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炯炯 李功华 +2 位作者 李跃军 徐建泓 潘兰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探讨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碱的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博落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博落回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然后,在优选条件下对同一生长环境中同... 目的:探讨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碱的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博落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博落回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然后,在优选条件下对同一生长环境中同一时期采集的博落回植株茎、叶、果实各部位进行生物碱提取及其含量测定。结果:各考察因素对博落回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影响程度是溶剂量倍>药材预浸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1B1C1D1。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生长时期、同一生长环境中的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碱的含量是果实最高,叶次之,茎最少。结论:在pH值2的85%乙醇溶液中,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用5倍量固液比将药材在溶剂中预浸24h,提取2次,每次20min,提取温度为20℃。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生物碱的含量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果实 正交实验 生物碱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品种分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冰岚 杨舒婷 +4 位作者 陈宗良 潘兰兰 周晓龙 赵云鹏 傅承新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并建立杭白芍的化学指纹图谱,并探讨杭白芍品种分化问题。方法DiamonsilTM钻石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溶液(磷酸调pH为3.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体积流量:1.0mL.min-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并建立杭白芍的化学指纹图谱,并探讨杭白芍品种分化问题。方法DiamonsilTM钻石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溶液(磷酸调pH为3.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体积流量:1.0mL.min-1,柱温35℃。结果相似度、聚类、芍药苷含量分析表明,10批杭白芍粉红花品种相似度和一致性较高,而深红花品种与其他花色的品种以及外地产深红花白芍较相似;栽培4与5a的杭白芍相似度、芍药苷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建立杭白芍粉红花品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19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杭白芍粉红花品种出现了明显的品种分化;杭白芍栽培4a即可采收;杭白芍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应用于杭白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芍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品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斑枯病田间抽样调查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先真 赵晓慧 +3 位作者 黄海叁 陈玉华 潘兰兰 胡海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400-401,共2页
采用5点式、双对角线、平行跳跃和Z字形等4种田间抽样调查方式与样地全查相比较的方法,对白术斑枯病(Septoria atractylodis Yu et Chen)的最佳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抽样方式所取得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显... 采用5点式、双对角线、平行跳跃和Z字形等4种田间抽样调查方式与样地全查相比较的方法,对白术斑枯病(Septoria atractylodis Yu et Chen)的最佳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抽样方式所取得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显著差异,均为可靠的田问抽样调查方式,其中5点式抽样的误差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斑枯病 抽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套种方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兰兰 吕先真 +2 位作者 潘世华 陈玉华 陈有德 《特产研究》 2006年第3期11-13,17,共4页
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是浙贝母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适宜作物是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的有效途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西瓜、花生、甘薯、旱稻、春玉米+秋大豆等作物,能明显减少... 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是浙贝母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适宜作物是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的有效途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西瓜、花生、甘薯、旱稻、春玉米+秋大豆等作物,能明显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腐烂及虫害率,可提高1级品率,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建议重点示范推广套种旱稻、花生以及春玉米+秋大豆3种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种鳞茎 越夏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兆林 张真 赵依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9期74-75,共2页
为了探讨不同药剂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植株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表明了目前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治以异菌脲为好,三唑酮和腐霉利可作为轮换药剂,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不同药剂 玄参白绢病 防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术栽形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斌龙 《特产研究》 2006年第3期32-33,共2页
为探明白术术栽与白术产量及形状间的关系,通过小区随机区组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6种白术术栽类型中腿形、无茎多芽两种术栽类型的白术产量与质量较好。
