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力发电厂给水泵再循环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岳建华 谢建民 +3 位作者 朱延海 马天庭 胡轶群 马继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共7页
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最重要辅机之一,由此构成的给水系统是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为提高火力发电厂给水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结合相关故障机理的分析,通过系统研究和试验,提出了给水泵再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策略,此控制策略是... 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最重要辅机之一,由此构成的给水系统是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为提高火力发电厂给水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结合相关故障机理的分析,通过系统研究和试验,提出了给水泵再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策略,此控制策略是根据给水泵转速与给水泵流量的关系并基于新型PID调节基础上建立的3个层次协同控制。优化后的PID闭环控制策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再循环系统的能耗,降低了阀门的维修费用;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控制后的系统是安全且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给水泵 给水泵再循环控制 优化 控制策略 电厂辅机 PID调节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水汽中痕量TOC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利 石立斌 +2 位作者 安雪松 范识玄 王广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4,135,共4页
针对电厂锅炉给水中总有机碳(TOC)测量的特点,提出采用紫外氧化-电导检测痕量TOC的新方法,确定影响测量的关键因素,并测试其准确度及精密度.运用该方法对TOC含量为0~500 μg/L的水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加标回收率在95%~103%,测... 针对电厂锅炉给水中总有机碳(TOC)测量的特点,提出采用紫外氧化-电导检测痕量TOC的新方法,确定影响测量的关键因素,并测试其准确度及精密度.运用该方法对TOC含量为0~500 μg/L的水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加标回收率在95%~103%,测量标准偏差在2%~5%,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现场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 痕量TOC 测量方法 氨干扰 紫外氧化 电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速测量与调整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占平 杨斌 +5 位作者 杨飞 何渊 蔡小舒 刘海峰 谢建文 姜勇俊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电站锅炉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精细化实时优化调整问题,基于光学互相关测速原理,研制了电站锅炉一次风速在线测量系统,将其应用于神华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660MW 2号机组,测量得到了所有煤粉管内风粉速度,并与已有压差测速对... 针对电站锅炉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精细化实时优化调整问题,基于光学互相关测速原理,研制了电站锅炉一次风速在线测量系统,将其应用于神华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660MW 2号机组,测量得到了所有煤粉管内风粉速度,并与已有压差测速对比,相对偏差小于15%,验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此外,基于该测量结果计算了同层燃烧器总一次风量,较现有一次风量测量结果偏大20%左右,据此通过降低一次风机工作电流以减小一次风量。结果显示直吹式制粉系统运行正常,氮氧化物浓度降低,节约了电厂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吹式制粉系统 实时优化调整 一次风速 光学互相关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参数耗差在线分析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卫军 王海锋 朱延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0,共5页
以超超临界660MW机组为例,利用基本公式法建立了锅炉效率、排烟温度、运行氧量以及飞灰含碳量的耗差分析模型,实时计算供电标准煤耗偏差值,并对某一工况进行了耗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锅炉参数耗差在线分析模型计算和分析结果... 以超超临界660MW机组为例,利用基本公式法建立了锅炉效率、排烟温度、运行氧量以及飞灰含碳量的耗差分析模型,实时计算供电标准煤耗偏差值,并对某一工况进行了耗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锅炉参数耗差在线分析模型计算和分析结果正确、可行,可实时指导运行调整操作,并为设备维护、检修提供数据依据,有益于降低机组发电标准煤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耗差分析 锅炉效率 排烟温度 氧量 飞灰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光字报警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延海 黄卫军 郑志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4-167,共4页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迅速发展,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热工系统复杂性和离散性增大;机组控制参数多,参数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报警系统作为体现热工自动化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报警装置已经满足不了大型机组控制需求;利...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迅速发展,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热工系统复杂性和离散性增大;机组控制参数多,参数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报警系统作为体现热工自动化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规报警装置已经满足不了大型机组控制需求;利用DCS系统组态灵活、功能化处理优势,实现声光俱全、动态链接的软光字报警,以EDPFNT+系统光字报警设计为例,介绍了热工报警信息收集和处理,实现报警自动链接画面的处理方法,为DCS光字报警设计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 光字报警 设计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组微油点火启动初期蒸汽温度的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卫军 潘瑞强 +1 位作者 於晓博 石宝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173,176,共3页
