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问题 锻铸新知 繁荣学术 昌明文化——《社会科学研究》30年的不懈追求
1
作者 张小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刊物质量 获奖期刊 专题研讨 学术繁荣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科院 十佳期刊 理论创新成果 办刊方向 古典小说 古代经典小说 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新编《四川通史》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
2
作者 许丽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侯水平 通史 院长 史学界 编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综述
3
作者 陈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204,共2页
为更好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与期刊高质量发展,促进期刊特色化建设,2019年12月14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 为更好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与期刊高质量发展,促进期刊特色化建设,2019年12月14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出席并讲话。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近三十家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人文社科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京大学 学术创新 《新华文摘》 学术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其整合的功能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本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先后经历了“天命观”、“儒家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嬗变;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挑战,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先后经历了“天命观”、“儒家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嬗变;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挑战,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完成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新一轮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功能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裁庭审答话中闪避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5
作者 蒋婷 任晓茹 何进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在仲裁庭审中,当事人采用的话语策略是影响最终裁决结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仲裁庭审中的主要答话人,当事人在明知正面回答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闪避策略进行回答。为实现定纷止争,仲裁员应针对闪避策略作出及时的问话... 在仲裁庭审中,当事人采用的话语策略是影响最终裁决结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仲裁庭审中的主要答话人,当事人在明知正面回答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闪避策略进行回答。为实现定纷止争,仲裁员应针对闪避策略作出及时的问话调整,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公正裁断。实证研究表明,答话人使用的各类闪避策略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与高度的语境依赖性等特点,且答话人倾向使用无明显话语标记的暗示闪避,这是其为顺应仲裁庭审规则、角色身份以及试图隐藏消极信息等不同的心理动机而进行的动态的有意识的语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庭审 答话 闪避策略 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专栏: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新方向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196,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学术研究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专业性学术期刊不断涌现,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全、散、弱、小”和“千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学术研究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专业性学术期刊不断涌现,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全、散、弱、小”和“千刊一面”的弊端日益呈现,发展遇到瓶颈。创建特色专栏,发挥自身的优势,走特色化道路,成为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突破当前困境、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新路径。办好特色专栏的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围绕“问题”进行策划选题,同时,要建立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作者群”,并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的科学研究、选题策划、沟通交流、编辑写作等各方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 特色专栏 名栏工程 专业性学术期刊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许丽梅 何进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汶川地震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样本。灾后重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对口援建模式,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宣示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巨大作用。重建中排第一位的住房重建,... 汶川地震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样本。灾后重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对口援建模式,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宣示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巨大作用。重建中排第一位的住房重建,不只是简单地修建住房、恢复原来的居住面貌,而是借重建契机把解决灾区群众住房问题与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了改革精神的时代创新。在重建项目顺利建成的同时,人们也在努力重建精神家园,重建工作者"荣"与"辱"的价值判断,构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宣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核心价值体系 对口援建 住房重建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著名经济学家林凌研究员访谈录
8
作者 张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0-194,共5页
林凌 1926年出生,山西平定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导报》主编。受聘为中国社会... 林凌 1926年出生,山西平定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导报》主编。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 研究员 理论与实践 访谈录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综述
9
作者 许丽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 第四次会议 中日战争 战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西南大学 大学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倚数字时代之利器:探索综合性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丽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8,共8页
在数字化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内”“外”紧张有所缓解,但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困境。在学术空间仍显不足、专业编辑依然不可或缺的情形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将高效、快速的优势最终传递到作者与读者那里;杂志社主体性的被消解,也... 在数字化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内”“外”紧张有所缓解,但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困境。在学术空间仍显不足、专业编辑依然不可或缺的情形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将高效、快速的优势最终传递到作者与读者那里;杂志社主体性的被消解,也导致了读者与编者关系更深的撕裂。建立能够“一键发布”的单篇出版的数字平台,也许是充分转化便捷、灵活、实时的数字化技术的“福利”,化解“内”“外”紧张困境,实现综合性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要确保数字出版成果的权威性,坚持数字出版物的高质量标准,建立杂志社发挥自主性的出版平台,加强监管、优化创新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学术期刊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边界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忠毅 刘华 石本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4,共6页
