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民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8,共12页
"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于2005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主要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脑老化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再生及修复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神经变性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 "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于2005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主要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市脑老化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再生及修复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神经变性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神经变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遗传学研究、发病机理研究、早期诊断研究和治疗学研究。特点是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搭建神经变性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本文综述了该重点实验室成立5年来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人才队伍成长和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神经变性病 老年性痴呆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42及神经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糖尿病脑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咏梅 闫颖 赵志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51-85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42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实验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脑病小鼠海马表达的长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64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42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实验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脑病小鼠海马表达的长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64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2)和DM组(n=32)。小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3 d后尾部测非禁食血糖,大于15 mmol/L者为DM模型复制成功。分别在造模后1、4、8及12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组与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及NGF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1)C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而造模后1、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增多,染色深。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造模后1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14.10±3.60比C组13.20±3.08略有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2阳性细胞数量(16.10±3.67,16.20±2.86,17.50±3.10)比C组(11.70±2.54,12.00±2.67,10.80±2.9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数量较多,染色深;造模后1、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染色较C组稍浅。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4、8及12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中期(4周)小鼠海马内Aβ42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至实验终点(DM 12周)。DM小鼠海马内NGF表达在本研究中没有明显变化。Aβ42参与DM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过程,在DM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病 海马 β淀粉样肽42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室注射脂多糖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咏梅 吕风月 徐群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长时程毒性作用,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变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抽签法将大鼠随机分为LPS实验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经大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LPS20μL(1.25g/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μL。给药后2周、4周、12周、24周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immunoassay system,ELISA)检测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在LPS给药后期减少,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为NS对照组的75.4%(P<0.01);②BDN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部位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较NS对照组高,而到12周和24周时其表达比NS对照组明显下降。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实验组大鼠4周时黑质纹状体内BDNF表达是NS对照组的186.3%(P<0.01),而12周和24周时分别是NS对照组的42.3%(P<0.01)和61.0%(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LPS可导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这一病变过程呈慢性迟发性。该模型大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变性丢失前即出现黑质纹状体系统BDNF表达减少,提示BDNF表达减少可能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变性 脂多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在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许保磊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71,共5页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 谷氨酸是脑内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EAAT)2是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负责脑内90%以上的谷氨酸再摄取,调节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EAAT2功能紊乱导致胞外谷氨酸过量积聚,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对于人EAAT2启动子的研究发现,NF-kB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对EAAT2表达起关键作用。通过筛选1 040种FDA批准的化合物,发现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是EAAT2的转录激活剂,可以增加EAAT2的蛋白表达水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 神经退行性变 NF-KB 头孢曲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
5
作者 薛寒笑 王臣 +3 位作者 朴月善 王玮 赵志莲 齐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15,共2页
患者女,21岁,头痛伴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3个月,加重5天;既往体健。查体:左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颅脑MRI:右侧环池及邻近脑沟内斑片状及囊状异常信号,呈T1WI等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 患者女,21岁,头痛伴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3个月,加重5天;既往体健。查体:左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颅脑MRI:右侧环池及邻近脑沟内斑片状及囊状异常信号,呈T1WI等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图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等信号,增强后脑膜条片状强化,囊性病变囊壁强化;右侧颞枕叶及双侧额叶脑沟内、右侧小脑幕强化(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神经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副神经节瘤伴多发骨转移1例
6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1 位作者 张萌 卢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17,共2页
