(17人),采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多参数生理指标监测系统采集一般生理指标(包括指端脉搏血容振幅、皮温、皮肤电传导、呼吸频率和波幅、心率)以及脑电波[包括δ波、θ波、低波幅和高波幅α波、α波、感觉运动节律(SMR)、低波幅和高波幅β波]。结果与非易感组相比,易感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皮肤电传导升高(P=0.003,0.001)、SMR波幅升高(P=0.015,0.031)和低波幅β波波幅升高(P=0.000,0.001),仅治疗后高波幅β波波幅升高(P=0.00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指端脉搏血容振幅降低(P=0.000)、皮温升高(P=0.000)、呼吸频率增加(P=0.008)、心率减少(P=0.000),以及易感组皮肤电传导降低(P=0.001)、呼吸波幅降低(P=0.032)、高波幅α波(P=0.017)和低波幅β波(P=0.013)波幅降低,非易感组皮肤电传导降低(P=0.039)、低波幅(P=0.035)和高波幅(P=0.031)α波波幅降低、α波波幅降低(P=0.044)、低波幅β波波幅降低(P=0.015)。结论平静状态下应激性失眠易感人群生理和皮质均表现出高唤醒趋势;音乐疗法可以降低其高唤醒机制,尤以生理指标改善显著,可以作为健康管理手段,预防应激性失眠易感人群进展为慢性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音乐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彬 王强 +1 位作者 雷幸幸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3-778,共6页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改变、皮质萎缩、异常蛋白沉积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变皮质兴奋性、影响脑区局部血流量、改变突触性能,开始应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改变、皮质萎缩、异常蛋白沉积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变皮质兴奋性、影响脑区局部血流量、改变突触性能,开始应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