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健 张可霓 +2 位作者 王永胜 覃莉清 郭朝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4,184,共10页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多斯105 t/a CO2注入1 620 m以深的特低渗砂岩咸水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对储层的压力积聚和CO2羽体扩散的动态演化以及储层封存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注入过程和注入效果。3a注入引起的最大压力抬升小于15 MPa,CO2在含水层中总体呈均匀扩散,CO_2注入地下3a和53a后,羽体在刘家沟储层中的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550 m和700 m左右。在目前的统注方案下,CO_2主要封存层位在储层上部的刘家沟组(埋深为1 690~1 699 m),其吸气量占整个储层封存量的80%以上,储层吸气能力具有由浅到深变差的特征。53a模拟期内,进入泥岩盖层的CO_2总量不及注入总量的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范树军 张焕彬 付建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95,共3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研究了工艺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炭床微电解的最佳运行条件为:进水pH=2,反应时间为20 min;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为:进水pH=4,30%H2O2投加量为3 mL/L,反应时间为...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研究了工艺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炭床微电解的最佳运行条件为:进水pH=2,反应时间为20 min;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为:进水pH=4,30%H2O2投加量为3 mL/L,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运行条件下,COD总去除率可以达到60%~70%,其中微电解反应床COD去除率为40%~47%。采用该工艺预处理高浓度煤化工废水,降低了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同时不会引起铁炭床的钝化和板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微电解 FENTON氧化 预处理 煤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100×10~4t/a催化裂化装置油收率的研究
3
作者 杜海胜 杜志文 +1 位作者 武建平 王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3-275,357,共3页
针对某厂100×104 t/a催化裂化装置在负荷较高时总液收率低的问题,通过优化平衡催化剂活性、原料油预热温度、反应温度以及二再密相温度等参数,研究了进料负荷在3200t/d时各参数对总液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催化剂活性为61... 针对某厂100×104 t/a催化裂化装置在负荷较高时总液收率低的问题,通过优化平衡催化剂活性、原料油预热温度、反应温度以及二再密相温度等参数,研究了进料负荷在3200t/d时各参数对总液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催化剂活性为61、原料油预热温度为195℃、反应温度为495℃±2℃,以及二再密相温度为665℃±5℃时,产品液体总收率达到88.9%,比优化前提高了2.6%,其效果明显,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负荷 油收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后现象对CO_2深部咸水层地质封存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朝斌 张可霓 +2 位作者 鲁维丰 凌璐璐 郭振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7,共7页
在CO2封存到深部咸水层的过程中,由于多相流体性质的不同,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不仅和当前区域流体的饱和度有关,还和流体经历的过程及历史饱和度有关,在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特征曲线中表现出滞后现象。作为重要的参数,大多数通用数值... 在CO2封存到深部咸水层的过程中,由于多相流体性质的不同,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不仅和当前区域流体的饱和度有关,还和流体经历的过程及历史饱和度有关,在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特征曲线中表现出滞后现象。作为重要的参数,大多数通用数值模拟软件并未考虑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滞后的现象,然而实际中滞后现象对CO2在咸水层中运移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停止注入后的吸湿过程中。设计两种方案分别对应无滞后效应和滞后效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TOUGH+CO2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计算函数的选择对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盖层封闭性能较好的情况下,两种方案CO2封存总量相同,但封存CO2存在相态比例不同。由于方案中考虑的流体驱替过程不同以及模型区域残余气相饱和度的不同,相应的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特征变化曲线不同,表现出CO2气相饱和度分布的差异,考虑滞后效应的方案描述了相对渗透率与毛细压力随气液两相相互驱替过程的变化,因此在咸水层封存CO2的数值模拟中,应该引入相对渗透率和毛细压力滞后现象相关的计算,使得描述CO2在地层中的运移变化过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毛细压力 滞后效应 CO2 咸水层 TOUGH+CO2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低渗砂岩覆压试验渗透率方向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超 谢凌志 +1 位作者 熊伦 王永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8-956,共9页
由于地质成因的不同,岩石渗透率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大小和方向性差异,即呈各向异性的特点。目前,岩石渗透率方向性特征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仍然不足,缺乏岩石渗透率各向异性量化评估。基于国内CCUS场地储层砂岩,沿正交方向钻取岩芯试件若干... 由于地质成因的不同,岩石渗透率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大小和方向性差异,即呈各向异性的特点。目前,岩石渗透率方向性特征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仍然不足,缺乏岩石渗透率各向异性量化评估。基于国内CCUS场地储层砂岩,沿正交方向钻取岩芯试件若干,完成瞬态法覆压渗透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特低渗砂岩正交方向渗透率随围压(上覆岩层压力)加载呈幂律函数递减,当围压加载至20 MPa以后,正交方向渗透率差异性逐步降低,即渗透率由各向异性逐步向各向同性过渡,且储层砂岩竖向渗透率压力敏感系数普遍低于水平侧向。通过建立一种空间坐标系下渗透率计算模型,将岩石内部渗流规律等效为空间正交方向渗透率模型,并借用统计学标准差定义提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k,将不同岩性储层岩石渗透率不均匀性作归一化处理,定量地描述了覆压试验过程中试件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压试验 渗透率 压力敏感性 各向异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封存异地定向持续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俊哲 王振荣 +1 位作者 许峰 王永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7-41,共5页
针对国家能源集团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示范工程压覆补连塔煤矿五盘区煤炭资源的问题,提出了异地定向钻井持续监测技术及方案,并完成了监测孔的现场施工,获取了关键层位监测压力与温度数据。通过异... 针对国家能源集团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示范工程压覆补连塔煤矿五盘区煤炭资源的问题,提出了异地定向钻井持续监测技术及方案,并完成了监测孔的现场施工,获取了关键层位监测压力与温度数据。通过异地监测前后数据对比显示,地层压力、温度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延续性较好,变化趋势相同,且变化幅度也较接近,表明该异地定向监测项目实施效果较好,实现了CO2地质封存异地持续监测目标,延长了该示范项目监测数据序列,丰富了CO2地质封存手段,对于深入研究CO2长期封存于深部储层的物性变化、安全性以及CO2封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煤炭资源开采 定向钻井 异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栾永超 熊亚林 +2 位作者 何广利 刘聪敏 李帅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氢气分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膜分离法装置结构简单、转换高效、投资成本低且环境友好,在氢气分离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氢气分离膜的性能是影响氢气分离过程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氢气分离膜技术研...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氢气分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膜分离法装置结构简单、转换高效、投资成本低且环境友好,在氢气分离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氢气分离膜的性能是影响氢气分离过程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氢气分离膜技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膜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阐述了氢气分离膜的应用需求、基本机理,系统梳理了致密金属膜、无机多孔膜、金属‒有机框架(MOF)膜、有机聚合物膜、混合基质膜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尽管无机多孔膜、有机聚合物膜、混合基质膜等具有良好的氢气分离纯化性能,但在分布式、小型化的应用场景下的分离性能仍待改进提高;提高钯基金属膜的抗毒化性能、优化膜的性价比,是促进工业应用的有效手段;整合无机多孔膜、MOF膜的优点,可促进分子筛分机制膜的性能跃升;有机聚合物膜的耐温、机械等性能仍需提高;对现有高分子膜材料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合金,是开发新型气体分离膜的重要方向;混合基质膜在进行可控调节排布后,将显著提高膜性能。多种氢气分离膜的研究和应用,支撑了氢气分离纯化过程的发展,在材料种类丰富、制备工艺进步后将发挥更大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分离膜 致密金属膜 无机多孔膜 金属‒有机框架膜 有机聚合物膜 混合基质膜 氢气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