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做沙漠拓绿人——记磴口县林业局局长刘宪峰
1
作者 马学献 《内蒙古林业》 2014年第2期30-31,共2页
他几年如一日,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工作着;他带领全县务林人,为一个个沙丘披上了绿装,让一处处村庄换了新颜,使一条条道路实现了绿化;昔日磴口县寸草不生的沙海,如今已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洲,“乌兰布和”这条蛟龙在... 他几年如一日,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工作着;他带领全县务林人,为一个个沙丘披上了绿装,让一处处村庄换了新颜,使一条条道路实现了绿化;昔日磴口县寸草不生的沙海,如今已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洲,“乌兰布和”这条蛟龙在人们的驯服下,日显温顺.他和磴口县林业局历届领导带领林业职工与全县人民一道努力奋斗,使磴口县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实现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19.2%;磴口县林业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林业收入占农牧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他就是磴口县林业局局长刘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局局长 磴口县 农牧民收入 沙漠 森林覆盖率 林业职工 森林资源 林业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林业局为全体护林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10期47-47,共1页
磴口县护林大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该县乱垦滥牧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明显减少,林草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等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护林员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三轮车... 磴口县护林大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该县乱垦滥牧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明显减少,林草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等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护林员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三轮车、摩托车,所到地区多是林地,交通条件差,资源管护工作机动性强,护林员白天、黄昏、夜间、黎明都有可能随时出动。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为护林员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多年来,护林员因交通等多种原因发生意外事故达10余起,给个别护林员造成了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伤害 护林员 磴口县 意外伤害 林业局 保险 森林资源 森林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林业生态建设铸就辉煌
3
作者 韩慧茂 张丽华 《内蒙古林业》 2007年第10期10-11,共2页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全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伸入磴口县境内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狼山山地1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2%;河套平原53.1万亩,仅占全县总面积的8.5%,因此素有...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全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伸入磴口县境内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狼山山地1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3.2%;河套平原53.1万亩,仅占全县总面积的8.5%,因此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上世纪50年代初期。磴口县依靠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一条长308华里、宽100-3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磴口县 林业生态建设 乌兰布和沙漠 土地面积 河套平原 防沙治沙 基干林带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发展林沙产业 富裕沙区百姓
4
作者 韩慧茂 陈宏 +3 位作者 王治萍 王丽 马瑞 张金英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3期8-9,共2页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的面积为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而积的近70%。自1998年引种梭梭造林成功后,当地人工梭梭林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 磴口县 沙产业 乌兰布和沙漠 人工梭梭林 沙区 巴彦淖尔市 沙漠边缘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使磴口县29万亩沙地披上绿装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华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7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磴口县 沙地 沙漠边缘 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区域布局 农村经济 乌兰布 施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慧茂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7期30-31,共2页
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三套马车"。沙产业是构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已被列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被列为京津风沙源... 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三套马车"。沙产业是构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已被列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这对推动磴口县生态建设和保护,合理利用沙区资源,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实现乌兰布和沙区生态改善、生产发展、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产业 磴口县 乌兰布和沙区 生态建设 产业体系 京津风沙源 农牧民增收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建设与非公有制造林使磴口县生态和经济实现双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竞方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9期8-8,共1页
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占68%,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是世代磴口人的梦想。多年来,磴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沙漠地区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如今,乌兰布和沙区,条条林带郁郁葱葱,片片绿色在沙漠中掩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 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占68%,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是世代磴口人的梦想。多年来,磴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沙漠地区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如今,乌兰布和沙区,条条林带郁郁葱葱,片片绿色在沙漠中掩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造林 磴口县 生态建设 乌兰布和沙漠 经济 乌兰布和沙区 人与自然和谐 土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构建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8
作者 张丽华 闫冲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6期12-13,共2页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力争将沙产业打造成为磴口县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这一思路,磴口县多措并举,不断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产业 磴口县 乌兰布和沙漠 资源优势 经济增长点 企业增效 土地面积 朝阳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治沙保畅通