基于对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国华港电)超超临界660MW机组微油点火冷态启动过程中蒸汽温度偏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机组启动初期投入加热器的方案,以提高给水温度,控制蒸汽温度,避免了机组并网后汽轮机因金属热应力过大而难以升... 基于对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国华港电)超超临界660MW机组微油点火冷态启动过程中蒸汽温度偏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机组启动初期投入加热器的方案,以提高给水温度,控制蒸汽温度,避免了机组并网后汽轮机因金属热应力过大而难以升负荷的问题;通过在线监测和调整省煤器进、出口的过热度,防止了锅炉水冷壁产生过高的热偏差,保证了机组启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660 MW机组 冷态启动 微油点火 蒸汽温度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锅炉CO_2纯化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卫军 李延兵 +2 位作者 廖海燕 王俊 王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3-257,262,共6页
富氧燃烧烟气压缩纯化后可实现近零排放。对传统的CO2纯化技术(直接压缩冷凝技术、自产冷量分离技术及CANMET自主分离工艺)和新颖的CO2纯化技术(法液空公司压缩纯化技术、普莱克斯公司高、低硫煤压缩纯化技术及气体化工公司酸性压缩技术... 富氧燃烧烟气压缩纯化后可实现近零排放。对传统的CO2纯化技术(直接压缩冷凝技术、自产冷量分离技术及CANMET自主分离工艺)和新颖的CO2纯化技术(法液空公司压缩纯化技术、普莱克斯公司高、低硫煤压缩纯化技术及气体化工公司酸性压缩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富氧燃烧CO2压缩纯化研究进展,认为铅室法和硝酸生产方法的CO2压缩纯化技术具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烟气 CO2纯化铅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3丙烯酸系与201×7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性能比较
8
作者 安雪松 徐京君 +5 位作者 田佳 彭章华 田利 崔焕芳 朱蕊 何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对213丙烯酸系和201×7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同等运行条件下,2种树脂出水水质基本相同,但213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无漏钠现象,而且运行成本低,适... 对213丙烯酸系和201×7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同等运行条件下,2种树脂出水水质基本相同,但213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无漏钠现象,而且运行成本低,适用水质范围广,工作交换容量较高,再生碱耗低,自用水率为201×7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95%,无漏钠现象,而且运行成本低,适用水质范围广,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系 丙烯酸系 阴离子交换树脂 性能 钠离子 工作交换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机组凝泵变频在节能改造中优化控制
9
作者 朱延海 岳建华 +1 位作者 马天霆 史文韬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48-252,共5页
为了降低厂用电,提高机组效率,凝泵实现变频控制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本文对同类型机组凝泵变频改造后控制方案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在保证凝结水系统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凝结水泵变频调节和除氧器上水调节阀优化协调控制方案,达到最大节能效果。
关键词 凝结水泵 变频 调节 节能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保安过滤器滤芯频繁污堵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京君 戴鑫 +2 位作者 仝晓明 田佳 安雪松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针对某电厂预脱盐系统保安过滤器滤芯频繁污堵的问题,对预处理系统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小型动态试验装置考察了活性炭床对有机物、余氯、细菌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床出水细菌含量过高是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频繁污堵的主要原因.对此... 针对某电厂预脱盐系统保安过滤器滤芯频繁污堵的问题,对预处理系统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小型动态试验装置考察了活性炭床对有机物、余氯、细菌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床出水细菌含量过高是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频繁污堵的主要原因.对此,通过调整杀菌剂加入量,使余氯含量控制在0.2~0.4 mg/L,同时还原剂投加以余氯含量小于0.1 mg/L为控制指标.采取上述措施后,预处理系统细菌含量得到有效抑制,保安过滤器连续运行3个月未出现压差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补给水 保安过滤器 污堵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CO_2压缩纯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延兵 赵瑞 +1 位作者 陈寅彪 黄卫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以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为基础,开展CO_2压缩纯化技术研究,搭建了300t/a CO_2压缩试验平台,在该平台上开展各种体积分数CO_2的压缩试验,寻找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CO_2体积分数为80%时,液化温度为-30℃、压力为3.0 MPa是最优的液化条件... 