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理论创新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习江泽民同志“4.28”讲话座谈发言摘登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在理论创新
1
作者 孙兰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江泽民同志 4月 2 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高屋建瓴 ,从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 ,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再次强调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 江泽民同志 4月 2 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高屋建瓴 ,从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 ,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再次强调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 ,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做到“五个高度重视” ,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五点殷切的希望。讲话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 ,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学习中心组于 5月中旬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与会同志踊跃发言 ,畅谈对这次讲话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落实讲话精神的认识。本刊特就学院四个教研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予以摘要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同志 “4.28”讲话 理论创新 发言 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 讲话精神 治党治国 自然科学 党政领导 教育事业 重大意义 高度 党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步伐--2008年高校中青年干部赴广东、辽宁、上海考察报告
2
作者 李海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2期82-86,共5页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来自全国高校的中青年干部学员组成三个考察团,分赴广东、辽宁和上海等省市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对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考察,学员对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大学发展与社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来自全国高校的中青年干部学员组成三个考察团,分赴广东、辽宁和上海等省市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对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考察,学员对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大学发展与社会进步间的关系有了更透彻的思考,对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大国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金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60-63,5,共5页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教育的载体、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是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贯穿于...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教育的载体、前提和基础,而教育是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社会实践蕴涵的丰富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努力创新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被引量:9
4
作者 郭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51,26,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城乡发展布局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协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总结经验 ,重新审视、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 ,进行制度创新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增大贡献力...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城乡发展布局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协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总结经验 ,重新审视、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 ,进行制度创新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增大贡献力度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 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 文化体制 服务功能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物品抑或私人物品——关于教育社会定位的一个理论困境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3-48,共6页
诸如教育(学校)这样的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确是一个理论难题。公共管理理论对此做出了一个“物品的效用可分性程度(从0到100%)”的特设性假设,而这个假设损害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划界的基础即“物品效用可分性”这个... 诸如教育(学校)这样的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确是一个理论难题。公共管理理论对此做出了一个“物品的效用可分性程度(从0到100%)”的特设性假设,而这个假设损害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划界的基础即“物品效用可分性”这个概念的意义。其结果是,对诸如教育(学校)这样的物品进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划界时,其标准不在于物品是否具有效用可分性这样所谓天然的固有属性,其划分依据是一个社会标准,代表了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和平衡的结果。哪种物品应该是公共物品,是何等程度的公共物品,在绝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认同,现实中往往是由法律或政府的临时性政策规定所决定的。【摘要】诸如教育(学校)这样的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确是一个理论难题。公共管理理论对此做出了一个“物品的效用可分性程度(从0到100%)”的特设性假设,而这个假设损害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划界的基础即“物品效用可分性”这个概念的意义。其结果是,对诸如教育(学校)这样的物品进行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划界时,其标准不在于物品是否具有效用可分性这样所谓天然的固有属性,其划分依据是一个社会标准,代表了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和平衡的结果。哪种物品应该是公共物品,是何等程度的公共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效用 程度 政策规定 政府 公共管理理论 代表 和平 理论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冲突防范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卡 胡锐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52-55,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安全事关城市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要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思想为指导,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尤...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安全事关城市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要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思想为指导,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尤其是妥善处理和应对与之相关的冲突,重点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并完善环境立法,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健全并修订环境标准,确保有法能依、有据可查;三是严格并公正执法,确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四是健全和畅通公民环境权司法救济的渠道,确保有理可申、有怨可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环境安全 社会冲突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责无旁贷 被引量:6
7
作者 梁金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适应当前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向全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高校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是由高校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适应当前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向全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高校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是由高校的地位、使命和作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责无旁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中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海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 ,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 ,社会结构变化 ,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 ,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 ,拓展理论与实...