患者男,39岁,颈肩部持续性胀痛4个月,以颈后部为著,伴双肩活动受限及颈部左侧麻木感;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661 IU/L,血浆D-二聚体5.09μ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2.91 ng/ml。颈椎MRI:C3、C4、C7椎体及附... 患者男,39岁,颈肩部持续性胀痛4个月,以颈后部为著,伴双肩活动受限及颈部左侧麻木感;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661 IU/L,血浆D-二聚体5.09μ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2.91 ng/ml。颈椎MRI:C3、C4、C7椎体及附件多发异常信号,C4椎体骨质破坏伴压缩改变,周围见3.42 cm×1.92 cm×2.34 cm软组织肿块,呈T1WI等信号(图1A)、T2WI稍高信号,局部凸向椎管并压迫颈髓,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B);诊断:C3、C4、C7椎体及附件多发异常信号,转移瘤可能。胸椎CT见T3椎体附件膨大、密度减低(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雄 胡晓 +1 位作者 苗贝贝 张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可为药物生物等效豁免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更安全、更经济地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本文将综述PBPK模型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PK模型 生物等效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PB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APP/PS1/tau小鼠脑内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雅莉 杨翠翠 +3 位作者 包训杰 张丽 李林 张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1-441,共1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原缠结(NFT),同时伴随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神经元变性或死亡等。本研究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原缠结(NFT),同时伴随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神经元变性或死亡等。本研究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x 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x Tg模型小鼠每天灌胃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x 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和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小鼠BDNF转录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和m 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和m RNA表达;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和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表达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闫峰 赵咏梅 +4 位作者 罗玉敏 尹洁 李森 房亚兰 刘克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698,共5页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时程变化,探讨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 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研究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后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时程变化,探讨RO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缺血90 min,再灌注3、6、12、24 h),每组5只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 h时处死,迅速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新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ROS特异性染色方法——H2DCF-DA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ROS的表达。结果 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以及MCAO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其相应脑区内只可见极少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而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 4个时间点,脑组织半暗带区域均可见大量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且从再灌注3 h起,MCAO组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再灌注6 h与3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与12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MCAO组大鼠脑组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从3 h到24 h),相对梗死体积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CAO组大鼠脑组织H2DCF-DA阳性细胞数目与脑梗死体积比率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中ROS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R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自由基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梗死 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脑内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翠翠 包训杰 +3 位作者 张丽 李雅莉 李林 张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5,共8页
目的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Tg模型小鼠灌胃给予100或200 mg·kg^-1·d^-1CIG至18月龄。采用刚果... 目的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Tg模型小鼠灌胃给予100或200 mg·kg^-1·d^-1CIG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及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和分布;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小鼠BDNF转录水平变化;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d^-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及m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及mRNA的含量;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TAU 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松果体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11
作者 王玫茜 杨延辉 +2 位作者 朴月善 赵志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84,共2页
患者女,59岁,体检发现松果体区占位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乏力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松果体区2.7cm×2.1cm类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图1A)。颅脑MRI:松果体区2.7cm×2.1cm×... 患者女,59岁,体检发现松果体区占位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乏力2个月;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松果体区2.7cm×2.1cm类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内见点状钙化(图1A)。颅脑MRI:松果体区2.7cm×2.1cm×2.2cm类圆形占位呈T1WI等信号(图1B)、T2WI低信号(图1C)、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等-低信号(图1D)、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稍低信号;包绕大脑大静脉及双侧大脑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颈段椎管内非典型脊膜瘤影像学表现
12
作者 杨畅 赵志莲 +2 位作者 李倩文 张春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2-853,共2页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跛行6年,逐渐加重伴双上肢疼痛、肌肉萎缩2年;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右侧大鱼际肌感觉异常,左肩肌肉萎缩;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椎MRI:于C3~C5椎体水平见椎管内髓外...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跛行6年,逐渐加重伴双上肢疼痛、肌肉萎缩2年;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右侧大鱼际肌感觉异常,左肩肌肉萎缩;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椎MRI:于C3~C5椎体水平见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偏左侧条片状异常信号,T1WI及T2WI均呈稍低信号(图1A~1C),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FS)-T1WI呈稍高信号(图1D);邻近脊髓内见条状异常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沿C2~C5左侧椎间孔向外生长,长约5.1 cm、最大横截面3.1 cm×1.4 cm,致邻近脊髓受压移位并与病变分界不清,C2~C5左侧椎间孔区椎动脉被包绕、推移;增强扫描见上述条片状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邻近颈髓左侧条片状明显强化(图1E、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脊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丽 叶翠飞 +1 位作者 沈芊 李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改良测定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改良使用磷酸盐-甲醇-乙腈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洗脱,高丝氨酸作为内标,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中脑、小脑和... 目的改良测定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改良使用磷酸盐-甲醇-乙腈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洗脱,高丝氨酸作为内标,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中脑、小脑和下丘脑6个脑区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酸(Tau)6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6种氨基酸在20 min内洗脱完全,分离效果良好;在6.25~400μmol/L浓度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不低于0.99;6种氨基酸日内试验精密度范围为1.38%~7.59%;日间试验精密度为2.7%~8.68%;6种氨基酸回收率不低于80%。结论改良后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检测大鼠脑组织分区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柱前衍生化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脑组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促进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光伟 王鹏 +3 位作者 李尧华 李昕 何欣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突起的长度;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蛋白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α-Syn... 