以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为基础,开展CO_2压缩纯化技术研究,搭建了300t/a CO_2压缩试验平台,在该平台上开展各种体积分数CO_2的压缩试验,寻找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CO_2体积分数为80%时,液化温度为-30℃、压力为3.0 MPa是最优的液化条件,在该条件下CO_2液化率较高(81.86%),液体CO_2消耗电功最低为1 273kJ/kg,液体CO_2纯度大于99%;该平台可协同脱除NOx和SO_2等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CO2压缩纯化 液化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模拟烟气一体化压缩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瑞 李延兵 +4 位作者 陈寅彪 黄卫军 余学海 史晓宏 陈创社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0-174,共5页
富氧燃烧是能够大规模商业化捕集CO_2的主流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富氧燃烧压缩过程捕集CO_2性能、并同时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的能力,在搭建的50 kg/h规模的试验平台上,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采用液体CO_2洗涤混合气体技术,表明压缩过程可... 富氧燃烧是能够大规模商业化捕集CO_2的主流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富氧燃烧压缩过程捕集CO_2性能、并同时一体化脱硫脱硝技术的能力,在搭建的50 kg/h规模的试验平台上,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采用液体CO_2洗涤混合气体技术,表明压缩过程可同时脱除NO_x和SO_x等污染物,通过试验进一步研究液气比对NO_x和SO_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脱硫率、脱硝率可达98%以上,尾气中SO_2体积分数低于50×10^(-6),NO_x体积分数小于30×10^(-6),富氧燃烧系统中压缩纯化过程具备实现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富氧燃烧 压缩纯化 脱硫脱硝 二氧化碳 污染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选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彦 贾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5,35,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分析比较,指出超超临界机组由于其机组效率高、经济效益可观、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是目前和未来电力市场发展的主力机组。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锅炉选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排烟温度高及两侧偏差大原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卫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6,共3页
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2号锅炉排烟温度偏高,且两侧排烟温度偏差大,为此展开了技术分析,指出导致排烟温度高的因素主要有一、二次风对空气预热器冷却不足,硫酸氢铵黏结空气预热器;导致两侧排烟温度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脱硝副产物硫... 江苏国华陈家港发电有限公司2号锅炉排烟温度偏高,且两侧排烟温度偏差大,为此展开了技术分析,指出导致排烟温度高的因素主要有一、二次风对空气预热器冷却不足,硫酸氢铵黏结空气预热器;导致两侧排烟温度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脱硝副产物硫酸氢铵黏结空气预热器。针对各类原因,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温度 一次风 二次风 硫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组合的电厂含氧量软测量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桂林 王富强 +2 位作者 张秋生 朱沿海 张金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2,共8页
针对传统的电厂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维护成本高、测量滞后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组合的含氧量软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不同原理建立含氧量软测量模型。从变量相关性角度,采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 针对传统的电厂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维护成本高、测量滞后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组合的含氧量软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不同原理建立含氧量软测量模型。从变量相关性角度,采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含氧量KPCA-RBF和KPCA-SVM模型;从能量平衡角度,建立含氧量机理模型;从时间积累特性角度,建立含氧量时间序列模型。为了综合利用各模型信息,提高含氧量的测量精度,以非参数模型作为组合权值,建立含氧量组合软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某超超临界660 MW机组的现场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参数组合软测量模型与单项软测量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全工况环境,其含氧量结果既可作为控制的前馈信号,提高控制品质;又能作为冗余信号,替换故障的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实现不间断参数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模型 统计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非参数模型 核主成分分析 改进K-means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