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木县地膜黑豆增产增收技术示范情况及效益分析
1
作者 吕玉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3期75-75,共1页
基于示范点基本情况总结了神木县地膜黑豆增产增收技术模式的应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措施,并对其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该技术的适宜推广区域及注意事项,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豆 地膜 增产增收技术 效益分析 陕西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绿豆微集水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树怀 王鹏科 +4 位作者 高小丽 刘建平 屈洋 宋慧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7,共5页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0~40 cm)含水量高,绿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DX4)集水效果最为明显,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4.5%和32.88%,DX5、DX3、DX2、DX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县不同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霞 冯永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明确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并为筛选神木县中南部旱作农业生产区适宜栽种的谷子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榆林市地区常规栽培的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为了明确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并为筛选神木县中南部旱作农业生产区适宜栽种的谷子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榆林市地区常规栽培的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生育期、株高、节数、穗型等农艺性状及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变异系数的变幅为3.25%~76.16%。产量与穗粗、穗长、单穗质量、千粒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白发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8.077%。此外,比较不同谷子品种在产量及生长状况的综合表现可知,‘黄软谷’的生育期154d、穗长23.90cm、穗粗26.55mm、单穗质量39.02g、穗粒质量17.31g、千粒质量3.29g、产量4 168.50kg/hm^2,谷子白发病发病率仅3.32%,建议在神木县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对神木县糜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贺晓 梁鸡保 高小丽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2-14,共3页
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对陕北神木县糜子产量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糜子主栽品种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陕北神木县旱作农业区,糜子最适宜播... 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对陕北神木县糜子产量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糜子主栽品种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陕北神木县旱作农业区,糜子最适宜播期密度为B2M3即5月31日前后播种,密度5万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播期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县大豆“3414”肥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志军 高成平 +2 位作者 魏样 郑秋霞 贺晓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84-85,共2页
通过对大豆"3414"肥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神木县中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等肥力地块大豆最佳施肥量与产量为:667m2施N-6.61kg,P2O5-1.49kg,K2O-3.13kg,产量为163.12kg/667m2,氮、磷、钾比为1∶0.23∶0.47。
关键词 大豆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县春玉米“3414”肥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军 龚清世 +1 位作者 高成平 梁鸡保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通过对玉米"3414"肥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神木县北部风沙草滩区玉米地土壤有效钾处于长期耗竭状态,建议在稳定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机肥、富钾复合肥用量,利于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关键词 玉米 “3414”肥效试验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军 乔明宽 +3 位作者 刘冬梅 王涛 王志娥 白宝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91-92,共2页
依托神木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分析汇总了2009-2012年神木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总结施肥对策。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施肥对策 培肥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黄土丘陵区谷子白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萍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118-118,共1页
谷子是榆林古老作物之一,本地传统种植品种有很强的抗白发病性。近年因市场需求,榆林大量引进种植高度感白发病的晋谷系列品种,谷子白发病已成为限制榆林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谷子种植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榆林黄土丘陵区谷子... 谷子是榆林古老作物之一,本地传统种植品种有很强的抗白发病性。近年因市场需求,榆林大量引进种植高度感白发病的晋谷系列品种,谷子白发病已成为限制榆林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谷子种植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榆林黄土丘陵区谷子白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种子处理、适时晚播、清洁田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白发病 无公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旱作肾型小粒黑豆高产高效集成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萍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2期129-129,共1页
介绍陕北旱作肾形小粒黑豆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关键词 陕北 旱作 肾形小粒黑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10
作者 梁红琴 《农技服务》 2015年第8期113-113,共1页
近年来粘虫已成为危害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为了更好和持续有效地对粘虫进行科学防治,论文对粘虫的识别、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粘虫 形态识别 生活习性 发生条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源对液体培养蛹虫草生物合成虫草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尚瑜 贾志华 +3 位作者 张霞 樊玉萍 吴秀珍 杜双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65-169,共5页
