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甸草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固碳途径特征分析
1
作者 彭浩 董宝珠 +1 位作者 马利娟 于晓东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4-1944,共11页
土壤真菌、细菌和古细菌的细胞残体及其胞外聚合物是土壤稳定有机碳库的重要组分,准确分析草原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对于解析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表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土... 土壤真菌、细菌和古细菌的细胞残体及其胞外聚合物是土壤稳定有机碳库的重要组分,准确分析草原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对于解析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表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1)营腐生生活的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丰度在亚表层土壤中更多,寄生于植物茎叶的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更多分布在表层土壤;2)固碳古细菌门(Candidatus_Thermoplasmatota)以及固碳细菌门(Chloroflexota和Nitrospinae)在亚表层土壤中含量显著高于表层土壤;3)土壤自养微生物固碳途径的丰度在上下表层间没有显著变化,但是,rTCA和DC/4-HB固碳途径共有关键酶基因porA丰度在10-20cm土壤中更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固碳古细菌以及固碳细菌在草甸草原土壤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在亚表层土壤中固碳微生物丰度更高,这有助于草甸草原土壤内部CO_(2)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表层土壤 亚表层土壤 真菌 固碳古细菌 固碳细菌 por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组成及其固碳途径差异分析
2
作者 彭浩 董宝珠 +3 位作者 马利娟 于晓东 张艺帆 李晓芳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1,共9页
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可以同化大气CO_(2)并将碳固定于土壤中。与湿润区生态系统相比,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但当前碳评估模型主要研究植物固碳,往往忽略了土壤微生物的固碳代谢,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特征。... 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可以同化大气CO_(2)并将碳固定于土壤中。与湿润区生态系统相比,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但当前碳评估模型主要研究植物固碳,往往忽略了土壤微生物的固碳代谢,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特征。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土壤微生物为对象,剖析了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固碳途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类型草原土壤中共有14个固碳微生物类群(纲),其中酸微菌纲、γ-变形菌纲和绿弯菌纲在荒漠草原土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典型草原;2)还原柠檬酸循环(rTCA)和3-羟基丙酸循环(3-HP)相对丰度在荒漠草原土壤中显著高于典型草原;3)rTCA途径关键酶EC(1.2. 7.1)和EC(1.2. 7.3)、3-HP途径关键酶EC(6.4. 1.2)和EC(6.4. 1.3)的编码基因丰度在荒漠草原土壤中高于典型草原。显然,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纲)、固碳途径及其编码关键酶基因丰度都高于典型草原,由此表明荒漠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具有更强的大气CO_(2)固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土壤 固碳微生物 固碳途径 宏基因组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沙地土壤改良与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本龙 周春生 +2 位作者 娄雨欣 刘学瑶 刘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62,共9页
探索膨润土对沙地土壤性质及结构、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膨润土用于沙地土壤改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山湾村开展膨润土治理沙化耕地大田试验,试验按膨润土施量共设置6组处理,分... 探索膨润土对沙地土壤性质及结构、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膨润土用于沙地土壤改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山湾村开展膨润土治理沙化耕地大田试验,试验按膨润土施量共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0(CK)、15.0 t/hm^(2)(A1)、22.5 t/hm^(2)(A2)、30.0 t/hm^(2)(A3)、37.5 t/hm^(2)(A4)、45.0 t/hm^(2)(A5),研究不同膨润土施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结构和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膨润土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有效调整土壤结构。膨润土的施用提高了朝天椒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CO_(2)通量、WR>0.25 mm含量、pH和电导率;降低了生育期内土壤容重,协调了生育期内土壤三相比例,改善土壤固液气结构。在生育期内膨润土施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施用膨润土有效促进了朝天椒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朝天椒产量。以A3处理朝天椒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61.2%。膨润土作为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质,调整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朝天椒产量。综合不同施量对土壤指标及朝天椒产量的影响,研究认为30.0 t/hm^(2)为该试验区2023年适宜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施量 沙地治理 土壤理化性质 朝天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与覆膜对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本龙 周春生 +4 位作者 海珍 娄雨欣 刘学瑶 甄婷 刘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2-258,共7页