9
作者 韩慧茂 刘涛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磴口县 畅通 治沙 110国道 沙漠边缘 土地面积 高速公路 包兰铁路 光缆通讯 乌兰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产业化治沙方兴未艾
10
作者 刘健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12期8-8,共1页
磴口县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境内的面积达42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3%。过去,该县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向黄河输沙约1亿吨,河床平均高出... 磴口县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境内的面积达42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3%。过去,该县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向黄河输沙约1亿吨,河床平均高出地平面2米以上,成为“悬河”。“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压农田人搬家,不知何处是我家”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磴口县 产业化 乌兰布和沙漠 治沙 土地荒漠化 自然灾害 地平面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立足“两区三线”构筑生态防线
11
作者 韩慧茂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5期8-9,共2页
近年来,磴口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实际,按照“两区... 近年来,磴口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实际,按照“两区三线”(两区:沙区、套区;三线:沿沙一线、沿路一线、沿山一线)的总体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磴口县 防线 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 国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构建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12
作者 张竞方 候必胜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10期8-9,共2页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为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为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沙产业,将沙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产业 磴口县 乌兰布和沙漠 土地面积 资源优势 企业增效 新技术 大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13
作者 马学献 《内蒙古林业》 2007年第9期15-15,共1页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技术 磴口县 成效显著 乌兰布和沙漠 飞播造林 人工接种 生态环境 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磴口县:过去沙害横行 如今荒漠披绿
14
作者 潘生富 姜龙文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12期8-9,共2页
磴口县境内有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00多万亩。解放前,这里“沙害”横行,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后,磴口县几代人坚持不懈治“沙害”,使乌兰布和60多万亩荒漠披上绿装,
关键词 磴口县 沙害 荒漠 乌兰布和沙漠 人民群众 解放前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在磴口县全面启动
15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8期9-9,共1页
关键词 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 磴口县 植树造林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沙漠资源观”让沙漠变害为宝——来自磴口县的报道
16
作者 刘继忠 韩慧茂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6期4-5,共2页
在总结50年治沙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磴口县县委、政府“换一种思维看沙漠”,认为沙漠不仅不是害,更是资源、资本,是磴口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沙漠资源观”的确立,让磴口实现了变害为宝,在沙漠里找到了财富。
关键词 资源观 沙漠 磴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洲防护林冬季相防风效应的估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4 位作者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96,共7页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相对风速 动力速度 农田面积 立木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林网区上层动力速度与防风效应估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2 位作者 王志刚 马学献 吴立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9,共7页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内部上层相对动力速度v'*约为1.3。分析绿洲防护林边缘区和内部上层动力速度变化的力学机制、防护林树高以下动力速度的构成因素,给出绿洲区地面阻力评价的方法,并以贴地层相对风速γ为目标参数构建大范围绿洲区防风效应评价的近似计算公式γ=v'*α(1/2)2l/[2α2l+(1-α2)A2]。阐述透风系数α、以树高倍数表示的林带间距l、树高的对数积分特征值A与林网区整体防风效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相对风速 透风系数 林带间距 动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沙区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尧想 高君亮 +4 位作者 张格 尚敏 刘晓虎 马学献 郝玉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8-40,共3页
肉苁蓉是我国西部沙区特有的名贵药用植物。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肉苁蓉致使其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人工种植已成为发展肉苁蓉生产和保护沙区生态的当务之急。参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从事沙产业开... 肉苁蓉是我国西部沙区特有的名贵药用植物。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肉苁蓉致使其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人工种植已成为发展肉苁蓉生产和保护沙区生态的当务之急。参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从事沙产业开发的实践经验,对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今后肉苁蓉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系统的、更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人工种植 沙产业 西部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风沙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数量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玉光 丁国栋 +2 位作者 张景波 曹锦华 周建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10年和三期工程 5年。对不同阶段的风沙天气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 ,证明 4个阶段的数据有极显著的差异 ;对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大风日数比值的分析 ,充分显示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 4个阶段防护林体系生态防护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说明整体防护功能在不断提高。回归分析表明 ,风沙天气指标 (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 )与防护林指标 (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 )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 沙漠 东北缘地区 防护林体系建设 风沙 灾害性天气 数量化 区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