在摇瓶中考察不同碳源和无机氮源种类对液体培养蛹虫草生物合成虫草多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虫草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别对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合成最有利,单糖参与虫草多糖的生物合成... 在摇瓶中考察不同碳源和无机氮源种类对液体培养蛹虫草生物合成虫草多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虫草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别对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合成最有利,单糖参与虫草多糖的生物合成发生在细胞生长停滞期,寡糖(麦芽糖)则在对数生长旺盛期显著促进EPS的合成;NH_(4)^(+)的存在有利于IPS的积累。优化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g/L、蛋白胨10g/L、(NH_(4))_(2)HPO_(4)10mmol/L,总多糖产量最高可达(1.197±0.032)g/L,其EPS和IPS产量之比为1:3.4,EPS积累量(0.272±0.016)g/L较优化前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单一有机氮源和以(NH4)2HPO4为单一无机氮源的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多糖 生物合成 正交试验设计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糜子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东旗 高小丽 +4 位作者 赵涛 王睿豪 黄贵斌 宋艳丽 梁鸡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856,共8页
为明确不同播期糜子抽穗后不同器官和顶三叶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规律,确定陕北旱作地区糜子适宜播种期,以‘榆糜2号’为材料,自5月17日至7月15日每隔15d设置1个播期,共设置5个播期(B1、B2、B3、B4、B5)。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糜子叶片、... 为明确不同播期糜子抽穗后不同器官和顶三叶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规律,确定陕北旱作地区糜子适宜播种期,以‘榆糜2号’为材料,自5月17日至7月15日每隔15d设置1个播期,共设置5个播期(B1、B2、B3、B4、B5)。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糜子叶片、叶鞘、茎秆干物质积累均成单峰变化,即在抽穗后14d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总体呈上升趋势,积累量表现为B1>B2>B3>B4>B5。不同播期糜子植株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后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不同营养器官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叶片>叶鞘>茎秆,且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说明叶片是糜子籽粒灌浆的重要源器官。总体表现为播期B3物质转运率最高,成熟期收获较高的籽粒产量。综合分析表明,糜子生产上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种植,最大程度的提高营养器官物质转运率,是糜子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播期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拌种剂对谷子生长及白发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大众 刘佳佳 +4 位作者 屈洋 梁鸡保 张霞 韩雅利 冯佰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147,共7页
白发病是影响谷子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为研究拌种剂对谷子生长及白发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以感病谷子品种晋谷29和抗病品种汾选3号为材料,设置两个配方药剂(配方1:甲霜灵+代森锰锌+吡虫啉+磷酸二氢钾等,配方2:戊唑醇+吡虫啉+磷酸二氢... 白发病是影响谷子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为研究拌种剂对谷子生长及白发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以感病谷子品种晋谷29和抗病品种汾选3号为材料,设置两个配方药剂(配方1:甲霜灵+代森锰锌+吡虫啉+磷酸二氢钾等,配方2:戊唑醇+吡虫啉+磷酸二氢钾等),分别以播种种子重量的0.1%,0.2%,0.3%药剂量进行干粉拌种,分析不同配方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谷子白发病发病率、农艺性状、功能叶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配方药剂拌种均能显著降低谷子白发病发病率且药剂浓度越高发病率越低。2个配方药剂拌种对谷子节数、穗粗无显著影响,随药剂浓度增加,茎粗、千粒重呈增大趋势,在0.1%浓度下株高、穗长均高于对照。各药剂处理下,顶三叶绿叶面积均小于对照,且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减少。茎、叶、鞘、穗干重随药剂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0.1%浓度下均高于对照。2个配方药剂处理下产量均随药剂浓度增加而降低,药剂浓度为0.1%时感病品种晋谷29产量分别为4471.7和4420.6kg/hm2,显著高于对照(4284.8kg/hm2),其余各处理增产不明显。生产实践中,2个配方药剂拌种均能显著降低谷子白发病发病率,但总体上以配方2的0.1%浓度拌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白发病 种衣剂 发病率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试区的土壤资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贾恒义 雍绍萍 王富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36-46,共11页
本流域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土壤类型有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绵沙土、硬黄土和红黄土;有发育在沙漠上的风沙土;还有淤土等。因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物理—水分性质,化学性质和农艺特性有明显差异。据绵沙土、硬黄土、红黄土和风沙土的特性,进... 本流域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土壤类型有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绵沙土、硬黄土和红黄土;有发育在沙漠上的风沙土;还有淤土等。因成土母质不同,土壤物理—水分性质,化学性质和农艺特性有明显差异。据绵沙土、硬黄土、红黄土和风沙土的特性,进行农业利用,改良时主要沙掺粘和增施磷肥,微量元素等。从本流域土壤类型分布看,有交错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试区 土壤类型 过渡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氮磷肥料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宋艳丽 高小丽 +4 位作者 张鋆 赵涛 黄贵斌 王睿豪 梁鸡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5-69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氮磷配比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以‘连枷条’黑豆品种为材料,分析16种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处理后,小粒黑豆总黄酮、总酚、总花色苷、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 为了探究不同氮磷配比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以‘连枷条’黑豆品种为材料,分析16种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处理后,小粒黑豆总黄酮、总酚、总花色苷、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氮磷配比对小粒黑豆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N_3P_2(N 27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黄酮质量分数、N_0P_2(N 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酚质量分数及N_1P_2(N 90kg·hm^(-2),P_2O_5360kg·hm^(-2))的总花色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34.26mg·g-1、26.60 mg·g-1、1.27 mg·g-1,且均显著高于未施N、P的对照(P<0.05)。