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 ,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 ,社会结构变化 ,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 ,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 ,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 ,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分化 '三个代表' 意识形态凝聚力 政治权力'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人本经济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许玉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任何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深入理解和把握作为科学发展观主要科学理论支撑的人本经济学,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人本经济学的辨证关系,对于全面、有效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任何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深入理解和把握作为科学发展观主要科学理论支撑的人本经济学,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人本经济学的辨证关系,对于全面、有效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本经济学 理论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兰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2-97,10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变革 ,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或潜或显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阶层关系 ...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变革 ,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或潜或显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阶层关系 ,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社会阶层 社会发展 中国 社会稳定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尔斯特“社会矛盾”思想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庆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3-45,107,共3页
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逻辑与社会》和《理解马克思》中,埃尔斯特致力于对马克思的辩证矛盾理论的"重建"工作,他把"社会矛盾"分为两种,即反终极性现象和次优性现象。我们认为,埃尔斯特的&qu... 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逻辑与社会》和《理解马克思》中,埃尔斯特致力于对马克思的辩证矛盾理论的"重建"工作,他把"社会矛盾"分为两种,即反终极性现象和次优性现象。我们认为,埃尔斯特的"社会矛盾"思想提供了分析"辩证矛盾"的重要模型,为把握客观的辩证矛盾提供了一种逻辑分析的特殊途径。但由于埃尔斯特对客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缺乏了解,其"社会矛盾"思想存在着对"辩证矛盾"理论把握的褊狭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反终极性 次优性 辩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体系 保障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秀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0-92,共3页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体系是由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人道主义、诚信诸原则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体现 ,决定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依据中国道德实际和时代特点 ,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体系是由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人道主义、诚信诸原则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体现 ,决定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依据中国道德实际和时代特点 ,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以新的内容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原则 集体主义 社会公正 人道主义 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广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翠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2-34,共3页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广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对如何科学构建和谐健康的高职校园文化进行了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广西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要关注公民自由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兰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54-59,共6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即公民自由密切相关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负责任的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涵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范围应该尽可能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即公民自由密切相关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负责任的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涵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范围应该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向选择性开放。就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公民的自由权利主要体现在表达自由权利上,这也是宪法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自由 公民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联
15
作者 朱瑛 宋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6-49,共4页
本文从本质 ,历史发展阶段 ,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尺度 ,理论回应 ,特定历史时期经济。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6
作者 郭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9,13,共10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体现了时代精神 ,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体现了时代精神 ,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 ,集中体现我们党十三年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的全部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九个方面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科学回答了新的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从而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 ,形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胡锦涛 七一讲话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民主党的演变与第三条道路
17
作者 杨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6-38,共3页
社会民主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 ,成为西方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断调整、转型是其发展进程中的显著特征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党人的新理论和实践探索引起世界的关注 ,“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 社会民主党 第三条道路 社会民主主义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分化与公平正义社会利益格局的构建
18
作者 周颖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7期134-136,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把社会的公平正义机制建设提上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社会阶层的流动及其分化入手,分析了阶层固化的根源和现状,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阶层流动固化现象以及如何构建公平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把社会的公平正义机制建设提上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社会阶层的流动及其分化入手,分析了阶层固化的根源和现状,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阶层流动固化现象以及如何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格局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流动 分化 固化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化过程看民族团结教育
19
作者 西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3-85,共3页
文章在理论上较系统地阐述了从社会化过程看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家庭、大众传播媒介。
关键词 社会化 过程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中层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大学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课题组 郭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84,共8页
大学中层领导管理干部需要具备六种核心胜任力,即应变力、执行力、组织精神、领导力、管理力和协调力。其中应变力、执行力和组织精神等三种核心胜任力可以作为大学院系和行政机关的中层领导管理干部共有的通用性质的胜任力特征来看待... 大学中层领导管理干部需要具备六种核心胜任力,即应变力、执行力、组织精神、领导力、管理力和协调力。其中应变力、执行力和组织精神等三种核心胜任力可以作为大学院系和行政机关的中层领导管理干部共有的通用性质的胜任力特征来看待。领导力、管理力和协调力等三种核心胜任力可以作为大学院系领导干部特有的个性性质的胜任力特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组织管理 行为事件访谈法 胜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