关键词 白术 术栽形状 产量 优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中5种有效药用成分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慧 杨志玲 +3 位作者 杨旭 周晓龙 王兆林 张晓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比较在相同栽培条件下,12种产地栽培白术与10个改良白术根茎中白术内酯类物质及挥发油含有量的差异,初步筛选含有内酯类药用成分和挥发油含有量较高的白术资源,为白术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白术根茎中白术内酯Ⅰ、... 目的比较在相同栽培条件下,12种产地栽培白术与10个改良白术根茎中白术内酯类物质及挥发油含有量的差异,初步筛选含有内酯类药用成分和挥发油含有量较高的白术资源,为白术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白术根茎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白术挥发油;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含有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挥发油类和内酯类指标的2个主成分,确定以白术内酯类和挥发油物质为主成分的综合评价函数;根据因子得分图分别得到含有较多白术内酯类和含有较多挥发油的白术资源。结论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根茎中白术内酯及挥发油含有量差别较大;改良白术200号白术内酯类物质及挥发油总体含有量最高,其次是改良白术16号;改良白术於28号、四川彭水、浙江临安、37号等可作为以挥发油为提取目标的品种选育,於28号、四川彭水、200号、16号等样品可作为以白术内酯为目标的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挥发油 白术内酯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彩霞 宗侃侃 +1 位作者 戴芬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07-1609,共3页
通过调研浙江省浙贝母主要产区的农药使用情况,并对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浙贝母缺乏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其产业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尽快制定浙贝母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规范生产用药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浙贝母 农药残留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PCR技术的浙贝母种质遗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晓贤 陈川 +2 位作者 潘兰兰 陈玉华 傅承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54,共9页
基于ISSR分子标记,以川贝母、安徽贝母等近缘药用种为对照,对主产地浙江磐安产浙贝、浙贝变种东贝和2个浙贝品种(多籽浙贝,大叶浙贝)的不同群体,以及其他栽培浙贝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分析东贝、大叶浙贝、多籽浙贝与浙贝... 基于ISSR分子标记,以川贝母、安徽贝母等近缘药用种为对照,对主产地浙江磐安产浙贝、浙贝变种东贝和2个浙贝品种(多籽浙贝,大叶浙贝)的不同群体,以及其他栽培浙贝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分析东贝、大叶浙贝、多籽浙贝与浙贝原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磐安浙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o=1.03~1.16,Ae=1.03~1.10,He=0.01~0.06,Ho=0.02~0.09,PPB=3.45%~15.86%)整体低于其他栽培浙贝群体,且在Neis遗传距离UPGMA聚类图上与非磐安产浙贝有分化,独立形成一支;2)从DNA分子水平证实了东贝的浙贝母变种地位,推测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而被人们从浙贝中选育获得;3)大叶浙贝与浙贝在遗传上相近,而多籽浙贝与浙贝在分子水平上有较大的不同,推测多籽浙贝可能是一个人工杂交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种质与群体 遗传多样性 ISSR-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白术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储开江 潘秋祥 +2 位作者 李林 陈斌龙 何福基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为确定良种推广范围,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浙术1号、浙术2号2个品种在浙江省南、北、中新老主产区的文成、新昌、嵊州、临安和安吉等5个县(市)设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存活率、根茎产量和根茎优形率3项主要指标,品种... 为确定良种推广范围,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浙术1号、浙术2号2个品种在浙江省南、北、中新老主产区的文成、新昌、嵊州、临安和安吉等5个县(市)设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存活率、根茎产量和根茎优形率3项主要指标,品种和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中浙术1号显著优于文成、安吉、临安和嵊州的对照,可以在上述各县与试点相似的地方试推广;浙术2号生长表现一般或不良,需继续试验研究后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白术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玉红 陈淑淑 +2 位作者 孙彩霞 宗侃侃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48-450,共3页
浙贝母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根据对浙江省浙贝母主产区的连续调研发现,浙贝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和蛴螬等虫害。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保障浙贝母正常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浙贝母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根据对浙江省浙贝母主产区的连续调研发现,浙贝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和蛴螬等虫害。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保障浙贝母正常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质量安全产生影响。本文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提出浙贝母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病虫害 农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最佳干燥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宗侃侃 于国光 +1 位作者 刘玉红 孙彩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250-2252,共3页
产地初加工是影响浙贝母质量的重要因素,贝母素含量是浙贝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干燥条件直接影响贝母素含量。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加工方式和加工温度,提出浙贝母初加工应控制在55℃左右11 h,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贝母素的流失。