总黄酮、总酚与DPPH·清除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花色苷与O_2^(-·)清除作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色差值ΔE与总黄酮、总酚、DPPH·清除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花色苷、O_2^(-·)清除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公顷施N 270kg,P_2O_5360kg;N 0kg,P_2O_5360kg;N 90kg,P_2O_5360kg分别为小粒黑豆高总黄酮、高总酚、高总花色苷的最佳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黑豆 氮磷配比 总黄酮 总酚 总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鸡保 贺晓 +1 位作者 张霞 冯佰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3,共3页
为了提高陕北旱作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利用率,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产量最高。覆盖后深层土壤(80-100 cm)含水率较露地减少,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动规律相似,秸秆覆盖处理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相... 为了提高陕北旱作区春玉米生育期降水利用率,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产量最高。覆盖后深层土壤(80-100 cm)含水率较露地减少,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动规律相似,秸秆覆盖处理方式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相对平稳。水分利用率各处理耗水量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全覆膜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露地平作增加了28.77%,平膜、秸秆较露地分别增加了19.34%、13.5%,双沟覆膜和膜测种植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露地种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覆盖方式 玉米产量 春玉米 旱作区 陕北 水分利用效率 露地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玉米耐旱、抗旱性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鸡保 龚靖世 +1 位作者 李志军 李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422-3424,共3页
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受干旱影响极其严重,提高玉米的耐旱、抗旱性能势在必行。在介绍干旱胁迫在不同时期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在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旱地水分及小粒黑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鸡保 张元香 +3 位作者 高成平 梁红琴 呼利霞 冯佰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9-12,共4页
研究地膜覆盖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粒黑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北旱作区,通过地膜不同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小粒黑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沟覆膜在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方面均优... 研究地膜覆盖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粒黑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北旱作区,通过地膜不同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小粒黑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沟覆膜在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覆盖方式和不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小粒黑豆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谷子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志军 贺丽瑜 +1 位作者 梁鸡保 张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07-109,共3页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谷子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谷子产量。氮(N)、磷(P)、钾(K)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为Y=229.04+10.02N-0.35N2+11.19P-0.54P2...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谷子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谷子产量。氮(N)、磷(P)、钾(K)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为Y=229.04+10.02N-0.35N2+11.19P-0.54P2+15.14K-5.68K2-3.23NP+1.35NK+3.99PK。谷子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5.62kg/667m2,P2O52.77kg/667m2,K2O 2.81kg/667m2,谷子理论产量为300.78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谷子 最佳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向日葵品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瑞 龚清世 +1 位作者 贺丽瑜 刘冬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21-4022,4045,共3页
选定4个播种时期,研究了12个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品种在陕西神木县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向日葵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要影响。各品种出仁率、百粒重、产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在播期为5月20日达到最大,之后随播期推迟呈降低... 选定4个播种时期,研究了12个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品种在陕西神木县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向日葵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要影响。各品种出仁率、百粒重、产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在播期为5月20日达到最大,之后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同等生产条件下,油葵生育期短,株高、百粒重明显低于食用葵,但出仁率、产量与食用葵无明显差异。因此,该地区宜选取5月20日左右作为向日葵品种的最适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播期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