为提高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利用价值和玉米产量,探讨深松耕作与覆膜对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苏打盐碱地——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为平台开展2020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传统旋耕20 cm(CK)、... 为提高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利用价值和玉米产量,探讨深松耕作与覆膜对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苏打盐碱地——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为平台开展2020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传统旋耕20 cm(CK)、传统旋耕20 cm结合覆膜(CM)、深松耕作40 cm(SS)、深松耕作40 cm结合覆膜(SM)4种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苏打盐碱地土壤耕层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传统旋耕相比,深松耕作和覆膜措施均可以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呼吸强度和硬度;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量;同时,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升玉米产量。与CK相比,CM、SS和SM处理播种后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0.7%、195.0%、206.8%,在5 min内土壤CO_(2)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53.7%、267.3%、501.3%,在7.5~20.0 cm土层的土壤硬度分别提高了4.0%~230.4%、33.5%~295.6%、49.0%~421.3%。与CK相比,3种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0.9%~1.6%、10.4%~12.4%、14.0%~17.0%,土壤碱化度分别降低了-31.6%~19.2%、7.7%~59.6%、5.1%~58.2%,土壤全盐量分别降低了46.2%~63.6%、61.5%~81.5%、63.6%~92.6%。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19.2%、29.8%。在4种处理方式中,深松耕作配合覆膜措施(SM)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最为显著,玉米产量最高,较CK提高29.8%。因此,深松耕作配合覆膜措施能够显著改善西辽河苏打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覆膜 盐碱地 玉米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和不同灌水量对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本龙 周春生 +1 位作者 海珍 娄雨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4,共8页
为解决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耕层变浅、理化性状恶化、产量低下等问题,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仅旋耕+2 100 m^(3)/hm^(2)灌水量(CK)、深松+1 500 m^(3)/hm^(2)灌水量(A1)、深松+2 100 m^(3)/hm^(2)灌水量(A2)、深松+2 700 m^(... 为解决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耕层变浅、理化性状恶化、产量低下等问题,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仅旋耕+2 100 m^(3)/hm^(2)灌水量(CK)、深松+1 500 m^(3)/hm^(2)灌水量(A1)、深松+2 100 m^(3)/hm^(2)灌水量(A2)、深松+2 700 m^(3)/hm^(2)灌水量(A3)4组处理,比较深松耕作和不同灌水量对于通辽苏打盐碱地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全盐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旋耕,深松耕作能够打破犁底层,播种前20~4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4.41%、23.42%、37.84%;收获后0~5、5~10、10~20 cm土层中,A2和A3处理的土壤pH值较CK分别降低了0.83%、2.14%、0.71%和0.70%、2.50%、1.06%,而A1处理较CK明显升高;收获后0~5、5~10、10~2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电导率较CK明显降低,多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收获后0~40 cm土层中,A1、A2、A3处理的全盐量较CK明显降低,多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玉米的产量构成要素中,A1、A2、A3处理的穗长、十穗鲜质量、穗周长、轴质量、纵向籽粒数、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和玉米产量较CK均有明显提升,其中以玉米产量提升最为显著,较CK分别提升了32.12%、27.98%、63.18%。深松耕作能够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配合合理灌水量能够显著降低耕作层土壤盐分,同时大幅提升玉米产量。综上所述,深松耕作配合2 700 m^(3)/hm^(2)灌溉量(A3)为本试验盐碱地玉米种植的适宜处理。对于合理确定通辽盐碱地深松方案具有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耕作 苏打盐碱地 玉米产量 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辽平原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本龙 周春生 +1 位作者 海珍 娄雨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253,共7页
为了解决松辽平原土壤盐碱化、玉米产量低下的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松辽平原的耕作方式,以实现土壤良性生产。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深松耕作深度40 cm处理(SS处理)、粉垄... 为了解决松辽平原土壤盐碱化、玉米产量低下的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松辽平原的耕作方式,以实现土壤良性生产。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深松耕作深度40 cm处理(SS处理)、粉垄耕作深度40 cm处理(FL处理)2个处理,以常规旋耕深度20 cm处理(CK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S、FL处理在播种前1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增加35.1%~194.7%、29.9%~98.2%;在收获后0~40 cm土层土壤中,>0.25 mm土壤团聚体表现为FL处理>SS处理>CK;在7.5~20 cm土层中,SS、FL处理的土壤硬度分别较CK增加33.5%~295.6%、57.2%~180.5%;在0~40 cm土层中,SS、FL处理的土壤pH值较CK降低6.7%~12.9%、-1.1%~-6.1%,土壤电导率分别较CK降低1.6%~26.9%、21.3%~43.9%,土壤全盐量分别较CK降低-20.0%~42.9%、10.3%~47.6%;玉米产量分别较CK增加19.2%、39.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深松和粉垄耕作均能够构建合理的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耕作层脱碱、排碱,从而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从长久角度和产量来看,粉垄耕是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耕作 粉垄耕作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松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数据集
7
作者 韩乐 赵媛媛 +2 位作者 迟文峰 贾静 王末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引发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评估土壤风蚀时空演变过程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包含黄河流域2000-2018年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引发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评估土壤风蚀时空演变过程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数据集包含黄河流域2000-2018年逐年土壤风蚀模数数据集,采用地面调查与修正土壤风蚀方程(RWEQ)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土壤风蚀中各影响因子,进行数据本地化,并结合植被因子测度黄河流域土壤风蚀量。数据基于137Cs调查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地面调查结果显著相关。本数据可反映黄河流域2000年以来土壤风蚀时空格局,用于区域土地退化动态评估、生态工程措施成效评价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RWEQ 土壤风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