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移风易俗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以河南省N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郝海波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以礼制和伦理为联结机制的乡村社会共同体已趋于解体,乡村治理的内生机制严重不足,社会秩序塑构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农村高额彩礼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乡村社会秩序失范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以礼制和伦理为联结机制的乡村社会共同体已趋于解体,乡村治理的内生机制严重不足,社会秩序塑构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农村高额彩礼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乡村社会秩序失范的一个缩影。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更是促进乡村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重要推动力量。论文以河南省N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实践为考察中心,依据新制度经济学下路径依赖理论的解释模型,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农村高额彩礼演进过程中认知锁定的生成机制,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认知锁定的突破路径,以期对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秩序有所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移风易俗 路径依赖 高额彩礼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不能忽视留守儿童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金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共3页
近年来媒体陆续报道的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极端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道德底线。如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自家喝农药自杀身亡,以及之前的2012年11月16日也是毕节市5名留守儿童为取暖躲在垃圾箱被闷... 近年来媒体陆续报道的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极端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和道德底线。如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自家喝农药自杀身亡,以及之前的2012年11月16日也是毕节市5名留守儿童为取暖躲在垃圾箱被闷死;2012年5月6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 七星关 坎乡 极端事件 贵州省毕节 璜溪 塘溪 袁州区 茨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的爱 被引量:6
3
作者 Darryl Macer 马晶(译) 孙慕义(校)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人类的情感中最重要的是爱,爱是人类超越于不同人们之间的存在力量。爱在世界中普遍存在,并能感受到万物统一的力量。中外文化有各种对爱的理解和定义。生命伦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反应和讨论过程,它的首要理论是爱。生命伦理讨论爱的理论... 人类的情感中最重要的是爱,爱是人类超越于不同人们之间的存在力量。爱在世界中普遍存在,并能感受到万物统一的力量。中外文化有各种对爱的理解和定义。生命伦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反应和讨论过程,它的首要理论是爱。生命伦理讨论爱的理论是全部伦理综合体的部分。文章中列出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拉、康德等人对"善"的道德基础的分析,着重指出"爱"在实践伦理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在医学伦理学中的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提出怎样才是正确的伦理。最后是对社会公正与集体主义理论的思考,讨论个体和集体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社会公正 集体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内涵、治理结构与行动策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历史嬗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纬度。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条件新变化和基层实践新需求,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历史嬗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纬度。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条件新变化和基层实践新需求,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内涵,规划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结构,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区治理 治理现代化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制度神圣性消解及其负面效应——基于婚姻解体和人口危机的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郝海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59,共8页
当前婚姻解体不断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日益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婚姻制度神圣性的消解无疑是其重要促成因素。在传统中国,婚姻制度是人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机制,造就了中国人的意义世... 当前婚姻解体不断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已日益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婚姻制度神圣性的消解无疑是其重要促成因素。在传统中国,婚姻制度是人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机制,造就了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和人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信念中构建婚姻制度的天道伦理,在祖先崇拜的信念中构建婚姻制度的神道伦理,在礼乐仪轨中构建婚姻制度的人道伦理,由此建构生育繁衍的根本动因。近代以来,伴随着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性冲击,中国人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死观发生了根本性和颠覆性的裂变。随着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和内心深层价值体系的崩溃和重构,婚姻制度的神圣秩序受到怀疑并逐步瓦解,婚姻制度与天道分野,婚姻与生命延续、家族谱系传承不再密切相关,婚姻也由公共性向个人化和私事化转变,婚姻制度日渐祛魅并演变为纯粹的世俗表象。由此,人们进入婚姻、维系婚姻、生育繁衍的动力机制日趋衰减,随之而来的是离婚率的居高不下、不婚者日益增多和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滑。因此,促进婚姻制度神圣性的回归和重塑,不仅旨在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也关系国家及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神圣性 现代性 婚姻解体 人口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