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鑫畅 赵璐洁 +4 位作者 李颖丽 陈玮 赵云 颜安 万江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3-1329,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伊犁昭苏马场混播草地长期种植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碳氮比分别为6.46꞉1和11.12꞉1)作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设... 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剂对豆禾混贮饲料品质、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伊犁昭苏马场混播草地长期种植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碳氮比分别为6.46꞉1和11.12꞉1)作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设置对照和3种复合菌剂处理(A1、A2、A3)。青贮发酵30 d后,对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氮组分、蛋白组分、单宁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并在青贮期间的第1、3、5、14、30天动态监测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提高了豆禾混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了pH、氨态氮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蛋白质的损失。此外,复合菌剂还降低了蛋白酶活性,并减少了豆禾混贮饲料中的非蛋白氮(PA)和结合蛋白(PC)含量,提高了快速降解真蛋白(PB1)和慢速降解真蛋白(PB3)含量,从而减少了蛋白质的降解。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碳氮比为6.46꞉1的混贮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高于碳氮比为11.12꞉1的处理,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前者低于后者。所有处理中霉菌数量均未超过2 log10 cfu·g^(-1),在青贮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种混贮饲料中使用添加剂均能提高乳酸菌数量并降低酵母菌数量,A1复合菌剂的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变化 蛋白降解 单宁含量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量葡萄渣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高诚泽 赵璐洁 +4 位作者 陈玮玮 孙鑫畅 谢开云 颜安 万江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6-1994,共9页
为探究添加葡萄渣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本试验将0,50,100和150 g·kg^(-1)(CK,C1,C2和C3)的葡萄渣与苜蓿进行混合青贮,在青贮的第60 d测定发酵品质和蛋白组分,第1,3,7,15,30和60 d测定青贮微生物... 为探究添加葡萄渣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发酵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本试验将0,50,100和150 g·kg^(-1)(CK,C1,C2和C3)的葡萄渣与苜蓿进行混合青贮,在青贮的第60 d测定发酵品质和蛋白组分,第1,3,7,15,30和60 d测定青贮微生物数量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葡萄渣处理的青贮干物质、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要显著高于CK组(P<0.05);C3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pH值、氨态氮和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添加葡萄渣能降低苜蓿青贮非蛋白氮含量,增加快速降解蛋白和中速降解蛋白含量,其中添加葡萄渣的苜蓿青贮过瘤胃蛋白含量要高于CK组;添加葡萄渣对苜蓿青贮蛋白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添加葡萄渣对苜蓿青贮品质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添加150 g·kg^(-1)葡萄渣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葡萄渣 缩合单宁 CNCPS 蛋白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葡萄渣对苜蓿青贮品质及体外消化特征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诚泽 陈玮 +4 位作者 赵璐洁 李颖丽 谢开云 颜安 万江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4-994,共11页
试验以紫花苜蓿‘新牧4号’(Medicago sativa‘Xinmu No.4’)和‘赤霞珠’葡萄渣为原料,分别设置对照组(苜蓿单独青贮)、C_(1)(添加100 g·kg^(−1)葡萄渣)、C_(2)(添加150 g·kg^(−1)葡萄渣)、C_(3)(添加200 g·kg^(−1)葡萄... 试验以紫花苜蓿‘新牧4号’(Medicago sativa‘Xinmu No.4’)和‘赤霞珠’葡萄渣为原料,分别设置对照组(苜蓿单独青贮)、C_(1)(添加100 g·kg^(−1)葡萄渣)、C_(2)(添加150 g·kg^(−1)葡萄渣)、C_(3)(添加200 g·kg^(−1)葡萄渣)4个处理,青贮60 d后测定各处理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率等相关指标,旨在研究葡萄渣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渣后可增加苜蓿青贮粗蛋白和乳酸含量,提高V-Score评分,降低苜蓿青贮的pH和氨态氮含量,同时提升苜蓿青贮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起到提高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作用。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青贮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C_(2)>C_(3)>C_(1)>对照组。综合来看,葡萄渣可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苜蓿中添加150 g·kg^(−1)的葡萄渣进行青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葡萄渣 发酵品质 产气参数 体外消化率 灰色关联度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腾美美 张霞 +4 位作者 陈玮玮 孙鑫畅 谢开云 颜安 万江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07-511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似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CG组)饲喂添加葡萄渣苜蓿...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似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CG组)饲喂添加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的TMR(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中葡萄渣与苜蓿比例为1∶6.67)。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CG组肉牛的终末体重(P<0.05)、干物质采食量(P<0.05)和平均日增重(P<0.01)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屠宰后,CG组肉牛胴体重较CK组提高4.87 kg(P<0.05),CG组肌肉失水率较CK组提高3.21%(P<0.01)。3)与CK组相比,CG组肌肉饱和脂肪酸中肉豆蔻酸、棕榈酸的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硬脂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G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十八碳二烯酸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十八碳三烯酸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4)与CK组相比,CG组肌肉中己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1-戊醇、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将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添加到饲粮中,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及屠宰后的胴体重,提高肌肉中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渣苜蓿混合青贮 肉牛 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肖天赐 陈燕红 +2 位作者 李永可 李雨晴 罗玉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68-175,共8页
准确地识别农作物病害种类、病害程度,是能够正确防治病害的基础,对农作物的高质量生产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图像的细粒度分类不够精准的问题,提出不参与残差计算的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without parti... 准确地识别农作物病害种类、病害程度,是能够正确防治病害的基础,对农作物的高质量生产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图像的细粒度分类不够精准的问题,提出不参与残差计算的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without participating in residual calculation,EWPRC)结构,该结构将改进的通道注意力机制ECANet3放在残差块之后,增加模型对通道维度的权重学习能力,并将EWPRC结构用于骨干网络为ResNet50的迁移学习模型中,通过替换模型中的layer3、layer4层得到了EWPRC-RseNet-t模型。试验使用了AIChallenger 2018数据集,在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超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首先对比了固定核大小为3、5、7、11、13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对模型准确率的影响,在此试验中,模型的准确率随卷积核变大呈下降趋势,其中一维卷积核大小为3的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了87.42%,比核大小为5、7、11、13的模型分别提高了0.03、0.42、0.51、0.64百分点。再将EWPRC-ResNet-t模型与经过微调的迁移学习模型ResNet-t以及GoogLeNet、MobileNet-v3、ResNet50模型进行对比,以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值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证明EWPRC-ResNet-t模型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中准确率最高的ResNet50模型提高了0.99百分点,比ResNet-t模型提高了0.75百分点。且相比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EWPRC-ResNet-t模型有更高的精度、召回率与F1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识别 通道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迁移学习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