党内民主建设的功能限度,及其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性,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合理的边界内运行。探讨党内民主建设的边界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科学认识坚守边界与超越边界的对立统一,为抵制各种极端民主化倾向提供有益的理... 党内民主建设的功能限度,及其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性,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合理的边界内运行。探讨党内民主建设的边界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科学认识坚守边界与超越边界的对立统一,为抵制各种极端民主化倾向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创新滞后所导致的发展瓶颈,从而进一步拓展其生长空间。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边界:必须以有效化解党的执政风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基本出发点;以成本可控为必要条件;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促进党内和谐为前提;以遵守党纪党规和宪法法律为保障。努力实现坚守边界与超越边界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不断推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 边界 社会转型 执政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本惠 史云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2,共5页
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在现代社会里,执政党的活动只有置于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之下,其决策和管理过程才更体现公共理性,即决策和管理具有公... 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理性、大众理性与精英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在现代社会里,执政党的活动只有置于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之下,其决策和管理过程才更体现公共理性,即决策和管理具有公共性、民意性、正当性和合法性。执政党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理性 公共理性 政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岚凯 石本惠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维度,有利于实现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源头治理,从而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党的执...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维度,有利于实现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源头治理,从而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当前,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面临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混淆不清、主体能力不足与动力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需要在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基础上,厘清主体责任、强化主体动力、提升主体能力,着力构建体系完备、运行通畅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本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0,共7页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和特点是: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力求中间化,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通过媒体宣传党的政...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和特点是: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力求中间化,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通过媒体宣传党的政策,消除负面影响和化解社会矛盾。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对我们的启示在于:不断完善政党政治的方法论,深化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党的纲领政策的涵盖面;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开拓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执政党 主流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本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在全球化进程中 ,其主线是经济全球化 ,我党应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 ,带领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谋取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政治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稳定 ,维护国家主权 ,增强... 在全球化进程中 ,其主线是经济全球化 ,我党应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 ,带领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谋取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政治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稳定 ,维护国家主权 ,增强国际地位 ;在文化全球化中 ,中国共产党应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 ,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中国共产党 领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住房重建难题及救助体制的创新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进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0-66,共7页
汶川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的最大的直接财产损失是住房毁损。汶川地震的一个社会背景是我国住房私有产权制度已建立,这与此前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因此,灾后住房重建是首要问题,永久性产权住房重建,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 汶川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的最大的直接财产损失是住房毁损。汶川地震的一个社会背景是我国住房私有产权制度已建立,这与此前的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不同。因此,灾后住房重建是首要问题,永久性产权住房重建,对受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财产性的。住房重建面临的诸多难题,集中于如何解决购房建房资金和如何处理毁损房屋所形成的债务,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进行住房重建;二是如何在住房重建中公平对待受灾群众;三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援建中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难题的背后,是契约安全与契约公平的冲突。借鉴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住房重建的创新方式主要是对口支援、民间援助、住房联建、先提供购房资金再办理抵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住房重建 救助体制 住房重建方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藏菩萨本愿经》综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6,共9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翻译者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的话,那么五代宋初金陵清凉的法灯禅师有很大的嫌疑,而《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的撰集者常谨的嫌疑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法灯 常谨 崔敦礼 十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期制背景下党代表的功能拓展--以深圳黄贝辖区达州同乡村党代表工作室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家喜 刘王裔 石本惠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党代表任期制是近年来党内民主的重要探索,它推动了党代表大会代表从"会议代表"向"专职代表"转变,拓展了党代表功能发挥的制度空间。通过深圳市黄贝岭达州同乡村党代表工作室的个案研究的方式发现,任期制下的党代... 党代表任期制是近年来党内民主的重要探索,它推动了党代表大会代表从"会议代表"向"专职代表"转变,拓展了党代表功能发挥的制度空间。通过深圳市黄贝岭达州同乡村党代表工作室的个案研究的方式发现,任期制下的党代表的功能发挥从民主权利的行使转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党代表在服务群众,沟通党委政府和集合民意上的作用日渐凸显。然而,完善这一探索,尚需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制度体系、党代表活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两代表一委员"权利行使的集约化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代表任期制 党代表工作室 中国共产党党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本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成果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史上的自然逻辑。从客观上讲 ,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主观上讲 ,是... 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成果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史上的自然逻辑。从客观上讲 ,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主观上讲 ,是邓小平长期从事领导革命斗争 ,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同时 ,邓小平理论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地藏信仰状况考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1,共7页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的70年中已有地藏造像出现,但数量少,并且分布不广,可能是它们今天在石窟遗迹及出土造像碑中不见踪迹的原因,而这又与三阶教人对造像的态度有关。相反,称念地藏名号在当时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信仰行为。故与后世的地藏信仰相比,早期的地藏信仰表现出以称念地藏名号为主的特点。不过这一特点又常常被以造像为中心的偶像崇拜研究所忽略,因而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段的地藏信仰状况认识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信仰 张僧繇 地藏造像 称名念诵 地藏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