关键词 浙贝母 贝母素 干燥 温度 初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调研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玉红 孙彩霞 +2 位作者 宗侃侃 赵学平 张岑容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768-1771,1775,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发现,抽检的浙贝母鲜样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但抽检干样的合格率只有50%。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和合理的施肥措施...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发现,抽检的浙贝母鲜样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但抽检干样的合格率只有50%。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和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提高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潘兰兰 郑永利 吕先真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斑枯病、锈病等白术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并提出了合理轮作、土壤消毒、种子种栽处理、适时栽种与药剂防治等措施相互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
关键词 白术 主要病害 综合治理 发生规律 危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灰霉病发生流行因子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宗侃侃 石红静 +2 位作者 陈淑淑 陈伊倩 孙彩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47-1549,共3页
浙贝母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灰霉病是浙贝母的主要流行病害,并成为近年来影响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在磐安县定点观测的基础上,掌握了浙贝母灰霉病的发病流行规律、监测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提... 浙贝母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灰霉病是浙贝母的主要流行病害,并成为近年来影响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在磐安县定点观测的基础上,掌握了浙贝母灰霉病的发病流行规律、监测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受种源、气候、栽培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灰霉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药剂对浙贝母灰霉病、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吕先真 潘兰兰 +3 位作者 黄海叁 胡海波 陈玉华 吕艳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基于田间试验和结果分析,8种参试药剂对浙贝母常发性病害灰霉病、黑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世高、众旺、达科宁可以在灰霉病防治中扩大推广;百菌清、丁香子酚可以在黑斑病防治时扩大应用,建议进一步示范众旺和速克灵。建议轮换使... 基于田间试验和结果分析,8种参试药剂对浙贝母常发性病害灰霉病、黑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世高、众旺、达科宁可以在灰霉病防治中扩大推广;百菌清、丁香子酚可以在黑斑病防治时扩大应用,建议进一步示范众旺和速克灵。建议轮换使用达科宁、众旺等药剂,发挥药剂兼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灰霉病 药剂 防治效果 世高 速克灵 种参 浙贝母 试药 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药剂防治玄参球象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玉华 潘兰兰 +1 位作者 陈斌龙 张光进 《特产研究》 2007年第2期10-11,共2页
基于田间试验和结果分析,参试的6种药剂对玄参球象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锐劲特、虫地乐、高效氯氰菊酯、虫螨双克、乐斯本等5种药剂可以在玄参球象防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玄参球象 药剂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被引量:26
18
作者 吕先真 郑永利 +2 位作者 潘兰兰 陈加多 陈玉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2期85-86,共2页
详细地介绍了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等浙贝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并提出了合理轮作套种、土壤消毒、种鳞茎处理、原地留地越夏及药剂防治等措施相互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浙贝母 主要病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栽培对浙贝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明 姜娟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88-1390,共3页
研究了大棚栽培对浙贝母根系生长、副秆发育、覆盖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能提高冬季土温,极显著地促进浙贝母出苗前根系生长,促进副秆发育,并且可以通过微喷随时补充水分,春雨过多时还可实行避雨栽培,从而提高浙贝母栽培... 研究了大棚栽培对浙贝母根系生长、副秆发育、覆盖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能提高冬季土温,极显著地促进浙贝母出苗前根系生长,促进副秆发育,并且可以通过微喷随时补充水分,春雨过多时还可实行避雨栽培,从而提高浙贝母栽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浙贝母 根系生长 副秆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SO_2的滴定法检测与本底调查
20
作者 宗侃侃 朱瑜萍 +2 位作者 孙彩霞 戴芬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714-1716,共3页
采用滴定法,建立了浙贝母中SO_2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浙江浙贝母主产区采集的样品经过无硫加工后的本底SO_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浙贝母样品的本底SO_2总量在100~300 mg·kg^(-1),对比《中国药典》150 mg·kg^(-1)的限量标准,部... 采用滴定法,建立了浙贝母中SO_2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浙江浙贝母主产区采集的样品经过无硫加工后的本底SO_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浙贝母样品的本底SO_2总量在100~300 mg·kg^(-1),对比《中国药典》150 mg·kg^(-1)的限量标准,部分样品超过150 mg·kg^(-1)的限量。中药材中SO_2的限量标准相对比较严格,建议在定点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对浙贝母中SO_2的本底含量进行科学分析,结合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科学制定浙贝母中SO_2的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SO2 滴定法 本底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