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症状和功能改变:一项系统综述和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子卿 余锦婷 +3 位作者 陈嘉彦 王芸茹 黄佳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61,共20页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 精神病临床高危(clinical high-risk for psychosis,CHR-P)人群的症状和功能发展存在异质性,澄清这个群体症状和功能的改变及联系,有利于精神病早期预防。元分析纳入54篇文献,探究CHR-P人群各维度临床症状和功能的纵向改变、基线症状对随访功能的预测作用、调节效应。结果发现,CHR-P人群轻微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整体功能和角色功能随时间显著改善,社会功能没有显著改善;基线阴性症状显著负向预测随访的整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基线的瓦解症状、情感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与随访的整体功能显著负相关;受教育程度显著调节轻微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纵向变化,年龄、轻微阳性症状亚组比例和短暂间歇性精神病性症状亚组比例显著调节情感症状的纵向变化。这揭示阴性症状改善少和社会功能损害是CHR-P人群的核心特征,提示未来可针对阴性症状研发干预措施,进而改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 纵向改变 三水平元分析 阴性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表型方法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楚侨 杨斌让 王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91,共14页
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对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内表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内表型是可以通过生化测试或显微镜检查发现的内在的表现型,即内表型不是很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微观的、内在的,内表型比疾... 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对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内表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内表型是可以通过生化测试或显微镜检查发现的内在的表现型,即内表型不是很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微观的、内在的,内表型比疾病的外在表现更接近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更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而通过内表型来研究疾病的遗传基因有着显著的优势。现有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都是以临床症状和行为描述为基础的,缺少生物学基础,基于内表型的分析对建立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的生物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内表型可以是神经生理的,生物化学的,神经解剖的,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的测量。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与疾病共同存在,可遗传,状态独立,在家庭中和疾病共分离,在病人未发病亲属中比一般人群的比率要高等标准。该文在介绍了内表型的概念,说明了内表型的原理,优点与用处,以及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的标准之后,进而以几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为例说明了目前认知内表型研究的进展,其中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多动症的内表型,注意、言语记忆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内表型,文章回顾了它们作为内表型所满足的标准的相关文献。最后对内表型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表型 精神疾病 原理 标准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7
3
作者 郭晓栋 郑泓 +4 位作者 阮盾 胡丁鼎 王毅 王艳郁 陈楚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2-904,共13页
情绪调节在社会情境中对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影响尚待厘清,这一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理解社会交互中负性情绪的产生和影响机制,为未来的社会认知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共情、情绪调节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文版... 情绪调节在社会情境中对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影响尚待厘清,这一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理解社会交互中负性情绪的产生和影响机制,为未来的社会认知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共情、情绪调节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文版共情准确性任务探讨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对共情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感共情与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焦虑和压力有关,而认知共情与更少的抑郁情绪相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在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起保护性调节作用;共情准确性任务中,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能提高个体对他人消极情绪的共情准确性、降低自身的负性情绪体验;在积极情境下还可以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特别是认知重评,在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型知觉的准确性及其认知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爽爽 肖斌 +1 位作者 王葵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29-2539,共11页
体型知觉的准确性既和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又对进食障碍的理解、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食障碍患者可能高估自己的身体,其体型知觉准确度可能受其BMI和症状的影响,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其次,通过和对他人体型估计的结果... 体型知觉的准确性既和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又对进食障碍的理解、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食障碍患者可能高估自己的身体,其体型知觉准确度可能受其BMI和症状的影响,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其次,通过和对他人体型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自己的体型的高估可能受到对自己身体态度因素的影响。第三,一般人群对自己的体型估计的结果往往不一致,这可能是体型知觉的不同量化方式所致。最后,体型知觉准确性的相关认知机制主要有收缩偏差、视觉适应和序列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知觉 进食障碍 机制 偏差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蒲连美 李瑛 +4 位作者 李红 李响 韩福生 阮杨 金泽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 初步分析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有“心绞痛”症状同时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150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分为AMI组5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设非冠心病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 目的 初步分析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有“心绞痛”症状同时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150例,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分为AMI组5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设非冠心病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焦虑和(或)抑郁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患单纯焦虑状态的比例均较高(40%比45%,P〉0.05);AMI组较对照组患有较高比例的抑郁状态(44%比21%,P=0.003),而患混合型焦虑抑郁状态者少于对照组(16%比34%,P=0.02)。 AMI组患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10.1±9.7)年比(7.4±5.6)年,P=0.03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抑郁(OR=3.29,P=0.013)、配偶或父母患慢性疾病(OR=3.01,P=0.015)及左室射血分数(OR=0.84,P〈0.01)三个因素与AMI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具有相关性。结论 单纯抑郁、配偶或父母患慢性疾病及心功能受损是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AM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快感缺乏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艳芳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0-1439,共10页
快感缺乏,指体验愉快能力的降低,它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存在增加了罹患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的风险。然而,精神分裂症中做情绪体验的快感缺乏研究由于方法学的问题常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从奖励系统入手,最新的研... 快感缺乏,指体验愉快能力的降低,它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存在增加了罹患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的风险。然而,精神分裂症中做情绪体验的快感缺乏研究由于方法学的问题常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从奖励系统入手,最新的研究证据支持精神分裂症期待性愉快损伤,而消费性愉快相对完好。在分裂型人格中似乎也存在类似的损伤模式。该文从精神分裂症谱系的角度,探讨了从奖励系统考察快感缺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缺乏 精神分裂症谱系 分裂型人格 奖励系统 期待性愉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表现与言语报告:3~5岁儿童的一级观点采择(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婧 王璐 +1 位作者 苏彦捷 陈楚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4-767,共14页
为考察3-5岁儿童一级观点采择的行为表现与言语报告之间的潜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单面镜"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中,54名儿童成对与实验者一起完成观点采择游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行为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B=?0.225,W... 为考察3-5岁儿童一级观点采择的行为表现与言语报告之间的潜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单面镜"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中,54名儿童成对与实验者一起完成观点采择游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行为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B=?0.225,Wald=0.38,p=0.541)。方差分析也没有发现儿童的行为表现和言语报告存在差异。由于实验1中的编码系统存在一些局限,并且缺少对儿童偏好的控制,因此在实验2中进行了改进。实验2选择了另外60名3-5岁儿童完成藏玩具游戏。方差分析发现了实验范式类型(行为表现或言语报告)、年龄和性别的三因素交互作用(F(2,48)=3.55,p=0.037,η2=0.13)。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男孩与女孩一级观点采择的行为表现都显著提高,而男孩言语报告的提高程度显著低于女孩。总体而言,考察儿童一级观点采择时,行为表现可能比言语报告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点采择 策略使用 行为表现 言语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玉娜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82-1891,共10页
精神分裂症与自我改变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但是,关于自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并对疾病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没有全面、明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综述了不同学科关于自我的研究,提出可以从主导感、自我面孔... 精神分裂症与自我改变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但是,关于自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并对疾病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没有全面、明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综述了不同学科关于自我的研究,提出可以从主导感、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参照过程这三个部分来考察精神分裂症的自我缺损,并回顾了自我这三个成分的相关研究,分别考察了其对于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意义。本综述为全面评估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精神分裂症 主导感 自我面孔识别 自我参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