目的研究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外添加α-Syn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突起的长度;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蛋白后神经元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α-Syn处理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在培养1h、2h和4h时均明显大于对照组,α-Syn的这一作用可被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Syn后,神经元突起的长度随α-Sy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α-Syn具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元 突起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改变:基于后扣带回的脑连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志刚 王晓怡 +2 位作者 邬霞 王星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后扣带回(P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a MCI患者(a MCI组)和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进行GRE-EPI序列的静息状态f MRI检查,以PCC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区域...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后扣带回(P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a MCI患者(a MCI组)和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进行GRE-EPI序列的静息状态f MRI检查,以PCC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区域进行基于体素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结果 a MCI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及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顶下小叶(IPL)、双侧颞中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与PCC有显著连接的脑区包括双侧DLPFC、右侧MPFC及ACC、双侧IPL、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和双侧楔前叶。健康老年组较a MCI组在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的盖部及三角部、MPFC及ACC、颞中回及左侧楔前叶连接增强;a MCI组多个脑区功能连接较健康老年组增强,主要包括左侧半球的扣带回中部、顶上小叶(SPL)、IPL、颞中回及右侧IPL。结论 PCC是a MCI患者脑代谢最先降低的区域,a MCI的PCC与多个功能区的连接破坏是其情节记忆功能减退的生物学基础,而其连接增强提示功能代偿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老年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蓉 赵志炜 +2 位作者 张丽 张兰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自行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中药新药参乌胶囊(Shen-wu capsule,SW)及其有效成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阐... 目的观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自行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中药新药参乌胶囊(Shen-wu capsule,SW)及其有效成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神经元退行性变的机制。方法选用老年SD大鼠,从21月龄始,分别灌胃给予SW(0.8 g/kg、1.6 g/kg)和TSG(0.03 g/kg、0.06 g/kg)至24月龄。以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未给药24月龄大鼠为老年对照。应用通道式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结果与6月龄青年对照组大鼠相比,24月龄老年大鼠通道式水迷宫试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给予SW和TSG的老年大鼠在高剂量组可见水迷宫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24月龄老年大鼠神经元突触数量明显减少;而给予TSG大剂量灌胃组突触数量增多,并可见类似于突触球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24月龄大鼠SYP染色明显变浅,累积光密度值低(P<0.01);而灌胃给予SW和大剂量TSG组大鼠SYP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于老年大鼠的神经元突触靶位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结果为其在临床用于延缓衰老、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乌胶囊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 老年 突触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老年斑病理改变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晨 杨翠翠 +1 位作者 李林 张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评价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部病理改变。方法 5月龄APP/PS1(+/-)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刚果红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小鼠... 目的评价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部病理改变。方法 5月龄APP/PS1(+/-)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刚果红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APP/PS1(-)小鼠,表明5月龄APP/PS1(+)小鼠已经出现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新物体识别实验中5月龄APP/PS1(+)小鼠对新物体的分辨指数无显著降低,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显示5月龄APP/PS1(+)小鼠海马及皮质均出现斑块沉积。结论 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出现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小鼠脑内已经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斑块 刚果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羟甲基糠醛对叠氮钠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如意 朴景华 +3 位作者 张兰 楚晋 徐艳玲 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64-1469,共6页
目的观察从山茱萸中提取的山茱萸羟甲基糠醛(HMF)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抑制剂叠氮钠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的HMF分别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预孵育24h,洗去培养液,加入50mmolL-1叠氮钠... 目的观察从山茱萸中提取的山茱萸羟甲基糠醛(HMF)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抑制剂叠氮钠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的HMF分别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预孵育24h,洗去培养液,加入50mmolL-1叠氮钠作用4h,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骨架(微管、微丝)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淀粉样肽(Aβ)的表达。结果12.5~200mg·mL-1的HMF与SH-SY5Y细胞共孵育能明显拮抗叠氮钠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增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升高,并使损伤的微管、微丝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减少Aβ含量。结论HMF能明显拮抗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缺陷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与保护细胞骨架和降低Aβ含量有关,对于防治阿尔采末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糠醛 山茱萸 线粒体 叠氮钠 SH-SY5Y细胞 膜电位 细胞骨架 Β-淀粉样肽 阿尔采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更早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简介 被引量:8
19
作者 齐志刚 李坤成 王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7-280,共4页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给现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心理压力,对其进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作为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最为成功的多中心、跨学科纵向研究,已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了较...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给现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心理压力,对其进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作为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最为成功的多中心、跨学科纵向研究,已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该项研究计划,希望对国内同行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黄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丽莉 宋秋洁 +2 位作者 叶翠飞 张丽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23-125,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酮(E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月龄ICR雄性小鼠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肽1-40(Aβ),建立AD小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法和避暗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内白细胞介素1β(...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酮(E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月龄ICR雄性小鼠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肽1-40(Aβ),建立AD小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法和避暗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内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P<0.01),脑内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P<0.01),星形胶质细胞增生(P<0.05)。与模型组比较,EF给药组(100mg/kg、300mg/kg)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P<0.01),IL-1β和TNF-α含量及GFAP阳性细胞表达数均降低(P<0.05,P<0.01)。结论EF可降低Aβ诱导的小鼠脑内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黄酮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